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卓别林电影观后感

我是如何认识电影的

化学与生物工程系 应化0811 施海峰 0820109110

电影,也称映画。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艺术。是一门可以容纳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但它又具有独自的艺术特征。电影在艺术表现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种艺术的特征,又因可以运用蒙太奇这种艺术性极强的电影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复制放映。电影作为一种大众艺术,以真生动的直观性和逼近生活的真实感而易有广泛颀赏性。一部优秀的影片能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陶冶。

今天看完卓别林的《摩登时代》让我感到有点深沉,虽然这是一部以轻松的幽默手法来呈现的电影,但若是看到其欲表达之内涵就不会有太大的欢乐了。

首先是一群排排站的工人以制式化的动作工作着,根本是资本家将人视为机械般的惨忍手法,人和机械对他们而言是同样的「东西」,不需要有任何差别的待遇,其中那个主角,也就是卓别林的那个角色,以工作中出错、诙谐的舞蹈与动作、欲认真做事却适得其反的状况等等,来反讽机械化后人易失去人性的种种状况,当然他是夸大了许多,但是那种会使人发疯的制式化在卓别林诙谐的手法呈现后,反而让人油然而生一股怜悯之情,任何物种都不应该受到这样的待遇,何况人。 谈到物种的部份,先说明为何是以物种来称呼而不是人类,其实因为我不觉得人类和其他物种有哪里不一样,每一个物种都必须受到平等

…… …… 余下全文

篇二 :选修 卓别林读后感

卓别林,这几个字眼儿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在我们的印象中他是一个非常搞笑的演员,但是在此之前,他经历的磨难则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卓别林是一八八九年出生于英国伦敦一个贫民家庭,为了养活家人,五岁登台,八岁当演员,那个从伦敦东区走出来的,迈着鸭子步的流浪汉,终于走向了全世界,终于走入了我们每个人的心底。

剧以一个雕像的建成礼展开,卓别林用其滑稽的表演把我引入其中。剧中主要的线索是他和盲女的美好却跌宕起伏爱情。而茶花是联系这美好爱情的纽带也是桥梁,而那位时醉时醒的富人却将他们的爱情戏剧化。因为花,因为善良,他认识了盲女。可是为了帮她交房租,让她重见光明,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他去做苦力,甚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打拳击,最后也只能满身伤痕累累的在空旷的城市、在寒冷的夜里徘徊却毫无办法。最后卓别林自己以身犯险,为了给盲女治疗眼睛,而身陷牢狱。

许久后盲女重见光明并且开着一家花店等着他的心上人来找她。这时的他却是衣衫褴褛、污头垢面。经过花店的时候还是门前地上的花让他认出了她,却不能和他相认。这时的她当然不知道眼前的穷汉就是他苦苦等待的心上人。还是茶花,她坚持送他一枝花, 接触到他的手的时候,敏感的触觉告诉她,这就是他的手!画面定格,电影结束!这一幕我在香港电影中同样见到过,但是在卓别林的演绎中,我更能感受到其中的滋味,无声当真胜有声。 看到这里,我深深感受到为什么此部电影为城市之光,卓别林就是盲女的光芒,也是这个城市中的光芒,同时他更是打开世界人们心中的那一缕光芒。仿佛世界中正是有了他,才有了阳光,卓别林用自己的行为点亮了世人的心。

…… …… 余下全文

篇三 :卓别林《摩登时代》观后感

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可能是表现20世纪初社会化大生产的最为著名的影片了。喜剧大师卓别林以独特的视觉形象、喜中见悲的诠释方式、辛辣犀利的讽刺和揭示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工人饱受资本家欺压剥削的严酷现实,以其高超的表现手法向世人展示了一幅代表千百万失业者遭遇的生活画像,概括了“摩登时代”这一矛盾的本质。辛辣犀利的讽刺、精湛绝伦的哑剧技巧、完美的银幕形象以及温馨感人而焕发着人性光辉的爱情,这使得影片至今还散发着不朽的魅力。

影片描写的是人和机器的冲突。《摩登时代》以一句“本片讲述工业时代,个人企业与人类追求幸福的冲突”拉开了电影的序幕。 在影片开始的镜头里,先是羊群拥护在一起走过,紧接着是一大群工人拥护着走进工厂,形式接近,给人一生种想哑然失笑的感觉,同时又使人对那个造成“机械化”的社会形态的深深思索。暗喻工人的命运和羊群一样,而查理正是这千百个人中的一个。故事的背景为当时的美国工业时代,因为机器设备的广泛运用,大量解雇工人所造成的失业浪潮。

在那时的工业生产,流水线等机械化设备得到了广泛运用,资本家为提高生产率、获取更多的利益,大量工人则被训练得规范化、标准化,成为流水线或机器设备的一部分。工人简单劳动与机器紧密结合是当时典型的生产方式。在管理模式方面,以泰勒的科学管理为主导管理方式。科学管理将工人视为简简单单的经济人,在管理中去除了每个工人的个性和情感。这种非人性化的管理极大限度的压榨和激发着工人的体能极限。长此以往,工人的工作积极性乃至身心都会遭到严重的挫伤。《摩登时代》里卓别林饰演的拧螺丝工则被日复一日的简单机械毫无间隙的工作,逼至神经衰弱!

