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道士塔读后感

我看余秋雨的道士塔

看了新旧两版的《道士塔》,不得不说,很有意思,在新版里,余秋雨可谓是删改了大部分,尤其是它让人有争议的部分。要让我来评论,旧版是余秋雨在见过道士塔之后第一时间的真情流露,而新版里大概是他在几年后重新看待这个故事后所作的理性思考吧。

在新版里有几处很关键,第一,他删去了王道士是千古罪人这句话,同时引用了一些资料说明王道士那会儿为什么会那么做,我想没看过旧版就看新版的人应该不会再对王道士恨得牙痒痒,反而会把唾沫星子吐到另一个人的身上,新版里多了一个蒋孝琬,这人可是十足的汉奸,他带着斯坦因找到了王道士,斯坦因不会说中文,是他说服王道士卖经书,是他翻译了经书,甚至是他擅自把价钱压低的。还有一个很关键的点,余秋雨在新版里假设了他拦下了斯坦因,拿到了经书,可是他不知道该送到哪,沿途的官员?混乱的军阀?总不会是伦敦博物馆,但是他真不知道该送去哪,所以在沙漠中嚎啕大哭了。

喜欢余秋雨的文章,不仅仅是因为他会讲故事,也是因为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丰富情感吧,而这次的新版修改,我认为余秋雨展现了其作为知识分子的一种自省和思考。再来说说《道士塔》,先看王道士吧,我认为不管是新版还是旧版,余秋雨都没有把最大的过错归结到他身上的意思,新版里也算是为他平了反。应该说王道士只是中国那个时代一个很普通的农民,又或者说是大多数人中的一员,余秋雨说他“土布棉衣,目光呆滞”,或许没有错,典型的一个憨厚的老实人,只不过他摊上了莫高窟这件事,就成了“罪人”了。而更值得一提的是新版里的蒋孝琬,这人名字里带了一个“孝”字,为人可却是不忠不孝,他出卖了自己的国家,让中华文化的精髓流入他国之手,如果说王道士是无心之失,那他可就是有心之过了。所以说没有知识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有知识却没道德,在那样艰难的岁月里,中国出了多少这样的人,蒋孝琬不过也只是其中一员罢了。更加深刻的是沙漠中的那段,我想余秋雨应该也认为那样的一个状况更多的是国家、社会的错,不过现在再来追究谁对谁错已经没有意义了,如果我们意识到自己现在付出的代价只不过是在为旧时的中国买单时,大概也会闭上争论不休的嘴,像那几个沉默地走过道士塔前的专家一样吧。

…… …… 余下全文

篇二 :道士塔读后感

《道士塔》读后感

道士塔,用失去唤醒珍惜,用屈辱唤醒无知,用历史点燃未来。在阅读过程中,我感到敦煌的悲哀,我看到了他那两行情感交融的血泪;他默默地伫立在沙漠中,看着王道士粉刷他那朴实的墙面,看着王道士和泥匠雕琢他那婀娜的雕塑。敦煌不仅在流泪,他的伤口在流血,让国外探险队踏着鲜血染红的脚印回去。

在文中,作者余秋雨用真实的内心读白,竭嘶底里的喊道:“住手”甚至低声下气的哀求道:“请等一等,等一等”;作者用真实有力的内心读白带给我们感同身受的悲哀与痛苦、挣扎与怨恨。作者甚至幻想拦下那些运走经书和雕塑的外国探险队,担当想到此处,作者更是悲意横生;文中说道:“要是车队果真被我拦下来了,然后怎么办呢?”的确,政府连运费都不肯支付下,只好驻停在沙漠里;总好过让之前往伦敦、巴黎、东京,或是成为阿谀奉承的礼品。

文章的结尾:一位日本学者用沉重的声调做了一个说明:“我想纠正过去一个说法……敦煌在中国,敦煌学也在中国”。这似乎抹平了中国敦煌的历史伤口,但是中国的专家没有太大的激动,他们默默地离开了会场,因为这道疤痕永远抹不掉。

…… …… 余下全文

篇三 :《聊斋志异》读后感

《聊斋志异》读后感

《聊斋志异》>读后感

六年级一班 张亦驰

今年,我听同学说《聊斋志异》这本书很好看,就叫妈妈在当当网上给我买了一本来看。这本书的作者是蒲松龄,内容很精彩,里面有许许多多的>故事,几乎都与神灵、鬼怪有关。各个故事都有各自的特色,有的让人回味无穷;有点让人看了还想看;还有的让人受益匪浅。里面的故事有精彩的,也有一般的;有搞笑的,也有让人伤心的。

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叫周顺亭,是远近闻名的大孝子。有一年,他的母亲得了重病(也算一种怪病,长了一个大疮),天天躺在床上呻吟,他天天细心照料母亲。尽管如此,母亲也没有好转。一天,他在照顾母亲时,在床边睡着了,梦中听见父亲说:“必须用人肉熬成药膏涂在你妈妈的疮上,方能治愈,其它全是徒劳。”他听了之后便从梦中醒来了,他决定尝试一下,用他自己的肉做成了药膏,果然母亲的病马上好了。当母亲问他这是什么妙药会如此灵验时,他就用了很多谎言掩盖过去了。为了不让母亲知道,他每天都小心掩护他的伤口,连他的妻子都不让知道,伤口愈合后留下了巴掌大的疤痕。

我读了这篇文章非常有感受,我也要像周顺亭那样有孝心,虽然做不出他那样感人的事件,但是可以从生活中点点滴滴做起,从身边做起,比如: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帮外公外婆扫地、拖地??

