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十二公民电影观后感

十二公民电影观后感

十二公民电影>观后感(一)

《十二怒汉》足够经典,翻拍自《十二怒汉》的《十二公民》也挺让人满意。 看《十二公民》之前,浏览了一下剧情介绍。某政法大学里为补考而设的带有实验性质的虚拟法庭上,是十二位来自社会各阶层的人士,而他们并没有决定他们所讨论的案件审判结果的权力。就在这样的法庭上,一个极富责任感的检察官以一己之力说服了其他十二位'陪审员',让正义得以伸张。

开始觉得>故事的开端有些无力,而且这样的移植让片子定调很低,甚至给人俗气之感。但接着看下去我的看法发生了转变。其实这样的设计是很讨巧的,既解决了剧情合理性的问题,又在审查制度下符合了有关规定、规避了踏入雷区的风险。

《十二公民》虽是翻拍,但把它的故事放在当今中国社会的特殊语境下讲述也合情合理。而且故事环环相扣,整部影片无论是小段落还是总的结构都可自圆其说。即使片中人物有时的反应给人以故弄玄虚和拖沓之感,但这种抽丝剥茧式的推理还是让观众沉醉在了解谜的快感之中。

片中人物的设计很用心,个个形象丰满、个性鲜明,让人难忘。其中9号陪审员老大爷回忆自己在'反右'中遭遇一场戏,合理推进剧情往下发展的同时,可以让人更深刻地认识到'多数人的暴政'为何物。还有蹲过监狱的5号陪审员,用自己的经历让人明白冤假错案的危害。除此以外,4号陪审员的'干爹'身份、10号陪审员的地域歧视、6号医生对生命价值的思考、7号小卖部老板生活的辛酸、11号校园保安的大学梦无不令人印象深刻。主创们正是通过他们的言行传达了自己的价值观、表明了自己对一些问题的态度。

…… …… 余下全文

篇二 :十二公民观后感

《十二公民》观后感

十二公民,十二种身份,十二个角度,十二种想法,十二个故事,十二个选择,然而真相只有一个。我们应当尊重不同意见的存在,正是不同的声音促进了讨论,免去了盲目,维护了社会的公正。生命面前无小事,真相不允许万一。《十二公民》当之无愧的一部好电影,其一,以最低的电影成本,收获了应有的票房回报;其二,以最简单的案件讨论,展现了12个陪审员身后的十二种职业角度的不同思考,并引出12个陪审员身后现今十二种社会地位背后的故事。同时也引领观众去思考。真相只有一个,不同的角度看待它会有不同的理解,然而这些都代替不了真相,于是我们需要严谨待之,真相终究是会经得起推敲的;生命只有一次,他不允许任何万一存在,面对生命,必须慎之又慎,生命终究是是经不起大意的。

公民,字典中的解释如下:“公民,指具有某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公民意识与臣民意识等相对,指一个国家的民众对社会和国家治理的参与意识。”是一种权利。是的,你有权利,但你也要负责任,要对你运用权利的所作所为负责任。从片子的开场到结束,除了8号陪审员何冰揭示了自己的检察官身份,体现出他的公民意识从何而来,其他人并没有意识到,如果身为一个公民,你该如何谨慎而坚决的使用你手中的权利,又该如何勇敢而明确的对言行负责。

…… …… 余下全文

篇三 :《十二公民》观后感

西安科技大学王新

《十二公民》观后感

《十二公民》故事环环相扣,整部影片小段落及总的结构都可自圆其说。虽然片中人物有时给人以故弄玄虚和拖沓之感,但抽丝剥茧式的推理还是让我沉醉在了解谜底的快感之中。片中人物的设计很用心,个个形象丰满、个性鲜明,让人难忘,也是我从中感受最深收获最多之处:

一号陪审员:陪审团长,工作认真尽职,有自己的性格,典型的社会中坚力量。 二号陪审员:数学教授,笑面佛,处事和事佬,有自己的想法,小心谨慎,不表示明确的态度。

三号陪审员:出租车司机,社会小人物的一个缩影,尊重传统,亦有几分封建,典型的控制型家长忽视孩子的个人意识,这也折射出了现今开放式教育理念与传统教育之间的巨大矛盾。和他在工作中遇到问题的处理方式和结果,也引人深思。 个人收获:

