篇一 :追忆似水年华读后感

追忆似水年华读后感

有这么一本书被康诺利评为“100年才出现一次的作品”,也是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的长篇巨著。这本书就是以出色的心灵追索描写、宏大

追忆似水年华读后感

似水年华》。

说实话,我并没有完完全全的看完,看透过《追忆似水年华》这本书,因为如果你真想完完全全的吃透这本书的话,那么你就必须付出很多很多的心血在其中,而我却只是粗略的看过一遍,对其中的某些地方有着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而如果你想看看那些权威人士们对于《追忆似水年华》这宏篇巨著的话,那么我可要向你推荐英伦才子德波顿的《拥抱似水年华》这本书主要写的就是英伦才子德波顿对于普鲁斯特还有《追忆似水年华》的感性的认知和理解。

而我这位对于《追忆似水年华》只是粗略看看的人,也仅仅只能写出那么些略微的对于《追忆似水年华》这篇巨著的些许认识。

《追忆似水年华》全书一共有七大卷,主要是以叙述者“我”为主体,将我的所见所闻心理思考所触所感融为一体,这本书既是对于社会的、人情事态的描写,又是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认识的内心的描绘,其中更是包括了大量的议论和感想。整部小说并没有所谓的中心人物,更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的故事,也没贯穿全文的线索。主要是以叙述者的生活为主,其中穿插着大量的人物事件,就像

…… …… 余下全文

篇二 :《追忆似水年华》读后感

《追忆似水年华》读后感 《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回忆体的长篇小说集,收入了法国作家M·普鲁斯特的数部长篇小说。不仅是一部充满社会生活气息的优秀作品,同时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堪称法国传统小说的经典之作……

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家境富裕而又体弱多病的青年,从小对书画有特殊的爱好,曾经尝试过文学创作,没有成功。他经常出入巴黎的上层社会,频繁往来于各茶会,舞会,招待会及其它时髦的社交场合,并钟情于犹太富商的女儿吉尔伯特,但不久就失恋了。此外,他还到过家乡贡柏莱小住,到过海滨胜地巴培克疗养。他结识了另一位少女阿尔伯蒂,发现阿尔伯蒂同性恋,便决心娶她为妻,以纠正她的变态心理。他把阿尔伯蒂禁闭在自己家中,阿尔伯蒂却设法逃跑,于是,他多方打听她,寻找她,后来得知阿尔伯蒂骑马摔死。在悲痛中他认识到自己的禀赋是写作,他所经历的悲欢苦乐正是文学创作的材料,只有文学创作才能把昔日失去的东西找回来。

他不仅再现了客观世界,同时也展现了主观世界,记录了叙述者对客观世界的内心感受。作者感兴趣的不是叙述故事交代情节和刻画人物形象,而是抒发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感想和分析。例如,叙述者参加了盖尔芒公爵家的一次晚宴,这使他长期以来对贵族幻想顿时破灭,他意识到过去对他有魅力的只是名称,而不是真实的世界。

…… …… 余下全文

篇三 :追忆似水年华读后感

每一年的6,7月份总是让人伤感的毕业季,离开曾经朝夕相处的同学,老师,离开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校园,在这个栀子花开的季节,就这样毕业了。

看着这篇文章,想起一年前的自己,觉得文章的每句话都像挂满了泪水,仿佛昨天我们还是一大班的人整齐坐在教室里奋战高考,可现在却已各在天涯。

还清晰地记得和好朋友们漫步在雨后的校园,兴奋地畅谈理想的场景,大家下课围着老师讨论问题的场景也依旧历历在目,可我们的确已经毕业了,就在一年前的那个栀子花开的季节里。还记得高考前,那铺天盖地而来的同学录,一个劲地写,直到整张纸都满满地,心中的话却仍然没有写完。那时候大家不停地交换着照片,只希望多年后在某个路口遇见他时,仍可以兴奋地叫出他的名字。

一年前还在为高考奋斗时,老师曾告诉我们这三年将会是我们人生中最难忘的时光,在大学,再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大家每天在这个教室里一起学习一起打闹了。那时候的我很坚定地告诉自己,我绝对不会的,我再也不想再过这种天天埋在习题里的日子了。不过现在我知道我错了,不管是老师还是同学甚至是那无止境的作业和考试在现在的我看来都是很美好很美好却再也回不去的回忆。

静静地翻看着同学录,看着那些和他们交换来的照片,想象着曾朝夕相处的他们现在变了嘛,还记得自己嘛,泪水不禁在眼眶里打转,正如文中说的一样吧,所有的往事在我们分别的那个夏天都已被定格,所有被定格的都会成为回忆,而所有的回忆都会在流年中模糊。

