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纪录片《圆明园》观后感

纪录片《圆明园》观后感

近现代史课上,我们集体观看了名为《圆明园》的纪录片,该纪录片为我们再现了一段真实可感且震撼人心的历史,仿佛我们穿越了历史,亲眼见证了大清帝国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全过程,我们一起为大清的兴盛而自豪骄傲,又一起为其逐渐衰亡悲哀感叹,直到纪录片结束,我的心情依旧久久不能平静。从中也获得了颇多感悟。

圆明园这个名字最先出现是在康熙四十八年,康熙帝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一里许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胤禛,并亲题园额“圆明园”。雍正三年,雍正帝在圆明园南面增建宫殿衙署,使其占地面积由原来的六百余亩扩大到三千余亩。从此,清朝皇帝不仅在圆明园内休憩游览,更将他们朝会大臣、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外国使节的地点安排于圆明园内。乾隆帝继位后,在圆明园内进行了景观和建筑物的修建,并在其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同治时改名万春园)。这三座园林,均属于圆明园管理大臣管理,称圆明三园。咸丰十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切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纵火焚烧。这场大火整整持续了三天三夜,那些千千万万工匠呕心沥血建造出的精致雄伟的建筑也在转眼间消逝,看到这些镜头,身为一个中国人怎能不为之悲愤惋惜!

…… …… 余下全文

篇二 :圆明园观后感3000字

《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这部电影已经不是第一次看了,高中的时候在家曾看过一次,当时首先是被当时封建王朝回光返照下的强盛所震撼,也深深的被当时称之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的宏大,秀丽,惊世骇俗之景震撼,那一山一水,一瓦一瓴,无不映射出宏丽,智慧与强盛,留恋忘返。当珍宝被抢走,当瓷器无情地被捣毁,当那把罪恶的火把从一窗一木燃烧起了,心中油然而生的是无尽的惋惜和深深的愤恨。今天在课堂上再次观看,心灵再一次久久不能平息。

去年曾去过一次圆明园,独自游荡在这个曾令世界都惊叹着迷的园林,已无法再寻见当时的震撼。昔日宏伟秀丽的楼阁,景观已经荡然无存,所留下的只有静静的地基在品味着似梦般的过往,空乏的言语也无法表达出当年的繁盛。心中只有一丝淡淡的落寞。当在西洋景观遗址看到那些断壁残垣时,心中那份落寞更是无以言表,一种民族之情油然而生。今天当再一次看到这部电影时,不禁将其中的繁华于今日之萧条加以对比,那巨大的反差更是一种震撼,一种警示,是无尽的深思。

圆明园,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到清乾隆九年(1744)

基本建成。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在建筑艺术上,圆明园还形成了一种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长春园的北端,原建有一组园林化的欧洲式宫苑,其中有座“西洋楼”,由意大利传教士、画家郎世宁等外国专家设计,创建于清乾隆12年

…… …… 余下全文

篇三 :《圆明园》观后感(20xx字)

落后就要挨打

---------看影片《圆明园》有感

有人向北京市政府提议把圆明园遗址再建成圆明园,政府没同意;也有人想在那建大楼,政府也没同意;更有人想在那建公寓,并交很高的税率,政府照样没同意!政府的做法无疑是要保护遗址,留给下一代做警世钟用,时时刻刻告诉全中国人民勿忘国耻,积极向上,科技强国!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祯(后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周围连绵10公里,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起来的)等,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

但是一切都在改变,美好的事物总不常在.1857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联合出兵侵略中国.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它悲惨的命运随之开始了!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园林,张牙舞爪的侵略者马上开始疯狂的掠夺.经过多天的抢劫后,英法联军开始会议,英国专员大胆提出:“只有烧毁圆明园,才能让中国皇帝产生最大的震动。”更可恨的是,他们的首相巴麦尊不仅同意,还想让北京皇宫也遭受到同样的待遇.对于巴麦尊的说法,所有人都非常同意.过了12天,3000多名侵略者在园中放火,中国人民一百五十多年的心血,就这样毁于一旦了. 这场浩劫,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到了欧洲,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他们共同"分享"了圆明园这座东方宝库,还认为自己取得了一场伟大的胜利!他们烧了圆明园后,又威胁清政府,如果不屈服就把皇宫也焚毁.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只好签了约.