…… …… 余下全文

篇四 :劳山道士课文翻译

《劳山道士》参考译文

本县有个姓王的读书人,排行老七,是世代作官人家的子弟。年轻的时候爱慕道术,听说劳山上有很多仙人,就背着书箱前去求师学道。他登上一个山顶,山顶上有一座道观,很幽静。一个道士坐在蒲团上,白头发垂到衣领上,神态清爽而高迈。王生上前询问,并和道士交谈起来,道士说的道理深远奥妙,难以捉摸。王生请求拜道士为师。道士说:“担心你娇气懒惰不能干苦活。”王生回答说:“能。”道士的弟子很多,傍晚的时候全都聚集在一起,王生都给他们磕头。于是王生留在了道观中。

凌晨,道士叫王生出去,把一把斧子给他,让他随着众弟子去砍柴。王生恭敬地接受了命令。过了一个多月,手和脚上都长了厚厚的茧子,王声不能忍受这种痛苦,暗地里有了回家的想法。

一天傍晚回到道观,王生看见两个人和师父一起喝酒。太阳已经下山,还没有点灯,师父就剪了一张像镜子一样圆的纸贴在墙壁上。一会儿,明亮的月光照亮了整个房间,月光明亮能照出极细微的东西。众弟子环绕着他,听他差遣,给他办事。一个客人说:“这么美好的夜晚,这么美好的乐趣,不能不和大家一同享受。”就从案上取了一壶酒,分着赏赐给众弟子,并且嘱咐他们尽管喝。王生自己寻思:七八个人,一壶酒怎么能供应所有的人?于是众弟子各自找来很大的酒杯,争着先饮尽杯中的酒,只是害怕壶中的酒没有了。但是反复从壶中倒入杯中,酒竟然没有减少。王生心里感到奇怪,一会儿,一个客人说:“承蒙赐给月光一样明亮的亮光,却这样冷冷清清地喝酒!为什么不叫嫦娥来?”就把筷子投到月亮中。只见一个美女从月光中走出,起初的时候身高还不满一尺,到了地上,就和人一样高了。纤细的腰肢,俊秀的脖颈,翩翩而动,跳起霓裳羽衣舞。过了一会儿唱道:“仙啊仙啊,还会回去吗?还会把我禁闭在广寒宫吗?”嫦娥的歌声清澈高扬,就像吹萧一样响亮。唱完后,打着旋往上升,跳着登到案上,(众人)惊得回头看的间隙,(嫦娥)又变成了筷子。三个人大笑。又有一个客人说:“今天晚上最高兴了,但是不能承受酒力了,希望在月宫中给我饯行,可以吗?”三个人离开坐席,慢慢的进入到月宫中。众弟子看着三个人坐在月亮中喝酒,胡须眉毛全显现出来,就像影子在镜子中一样。过了好大一会儿,月亮渐渐暗了下去,弟子点燃蜡烛走过来,只剩道士一个人坐着,而客人不见踪影了。案上的菜肴果品还在,墙壁上的月亮,只是一张像月亮一样圆的纸罢了。道士问众弟子:“喝够了吗?”(弟子们)说:“喝够了!”(道士说:)“喝够了,应该早点睡觉,不要耽误打柴割草。”众弟子答应并退了下去。王生私心里羡慕,就打消了回家的念头。

…… …… 余下全文

篇五 :劳山道士教案

[课文说明]

本文是一篇构思奇巧,意蕴深长的讽刺小说。课文讲述了一个叫王七的人到劳山拜师学道,由于不愿吃苦,最终学无所成的故事。这个带有喜剧色彩的故事,表明好逸恶劳、动机不纯、投机取巧的人不可能学到真正的本领,只有不畏艰辛才可能取得成就。

本篇故事情节曲折生动,采取了双线交织的方法。课文共13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交代故事的开始:王七慕道,去劳山拜一道士为师。第三至第十二自然段记叙了故事的发展:王七不堪“早出晚归,砍柴割草”的艰苦生活,打算回家。看到师父显神通,归念暂息。后来他还是忍受不了,向师父辞行,求授法术。第十三自然段交代故事的结局:王七回家夸耀,头上撞了个大包。整个故事是按拜师求法、看师演法、缠师授法、演法失败的线索来写的,这是明线。作者在叙述这个故事的时候,还有一条暗线,就是王七不愿吃苦。明暗线交织得巧妙自然,使情节波澜起伏,峰回路转,曲尽其妙;特别是悬念的运用,奇幻的细节,令人欲罢不能。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神采奕奕、羡慕、犹豫、倾慕、珠圆玉润。会认8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了解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复述故事。