1. 要尽可能的理解父母的沟通交流方式,多些耐心和关爱,给予被需要的感觉。

2. 是工作中遇到问题不可急躁处事,冷静思考处理,让问题得到合理的解决。

自己在生活中也该多换位思考,以己度人,多理解他人。

四号陪审员:地产商,三号的“资本家论”和7号的“花钱摆平事论”直指他,反应了现实严重的“仇富”现象,以及他的“干女儿”涉及现象“包养大学生”。 个人收获:

…… …… 余下全文

篇四 :观《十二公民》有感

观《十二公民》有感

一场法治的洗礼

--观《十二公民》有感

廖述龙

《十二公民》改编自19xx年美国经典电影《十二怒汉》,由于作为学生时代就看过美国版的和俄罗斯版本的,早已被片中精彩的对白,犀利的演技,对法律和人性的深刻探讨深深震撼,此次听说中国翻拍,开始觉得很担心,因为中国毕竟没有陪审团制度,这个设定可以说是全片的基础,再者原版都是创作于国外,把这么一个经典的>故事搬到中国是否会水土不服。

但是当我看完开头后,我就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导演没有一刻忘记'中国没有陪审团制度'这一现实背景,在开头就交代了故事背景的虚拟性:巧妙地将整个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法学院的模拟法庭中,采用英美法系庭审模式审理虚构的案件,一群学生扮演法官、检察官以及辩护律师,而这群学生的家长来充当陪审员的角色。编剧在台词和角色背景的修改也是下足了功夫,这十二名陪审员情况各异:儿子离家出走、和老婆离婚的出租车司机;与大学生谈恋爱、却被认为是其'干爹'的>房地产老板;曾经无辜入狱的社会青年;孤独的、曾被打成右派的空巢老人;颇有优越感、只能靠收房租为生的'北京土著'……,经历不同、价值观迥异,几乎涵盖了目前中国的各个阶层,也使得这部电影成功的本土化。

…… …… 余下全文

篇五 :观影《十二公民》有感信息20xx.7.7

观影《十二公民》有感信息

20xx年7月7日下午1点,各社区的调解员参加了由乡司法所组织的观影《十二公民》的教育活动,此次活动深受感动。虽然影片没有华丽的外景,没有高颜值的演员,没有丰富的戏剧冲突,但是,随着剧情的推进使人深刻的体现出影片的教育意义。一、影片教育人们要尊重法律的威严,尊重生命权,尊重公平正义。二、提出了公民的法律教育的必然性,使公民要接受法律教育,了解法律的内涵。三、法律的公平、正义的体现需要法律人的引导,公民的正确判断才能不被舆论所左右。由此在今后的社区司法工作中一定要多学习,用正确的法律人思考方式来更好的为社区居民工作。

观影十二公民有感信息20xx77

观影十二公民有感信息20xx77

观影十二公民有感信息20xx77

伯纳社区

20xx年7月7日

…… …… 余下全文

篇六 :观电影《十二公民》有感800字

观电影《十二公民》有感800字

观电影《十二公民》有感800字

《十二公民》这部电影是个令人深思的好电影。它的演员班子和导演与其他电影的不一样,他的导演徐昂和演员何冰、韩童生等主要演员都是话剧界的老戏骨。他们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与表现更加深刻。

