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北极熊观后感

北极熊观后感

北极熊>观后感

蒋心海

在“五一劳动节”放假期间,我观看了《北极熊》这部记录片,这部纪录片真实地讲述了一群北极熊在北冰洋的艰辛生活,它们为了生存所付出的努力让我看了感触很深。

每当夏天来临、海冰融化时,由于失去了捕食的平台,北极熊们需要历经长途跋涉,游过加拿大的哈德逊湾,来到陆地上生活。其中的一些熊会因为不适应陆地生活而饿死,仅有一小部分熊能够熬过漫长的夏季,艰难地生存下来,待到冬天来临,再重新游回北冰洋。

北极熊只有吃够了海豹,才能勉强熬过整个夏季。而那些不想在陆地上生活的北极熊,整个夏季就在海洋中,跟随着海象游来游去,一边捕食,一边生活。冰冷的海水、危险的象牙、光滑的岩石、汹涌的海浪,对它们构成了更大的威胁,但它们的存活率却较高,因为它们必须付出双倍的努力。

那些北极熊只有通过艰辛的付出、顽强的意志,才能幸存下来。学习亦是如此,“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求学的道路是漫长的,也是艰苦的,而我在学习上总是一碰到困难就叫苦叫累,轻易放弃,最终半途而废。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要像北极熊那样,面对困难,不畏惧,不退缩,勇往直前,迎难而上,靠自己的不懈努力去获取成功。

…… …… 余下全文

篇二 :《北极传说》观后感

没有好莱坞式的特技炫耀,没有美女帅哥的撑场做作,看似平凡无华,却能深入人心。它不仅仅是一个九十分钟的纪录片,而是一场经历十五年的电影旅程。

在过去的整整十五年间,国家地理博物学单位跟踪北极熊,海象,以及其他著名却在电影中很难捕捉到的北极生物,他们随探险组一起爬冰山,入海洋,见证了北极熊和海象的北极生活。影片中,北极熊幼崽和海象幼崽各自演绎着自己的故事,在白茫茫的世界里,他们有着自己的生活。你不会忘记清澈的海水呈深蓝色,白皑皑的漫天大雪洁净而清澈;你不会忘记雌性北极熊与熊宝宝一家的温馨与甜蜜,海象们的可爱与愚笨,你不会忘记捕食时磅礴的气势,你不会忘记雌性北极熊失去熊宝宝时的伤痛,海象宝宝失去姨妈时的惋惜,你不会忘记因为全球变暖北极熊无法捕食忍受饥饿,海象找不到坚固的冰面的无奈……一切的点点滴滴都记录在内心那片软软的地方,你为之高兴,为之难过。

影片结束了,但是北极熊与海象的故事还在继续,留给我们的却是应有的反思。是什么影响了美丽的白雪世界和纯洁的动物们,毋庸置疑,全球变暖!

假如把青蛙放进沸水里,它会马上反应跳出来,而放到冷水里慢慢加热,它却会若无其事的呆在里面,直至死亡!,人类正在这样一个被加热的冷水里,而加热的人就是我们自己!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变暖问题已经出现很多年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不仅仅是科学家们,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可是没有多少人真正知道全球变暖将会带来的危害,人们总是怀着事不关己的态度,觉得这是杞人忧天,认为全球变暖问题真正影响到我们之前一定能找到解决的办法,但是事实,全球变暖问题已经出现而且严重影响到我们及其他生物的生活。研究全球变暖问题的科学家都很明确的知道,这必须被改变,发展下去迎接人类的只有灭亡。

…… …… 余下全文

篇三 :北京自然博物馆观后感

北京自然博物馆感想及评估

3月15日,在蔚老师的组织下,我们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的全班同学还有部分本科生去参观了北京自然博物馆。收到这个通知时,我们还挺兴奋的。不仅不用宅在学校可以出去透透气,而且参加博物馆还可以增长自己的知识,因为之前也没去过,所以很期待。

