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历史课的反思

龙源期刊网 .cn

一堂历史课的反思

作者:童玉玲

来源:《新课程学习·上》20xx年第01期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常常想利用45分钟时间,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收获。但是在教学中,如果完全按照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进行教学时,经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秦王扫六合”时,讲到荆轲刺秦王,学生就提出了一个问题:秦王手拿宝剑为什么不反击?

众所周知,历史知识是丰富多彩的,历史又是与现实紧密联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注重联系现实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让学生认识到学好历史知识用处很大,就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在讲“秦王扫六合”这一节课时,学生对荆轲刺秦王的故事熟记于心,但是有一位学生却提出:“为什么刺客荆轲手拿匕首,绕柱奔逃的秦始皇企图拔剑还击,三次拔剑而剑竟然不出?”这个问题一经提出,学生众说纷纭,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学生说秦始皇太害怕了,有的学生说秦始皇的剑经常不用,生锈了。各种说法都不能说服对方。其实对这个问题我心里也没数,在备课时,没有想到学生会提到这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只能把这个问题作为课后探究题布置下去,准备在下一节课把这个问题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但是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尤其是对刚刚开始学历史的学生来说,我认为不能打击他们的学习热情,所以我在课后,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史记》中记载,秦始皇的佩剑太长了,所以不能及时拔出来。19xx年,考古人员在兵马俑坑中发现了一把长度达91厘米的青铜剑,可以推测秦始皇当时佩戴的很可能就是这种加长的青铜剑。在刺客紧逼奔跑中,要拔出将近一米的长剑,确实不容易。这同时又反映了当时秦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因为在青铜时代,铸剑的关键是在冶炼时向铜里加入多少锡。锡少了,剑太软;锡太多,剑又硬,但容易折断。对秦剑的化学定量分析显示:它的铜锡配比让青铜的硬度和韧性结合得恰到好处。通过这些内容的讲授,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他们明白了,只要自己多动手,就能解决更多的问题。我把上课提出的问题,留给学生,让他们有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努力营造开放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为探究式学习创造条件。

通过这节课我得到启示,在教学中不能轻视学生的任何问题,要认真解答学生的每一个问题,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总之,创设愉悦的课堂气氛,乐教乐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作者单位 青海省西宁二十八中学)

 

第二篇:一节历史课的有效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有效教学反思

历史教学作为一门语言的教学,其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即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其课堂教学具有不同于其他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我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根据中学教材的内容编排突出了对这种能力的培养,采取了指导性的学案模式,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运用,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史的课堂教学应当反映这种特点,以用为主,树立一种“大历史教学观”,使有效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首先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历史教师要转变的第一个观念是:历史教学不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而是言语技能的教学。过去,由于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历史教师过分强调历史知识的教学,不注重分析。这次中学历史教材的改革为教师观念的转变奠定了基础。然而传统考试的“余威”仍在,考试依旧是教学的指挥棒。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是应该懂得如何在这两点找到一个平衡点。值得高兴的是中学历史教学大纲适时进行了调整,明确规定将降低语法试题的难度,减少知识性的客观题,重点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在言语运用中学习语言。

教师观念转变的第二个方面是:由以本为本向以用为本转变。历史是一门不断发展的语言,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它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历史教材只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媒介,学生要学好历史就必须融入历史的海洋,跟上历史发展的步伐。因此我也时常在教材教学的基础上随时把鲜活的历史输入教学,让学生能够感受历史,能够使用历史表达自己的思想。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单一、呆板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而且不能体现语言的生动性,而多种教学方法可以刺激学生的不同兴奋点,抑制大脑疲劳。计算机辅助教学使教学方法的运用有了广阔的天地。无论哪种教法,其基本出发点是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应当是学堂,是学生学习的天堂。课堂教学应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历史学习的特点决定了讨论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特殊意义。历史课的讨论法应具有更广泛的内容,更自由的民主气氛,不但可以讨论本课的问题,而且可以用历史发表自己的见解,纵论国内国际的是是非非。而讨论课是在考验老师对整个课堂的驾权能力,在平时教学活动中,经常有学生在讨论课时不用历史,或者是说与本堂课毫无联系的话题,这需要老师时常督促。 在这一年的教学活动中,我觉得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维持课堂纪律,如何使教学活动在一种轻松,民主的气氛下进行。到底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用何种姿态面对学生。老师在不能体罚的情况下,还能采取哪些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这些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