…… …… 余下全文

篇四 :卓别林 影评

卓别林的灰色幽默

——《寻子遇仙记》鉴赏

姓名:贾芳 班级:08经济2班 学号:200821008

内容摘要:黑白的电影质感,静默的语言环境,标志性的舞台服装,小男孩可爱俏皮的肢体动作,在平淡中诉说“吃人的社会”现状,这是卓别林影片的惯用手法。本文看讲述一个简单的苦人救孤记,却是在围绕着当时社会暴乱,黑暗的绝望,发人深省。

主题词:卓别林 寻子遇仙记 社会境况

正文:

在这个学期,王纲老师给我们播放过八部影片,而《寻子遇仙记》(《小孩儿》)这部影片是本学期开学时老师放过的一部卓别林的默剧。现在非常感谢王老师给我们选择了这样一部片子,使我对电影,对卓别林都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之所以选择这部影片,是因为当时观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观看这部影片之前,我曾看过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大家都很喜欢的一部电影我却兴致缺缺,又没有语言的张力,只是卓别林像个小丑一样的表演,黑白,破旧,我不喜欢。当老师上课前介绍说要放卓别林的一部喜剧《小孩儿》时,我就没了兴致,但是大家都很感兴趣的样子,我也就跟着一起看了下去。

本片开场白,是一段类似书本扉页的介绍性文字,大概是说“一个带着笑的画面,或许还带着泪”,即是阐述一个事实,又是说明本片的主旨。动画一样的英文字体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注意,可是也仅仅是这些富有哲理的文字。接下来,是一位女主演从医院中走出的镜头,缓缓地,慢慢地,很无措,很茫然的前进的镜头。接着看,我还是没看到什么出彩的表演,很老套的剧情,女主因为一些原因,犯了个错误,生下了本不应该留存的孩子,孩子的爸爸当然也不承认或是不知道孩子的存在。这里我想说,因为欧美的许多观念并不像中国,也许在国内,很多人会选择打胎,但是在外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会选择生下孩子独立抚养或是让他人领养。女主显然也因为经济的原因放弃了独立抚养的念头,但从女主角一步三回头的表演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她非常的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后续女主又回来找寻自己孩子的一幕中叶得到了验证。

…… …… 余下全文

篇五 :《摩登时代》观后感

《摩登时代》观后感

最近我观看了卓别林的《摩登时代》,感触甚深。我们正处在当今的社会化大生产、经济高速增长的“摩登时代”,资本家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平等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这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

令我深刻的是,卓别林扮演的工人在生产线上马不停蹄地用扳手拧着螺丝。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生产技术以手工劳动为基本的这一普遍现象。工人在传送带上迅速进行着重复的工作,没有休息时间,而老板却在办公室里监视着他们,一旦工人们有少许懈怠,便加以催促。监工不断将工作速度线加高,试图使劳动者的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来增加相对剩余价值。最令人发指的是,老板企图通过购买吃饭机械人来减少工人进食的时间,让他们在吃饭的同时继续工作,增加劳动者的绝对剩余价值。

最后,卓别林饰演的工人,在极度超标的工作强度下精神失常了,得了严重的强逼症,无法控制自己重复拧螺丝的动作,见到鼻子和纽扣都当成螺丝。通过幽默的情景犀利地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实质上就是通过对剩余劳动的吮吸,通过延长工作时间,使人的劳动力由于被夺去了道德上和身体上正常的发展和活动的条件而处于萎缩状态,使劳动力本身未老先衰和过早死亡。

…… …… 余下全文

篇六 :摩登时代观后感

《摩登时代》观后感想

卓别林热火朝天演《摩登时代》的时候,正是三十年代资本主义走向垄断的时代,机械大工业高速发展,资本向少数垄断财团手里集中。随着这场工业和社会变革洪流到来的是大量沦为机器工业文明附庸的无产阶级,在技术革命的旋涡中迷惑,然后成为这个机器社会生产线上的螺丝钉,微不足道,随时可以被无情抛弃。