影片的主要内容是:暑期一所政法大学内,未通过英美法考试的学生补考。他们组成模拟法庭,分别担任法官、律师、检察官等角色,审理社会上饱受争议的'20岁富二代弑父案'.12位家长组成了陪审团,在听了学生的法庭审理之后,对本案作出最终判决。但按照规则,只有12位家长达成一致意见,审判才能结束。由此,他们开始激烈讨论。 在这次讨论中经历大大小小的讨论12次,第一次与最后一次投票结果更是天差地别。最开始一个人认为富二代无罪,其他11个人都认为有罪,最后一次全部认为他无罪。在第一次投票的时候,3号陪审员问8好陪审员为什么投无罪,8号陪审员这样回答:'我是觉得,这事我们不说清楚,想明白了,随随便便把手一举,就把这孩子推到了死路上,这样不行。'我们为何对生命如此苛刻?因为我们总是去相信,或者是选择相信别人说的'事实',而不做深入的思考,而不做质疑了?就因为如此,一条生命可能在无知的口水中淹死!10号陪审员说8号陪审员吹毛求疵,8号陪审员说:'决定一个人的生命,这不该吹毛求疵?'虽然这是令人震惊的'弑父案',但是人们好像只顾得去跟随大众的观点,作为谈资,而忘了去关心事件中的人到底发生了什么,只相信'既定的事实',而对真正的剖析却当作没事找事,都成了热情的陌生人。

…… …… 余下全文

篇七 :十二公民影评

姓名:郑秀贵 14工商管理学号:14031255

《十二公民》影评

电影《十二公民》改编自20世纪最伟大的法律电影《十二怒汉》,但由于中国并没有原作中的“陪审员制度”,所以影片进行了中国本土化改编。这部影片讲述了暑期一所政法大学内,未通过英美法课程期末考试的学生迎来补考。他们组成模拟西方法庭,审理近期社会上饱受争议的“20岁富二代弑父”案。围绕这个案件,十二位帮助同学补考的家长们要组成陪审团,这12位来自社会不同阶层的陪审员——身份分别有医生、房地产商、保安、教授、保险推销员等对案件进行最终“审判”。在封闭的空间里,达成12比0全体一致通过的结论:有罪或者无罪。并且是负责任的留下陪审团相关意见,不能敷衍了事。根据法庭和新闻提供的信息,十二个陪审员最初出现了十一比以的有罪判定,然而故事一波三折,一个下午的时间,十一个人被一个人说服,剧情反转为12份无罪投票。事实和真相,公理和正义,偏见和宽容,最终,如同雨后初晴,十二个人各自经历一次心灵洗礼和理性思辨。《十二公民》剧本文学性强,完全以针锋相对的对话推动剧情发展,电影先从陪审团11:1几乎一边倒的判决开始,随着12个人对案情疑点的争议,最终陪审团观点的完全逆转,反高潮,引发观众对法律的严肃与公正的深刻思考。

…… …… 余下全文

篇八 :《12 Angry Men》观后感

《12 Angry Men》观后感

在课上看完这部电影时的触动是很大的,刚开始老师放影片的时候,看到是黑白画面,就觉得是太老的片,应该引起不了多大的触动,事实证明,经典电影以及它背后的意义,无论过了多久,它所带来的触动还是很大的。百度百科用一句话来总结这部电影:一部以陪审团为主角的法庭戏,是探讨美国陪审员制度和法律正义的经典之作。我认为这部电影的精彩在于,在局促空间内运用镜头和推理营造出张力十足的压迫感,随着案件推理的进行,剧情层层推进至高潮。全片片长大概一个半小时左右,节奏紧凑、张力十足,却绝无沉闷之感。

以下是电影剧情简单介绍:

电影讲的是一个处于社会边缘的未成年少年被控杀死自己的父亲,12位来自不同阶层的普通公民组成的陪审团对此展开讨论,并做出判决。这所谓“陪审团”的十二个人来自不同的家庭和生活背景,从事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人生经验,有着明显差异的性格,有着自己关心的利益,很多甚至都不懂法律,他们在一个大热的天里聚在一个不足40平米的小屋子中,来判决另外一个来自贫民窟的孩子的命运,证词和物证都已呈现,但至于这个人到底有没有罪,好像也并不是他们其中有些人最为关心的。故事的最开始11个人都认为是一个简单直观的案子,只想草草结束早点回家,但戴维斯先生提出异议,并促使陪审团员们重新审视案。案件看似简单且证据确凿,但却疑点重重,戴维斯先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分析,尽管他自己也不确定南海是否真的有罪,他只是认为可能有这种结果,最终使得案件逐渐有了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