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微生物及免疫学答案

微生物及免疫学答案

填空

1、球菌 杆菌 螺旋菌

2、干扰

3、中枢神经 慢性脑膜炎

4、潜伏感染 慢性感染 慢发病毒感染 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

5、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丙型链球菌

6、性接触 间接 母亲的产道 新生儿淋菌性眼炎

7、肠热症 胃肠炎 败血症

8、百白破

9、人型支原体

10、睾丸炎 卵巢炎

11、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

12、免疫原性 抗原性

13、H L 二硫键

14、HMCⅡ HMCⅠ

15、浆细胞 抗体

16、球菌 杆菌 螺旋菌

17、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核质 荚膜 鞭毛 菌毛 芽孢

18、肽聚糖 磷壁酸 壁磷壁酸 膜磷壁酸

19、物质转运 呼吸和分泌 生物合 参与细菌分裂

20、抗吞噬作用 粘附作用 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21、运动器官 致病性

22、吸附 穿入 脱壳 生物合成及组装 成熟和释放

…… …… 余下全文

篇二 :微生物免疫学各重点

微生物免疫学题型(免疫学40分 微生物60分)

一  单项选择 30题30

二  填空    20

 名词解释 5个20(三个微生物,2个免疫学)

1. 超敏反应  P95 已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同一抗原后,机体发生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 为主的异常特异性免疫应答,又称变态反应。

2 人工主动免疫 P118使用的抗原制剂为疫苗,接种机体后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过程,类似感染的发生,从而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

3  质粒P178是细胞拟核裸露DNA外的遗传物质,为环形闭合的双股DNA,存在于细胞质中,质粒编码非细菌生命所必须的某些生物学性状,具有可自主复制,传给子代,也可丢失及在细菌之间转移等特性,与细菌的遗传变异有关。

4  单克隆抗体P31由单一克隆B细胞杂交瘤产生的,只识别抗原分子某一特定抗原决定簇的具有高度均一性特点的特异性抗体。

5  主要主治相容性抗原复合体(MHC)P50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具有高度多样性的基因群。

6  灭菌P291是采用理化因素杀灭和清除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过程

…… …… 余下全文

篇三 :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重点

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抗原(Ag):是指能与淋巴细胞抗原受体(BCR/TCR)特异性结合,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指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其两个基本特性: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

2.免疫原性:指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3.免疫反应性:指抗原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4.完全抗原:同时具备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两种特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

5.半抗原:仅具备免疫反应性而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被称为半抗原。

6.抗原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称为抗原表位,它是BCR/T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亦称为抗原决定基,通常由5~15个氨基酸残基、5~7个多糖残基或核苷酸组成。

7.交叉抗原:某些特定抗原不仅可与其诱导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或相互作用,还可与其他抗原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反应。这种抗原被称为交叉抗原。

8.交叉反应:交叉抗原与其他抗原所诱生抗体、免疫细胞结合或相互作用被称为交叉反应。

…… …… 余下全文

篇四 :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

微生物与免疫学

1) 微生物指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看到,需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放大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的统称,如常见的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等。

2) 免疫: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

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

3) 微生物类群的特点:1.个体小,结构简单。2.新陈代谢能力强,生长繁殖速度快。3.易变异,抗性强,

适应性强。4.数量大,分布广,种类多。

4) 微生物是人类的朋友:1.微生物室自然界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2.体内的正常菌群是人及动物健康的基

本保证3.微生物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有用的物质.4.基因工程为代表的现代技术

5) 微生物命名采用生物学的林奈“拉丁双名法”

6) 19xx年弗莱明发现青霉素

7) 细菌的形态:球菌,杆菌,螺形菌

8) 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是位于细胞表面,内侧紧贴细胞膜的一层较为坚韧,略具弹性的细胞结构。

功能:1.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2.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的外环境。3.为细胞的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须。4.渗透屏障,阻拦酶蛋白和某些抗生素等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保护细胞免受溶菌酶、消化酶和青霉素等有害物质的损伤。5.细菌特定的抗原性、致病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的物质基础。

