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四年级《飞向月球》教学反思

四年级《飞向月球》教学反思

四年级《飞向月球》教学反思

首次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小组每位老师写出本学期最期待解决的问题,美红老师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问题分类,在曾老师的引导下,确定本学期我们语文四组要研究的话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出有价值问题的策略研究。问题即话题,话题即课题。一周之后我、清霞老师、美红老师将围绕这个话题陆续开研讨课,曾老师给出的任务是研究出课的模式,提炼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于是,阅课标,找到理论依据:“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四年级上册教参中也明确要求:1、会分级自己提出的问题,提出比较有质量的问题。2、会分类处理所提的问题,阅读能不受枝节问题的左右。找资料,发现各类杂志,网上对于这个问题的资料不多,这说明有研究空间的同时,也有一定的研究难度。

《飞向月球》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文体介于新闻报道、科学小品之间。课文介绍了人类第一次登月的经历,展现了人类在离开地球后的奇妙变化及月球上的神奇情景。学生普遍对月球充满好奇心,文章的体裁也比较少见,学生一定会感兴趣。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呢?我想,首先,学生应该要有提问题的兴趣。教师所教的内容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需求,才能最大限度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伊始,我试图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问题的兴趣。我找到几张唯美的月亮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图片很美,但是单调的展示和旁白仍稍显苍白,学生没有进入教学情境中,如果课件再精细些,配上背景音乐,如果我准备得再充分些,展示图片时的旁白不是念而是诵,或许便可通过此环节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我继续引导学生交流有关月亮的诗句,力求营造“学习场”,使学生较快进入主动、专注的学习状态。“这么多这么美的诗句,可见千百年来,人们对这神秘的月亮心驰神往,人们多想知道这轮曾经照过大漠雄关的月亮,这轮曾经照过六朝繁华的月亮,这轮曾经让张若虚因一首《春江花月夜》,让阿炳因一曲《二泉映月》而万古流芳的月亮的真实面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宇航员登月的过程。”这样引导之后,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好奇和期待。

…… …… 余下全文

篇二 :飞向月球 教学设计

飞向月球

教材分析:

本文是《明月》单元的一篇科普文章,文章讲述了美国的飞行员阿姆斯特朗等三名宇航员乘宇宙飞船飞向月球的事情经过,并具体的描述了飞行员在太空如何生活,如何工作,以及从飞船上看月球和地球的情况。小学生爱幻想,这篇文章对他们来说有强烈的吸引力。但这篇文章的内容又远离他们的实际生活,因此,教学本文应充分用视频和图片的形式,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大致过程以及课文说明的航天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布置课前查找资料和视频,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培养他们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理解阿姆斯特朗的话。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理解“小心翼翼,心驰神往”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了解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大致过程以及课文说明的航天知识。

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理解阿姆斯特朗的话。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中心备课人:肖霞 使用教案人:卓允香 李春玉

第一课时

…… …… 余下全文

篇三 :20xx月球之谜教学反思

2015月球之谜教学反思

第1篇:《月球之谜》的教学反思

一、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我在写《月球之谜》教学设计的时候,经过认真钻研教材,仔细推敲每一句话,设计了非常优美且富有激情的语言引入新课程,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浩瀚的宇宙中,有很多很多美丽的星球,每个星球都是一个神秘独特的未知世界。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离我们最近的星球——月球的奥妙吧!优美且富有山洞里的语言很快地把学生带到了浩瀚神秘的宇宙中,激发了学生探索月球之谜的欲望,使得这节课获得了一半的成功。 接着,我展示了几幅关于月球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你怎样的遐想?"在这句更具有启发的语言激励下,学生想入非非了,插上了想象的翅膀,飞到了神秘的月球之上。

看着孩子们充满渴望又浮想联翩的双眼,我知道,我已经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月球之谜》这节课每个环节的过渡语,都经过我仔细地推敲、反复的琢磨,使得整节课我的语言都是那样的优美,具有吸引力,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了。

比如:我用"千万年来,月球那特有的美丽使人类折服,人们梦想着早日登上月球,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自然的过渡到第二自然段,学生阅读课文的欲望更加强烈了。在指导朗读,学习第二自然段后,学生对月球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月球景色十分奇异。 探索月球之谜的欲望吞没了孩子们的心。他们的心里由最初的美好的遐想到渴望探索、到惊奇景色奇异、到产生疑问。我抓住这一契机,顺势引导"随着科技飞速发展,人类探索发现了月球许多奥秘,但也发现了新的未解月球之谜。你有哪些未解之谜?课文介绍了哪些未解之谜?老师的一句话,好比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里一下子开了锅,学生的思绪在无边的宇宙中尽情的遨游。