当天一早我们就和同学相约乘车来到了博物馆,到博物馆时因为还没到开馆时间,所以我们还在门口等了很久。当时还挺迫不及待的。

后来蔚老师来了,开馆时间也快到了,我们便稍微提早进了馆内。解说员跟我们做了简单介绍便开始带领我们参观,边参观边在一旁给我们解说。

在一层我们的参观路线是“古爬行动物厅—恐龙公园—无脊椎动物厅—生命起源厅”。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各类恐龙化石、恐龙骨架了,每一座恐龙骨架及恐龙化石下都有解说牌,会介绍该恐龙的相关信息。在没人带领没人介绍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根据它展示的恐龙类型和解说牌对该恐龙有一定的了解。接下来就是恐龙公园了,一进入恐龙公园,仿佛我们大家都进入恐龙时代了。一只只体型巨大的恐龙,或伸着脖子、或捕食状、或奔跑状、或休息状,各种形态都有,栩栩如生。加之还伴有一阵阵恐龙叫声,还能看到他们身体心脏跳动的样子,还能看到它们嘴一张一合的,俨然就像群真的恐龙在你面前。通过观察不同恐龙的不同形态,或观察它们捕与被捕,你就能立马对不同的恐龙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加上解说牌和讲解员的解说,我们可以较容易就了解不同的恐龙。了解那个时代恐龙生活的场景,了解恐龙们的敌人与朋友。之后还看到慈母龙和一窝恐龙蛋,那一堆蛋里有的已有恐龙破壳而出,有的还只被小恐龙们捅出一个小洞,有的还完好无损。已出生的小恐龙们张着小嘴嗷嗷逮捕的样子,甚是可爱。再看看恐龙妈妈,望着小恐龙的眼神,是那么慈爱。解说员说慈母龙是最慈爱的恐龙了,说其他恐龙等小恐龙们出生后就不管他们,而慈母龙会一直守着小恐龙们,直到它们完全能自立。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的父母们,何尝不是慈父慈母呢?动物们其实有很多和人类相似的地方,他们之间也有关爱。

…… …… 余下全文

篇四 :生命的纯粹——《北方的纳鲁克》观后感

生命的纯粹——《北方的納努克》观后感 上网查询资料后发现朱老师给我们播放的《北方的纳努克》是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的开山之作。看完全片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影片中,爱斯基摩人纳努克一家在严酷自然环境下安然的生活以及近乎融入自然的和谐状态让我肃然起敬。这部作品不仅是对于当时工业时代背景下的人性回归,纪录片中纯粹人性的直接展示更是对社会快速发展,人性扭曲现象的一种大众化的原始呼吁。 导演弗拉哈迪花16个月远赴北极,和哈里森港的爱斯基摩人纳努克一家一起生活,完美地用摄影机再现了用梭标猎杀北极熊、生食海豹等原始的生活场景。记得纳努克带领他的团队去捕猎海狮的时候,整个画面将海狮与人框定在一幅画面当中,纳努克和他的伙伴们匍匐在雪地上悄悄的朝着海豹群前进。就在离海豹们不足几米的地方,纳努克突然站起来猛的朝最后一头海豹跑去,海豹即将入水的时刻,他猛的将手中的鱼叉刺向海豹。海豹痛苦的挣扎着奋力逃脱,却被纳努克和他的伙伴死死的拉住,没能逃脱死亡的命运。这样的画面将生命的公平性平静的展现在观者面前,或许我们会对垂死的海狮报以十分的同情,或许我们更会对纳努克团队的胜利激动无比。这就是弗拉哈迪作品的魅力,生命的平等性就在于不因为你属于人类就会在这场战争中占有多少优势,在生与死的面前,生灵的平等性早已忽略了你是否属于人类,人的兽性在此被极大地放大,却不能说是夸张化,准确却不失真实,让观者看到了本性的自己,让观者感受到似乎难以接受的纯粹的“自己”,自然真是令人生畏。

