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一堂历史课的反思

龙源期刊网 .cn

一堂历史课的反思

作者:童玉玲

来源:《新课程学习·上》20xx年第01期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常常想利用45分钟时间,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收获。但是在教学中,如果完全按照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进行教学时,经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秦王扫六合”时,讲到荆轲刺秦王,学生就提出了一个问题:秦王手拿宝剑为什么不反击?

众所周知,历史知识是丰富多彩的,历史又是与现实紧密联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注重联系现实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让学生认识到学好历史知识用处很大,就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在讲“秦王扫六合”这一节课时,学生对荆轲刺秦王的故事熟记于心,但是有一位学生却提出:“为什么刺客荆轲手拿匕首,绕柱奔逃的秦始皇企图拔剑还击,三次拔剑而剑竟然不出?”这个问题一经提出,学生众说纷纭,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学生说秦始皇太害怕了,有的学生说秦始皇的剑经常不用,生锈了。各种说法都不能说服对方。其实对这个问题我心里也没数,在备课时,没有想到学生会提到这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只能把这个问题作为课后探究题布置下去,准备在下一节课把这个问题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但是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尤其是对刚刚开始学历史的学生来说,我认为不能打击他们的学习热情,所以我在课后,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史记》中记载,秦始皇的佩剑太长了,所以不能及时拔出来。19xx年,考古人员在兵马俑坑中发现了一把长度达91厘米的青铜剑,可以推测秦始皇当时佩戴的很可能就是这种加长的青铜剑。在刺客紧逼奔跑中,要拔出将近一米的长剑,确实不容易。这同时又反映了当时秦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因为在青铜时代,铸剑的关键是在冶炼时向铜里加入多少锡。锡少了,剑太软;锡太多,剑又硬,但容易折断。对秦剑的化学定量分析显示:它的铜锡配比让青铜的硬度和韧性结合得恰到好处。通过这些内容的讲授,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他们明白了,只要自己多动手,就能解决更多的问题。我把上课提出的问题,留给学生,让他们有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努力营造开放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为探究式学习创造条件。

…… …… 余下全文

篇二 :历史课反思

初中历史课教学反思

西丰一中 张玉霞

一、历史课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

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有些遥远,同现实之间联系起来并非随时都能做到。不过,有时如果能够用心,留心所发生的一些事情,在历史课堂的教学中还是能够寻找到历史上所发生之事与现实生活的链接,而如果一旦找到这样链接,在课堂上稍加运用,还是能让课堂增色,也会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历史课从人性角度讲述历史人物。

历史的一些偶然的、主观的因素往往可以改变它应该有的模样。如对“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这一历史现象的解释,其中,固然是由于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压力,但孙中山个人的因素在这里占几分?事实上,当时孙中山虽然对袁世凯不放心,但他对袁世凯还是寄予了很大希望;而且孙中山一生诚信、善良、淡泊名利,“他没有一丝一毫的中国官僚的权利欲,他完全是带着对天下难民的博爱而担当起政治使命的”。以孙中山的个性和品格,为了“民主共和”的尽早实现,在中华民国成立后仅两个月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三、历史课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力求提高课堂效率。 这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知道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列地传授给学生。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定要抓住课堂上的40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 …… 余下全文

篇三 :历史课反思

历史教学反思

张媛媛

高考的历史试题越来越难了,如何上好历史课才能使学生适应高考的要求,越来越引起我的反思。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1.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课堂中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对感兴趣的事情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表现出心不在焉。显而易见,如果不注重趣味教学,就很难培养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应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一直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较持久的注意力,就结合历史这门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将激发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2.保持历史课的生动性,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很多学生认为历史课很枯燥,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他们无形中觉得很累,不愿意开动脑筋,这时,生动通俗的语言就显得极为重要。

(2)、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巧妙地插入一个小故事,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尊重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保持学习兴趣的保障。 在教学中,我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即使在学生回答错误时,也是平心静气地指导他们重新认识和更正错误。这样,从上第一

…… …… 余下全文

篇四 :听历史课反思1

听许静霞老师历史课心得体会

20xx年10月12日,我有幸听了暨阳高中历史教师许静霞老师的一节历史循环课必修一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感触颇深,下面谈谈自己听了这节课后的收获和体会。

一、导入设计新颖多样。

好的开头能起到先声夺人的功效。巧妙的导入,可以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很快投入对问题的思考。许静霞老师先请同学们先阅读材料:《北京晚报》19xx年1月5日刊登朝阳区新源里一中高源同学给编辑部的一封信,内容如下:编辑同志,我是一名中学生。现在一些家长经常犯法:如私折他人信件等。宪法中明文不准私折他人信件,难道对家长不适用吗?

师:你遇到过高源同学信中所反映的情况吗?反映出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问题?