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可能是表现20世纪初社会化大生产的最为著名的影片了。喜剧大师卓别林以独特的视觉形象、喜中见悲的诠释方式、辛辣犀利的讽刺和揭示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工人饱受资本家欺压剥削的严酷现实,以其高超的表现手法向世人展示了一幅代表千百万失业者遭遇的生活画像,概括了“摩登时代”这一矛盾的本质。辛辣犀利的讽刺、精湛绝伦的哑剧技巧、完美的银幕形象以及温馨感人而焕发着人性光辉的爱情,这使得影片至今还散发着不朽的魅力。

影片描写的是人和机器的冲突。《摩登时代》以一句“本片讲述工业时代,个人企业与人类追求幸福的冲突”拉开了电影的序幕。 在影片开始的镜头里,先是羊群拥护在一起走过,紧接着是一大群工人拥护着走进工厂,形式接近,给人一生种想哑然失笑的感觉,同时又使人对那个造成“机械化”的社会形态的深深思索。暗喻工人的命运和羊群一样,而查理正是这千百个人中的一个。故事的背景为当时的美国工业时代,因为机器设备的广泛运用,大量解雇工人所造成的失业浪潮。

…… …… 余下全文

篇七 :摩登时代观后感

资本主义的罪恶

---观《摩登时代》有感 二十年代的美国处于经济萧条时期,失业率居高不下,工人受尽压榨,成为了大机器生产中的一颗螺丝钉。查理(查理·卓别林 Charles Chaplin 饰)就是一个底层市民,他在一个机器隆隆的厂房里日以继夜地工作,以赚取微薄的收入。重复繁重的工作压得他喘不过气,他把人们的鼻子当成螺丝钉来拧,卷入流水线机器的皮带里,令人哭笑不得。查理尽管贫穷,但却很善良。他在路上搭救了流浪女,和她一起生活,家里破烂却又温馨。每次身无分文的查理为了找到吃的,都会故意犯事,以便进入监牢。光景一时间有了好转,流浪女成了歌舞红星,然而好景却太短暂??

《摩登时代》中的查理是这一个乐观善良、机智幽默的流浪汉。卓别林通过这个倍受欺凌的失业者形象对资本主义工业化进行了强烈的质疑和控诉:他被变成机器的奴隶,他被无数次的炒鱿鱼,他为了温饱而试图犯罪回到监狱。即便这样,他也没有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对现实的抗争。在影片结尾处,查理牵起女主角的手,两人一起向着远方走去,留给观众两个充满希望又弱小的背影。

观众在被这些滑稽讽刺的喜剧场面逗笑的同时,也感到了心酸与悲哀。因为“他们(观众)在这个穿着破衣破靴的小丑身上发现了一个装载无数灵魂的大灵魂,他们就是大灵魂中的一点一 滴”。查理就是观众中的每个人,他们来自社会底层,被资本家或者残酷的命运所压迫,他的快乐就是观众的快乐,他的痛苦就是观众的痛苦。

…… …… 余下全文

篇八 :《摩登时代》观后感想

《摩登时代》观后感想

卓别林热火朝天演《摩登时代》的时候,正是三十年代资本主义走向垄断的时代,机械大工业高速发展,资本向少数垄断财团手里集中。随着这场工业和社会变革洪流到来的是大量沦为机器工业文明附庸的无产阶级,在技术革命的旋涡中迷惑,然后成为这个机器社会生产线上的螺丝钉,微不足道,随时可以被无情抛弃。

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可能是表现20世纪初社会化大生产的最为著名的影片了。虽然当时的电影已经进入了有声时代,但卓别林还是决定用电影的形体语言,为经济危机给广大工人带来的痛苦而大声呐喊呼号。喜剧大师卓别林以独特的视觉形象、喜中见悲的诠释方式、辛辣犀利的讽刺和揭示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工人饱受资本家欺压剥削的严酷现实,以其高超的表现手法向世人展示了一幅代表千百万失业者遭遇的生活画像,概括了“摩登时代”这一矛盾的本质。辛辣犀利的讽刺、精湛绝伦的哑剧技巧、完美的银幕形象以及温馨感人而焕发着人性光辉的爱情,这使得影片至今还散发着不朽的魅力。卓别林曾经评论说:“这部电影是从一个抽象的概念――批评我们的机械化生活方式――发展而来的。”无论是卓别林本人的拍摄意图是站在一个批判的角度上,揭露资本家疯狂剥削工人以更大限度地获取剩余价值以及这样一种生产方式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在那样一个工业大生产的时代,卓别林用自己的演技演绎着每一个劳动者的希望,他们虽然忍受着压迫,但对生活的追求是不会停止的。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