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

一部简明中国商业史——读《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公元前8世纪的春秋,齐国宰相管仲翻开历代经济变革的新篇章,实行“四民分业,士农工商”“盐铁专营”等政策,一时间,民众安居乐业,齐国一跃成为霸主。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刘彻登基,他当政54年,一改前朝的休养生息政策,文治武功,一举把帝国拉回到高度专制集权的轨道上,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公元1069年,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推行新法,从理财入手,颁布了“农田水利法”等一系列律令,推行保甲法和将兵法来强兵,一时国库充实,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为之缓解。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是工商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然而,当世界步入工业革命时期,因种种原因,它远落后于世界各国,备受欺凌,成为“东亚病夫”。经历百年跌宕之后,公元19xx年,邓小平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百年积弱的中国经济再度崛起,在21世纪初,中国重回强国之列。

……

两千多年间,中国历经了十数次重大的经济变革,每一次变革,都顺应社会发展而发生,也都对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历代经济变革,基本的衍变逻辑是什么?

吴晓波在《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中用一副六字对联加以说明:上联——“发展是硬道理”;下联——“稳定压倒一切”。这两句名言都出自20世纪末的大改革家邓小平之口。在吴晓波看来,就是发展与稳定

…… …… 余下全文

篇二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书心得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

班级:05811101 姓名:李建国 学号:1120111449

在这本书中,作者从两千多年前的管仲变法开始分析,一直分析到现今的改革开放。通过对中国历届政府的经济改革分析,他得到了一些结论。他认为我国的经济制度实际上早已实现轮回,无论哪次改革,实际上都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有产阶层和无产阶层,这四大利益集团互相争斗、博弈和妥协的结果。所以,最近三十多年的经济大崛起,与其说是“人类行为的意外后果”,倒不如说是两千多年来经济变革史的一次合理性演进。另外,中国经济制度上的“结构性缺陷”,是一个“建设性结果”,它与维持了千年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密不可分的重大关系。通过阅读本书,对以下几个问题也有了一些更深层次的理解。

1.经济制度的改革

由习主席领导的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在上任时就明确提出要对我国的经济制度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对于我国目前的经济改革,作者提出我们目前所进行的经济制度的改革,很可能是以自由市场化为导向,以“统一文化”为边界,在民主法治与中央集权体制之间寻找平衡点的非西方式改革。对于以自由市场化为导向,我国在历代的经济变革中,若要实现经济大繁荣,往往是让经济自由发展,让市场来作为经济的主心骨。对于“统一文化”为边界,当经济自由发展时,往往会出现地方强,中央弱的局势,这样就会出现地方起义等等不利于“统一”的不和谐因素。所以,要以“统一文化”为边界。这样,有了导向,有了边界,我们就可以在民主法治与中央集权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使得经济利益最大化。

…… …… 余下全文

篇三 :读《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有感

读《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有感

读《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有感

李叶波

根据安排,今天由我来进行学习分享,近一个多月以来,到上个礼拜才断断续续地看完经济作家吴晓波写的《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一书,可以说这本书内容博大精深,但形式上又新颖别致,以讲历史>故事般的方式来评判经济变革的得失所在,很值得一读。但本人限于学识水平,所读心得过于粗浅,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在《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这本书中,作者从公元前7世纪的管仲变法和公元前4世纪的商鞅变法讲起,到汉武帝变法、王莽变法、唐代刘晏变法、宋代王安石变法、清代李鸿章变法,再到民国孔宋变法,再到改革开放以来陈云变法、朱镕基变法等等,通过对中国经历的这十数次重大的经济变革进行分析,他从中发现,抛开意识形态的维度,从纯经济角度观察3000年中国经济史,中国历代经济政策均未脱离两千多年前管仲变法和商鞅变法的历史闭合循环。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史上无论哪次改革,实际上都是放权与集权循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博弈、国有化与私有化融合、无产阶层与有产阶层妥协、政府治理与市场配置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说,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除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周期律之外,还存在一个经济改革的'鬼打墙':一开放就搞活,一搞活就失衡,一失衡就内乱,一内乱就闭关,一闭关就落后,一落后就再开放,循环往复,无休无止,不断轮回。

…… …… 余下全文

篇四 :[好书推荐]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内容简介

两千七百年前,春秋时期的管仲改制变法,使得齐国一跃成为霸主,傲视群雄;公元1069年,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推行新法,一时国库充实,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为之缓解;公元19xx年,邓小平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百年积弱的中国经济再度崛起,重回强国之列。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经历了十数次重大的经济变革,每一次变革,都顺应社会发展而发生,也都对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今,新的社会发展又提出了继续变革的要求。

作者简介

吴晓波,著名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上海交通大学、暨南大学EMBA课程教授,常年从事公司研究。20xx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年度“中国青年领袖”。主要出版著作有:《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上下卷)、《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上下卷)、《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吴敬琏传:一个中国经济学家的肖像》、《大败局》、《大败局Ⅱ》等。其中《激荡三十年》被评为“20xx年度中国最佳商业图书”、“20xx年《新周刊》新锐榜之年度图书”,《跌荡一百年》被中国图书评论学会评为“20xx年度十大图书”,《大败局》被评为“影响中国商业界的二十本书”之一。