…… …… 余下全文

篇五 :两极之间 观后感

一群皇帝企鹅在南极极夜气温-70摄氏度的环境下簇拥在一起相互取暖。

北极熊3月结束冰下避寒,北极熊母亲冬眠期5个月未进食,北极熊冰层崩裂前吃海豹。

夏季极昼北极苔原上的冬雪几乎完全消失。加拿大北部荒野,300万迁徙的北美驯鹿集体穿越北极苔原,走2000多英里到达新鲜草场,自然界中最长的陆地迁徙。新生小鹿第一天就开始跳跃行走。8-10只狼组成小支队伍,跟在驯鹿群后,目标是新生小鹿。狼冲向鹿群,制造恐慌。鹿群散开便锁定单个对象。与母亲失散的小鹿最终因为绊脚并且体力不支,速度减缓被吃掉。苔原的仲夏时节不会出现日落,但高纬地区,太阳高度角小,辐射量不大不足以支持树木生长。

由此往南500英里的地方才可能生长树木。矮小的灌木标志着森林界线,北方森林由此开始,称为泰加林带。针叶树的针状树叶不能食用,因此这片森林里的动物稀少。北极冬季时,这片地区被冰雪完全覆盖。但随着春季来临,泰加林则出现,这里拥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树木,产生大量氧气。

北纬50度,气候大变化。足够长的夏季,阔叶林取代针叶林,阔叶树树叶更易食用消化,动物生长。如:鸟类,鹿类,鸭子,蝴蝶,鸳鸯,麋鹿。阔叶树冬季落叶,大地荒凉,动物食物减少,于是进行迁徙或者冬眠。远东豹,世界上最稀有的猫科动物生活在俄罗斯东部的落叶林,他们有厚实的皮毛抵御严寒。但冬季猎物很稀少,也没有可隐蔽的植被。鹿常死于严酷的冬季,远东豹以此为食。如今世界上仅存活着40只远东豹,并且因为盗猎和栖息地遭到破坏,其数目还在减少。这暴露了自然遗产的脆弱。

…… …… 余下全文

篇六 :新闻叙事故事发现北极熊 故事文案策划 SY

《生死大追踪—北极熊》观后感

新闻叙事课上,老师给播放了央视一档节目《绿色空间》的其中一个小栏目《生死大追踪—北极熊》,这部纪录片讲述了一组科考队员追踪北极熊踪迹的探索故事。

故事的开篇,坐着埋下了很大的背景伏笔,不胫而走的一条惊人的消息,从新疆喀纳斯迅速向四周扩散,故事讲述背景中、俄、哈、蒙四国边境发现了北极熊的一组照片,从而引起了一系列的各种猜想去探索这件事解开喀纳斯存在的一组北极熊照片探讨,然后各自怀揣着自己的想法去了解北极熊的各种形态,以及北极熊生存的状态环境。为了揭开这个谜底,一组科考队员沿着喀纳斯流域探索,队伍骑马逆流而上,山地崎岖,经过几天的长途跋涉到达了传说中北极熊可能生存的白虎,但是到了那里一无所获,下面科考队员经过对北极熊的生活状态了解和周围环境面貌,最后科考队员得到了线索,一般北极熊生存的环境都毫无争议,他生存的环境肯定是极冷的地方,而且又有食物出没的地方才会有他的存在,几经对照,大家猜测海峰最高却有冰雪的友谊峰极有可能就是北极熊生存的环境,继续追踪北极熊的路线,或许就有所收获。

整个纪录片中,有很多吸引人注意的场景,例如科考队员行走路上丢失了马匹,发现北山羊角,羊群等,故事这样的伏笔,引起我对科考队员探索友谊峰的好奇心,紧接着讲述了对于喀纳斯出现北极熊