…… …… 余下全文

篇四 :教学反思

语文课堂网

飞向月球教学反思

我在本次活动之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通过查书、上网等方式收集有关月球的相关图片和资料等信息。然后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在活动中,其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收获。从效果上看,它既是对前一阶段有关自主研究性学习、资料收集方法的一次练兵,又在学生的情感和意识能力方面有一个促进的作用,使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所提高。正如我目标定位中提到的:学生通过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了一些亲身探究的体验,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 可以看到,孩子们在提出问题、归纳问题甚至一直到最后分组时始终情绪高涨,学习兴趣极高。此次活动我把活动的组织权交给了学生,体现了活动中学生全程参与的主动地位。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随着学生实践能力的逐步提高,教师的组织管理作用逐步蜕变成引导和交流的合作方式。我们可以在他们的活动中发表意见,然而对于全权参与整个研究过程的小组成员来说,他们则更有权力去争取自己的意见。总之,在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过程中,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注重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作用,成为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

…… …… 余下全文

篇五 :张波:第四周教学反思

第四周教学反思

《飞向月球》教学反思

今天刘老师也上了这一课,我是周一上的。

和刘老师一样,我第一步也采取的是整体感知,回顾课文主体结构。这次,我采纳了李老师上周的建议,让学生来根据板书串联课文主要内容,虽然说得不太好,但能一下子说出一大段话,对学生来说,是个很好的锻炼机会。不过,我又犯了没有提出主线问题的毛病,我是采用分部分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按结构段来学习。这样虽然感知的时候是整体,但在品读课文的时候却把各部分割裂开来,不能有效地联系上下文,这对他们课外阅读也没有好处。

第一部分的处理,我和刘老师相同,都是让学生提取信息。只是我问,平时我们用时间都是年月日,而这篇课文精确到分,这是为什么?旨在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语言的精确,果然,学生根据我国发射火箭的经验,体会到了这是一件要求非常精确的事。只是我没体会出这个时刻意义的伟大,所以在升华课文中心的时候,不能联系全文来理解。

第二部分,我还是按结构段来让学生简要说出结构段包含的各个部分的内容,其中第二自然段,学生找出了段的中心词——“失重”,围绕“失重”,我让学生阅读思考从哪儿能看出“失重”,学生找到了相应句子,我只看到了“稍一抬脚,就??”引导学生边读边用动作体会。却忽略了前面那个ABB形式的重点词“轻飘飘”和“无法站稳”,只理解了“飘来飘去”,而且没有结合最新的报导,引导学生感受在太空生活的不容易,只是体会了有趣,因此学生对“训练有素”和“并不紧张”理解上总有不到位的感觉。

…… …… 余下全文

篇六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反思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讲的是《月亮上的足迹》第一课时,对这节课的思考和反思如下: 思考总结:

第一,学案的设计

在第一课时,主要是要学生理解积累词语,同时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在预习环节,小组讨论,展示,预习以及纠错都完成的不错,但对于学生预习的检查还是没有到位,在最后我巡视完成情况的时候,有个别学生的预习部分仍是空白的,这说明以后在对课前预习的检查上要更加认真。学案的标学设计没有问题,但在题的安排上,并没有给学生感知文意的指示和时间,这也就是造成了后来分段五花八门的主要原因。

第二,读书环节

《月亮上的足迹》是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本身的趣味性和可发挥性就不大,读书和讨论是能让它体现出亮点的主要方法,对于学生读书时,坐姿声音节奏的强调是必要的,但学生明显表现出:情感不充沛,不兴奋,有些死气。对于我自己,没有合理安排学生读书的内容。针对于本篇课文,其实只让孩子们来重点读宇航员登月部分,包括:登月的准备,飞向月球,登上月球和胜利返航。在读书过程中,应及时让孩子们思考问题,不让课堂显得很空。

第三,对回答的问题

对于分段,孩子们分的段落可谓是五花八门,这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事情,可见孩子们也是积极动脑思考了,由于在做题之前我的指令不明确,引导不到位,导致了最后孩子们的问题把我给困住了,时间也大部分浪费在这儿。这些说明,平时对于孩子们分段方法的指导欠缺,应该先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的主体思路,这样就避免了学生没有目的的分层。

…… …… 余下全文

篇七 :教学反思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中的场景与今天毕竟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虽然经过老师的创设情景,学生要想真正体会到作者那时候老师的良苦用心,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进入彼情彼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收获。另外,我还建议把本文作为本主题单元的习作教学的一个范例,以此来进行习作教学,当然,还是需要足够的写作知识作储备的。我让学生做一个小练笔,写一写师生相逢会是怎样的一个动人情景,我会对田老师说些什么样的感谢的话。这样想让课文的留白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让学生的感恩之情也充实丰盈起来。

《孔子和学生》教学反思

1、学生对课文信息的提炼能力不高。

一直以来,我很少让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在主要内容的处理上实行“模糊了解”。导致学生总结能力偏差。

2、学生还不能很好的联系文本来解决问题。思想上信马由缰,节外生枝现象突出,“以文本为本”的意识不强。

3、学生对课文虽然进行了预习,但对“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意思并没有弄懂,不知道怎样来回答这个问题也就不足为怪了。

为了弥补这种现状,我决定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加强学生总结、提炼主要内容的训练。要使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有所提高。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