…… …… 余下全文

篇五 :吴晓波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简介

吴晓波:中国人的内心就是呼唤独裁者

2013-12-12 10:40:00 来源: 人民网(北京) 有0人参与

分享到

吴晓波(微博)和他的新书《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阅读吴晓波先生所著《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一书,大有早年读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金观涛的《兴盛与危机》和秦晖的《田园诗与狂想曲》、吴思的《血酬定律》一样的感觉,阅读中激发出许多思绪。20xx年10月26日,《国家人文历史》记者专访了吴晓波先生,虽然许多问题并非“新”问题,但当这些历史问题被集中提起,并与今天的中国改革实现理路上的对接,实在是一种创新。

国家人文历史(以下简称国历):《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一书把中国经济史,尤其是经济改革的历史进行了梳理。您提出了四个利益集团这样一个前提假设。经济问题异常复杂,很难用中央、地方、有产者、无产者四个利益集团一语概之吧?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这本书是以两个分析工具为前提,第一个分析工具就是四个利益集团。这个框架有它的特殊性。一般来讲,政府本身不是一个利益集团。中国是专制制度,政府本身变成了一个利益集团。维持中央集权有四个配套制度。经济制度是其中之一,其他三个分别是郡县制、科举制和尊孔。

…… …… 余下全文

篇六 :【解析】河北省保定市20xx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河北省保定市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

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I卷   阅读题(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管仲的经济思想中,最为奇特的一项是鼓励消费,他甚至倡导奢侈,这在古往今来的治国者中可谓仅见,在《管子》一书中就有一篇奇文《侈靡篇》。

中国历代的治国思想向来以倡导节俭为正途,这显然是长期短缺经济的必然产物。然而管仲却提出“俭则伤事”的观点,在他看来,大家都不消费,就会造成商品流通的减少,从而妨碍生产营利的活动,故曰“伤事”。(见《管子·乘马》:“俭则金贱,金贱则事不成,故伤事。”)要如何才能推动消费?他的答案是,多多消费,甚至无比奢侈地去消费。(见《管子·侈靡》:“问曰:兴时化若何?莫善于侈靡。”)

…… …… 余下全文

篇七 :读书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文治书院

《党的基本知识》课程

读书报告

题 目:《中国历史精神》《国史大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书报告

培训班班级:第18期B班

班级姓名:机械41班石振明

20xx年5月7日

或许是心性使然,从来很少去静下心来去研读一本历史书,亦或许自己还未达到一种静触历史而感慨万千的境界。恰逢这次看似任务性质的阅读提供了契机,便把这几本书读了读。当真的捧读完这几本书后。却有一番不同其他类书所不能给予的感受。如果说东野圭吾的笔下诠释了人性,那钱穆的这几本书就是在告诉我们真正的历史以及那些历史文明所给与我们这些后代的一些启示。

曾经觉得枯燥的历史于如今的我们一点益处也没有,如今不能说因为几本书的缘故就对历史有了很深刻的认识或者很浓厚的兴趣,只是确实有点喜欢上那种在静静地在感悟历史的过程中把自己置身于那样的环境中的感觉。在为什么要了解历史的问题上 ,也有了一点点自己的见解,曾经幼稚的自己只会说以古鉴今,对历史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却不懂以古何物鉴今何物,那些古代的政治制度有何利,有何弊,那些经济举措如何惠利于民??

钱穆老先生主张对中国历史抱有一种温情与敬意,故他在国史大纲中首先就摆出了这样一道:反读本书者请先具等等诸信念,即对本国历史抱有尊敬的态度去思考。每个时代总有每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制度,每个时代下的制度都由每个时代实际情况所决定,自然会有其缺点和优点,而处于一步步改革之后,一步步的经济发展之后的我们却喜欢以所处历史为最高而自居,以这样的目光审视历史又怎能体会到优秀历史所传承给我们的璀璨文明与历史留下的启示教训,只会站在已逝岁月长河后面自以为是的大笑罢了。史学,并不等同于技术,并不是为一本文字之论;历史是由一个个有着鲜活思想的人,以及时间空间客观条件所积累而成的产物,史学是人类的史学,具有一体性,不应分割,历史问题应对比横纵分析解决。做史学研究要联系实际,强调对本民族历史文化认同的重要性,若无对以往历史的有着最起码的尊重,,了解国家民族背后的文化精神,民族必将衰落,国家也会不复存在。

…… …… 余下全文

篇八 :观后感

观《大国崛起》有感

《大国崛起》这部记录片分别根据历史事实描述了自15世纪开始,500年的时间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格兰、法兰西、德意志、日本、俄罗斯(前苏联)、美国九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大国兴衰的成败得失,是一部真正的强国文明的进步史。它们的强盛都离不开那些改变国家命运的重要人物和领导人,从哥伦布、威廉姆·伯克尔斯宗、瓦特、莎士比亚、亚当·斯密、卢梭到伊沙贝尔女王、拿破仑、戴高乐、郫斯麦、彼得大帝、华盛顿。五百年来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1492年,随着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孤立的世界得到了连接。一些发展较快的国家开始迅速崛起,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使得一些国家开始走向世界,扩张势力范围,成为一时的世界霸主。

西葡的崛起主要靠资本积累,在航海家发现新大陆后。他们不是去传播先进的文明,而是依靠贩卖黑奴,掠夺黄金来积累财富。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原始积累变得简单粗暴,工商业的发展动摇了西葡的绝对地位。荷兰便是工商业发展迅速的典范,他们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海上贸易。东印度公司成为了全球贸易的垄断商,荷兰因此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