…… …… 余下全文

篇五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资料,超全

1、微生物、三大类型微生物、列举6种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免疫、免疫功能。 答:微生物:一大群微小生物的总称。

三大类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原核细胞型、真核细胞型

6种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

免疫: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

机体内环境平衡的功能。(正常时对机体有利,异常时对机体有害。) 免疫功能:(1)免疫防御

(2)免疫自稳

(3)免疫监视

2、你对微生物与免疫学的研究内容以及应用意义、研究现状有何认识?

答: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既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也与感染性疾病有关,还与药物生产及药物保存和微生物污染有关。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有利于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保障人类健康;反之则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甚至危机生命,如近年来所出现的药品与食品安全的问题,其中多数都与微生物污染和超敏反应有关。另外,还有众多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以及免疫应答的产物等都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研究如何将微生物和免疫应答产物作为药物资源来开发,将为解决与感染有关疾病的防治问题作出大贡献。

第一章思考题

1、抗原

答:抗原是指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与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 …… 余下全文

篇六 :微生物与免疫学

微生物与免疫学BB选择题

B1.关于大肠埃希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错误的是:

A. 脂多糖 B. 磷壁酸 C. 外膜 D. 肽聚糖 E. 脂蛋白

A2.首先使用牛痘苗预防天花的是:

A. 琴纳 B. 柯霍 C. 巴斯德 D. 列文虎克 E. 李斯特

D3.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 细菌 B. 支原体 C. 衣原体 D. 以上都不是 E. 放线菌

B4.下列哪种细菌具有异染颗粒?

A. 流感杆菌 B. 白喉杆菌 C. 百日咳杆菌 D. 绿脓杆菌 E. 伤寒杆菌

B5.有关荚膜的错误描述是:

A. 化学成分多数为多糖,少数为多肽 B. 可增强细菌对热的抵抗力

C. 具有免疫原性,可用于鉴别细菌 D. 具有抗吞噬作用

E. 一般在机体内形成

C6.细菌大小的测量单位是:

A. 微微米 B. 毫微米 C. 微米 D. 毫米 E. 以上都不是

A7.具有粘附能力的细菌结构是:

A. 菌毛 B. 中介体 C. 鞭毛 D. 荚膜 E. 胞浆膜

…… …… 余下全文

篇七 :微生物与免疫学资料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名解: 1、免疫(immunity)指免除疾病(传染病)及抵抗多种疾病的发生。现代概念指机体对自己或非己的识别,并排除非己以保持体内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反应 2、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己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3、免疫监视:监督机体内环境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并予以清除。 a、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 :T. B }Il)胞执行的免疫作用 5、固有免疫( innate immunity):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参与的细胞有单核一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粒细胞,NK细胞,和NK T细胞 问答: 2.简述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性 答:(1) T. B细胞参与<2)耐受性,出生后机体产生免疫耐受,但可保留针对“非己”的抗原识别与反应能力,免疫耐受机制是免疫系统区别“自身”和“非己”的关键(3)记忆性,TB细胞在初次应答后产生记忆细胞,再次应答时出现潜伏期短,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4)特异性,淋巴细胞与相应抗原结合有高度特异性,使免疫效应强而有力(5)在感染后期与防止再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名解: 1.钻膜免疫系统:M1S,亦称勤膜相关淋巴组织MACT,主要指呼吸道,肠道,泌尿生殆道乳膜固有层和.L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淋巴组织及有生发中心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 2. M细胞:一种特化的抗原转运细胞,存在于派氏集合淋巴小结内,其顶部胞质薄,细胞核位于基底部,细胞摧底部质膜内陷形成一个较大的官窿状四腔,内含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和DCo 3.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十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 #..淋巴细胞Ly:循环(( lymphocyte recirculatiun ):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软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第三章抗原 名解: 1、抗原(Antigen, Ag):是指能与丁幻Il,}包的TCR及B细胞的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r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2、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即能使特定的免疫细胞活化、增捎、分化,并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3、抗原性(antigenicity):指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的特性。 4.抗原表位(epitope ):是存在于抗原分了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基。 5、异嗜性抗原( heterophi lic antigen ):是一类.与种属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和微生物之问的共同抗原。 6、佐剂(adjuvant):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预先或同抗原一起注射到机体、能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 7、超抗原((superantigen. SAg):只需极低浓度即可激活2-200/a'1,细胞克隆,产生极强免疫应答的抗原物质。 8、构象表位:序列_卜不相连而依赖于蛋白质或多糖的天然空间构象形成的决定基,又称非线性表位,一般暴露于抗原分子的表面。 9、顺序表位:一段序列相连的氨基酸片段所形成的决定基,又称线性决定基。大多存在于抗原分子的内部。 to、共同抗原表位:是指两种不同的抗原之间可以存在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 11,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 > TD-Ag):刺激B细胞产生抗休时依赖于Th细胞辅助。 12.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时无需Th细胞的辅助。 13、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只有抗原性,小分子物质。 14、独特型抗原:TCR. BCR或坑体的V区的独特的氨基酸顺序和空间构象,诱导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 问答: 2、简述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主要因素 答:一、抗原分子的理化特性 1、化学性质:蛋白质>脂类,糖类>核酸 2、分子量大小:>IOkD. >100kD为强抗原 大分子物质免疫原性强的原因是:①表面化学基团(抗原决定基)多②结构稳定,在体内不易降解清除,停留时间长 3、结构的复杂性:抗原表面有大量的芳香族氨基酸(酪氨酸) 4、分子构象:是决定抗原是否能与相应淋巴细胞表面的TCRIBCR吻合,从而启动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 5、易接近性:是指抗原表面这些特殊的的化学基团与相应淋巴细胞表面的TCR/BCR相互接触的难易程度。 6、物理状态:聚合状态>单体状态,颗粒性>可溶性,环状结构>直链结构 二、宿主方面的因素 1.遗传因素:机体对抗原的应答受遗传控制,基因主要是MHC 2.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 三、抗原进入机体方式的影响 1.剂量、次数、间隔 2途径:皮内>皮下>腹腔>静脉>日服 3.佐剂:弗氏佐剂主要诱导IgG类抗体,明矾佐剂易诱导堪E类抗体 3、试述超抗原的概念、特性、种类及生物学意义 答:概念:只需极低浓度即可激活2-20%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免疫应答的抗原物质。 种类:T细胞SAg:外毒素(金葡菌肠毒素) B细胞SAg: SPA, HIV的gp120 特性:见下题表格 超抗原是一类多克隆激活剂 5、何谓佐剂?