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学习国学经典的感悟

学习国学经典的感悟

“国学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折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但学生树立志向后,又为这个志向做出了什么呢?我们是否只是鼓励学生凭空说出的一种空想呢?这个恐怕有人很少考虑。远大的志向谁都能说出很多,也能说得很大、很远,但关键是要看看是否能付诸实际行动。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对“远大”的理想大加赞扬,对现实的理想“哂之”又“哂之”,认为这是学生胸无大志的表现,没有出息的表现。好象他做的都是小事,没有什么舍己为人的大理想。但是他的内心是充盈的,他的理想是现实的,可行的,不是空洞的,不着边际的。比如:我们教育学生爱国,怎样做才是爱国?什么样的行为是不爱国?学生心目中有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位?有的教育专家提出:学生能主动捡起一片纸,这就是爱国!所以我们教育学生励志,不妨把眼光收回来,放在眼下能付诸行动的,哪怕为了理想只迈出一小步。

…… …… 余下全文

篇二 :我学习国学经典的心得体会

学习国学的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国学,我体会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使我收获颇多。现根据个人学习情况谈一下两点体会:

一、 学习国学提高了自身素养 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修身是一切的根本,要想完善自身,只有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比如:工作中我要做到认真负责,无怨无悔,踏实务实;凡是能够干大事的人,都是能够坐的住的人。

很多事情失败的原因,不是行动前没有计划,而是缺少计划前的行动。要善于从自身找不足,制度切实可行的计划,立足实际,向着眼前的目标奋进。

二、 学习国学丰富了我做人的道理

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学的唯一目的。学习国学,让我了解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了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国学,让我明白对自己的父母和亲人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包括听父母的话,尊敬父母和其他长辈,关心体贴父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热爱学习,与家人共同创造和谐快乐的生活;真实的感受父母养育之恩,有效的培养孩子关爱家庭、孝敬父母。

…… …… 余下全文

篇三 :国学学习感想

国学学习感想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始终伴随着国家前进发展的脚步体现着中华大地与众不同的文化魅力。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使得我国的文化有着深深的民族烙印。可以很骄傲的说我们祖国的文化是伟大的!然而岁月变迁时光斗转,千年的文化底蕴千年的文化内涵渐渐不再清晰取而代之的反是西方文学是现实主义是浪漫主义是批判主义,我们吟诵的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而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仿佛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想来着实让人感叹千年文化是否要就此香消玉殒?但是中华文化作为国人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是中国文人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有了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做支柱。因此中华文化不能断国学不能断。庆幸的是学习国学的号叫在中华大地上响亮的吹起了,身为一名大学生虽对国学知之甚少但也无限想往因为它不仅是文化也是一种精神!

学习国学先要了解什么是国学,之所谓国学即是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在我国是指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国学中最为令人称道的是它传授的不仅是文化知识而是方法论是根的思想,因它涉猎广泛思想内涵丰富绝非西方几百年文化可以与之比拟的国学如同是中药治标更治本,他不可一日求成但却是厚积薄发对个人各方面品格能力的塑造深刻持久! 学习虽然重要,但人立于人世,最重要的是做人的道德标准。在目前我们学习的国学经典书目《弟子规》中就有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说:“同学们在父母面前要孝顺父母,与兄弟相处要尊敬兄长;说话要谨慎而讲信用;博爱大众而特别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做到了这些之后,才谈得上学习文化知识。一个人就算有了很高的文化水平,如果没有高的做人道德标准,那最终也是社会的隐患 。 通过学习国学提升自己的素质,增强自己的理解能力,让自己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有着更深层次的领悟。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说孔子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不被外界的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七十岁随心所欲不越规矩”。告诉我们人的一生学习和修炼品性的过程,从求学、立身、明德和思想境界的不断提升,从中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人生感悟!

…… …… 余下全文

篇四 :我学习国学经典的心得体会

学习国学的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国学,我体会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使我收获颇多。现根据个人学习情况谈一下两点体会:

一、 学习国学提高了自身素养 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修身是一切的根本,要想完善自身,只有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比如:工作中我要做到认真负责,无怨无悔,踏实务实;凡是能够干大事的人,都是能够坐的住的人。

很多事情失败的原因,不是行动前没有计划,而是缺少计划前的行动。要善于从自身找不足,制度切实可行的计划,立足实际,向着眼前的目标奋进。

二、 学习国学丰富了我做人的道理

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学的唯一目的。学习国学,让我了解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了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国学,让我明白对自己的父母和亲人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包括听父母的话,尊敬父母和其他长辈,关心体贴父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热爱学习,与家人共同创造和谐快乐的生活;真实的感受父母养育之恩,有效的培养孩子关爱家庭、孝敬父母。