…… …… 余下全文

篇四 :观圆明园有感

观《火烧圆明园》有感

圆明园。曾经的大清帝国的骄傲。却又被大清帝国的盲目愚昧和帝国主义的凶残与贪婪所摧毁。圆明园的毁灭是所有中国人民的损失,但更是世界人民的损失。我们从中不仅看到了曾经璀璨的世界文化的悲惨命运,更让人们看到了帝国主义的凶残与猖狂。圆明园的毁灭满足了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也造就了整个世界的文化缺口。

圆明园的华美与壮丽绝不逊于法国的凡尔赛宫,英国的白金汉宫。圆明园为清代的一座大型皇家御苑,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这仅仅只是圆明园在建筑方面的特色,其外表华丽壮观,其内补装饰更是奢华耀眼。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说:"即使把我国所有博物馆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园内各殿堂内装饰有难以计数的紫檀木家具,陈列有许多国内外稀世文物。园中文源阁是全国四大皇家藏书楼之一。园中各处藏有《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荟要》等珍贵图书文物。圆明园不仅以园林著称,而且也是一座收藏相当丰富的皇家博物馆。正是因为圆明园的光彩夺目和大清国的腐败无能让帝国主义这些疯狂的掠夺者撕下伪装的皮囊,对圆明园肆意妄为。世界文化就这样被践踏和破坏。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的海淀区不错,但如今众所周知,圆明园不是大清王朝的私人宝藏,圆明园是中国的,但也是世界的。圆明园的毁灭与清政府的堕败众然脱不了干系,但既然说圆明园是世界的,是全人类的瑰宝,那为什么在英法等帝国主义肆意烧抢毁坏圆明园的时候,某些国家却保持沉默,默许他们肆意妄为呢? 文化是属于全人类的。文明是文化的保障。在帝国主义焚烧圆明园的时候,他们毫无羞愧反省之意,相反,他们不顾一切,愚昧而又无知地开怀大笑。他们还不知道他们焚烧的不仅仅是一座皇家御苑,而是一座属于全人类的收藏及其丰富的博物馆。圆明园的满目苍夷足以体现出帝国主义的丑陋和无知,他们不但抢走圆明园的宝物,还破坏圆明园的稀世珍宝,最后干脆一把火讲圆明园化为灰烬,让后人去遐想她曾经的奢华与壮美。由此似乎可以看出,同一个世纪的国家,可以有不同的文明,就像同一个国家,可以有不同素质与高度的国民。所以,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承认对祖国心脏附近的财宝有些照顾不周,但我们尽力保护的不仅仅是中国的财富,更是在守卫着全世界的文化宝典。那么,真正认识到文化属于全人类的人又有几个呢?有几个同志肯出来抨击英法帝国呢?历史给了我们

…… …… 余下全文

篇五 :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

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

圆明园-中华名族的特殊记忆与历史的警示

圆明园——这个令全中国人都为之感慨而惋惜的名字,曾经的华夏民族至高无上的荣耀与近一个世纪集国人一切想象的艺术的结晶,让多少人为之魂牵梦绕,慨叹不绝……

圆明园,对于中国历史和每一个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个遗址公园,它,是历史的特殊记号,是一个民族由兴盛转向衰落的转折。无论如何,关于圆明园的那段历史是不能够被遗忘的。圆明园的建成标志着一个王朝的鼎盛,它的毁灭昭示着大清王朝不可逆转的败落,文明的玄机和历史的真相尽在其中!