…… …… 余下全文

篇四 :追忆似水年华 读后感

追忆似水年华读后感

《追忆似水年华》被康诺利评为“一百年才出现一次的作品”,可见其影响之深远。说实话,我没读过完整版的《追忆似水年华》,知识看过一些简易版的,所以在这里,我只是简单谈一谈它在体裁上的创新之处。

首先,作者将现实和梦想联系在一起,是与传统小说不同的小说,这是它的创新之处。作者在回忆和现实中徘徊,虽然讲的都不过是简单易懂的事情,但是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起的效果完全不同。小说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千百年来,人们讲述同样的故事,因为人的生活本质没有变,每个人都面临着生命在无时无刻走向死亡这一事实,但是在小说中,作者用回忆的方式来抗拒死亡,抗拒遗忘,在梦中,或许一切都不同,但于再另一面反应社会现实,逃避其实是另一种方式的面对。小说将现实与梦想之间这种对立和统一的关系表现的淋漓尽致,用虚幻来表现真实往往直接比揭露现实更有震撼力。

其次,作者叙述故事的方式很特别,不仅仅叙事,还包含大量的感想和议论。整部作品没有特定的中心人物,都不是完整的故事,也没有明显的贯穿全书的线索。它主要以描写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心理活动为主,看似一个个之间支离破碎的,但是却是形散神不散,可以分为多个独立完整的小说,这和传统的小说截然不同,没有特定的主题比只有一个主题更能吸引人,真所谓单音节的旋律是无法与宏大的交响乐相提并论的。

…… …… 余下全文

篇五 :追忆似水年华读后感

书香伴我行

意识随着时间的流动不会渐渐逝去,它流动在普鲁斯特的心里。或许在面对即将远去的人生时,唯一能做的是把自己的记忆封存下来,似逝水般永恒的地流淌。 是20世纪法国伟大小说家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1922)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我碰巧在这个假期接触到了这本书,230万字的篇幅着实让我怀疑自己是否真正能坚持下来读完并细细体会作者所饱含的情绪。虽然并没有读完,但是从字里行间中作者传达出来的信息就让我觉得这是一本不可小视的作品。作者在迷茫中追寻自己,试图从时间的流逝以及人物时间中寻找生活的本质与意义。在作者叙述自己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同时,不断变换人称与地点,把意识的流动性展现得淋漓精致。他用巨大的语流把生活中的思想,事迹与感悟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种长篇独白,但这种独白不枯燥,他是有色彩的,是生机勃勃的,能从中体会到一种韵律美。时空的不断交叉,意识的不断流动,地点的不断变换都展现了他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以及难以排解的惆怅。 正如书中所言,“当一个人不能拥有的时候,他唯一能做的便是不要忘记。”看似平常的哲学语句,却传达出了超越人生的真理。本书也用它的全篇幅似有似无的在阐述这句话。正如书名直译“《寻求失去的时间》”只有寻求过,才不会忘记。这句话也能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当你为失败或逝去之物心碎时,我们不能因此停下脚步而止步不前,唯一能做的就是就是牢记它,用自己的行动去纪念它,这样才真正称得上是有意义的事。

…… …… 余下全文

篇六 :追忆似水年华读后感

寂寞如果可以在春天归来时开放,应该是青春中最阴霾的一朵花,终要在阳光的温暖中凋零。但脆弱的往往是岁月的韶华,无法守住与青春之间的任何一个承诺——纵使当时的信誓旦旦历历在目,也一样无动于衷。

香榭丽舍的常春藤爱上了蔷薇色的夕光,所以日日等待,就像“我”对希尔贝特的,只属于青春的爱情。日落时分,都以知晓还有二十四小时的漫长旅途才能再度重逢,但却天真的臆想只要尽力挽留就可以避免道别,却最后成了现实的奴隶,匆匆惜别。或许不是爱情,只是青春点亮的心底的悸动,在初次相逢的地方散落了多少心灵的碎片,总要使人不厌其烦的回到邂逅发生的地点,拾起这不堪的玩笑。

恐怕只有寂寞的人才会觉得青春仓促,像一本早已过时的三流言情小说,第一页中是一对满怀希望的恋人,一页一页,十年二十年……书的最后他按照每天的惯例在养老院中散步,脚步蹒跚,没有人同他讲话,因为他已经老到足以忘记一切。青春的伤痛大致如此,也许只是因为最快使人发现的美是最容易让人厌倦的美吧!又因为时光残酷的可怕,一点一滴的攫取年华的美好,虽然这些美好在普鲁斯特笔下只是一场华丽的幻觉,就算充满暧昧的风花雪月,到最后也只是无望的幸福,哪怕拥有一切,也难以留住青春的满头乌黑,只好眼睁睁的看着年华款款 ,青丝换白发。