…… …… 余下全文

篇五 :国学培训感悟

国学培训感悟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第一次听到这话还是在初中语文书上看到过,起初我还以为它的意思就是学习大的学问道理的目的在于彰显美德。在上完苏兴老师的讲座之后,我对这句话有了更近一步的体会。原来这个“大学”不是大的学问的意思,而是大人之学,这个所谓的“大”是与那个“小”所相对的。“小”就是小我,“大学”就是要打破小我,学会扩大自己的视角和思想格局,做一个有社会担当的人,从而弘扬美德。

有时候我们说了太多的弘扬美德,到头来我们却真的不知道这里的美德究竟是什么?记得9月份的时候有老师就和我们说过德这个词,老师说德之本是孝,百善孝为先,弘扬美德首要的就是弘扬孝这个美德。的确,在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美德中,孝文化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一直延续下来的美德。在古代社会,孝是衡量一个人品德的重要标准。有时候因为一个人不孝不仅会受到指责,甚至还会受到处罚。反观现在,孝的观念已经被许多人所忽视了,在这个现代社会中,由于我们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对孝的忽视,出现了一系列老人告自己的儿女没有赡养自己的事件,最后竟然还出台了相关法律来促使青年们好好赡养自己的父母,这对于一个具有悠长历史文化的国家,一个有着悠长的传统孝文化的国家来说岂不是一个奇耻大辱?

…… …… 余下全文

篇六 :我学习国学经典的心得体会

学习国学的心得体会

城关镇西街学校 宋茂松

通过学习国学,我体会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使我收获颇多。现根据个人学习情况谈一下两点体会:

学习国学提高了自身素养

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修身是一切的根本,要想完善自身,只有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比如:工作中我要做到认真负责,无怨无悔,踏实务实;凡是能够干大事的人,都是能够坐的住的人。

很多事情失败的原因,不是行动前没有计划,而是缺少计划前的行动。要善于从自身找不足,制度切实可行的计划,立足实际,向着眼前的目标奋进。

学习国学丰富了我做人的道理

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学的唯一目的。学习国学,让我了解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了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国学,让我明白对自己的父母和亲人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包括听父母的话,尊敬父母和其他长辈,关心体贴父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热爱学习,与家人共同创造和谐快乐的生活;真实的感受父母养育之恩,有效的培养孩子关爱家庭、孝敬父母。

…… …… 余下全文

篇七 :从国学经典中感悟师德

从国学经典中感悟师德

春秋时期的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更是中国人的精神偶像、中国文化的代表。

中国人因为孔子而骄傲和自豪,外国人因为孔子而研究中国,“孔子学院”于是成为许多国家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尤其是研究中国的古人和今人的学术机构。孔子的经典语录集《论语》,因其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其推崇备至,不仅影响着今天中国人的思想,更是成为外国学者甚至政治家研究的经典之作。可见,《论语》之影响深远而巨大。

我们今天再来捧读《论语》,其现实意义究竟在哪里?北师大教授于丹作了最精要的回答:“《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

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

《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

…… …… 余下全文

篇八 :国学感悟

学习之道

——读《弟子规》感悟 “有余力,则学文”,古人说的没错,知识是提高气质的阶梯,是通向成功的道路,是解决烦恼的良药。

学习是扩充知识的过程,学习的方法对知识的获得至关重要,只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才会有好的学习效率。那么,好的学习方法有什么呢?这个问题我想了好久,知道这些天我仔细研读了《弟子规》才有了个简单的总结。

首先是学习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我么要对自己有信心,不要骄傲自大,也不能遇到挫折之后就自暴自弃——“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王献之小时后学习书法,觉得自己写的字不错就拿给父亲看,父亲一句话没有说,只在字下点了个点。王献之很奇怪就拿着字去找母亲(他,的母亲也是一位书法家),母亲指着父亲刚刚点的点说,这个点写的不错。王献之听后,更加专心的练书法,最后成了有名的书法家。

看书时不要不求甚解,要细心研读。《弟子规》中说:“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著名思想家孔子在学习弹琴的时候,一首曲子要反复的练习,知道弹出它的神韵,弹出作者的思想,知道作者是谁为止。

当然,学习也要集中注意力,“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只有将注意力集中在所做的事上,才会做得更好。还有关学习理论而不去实践也是徒劳的,正所谓“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