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游苏州园林有感——对自然观的些许感悟

游苏州园林有感

——对自然观的些许感悟

人人称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孩提时便对江南水乡无限地向往,向往鱼米之乡的富庶,向往涤荡着绿波在乡间环绕的运河,向往“甲江南”的苏州园林,向往姑苏城外夜半钟声的寒山寺……而今,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吴中的秀丽和典雅,没有了北方的干燥和沟壑纵横的黄土地,有的是白色的房屋和摇曳在湖中的小船。

初到吴中就感受到了浓浓的文化气息,乘电梯刚出了火车站,古城楼和京杭大运河便跃然眼帘,仿佛自己已经置身在了悠久的历史当中。苏州之旅的主要路线是拙政园—狮子林—寒山寺—虎丘,当然还有苏州的美食。

拙政园被称为“中国私家园林之经典”,园中的花草树木、亭台楼榭都积聚了古代园林设计师们的智慧。所谓“移步换景,步移景换”,正是中国园林设计的独到之处,这浑然一体的人间美景不仅让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国古代民间的各种礼仪、习俗,而这更是将建筑和人融入自然的典范。远望一座精致而朴实的亭子,四角跃然翘起,似鸟儿振翅欲直冲云霄,给人一种动态的视觉冲击。亭子“四面荷花,三面柳”,亭柱上均镌刻有对联,皆是依景而作,我们能够感受到园子主人独特的审美观念和风雅的情趣。在参观很多堂、阁时我们都会看到墙上或者椅子背上有一块块精美的“泼墨山水画”,这其实是天然的大理石上带有的独特花纹,每一件都堪称无价珍品。顺着走廊穿梭,墙壁花窗上的图案也在不断的变化,有的则在空白墙上做成满月的形状,墙后种着花、树,我听导游说这叫“空窗”,外面的景色如画一般镶嵌在了“画框”之中,不同的角度观察也会有不同的景色。四季更迭,窗外花和树的景色也在不断的变化,春天欣欣向荣,夏天生机勃勃,秋天木叶凋零,冬天凌寒傲雪,不同的时段可以有不同的景色,观景人的心情也会随着景色的变换而不同,灵感和诗意便油然心头。

…… …… 余下全文

篇二 :苏州园林有感

苏州园林有感

一曲昆曲,千曲百转,柔软的像一阵阵清风。再听,又似云端飘来。闭眼间,蓦然间心境已变。

只看见一处楼阁,两个戏子,后面笙笛鼓琴。飘渺的声音穿过一池的荷花,伴随着清波传来。我坐在一亭中,正值春天,亭后桃花盛开,片片花瓣飘落而下。湖旁的那棵大树枝叶遮天,似乎不想让这这曲声跑到天边。

又一转,只听见一声声曲调仿佛就在眼前。但走在走廊里,看不见声发何处。走廊清浅而温和,随这昆曲亦是千转,廊上有镂空,空出便是一景,或是柳树一株,上有黄鹂两只。或是一树牡丹,碗般花朵似一团燃烧的火焰。或是一叶芭蕉,雨后更显青青。

最后,我找到一山,旁边一清水簌簌流出,找一石,面朝暖阳,闭眼听曲,听那悠悠的声,品那深深的情。

其实,睁眼看真实的苏州园林,苏州园林的一景我也描写不出其中的万分之一。但有一种感觉,心平静了不少。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苏州园林的主人大多都是中隐隐于市的人。隐于野简单,野外与市几乎断绝,没有外物的扰乱,隐居起来当然就容易了,所以只是小隐。大隐隐于朝,虽身处繁华都市,心却不受繁华所扰。于纸迷金醉中,却是“我心似明月,碧潭澄皎洁,无物堪比伦,叫我如何说”,境界在心中,何须心外求。大多数的我们不愿身居山野,让习惯了现代化生活的我们去野外着实是一件困难的事,做小隐,我们不愿意。同时大多数的我们连“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都做不到。更何况“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圣人的事我们做不来,做大隐,我们做不到。到是那些士大夫们,像大多数的我们一样既不想回山野,又做不到心外无物。早想到了一种好方法,于市中建造一处园林。

…… …… 余下全文

篇三 :苏州园林感想二

中国古园林研究实习成果

苏州博物馆感想

姓 名: 丁宏翔 班 级:一二建筑 学 号:指导老师:吉志伟、陶峰 成 绩:

2015/8/25

苏州博物馆感想

在苏州的时间里,最让我难以忘怀的就是贝聿铭先生的苏州博物馆。 “希望从中国古代山水书画中寻找园林设计的灵感”,这是贝聿铭先

生对苏州博物馆,这个被称

为自己的“小女儿”的封刀

之作的评价。虽然常年生活

在海外,有着西方教育背景,

但贝聿铭先生的作品中却从

来不缺少中国元素,在继承

和发扬传统精神的方面,苏州博物馆无疑是成功的,它以自己鲜明的空间特征和独树一帜的结构将现代与传统完美结合,塑造出一个立足现代审美的新中式园林空间。

穿过一座由玻璃和不锈钢棚搭建的大门,一个由钢梁和金属百叶构成的入口吸引了来访者的所有目光。通过一个别致的圆形孔洞,人们可以感受到浓浓的中国情调。以借景的手法,设计师将空间的灵性与活力展现给观众,远处的山水园林也成为了联系内外空间的纽带。 “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氏的名言。玻璃顶棚肆无忌惮地让室内充满阳光,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到光线丰富的语汇和对空间的影响力。

苏州园林感想二

如果说前庭是整个空间乐趣的前奏的话,那么只有在走入室内之后,才会发现整个空间的动人之处。贝先生一改通常的四方形空间,将中庭设计成八角形,同时随着层高的递增而变换墙面造型,体现了错落有致的江南斜坡屋顶的建筑特色。其中,三角形与菱形是主要的

…… …… 余下全文

篇四 :苏园六记观后感

苏园六记观后感

----08旅管一班 周怡 26号 记得小学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桂林山水》,它的开篇第一段中有一句话“桂林山水甲天下”,当时很触动我。里面写到了很多桂林的山水景色,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山围绕着水,水倒影着山”,书中描绘的景色非常美丽,让我一度很向往。今天看了纪录片《苏园六记》我同样想说一句“苏州园林甲天下”。

纪录片《苏园六记》,拍摄得真的很不错,首先,它的开场白就很吸引人,让人有一种想继续深入了解的欲望;其次,它对苏州园林的介绍也很详细,能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苏州园林和苏州的园林文化;最后,它的拍摄与解说也相当精彩,让人有一睹为快的想法;片中的每一个园林都有一段历史故事,每一个园林都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记得初中的时候我们在课本里学过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里面叶老先生对苏州园林的评价很高认为“它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课本里写到了很多风景秀美的园林如拙政园,留园,艺圃,狮子林等,里面的小桥流水,曲榭亭台,走道长廊;让人浮想联翩,流连忘返。但是那也仅仅只限于自己的想象,而这部纪录片《苏园六记》却把真实的苏州园林完美的展现在了我的眼前。

片中秀美的园林景色在搭配上那富有磁性的旁白介绍,真的是让人在苏州的园林中流连忘返。

…… …… 余下全文

篇五 :苏园六记观后感

《苏园六记》观后感

江南风光旖旎如景毓秀盛产美女,自古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美誉。一提江南便会想到不少宫廷剧里皇帝皇子们在苏杭二州游玩嬉戏,然后与佳人相识相知相爱的浪漫故事,其次是小学时代的两篇课文《苏州园林》和《杭州西湖》。前者是电视剧演绎出来的,故事不一定真实,但是通过学习的课文和人们对江南的普遍赞誉,苏杭之美景不由得我们质疑。

虽然我没有去过浙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算是通过道听途说吧),关于苏杭二州的认识也渐渐增加。杭州以西湖丽景为主要代表,苏州便以园林独具风格。二者各具特点,西湖大气而园林隽秀,西湖如作诗词闻政事才色具佳的丽女,园林如琴棋字画绣织锦缎样样精湛待自闺中的秀女。我欣赏西湖碧波鳞荡细柳垂杨的风景美,更佩服园林亭台轩堂设计技艺之精湛。

雕几块中国的花窗/框起这天人合一的融洽/构一道东方的长廊/连接那历史文化的深邃/是一曲绵延的姑苏咏唱/吟唱得这样风风雅雅/是几幅简练的山林写意/却不乏那般细细微微/采千块多姿的湖畔奇山/分一片迷蒙的吴门烟水/取数帧流动的花光水影/记几个淡远的岁月章回??伴着优美的语句,跟着摄影师的脚步,我们开始了苏州园林之行——《苏园六记》。 苏州的园林大致分为皇家园林、寺庙园林和私家园林三种。现存的园林,多是私家园林。那一座座私家园林要么是那般厚实阔大,要么是那般精美别致,要么是那般小巧玲珑。还有那环秀山庄的叠山,错落有致的树木花卉无一不体现了造园工匠的技术之高超。