…… …… 余下全文

篇七 :【超级实用】追忆似水年华 读后感

1

美丽、冗长的单调时光

胡汉冲

《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单调的书,那逝去的时光是单调的时光。而我喜欢这样一本书,我还未看完。我喜欢普鲁斯特那把一根头发丝劈成四瓣的文风。但我不喜欢写读后感,不喜欢把自己似是而非的东西敲打出来。我不大会说话,不大会敲字。但今天也不得不练练字,先原谅自己有些手生。

回忆总是很好的,朝花夕拾,烈士暮年给人无限光辉,无限惋惜。而《追忆似水年华》的时光却是冷淡的、解脱的,诚恳而置己度外。普鲁斯特太了解自己,太知道自己的神经质,太敏感,太为自己痛苦,因而就太过天才。这是一个居住在坟墓里的人,为自己写下的史上最长的墓志铭。这是他自己人生大会的总结,冗长而似乎毫无意义。而毫无意义的东西却常常相反。我不可以去谈及普鲁斯特的声望,我谈不了所谓的艺术手法、形而上学,甚至理不清他的故事。我不能谈,我只是喜欢那静静的单调时光;不谙世事、忧伤而又幼稚的普鲁斯特;不厌其烦、自作自受的贵家公子。

普鲁斯特的时光充斥着刻意的碎片,像故意打碎的玻璃,像一面打碎的镜子。而他在每一个碎片中找寻着自己一部分自己,他的眼神,他的发髻。时光悠悠,他在碎片中安度余生。追忆那些凄凉的单调时光,那些总在哭鼻子的日子。遗忘在时光上游的女孩子们各自回家,剪断的河流连接起来,永无止境的单调下去。无数个河段形成了冗长的河流,让高山的冷水鱼对海洋绝望。普鲁斯特却沉浸于千篇一律的

…… …… 余下全文

篇八 :第五课 追忆似水年华 读后感

第五课 追忆似水年华 读后感

普鲁斯特简介:

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1871年7月10日-19xx年11月18日),法国意识流作家,全名为瓦伦坦·路易·乔治·欧仁·马塞尔·普鲁斯特

(Valentin-Louis-Georges-Eugène-Marcel Proust)。马塞尔·普鲁斯特,法国20世纪伟大的小说家,意识流小说大师。19xx年6月,法国《读书》杂志公布了中法国、西班牙、联邦德国、英国、意大利王国报刊据读者评选欧洲十名“最伟大作家”,所排名次,普鲁斯特名列第六。

普鲁斯特生于法国奥特伊(Auteuil)市拉封丹街96号,为长子。父亲是名医,母亲是犹太人。信仰罗马天主教。九岁时初次气喘发作,因此常缺课,但到青年时期修读哲学,文采渐渐散发出来。1889年入伍,1890年退伍之后开始替杂志撰稿,大学毕业,当上图书馆员,但因健康转坏,患有严重气喘,不能接触屋外的空气,足不出户,开始撰写小说。

中学时开始写诗,为报纸写专栏文章。后入巴黎大学和政治科学学校钻研修辞和哲学,对柏格森直觉主义的潜意识理论进行研究,尝试将其运用到小说创作中,可以说柏格森、弗洛伊德成了他一生文艺创作的导师。他和同窗好友创办杂志《宴会》,从1892年起,在该杂志发表短篇小说和随笔。1896年他将已发表过的10多篇作品收集成册以《欢乐与时日》为题出版,法朗士为之作序。 1896~19xx年,他撰写了长篇自传体小说《让·桑特依》,写的是童年时代的回忆,但直到19xx年才出版。他还翻译了英国美学家约翰·罗斯金的著作《亚眠人的圣经》(1904)、《芝麻和百合花》(1906)。1903~19xx年普鲁斯特父母先后去世,他闭门写作,除写了阐述美学观点的论文《驳圣·勃夫》,并开始了文学巨著《追忆似水年华》的创作。自此,他的毕生精力都投入到这部作品的创作修改之中。19xx年,他将小说前三部交给出版商,受到冷遇,19xx年他自费出版了第1部《斯万之家》,反应冷淡。19xx年,小说第2部《在花枝招展的少女们身旁》由卡里玛出版社出版,并获龚古尔文学奖,作者因而成名。1920~19xx年发表小说第3部《盖尔特之家》第1、2卷;1921~19xx年发表第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