…… …… 余下全文

篇七 :人与自然观后感

“动物生存战场”三个主战场:北极,南极和热带雨林地区。

环斑海豹与北极熊在北极战场上演生死角逐,在这样恶劣的环境条件下,陆地上最强最大的食肉动物也只有在短暂的春天才能占据绝对上风。春天海豹迎来繁殖季节,北极熊在1km之外嗅到海豹味道,借助风向和雪声隐藏对幼海豹进行捕食。

春天斯瓦尔巴德群岛的海鸠借助地形优势获得成长机会,夏季来临时,雏鸟若无法飞越砾石区进入海洋,降落到地面就葬身狐口,大量狐狸得以饱腹,成功逃脱的雏鸟则有机会飞往南方开始新的征程。

南极则是豹海豹与企鹅的天堂,春天速度上占优的企鹅在陆地上繁殖,寒冷的冬季则会把小企鹅冻死,它们必须返回海洋捕食磷虾,在跨越碎冰区时会受到海豹的攻击。

四吨重的象海豹为繁殖而战,只有最强壮的象海豹才能得到最多的繁衍机会。尽管大量的小海豹可能被战斗中的大海豹压死,但是,南乔治亚岛上这样的景观仍然年年如是。

地球腹地的热带雨林里,沉重的黑猩猩与灵活敏捷的游猴在树林间穿梭,如果你以为这两种外形相似的灵长类动物在玩耍嬉戏那就大错特错了。黑猩猩是在群体捕猎游猴,它们爬树,追赶,围堵,等待,再次发动攻击,攀爬,后援配合,挡住去路,埋伏等待落入陷阱的游猴,那些夺命而逃的游猴慌不择路,一旦落入地面它们便不再占领任何优势,只能束手就擒。 中美洲雨林里的小绿鬣蜥在等待四个月之后来到新世界,在没有妈妈保护的情况下它们穿越诸如曼蛇等捕食者埋伏的荆棘,爬上高处。即使如此成年绿鬣蜥仍然受到红尾鹰的捕食,但是聪明的绿鬣蜥会利用空间逃脱追捕,并在水下长时间的隐藏最终逃生。而行军蚁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小动物,却是捕食范围极广,依靠数量制胜,团结协作并能改造战场,拥有超强杀伤力的捕食者。

…… …… 余下全文

篇八 :《黑熊舞蹈家》读后感

《黑熊舞蹈家》读后感

有时候,太过于好心是会害人的。

——读《黑熊舞蹈家》中《北极熊飘逝的母爱》后有感

《黑熊舞蹈家》?一听这个名字,就很吸引人了,黑熊那么笨拙,居然是个舞蹈家?翻开书一看,里面有许许多多关于熊的故事呢!让我们走进里面,探索动物世界吧!

里面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就是《北极熊飘逝的母爱》。从前,有一只北极熊,她叫珍宝。毫不夸张地说,珍宝是母爱的典范;假如动物界有最佳母爱评选的话,我敢打赌,金奖非她莫属了。珍宝前不久产下了一只熊崽,她每天寸步不离地守护着熊崽,睁大着眼,不睡觉,生怕熊崽被偷去。只要有点动静,她都会睁大她那布满血丝的眼睛,四周看。就算吃东西,也形影不离。当熊崽断奶的时候,珍宝如同换了一只熊,憔悴极了,皮包骨头,养了一年,才恢复原样。过了不久,珍宝又产下了一头熊崽。为了避免珍宝又为了熊崽而憔悴,于是,饲养员出于好心就帮熊崽进行人工喂奶,如同照顾自己的孩子似的,天天给他按摩。就这样,珍宝的母爱渐渐淡去,当饲养员把熊崽捧到她面前,她若无其事,把熊崽推开一边。有一天,惨不忍睹的事发生了:由于饲养员要去开会,小熊崽没人看管,于是走到水池边玩,一不小心滑到半米深的水池里去了,他在水里挣扎呼叫,熊掌打得水花四溅,珍宝见了,想去救他。突然,一只鸟在她面前掠过,她竟然为了捉鸟而不去救小熊崽,直到小熊崽死去了??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