…… …… 余下全文

篇六 :苏园六记观后感

《苏园六记》观后感

江南风光旖旎如景毓秀盛产美女,自古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美誉。一提江南便会想到不少宫廷剧里皇帝皇子们在苏杭二州游玩嬉戏,然后与佳人相识相知相爱的浪漫故事,其次是小学时代的两篇课文《苏州园林》和《杭州西湖》。前者是电视剧演绎出来的,故事不一定真实,但是通过学习的课文和人们对江南的普遍赞誉,苏杭之美景不由得我们质疑。

虽然我没有去过浙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算是通过道听途说吧),关于苏杭二州的认识也渐渐增加。杭州以西湖丽景为主要代表,苏州便以园林独具风格。二者各具特点,西湖大气而园林隽秀,西湖如作诗词闻政事才色具佳的丽女,园林如琴棋字画绣织锦缎样样精湛待自闺中的秀女。我欣赏西湖碧波鳞荡细柳垂杨的风景美,更佩服园林亭台轩堂设计技艺之精湛。

雕几块中国的花窗/框起这天人合一的融洽/构一道东方的长廊/连接那历史文化的深邃/是一曲绵延的姑苏咏唱/吟唱得这样风风雅雅/是几幅简练的山林写意/却不乏那般细细微微/采千块多姿的湖畔奇山/分一片迷蒙的吴门烟水/取数帧流动的花光水影/记几个淡远的岁月章回??伴着优美的语句,跟着摄影师的脚步,我们开始了苏州园林之行——《苏园六记》。 苏州的园林大致分为皇家园林、寺庙园林和私家园林三种。现存的园林,多是私家园林。那一座座私家园林要么是那般厚实阔大,要么是那般精美别致,要么是那般小巧玲珑。还有那环秀山庄的叠山,错落有致的树木花卉无一不体现了造园工匠的技术之高超。

…… …… 余下全文

篇七 :苏州博物馆观后感

传统艺术的魅力

——苏州博物馆观后感

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去了解苏州博物馆是在大一专业课做苏博测绘的时候,当时搜集了很多关于苏博的资料,但由于刚接触这门专业所以各方面体会都还不是很深刻。这次重游苏博,带着两年多来积累的专业素养,我又有了新的感知,充分感受到了传统艺术的魅力。

苏州博物馆观后感

为了尊重古城的历史风貌,博物馆新馆的建筑采用地面一层,地下一层的格式,高度未超过周边的古建筑。新馆分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前庭、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及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与东侧的博物馆旧馆忠王府相互映衬,十分和谐。 新馆占地不大,约10700平方米,但整体布局及空间处理却独具匠心,由传统园林的精髓中提炼出饶有新意的造景设计,有池塘、小桥、亭台、假山、竹林等,空间处理使新馆倍觉自然、深远、空灵,也让人感觉景致多变,观之不尽,光景常新。

几何结构、硬朗而明快的线条,玻璃、钢铁、水泥、木头等多种质料混搭,黑、白、褐三色的主体色调,营造出一种中西合璧的独特韵味。

苏州博物馆观后感

进到博物馆内部的地下一层与地上一层的楼梯间设计了一个宏大的水幕墙。水流沿石墙面翻卷出条条白色水花,跃入下面的池水中,池中游鱼可数,登楼踏阶,清心赏目。

…… …… 余下全文

篇八 :苏州博物馆观后感

苏州博物馆观后感

粉墙黛瓦,清新雅洁;古色古香,江南情怀。在20xx年9月上午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来到了我仰慕已久的苏州博物馆。到苏州去看贝聿铭先生的封刀之作——苏州博物馆建筑,今天终于得以实现。

这时我的眼中:苏州博物馆苑如一个楚楚动人的江南女子,端庄而秀丽的欢迎我的到来。我再次想起了“大艺术书房”系列图书之《贝聿铭谈贝聿铭》主编肖关鸿先生所说,希腊缪斯之神走向我们:“走向社会,走向公共空间,走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艺术不再是祭品,不再是象牙塔,也不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一部分......缪斯也由女神变成了平民。” 在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之初,就如同装满传统文化经典的艳丽绣线,在承载现代科学文化信息的绣布里织出出了一幅“传统苏州”和“现代苏州”相融合的“双面绣”。在这个有着众多著名古典建筑的“文化圣地”中,建一座21世纪的新馆建筑,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将现代与传统相融合?贝聿铭先生用“中而新,苏而新”,“不高不大不突出”的理念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当代建筑设计领域中,贝聿铭先生是世界范围内最为公众熟知的建筑大师,是跻身于世界建筑师行列的唯一华人,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艺术之一。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