生:父母干涉了子女的通信自由权。

师:对,以同学们现在的法律知识,都知道通信自由的权利是受宪法和法律保护的。但是同学们知道吗?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和《继承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罗马法的原则。由此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成为主导。

许静霞老师的历史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满堂灌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间合作交流下进行教学的。师生在课堂中不再是原来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和接受者,而是学生在课堂中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许静霞老师以学案导学的方式,让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完成,掌握基本知识点,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提出并解决问题。在学生学习、合作的过程中,老师也在点拨、提示、交流。当问题提出后,先把权力交给学生,由学生回答,学生解决不了的,由老师通过讲解或补充资料,来帮助解决。

…… …… 余下全文

篇五 :历史课教学反思

历史课教学反思 昨天在602班,我感觉历史课上的很别扭,课堂上提的问题没人回答。针对这种情况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大家写一下历史课的感受,谈谈历史课如何上好。我认为这个问题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而且我认为任何事只要动脑筋思考,就会不断完善。我相信学生也会跟老师实话实说。我期待着??

今天早上,我来到办公室602班的作业已摆在我的桌子上。一个上午,我一直没出办公室。在那里认认真真地看了两遍他们写的内容。做了下面的分析,之后又根据同学们的要求对一些问题进行了解答。

一、不回答问题的原因:

1.不会,懒得思考,总想吃等食。

2.缺乏自信,觉得答案不够完善,不敢说,怕嘲笑。

3.没听讲,不知道老师的问题。

4.太简单的,不想回答;太难的又不会回答。

二、不会是现实,是放任自流还是想方设法?我觉得下列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不妨一试。

方法一:提前预习,了解梗概。做到心中有数。 方法二:借助课外书,对课本有进一步的把握。 方法三:认真读书,进行反复思考。

方法四:抓住规律性的知识,举一反三。进行知识迁移。 方法五:虚心听同学的发言和老师的总结,进行反思。

偶尔一两个题不会也无关紧要,只要自己努力去思考了,就已经达到目的了。永远不要放弃自己。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有一句教育名言是这样说: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有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会干得很好的”、“小小的挫折对我来说不算什么”??假如每一个小学生、中学生,都有这样的心态,肯定能不断进步,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 …… 余下全文

篇六 :历史课教学反思

历史课教学反思

客路中学 冯腾玉

七年级历史教学主要讲述是中国古代史的内容,时间间隔长,学生了解不多,尤其是其中一些古文材料,七年级学生的能力看不懂,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时候都是教师“一言堂”,这其中古人的思想问题的教学更是许多老师的难题,讲深了学生不易理解,讲浅了学生没有掌握。所以在教学思想问题时更需要教师灵活应用教材,结合背景材料,最好能积极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学习。 我发现造成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动机和机会,学生的学习缺乏必要的成功激励; (2)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缺少悬念和情景,没有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历史问题,让他们进行分析与探究; (3)不能灵活使用教材,缺乏培养学生自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教学设计; (4)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体现不够。

教师应该掌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动向,学生的思维活动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他们对所学内容兴趣不大时,尤其是心理感到负担,受到压抑时,便处于抑制状态。相反,热烈的学习氛围会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思维活动也会处于最佳状态,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将得到极为充分的激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的指导者,应当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巧妙新颖的教学设计,创设一些积极有效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扮演主角,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激活课堂气氛。因此教学效果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 …… 余下全文

篇七 :历史课教学反思1

在本学期的历史课教学中,我尝试学习使用“洋思经验”,即“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在教学中我的具体做法如下:开始上课时,利用学生手中的《学用通》,准确地揭示教学目标,包括学习的重点难点及能力训练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提出明确学习要求,即用多长时间,掌握什么内容,如何检测。还有一项工作是长期要进行训练的,即阅读方法、技巧和速度。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在教室巡视,一方面督促学生按照目标自学,确保完成好自学任务,并可以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也可以督促懒惰的学生;另一方面通过巡视、个别询问,最大限度地发现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为“后教”做好准备。

学生在自学时,师生共同探讨适合的阅读方法并坚持训练。通过训练,首先,阅读速度就可以达到400——600字 / 分钟。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量就会有很大的提高。其次,阅读时一定要注章找准关键词、关键句,并进行圈点勾画,加强有意识的记忆。第三,阅读时,要注意思考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学着理清它们之间逻辑关系,加强理解记忆。

教师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不能掌握的地方,如理论性较强的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经掌握的,可以不教。在能力训练方面,要精选习题,不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要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这样,教师讲的时间就少了,一般不超过 20 分钟。

…… …… 余下全文

篇八 :听历史课反思3

听历史课反思3

听指导教师许静霞老师历史课的反思

20xx年 10月18日,听了许静霞老师在高一(2)班上的一节历史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下面把我的听课感受总结如下:这一堂课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精神。

首先,教材处理比较科学,内容正确、准确、重视知识的形成、巩固、深化和应用。教学编排合理,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老师在教学设计上没有照本宣科,把课本上的答案搬下来让学生答,而是精心设计了三个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学习,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改变了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许老师不仅让学生融汇贯通掌握了基本历史知识,而且还达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在课堂上实现了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当今社会,人才的重要性。其次,教学过程设计合理,层次清楚。许老师这

节课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能从直观形象上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的有关史实,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讨论,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教师能为学生获取、分析、讨论、利用信息和发现、提出、解决问题创造机会和条件。最后,许老师的基本功扎实。许老师在整节课中,语言规范、简练、抑扬顿挫,教态自然大方。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