圆明园,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它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树木多达数万株.然而,遗憾的是,经过法国联军和八国联军的两次洗劫圆明园,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文物被劫掠,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是的,“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 它不像巴特农那样是举世无双的稀有作品,而是幻想造出的一个巨大模型,如果幻想可以有模型的话,请你想象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

然而这么一座完美的园林建筑,最后还是逃脱不了被一把火烧毁的命运,不得不令人为之扼腕!究竟是什么让这座世界的瑰宝与世长辞,是什么使清王朝由当时的世界第一大帝国堕落到了人见人欺,任人宰割的地步?是什么使清王朝看似无坚不摧的军事与财政基础在短短几十年间烟消云散?是什么使中华民族随后陷落如水深火热的险境之中?!观看完圆明园纪录片,通过资料的查阅与相关文章的剖析,我总结出如下几点原因,值得当今我国政府与每一个国民深省:

…… …… 余下全文

篇六 :圆明园观后感 中国近代史

《圆明园》观后感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雨果在1861年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另一个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圆明园给我们留下最多印象的肯定是满眼的断壁残垣,圆明园的原来的面貌是什么样子,通过看《圆明园》这部影片我找到了答案。

影片用三维仿真动画的形式再现了一段大清史实。影片上半部分,以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的口吻讲述了圆明园的建造过程,直至一座庞大宏伟的工程落成。后半部分讲述大清帝国的衰落,以及圆明园的毁灭。对于国人来说,这更是一段屈辱的历史。

康熙帝兴奋地拿起郎世宁赠送的望远镜。透过镜片,他可以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但是,透过这小小的望远镜,他却无法看到,大陆另一头天朝上国眼中的“蛮夷”们,正在进行的翻天覆地的革命;他更加无法看到的是,曾在他及儿孙三代手中缔造的无与伦比的盛世帝国,竟也会在熊熊烈火和滚滚浓烟中一步步走向灭亡。

曾经,中国离文明与进步那么接近,但这种接近也是如此转瞬即逝。在当时的中国人关上了对外的大门,独自享受腐朽的繁华时,他们也错过了最后一班与世界接轨的列车。

…… …… 余下全文

篇七 :圆明园观后感

万园之园——圆明园

张天奕

夏天,我乘车来到万园之园——圆明园。我首先看到的是西边的藻园门,进入藻园门就是正大光明殿。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大型皇家园林,历经六代帝王倾力营造,历时150余年才落成。代表了中国造园技术的最高水平,被誉为万园之园。经历了英法之劫、土匪之劫、筛土之劫、木炭之劫、卖石之劫、开土之劫后。

此时只剩下了断壁残垣,不,只剩下了一个个基座。 我沿着小路走到前湖北岸的九州清晏,这里和进门处的正大光明隔湖相望,它由三个大殿组成,第一个是圆明园殿,第二进是无私殿,最北面是九洲清宴殿。这三个光秃秃的建筑基址清晰可见,看着杂草丛生的遗址我想象着它宏伟的模样,红漆的柱子,撑着灰色瓦片累积成的屋檐,屋前的台阶下,左右各伫立着一个石狮,屋内陈列着各色贡品,挂在墙上的是一幅圆明园全景图。这就是寓意天下生平,江山永固的九州清晏。长着杂草的基座把我从幻想中拉回现实。山河依旧,物“逝”人非。

走过九州清晏漫步到东面是福海,沿岸的荷花,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淡雅的粉色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 …… 余下全文

篇八 :近代史——纪录片圆明园观后感

纪录片《圆明园》观后感

园林12-5 沈晓薇 120314524 “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为人熟知的杰作。你可以去想象一个你无法用语言描绘的仙境般的建筑,那里不仅有艺术珍品,还有数不胜数的金银珠宝,那就是圆明园。”

—维克多?雨果

圆明园—这个令国人既自豪又痛惜的名字,曾经让多少人为之魂牵梦绕……它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树木多达数万株.遗憾的是,经过法国联军和八国联军的两次洗劫圆明园,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文物被劫掠,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

圆明园,对于我们园林人来说,是多么令人自豪和骄傲的历史。而他的覆灭,对于华夏子孙来说,又是多么遗憾和惋惜的历史!

也许,这种情绪本来并不显著,但是通过这部纪录片,我仿佛看到他在我眼前繁盛至凋零,更真切地看到中华民族在那个特殊的动荡年代的悲鸣。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祯(后 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 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 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可以说,圆明园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 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不仅如此,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 罕见的历史典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