3.从故事中领悟,一个人只有不畏艰辛,才能取得成就;投机取巧的人,不可能学到真正的本领。

…… …… 余下全文

篇六 :劳山道士

课文

劳山道士

淄川王生,排行第七,本是世家子弟。他从小就倾慕道家法术,听说劳山有很多神仙,便挑着行李,前往游历。

王七登上一个山顶,只见有一座道观,十分幽静。里面有位老道士,在蒲团上盘腿打坐。道士白发披肩,却神采奕奕,气度不凡。王七上前磕过头,和他攀谈,听他讲的道理非常玄妙,便请求做他的徒弟。道士说:“恐怕你娇气又懒惰,不能吃苦。”王七坚定地说:“能吃苦!”傍晚时分,道士的徒弟都聚齐了,王七向他们一一行礼,于是留在了道观。

第二天凌晨,师父交给王七一把斧头,叫他和大家一起上山砍柴。王七恭敬地听从了吩咐。一个多月后,手脚都磨出了厚厚的老茧。王七吃不了这种苦,暗地里有了回家的念头。

一天晚上,王七看到师父正陪着两位客人喝酒。屋里没有点灯烛,师父用纸剪成圆形,粘在墙壁上。刹那间,纸月亮发出光亮,照得满屋光明,连汗毛都看得清清楚楚。徒弟们在旁边站着,听候使唤。一个客人说:“这么美好的夜晚,这么快乐的时光,应该大家一起分享。”

于是客人从桌子上拿一壶酒,交给徒弟们,让他们尽情饮用。七八个徒弟分头寻找杯儿、盏儿,抢先斟酒,生怕轮不到自己。大家反复地斟酒,却不见酒壶变空,王七觉得很不可思议。

…… …… 余下全文

篇七 :《劳山道士》教学设计

《劳山道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蒲松龄及其作品《聊斋志异》;识记、积累文中的重要文言实词。

2、把握文章内容,体味文章简练传神的人物刻画和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

3、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4、通过学生的反复诵读加深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培养语感;领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家还记得这样一个故事吧:有一个穷苦的孩子,他非常喜欢画画,有一天,一个白胡子老爷爷给了他一支笔,他先画了只小鸟,小鸟拍拍翅膀,飞向了蓝天;他又画了头水牛,水牛“哞”地一声,开始下地干活了,他画的任何事物都变成了活生生的实物,后来皇帝知道了,要他画一座金山,他先画了一片大海,又画了一座金山,皇帝要他画一条大船,再画点风,他不断地画风,最后皇帝

的船沉入了海底,皇帝被淹死了,这个故事的名字叫——《神笔马良》。但你要知道,神笔只有在马良的手中,才能够妙笔生花。同样穿墙术只有在劳山道士那里,才能运斤成风,在心术不正的人,比如王生那里,只能碰壁。今天我们来见识一下劳山道士的庐山真面目。

…… …… 余下全文

篇八 :劳山道士

劳山道士

山东省淄博市第十一中学

【学习目标】通过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品评作品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重点难点】作品的寓意内与人物形象。

【学习方法】反复品读,理清情节,玩味内涵,深挖主题。

一. 导入

大家还记得这样一个故事吧:有一个穷苦的孩子,他非常喜欢画画,有一天,一个白胡子老爷爷给了他一支笔,他先画了只小鸟,小鸟拍拍翅膀,飞向了蓝天;他又画了头水牛,水牛“哞”地一声,开始下地干活了,他画的任何事物都变成了活生生的实物,后来皇帝知道了,要他画一座金山,他先画了一片大海,又画了一座金山,皇帝要他画一条大船,再画点风,他不断地画风,最后皇帝的船沉入了海底,皇帝被淹死了,这个故事的名字叫——《神笔马良》。但你要知道,神笔只有在马良的手中,才能够妙笔生花。同样穿墙术只有在劳山道士那里,才能运斤成风,在心术不正的人,比如王生那里,只能碰壁。今天我们来见识一下劳山道士的庐山真面目。 .

二.题解

劳山 现写成崂山, 在山东半岛东南部,号称“近海名山”、“神窟仙宅”、“灵异之府”。崂山道士拜师的地方,是在崂山道教的大殿上清宫, 是崂山风景区的人文景观和自然界景观的核心区域。太清宫中南配房中有一间西耳房,蒲松龄就是借住此处写下了《聊斋志异》中的《崂山道士》、《香玉》和《崂山观海市歌》三篇不朽的名篇。游客到那里,导游会指着一处破损的墙壁说是当年崂山道士修炼穿墙术的地方。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