简述其作用机制及用途 答:佐剂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预先或同抗原一起注射到机体、能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 作用机制:1.与抗原混合后可改变抗原的物理性状(如油剂等),有利于抗原在体内缓慢地释放,延长存留的时间。 2.被佐剂吸附的抗原,易被巨噬细胞吞噬,佐剂还刺激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对抗原的处理。 3.可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 用途:增强特异性免疫应答,预防接种及制备动物抗血清;作为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用于抗肿瘤、抗感染合 辅助治疗 7、如何理解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和交叉反应? 答:杭原特异性:抗原与TCR和BCR间、抗原与抗体间的互相吻合性或针对性、专一性。 决定伉原特异性的物质分子基础抗原分子中的抗原表位。 影响伉原特异性的因素:表位的性质、数目和空间构象决定抗原的特异性。 共同抗原表位是指两种不同的抗原之间可以存在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 交叉反应是指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对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表位的不同抗原的反应。 8、什么是异嗜性抗原?举例说明其意义 答:异嗜性抗原是一类与种属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例如,溶血性链球菌的表面成分与人肾小球基底膜及心肌组织具有共同抗原的存在,故在链球菌感染后,其刺 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与具有共同抗原的心、肾等组织发生交叉反应,导致肾小球肾炎或心肌炎。大肠杆菌O1 4型脂多糖与人结肠粘膜有共同抗原的存在,有可能导致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 第四章免疫球蛋白 名解: 抗体( Antibody, Ab ):是B淋巴细胞在有效的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具有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 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2、免疫球蛋白(lmmunoglobulin, 1g):即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3, I-1VR/CDR:高变区或互补决定区。重链和轻链的可变区中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高度可变的区域。它们组成1g的抗原结合部位,决定着抗体的特异性,负责识别及结合抗原,从而发挥免疫效应。 4,同种型((isotype):存在于同种抗体分子中的抗原表位称为同种型,同一种属所有个体共有的Ig抗原特异性,种属型标志,在IgC区,不能作为遗传标志。:- 5、同种异型( allotype ):同种系不同个体间的Ig具有不同的抗原特异性。个体型标志,主要表现在CH和CL上一个或数个as的差异,为遗传标志。 6、独特型(idiotype, Id ):即使是同一种属,同一个体来源的抗体分子,主要由于其CDR区的氨基酸序列不同,可显示不同的免疫原性,称为独特型,是每个免疫球蛋白分子所特有的抗原特异性标志。 7、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Ab):由一个识别一种抗原表位的B细胞克隆产生的同源抗体。 8,基因工程抗体(genetic engineering antibody):利用DNA重组和蛋白质工程技术制备的部分或全人源化的抗体。 9, 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fytotoxici呱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指当Ig与带有相应抗原的靶细胞结合后,其Fc段可与NK细胞、M}细胞、单核细胞的Fc-R结合促使细胞毒颗粒的释放,导致靶细胞的溶解,称之为ADCC< 10、调理作用(opsonization ):指抗体如IgG(特别是IgGI和IgG3)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上的IgGFc受体结合,从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问答: 1、简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生物学功能 答:基本结构: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借键间二硫键组成的四肤链结构。在重链或轻链的近N端 的1/4域1/5区域内氨基酸多变,称为可变区(V区),其余部分称为恒定区(C区)生物学功能:(1)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在体内表现为抗菌,抗病毒,抗毒素等免疫效应,在体外可出现抗原抗体反应 (2)激活补体,个体IgG-1 }3和IgM类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经经典途径激活补体,聚合的IgAIgE和IgG4可经旁路途径激活补体 (3)与Fc受体结合Ig经Fc段与各种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发挥条理吞噬,粘附,介导细胞毒素及超敏反应等 (#)穿过胎盘和勃膜IgG,可穿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Slg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勃膜,是勃膜局部免疫的最主要因素 (5)免疫调节,抗体对免疫应答具有正负两方面的调节作用 2、简述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及功能 答:(】、)IgG:血清含量最高;半衰期最长的;唯一能穿过胎盘的Ig;以单体形式存在:据链的免疫原性,IgG可分为4个亚类:IgGI, IgG2, IgG3, IgG4。功能:抗感染(抗菌、抗病毒和中和毒素);免疫调理:ADCC,活化补体等。 (2, )IgM:血清型(五聚体),合成最早,分布于血液内,半衰期较短,分子量最大,机体受Ag刺激后血清中最早出现的抗体。功能:具有强大的杀菌、激活补体、免疫调理和凝集作用,不易透出血管,故对防止菌血症、败血症的发生具有强大的作用。运用:早期诊断,宫内感染。 膜型(单聚体):分布于B淋巴细胞膜表面:是B细胞表面特有标志。作用:承担着B细胞表面抗原及抗原受体的双重作用。 (3 , )IgA:血清型,分布于血清,构成形式为单体型 分泌型(SIgA ),分布于唾液、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分泌液;构成形式为二聚体。功能:局部抗感染作用,婴儿可从初乳中获得高浓度的SIgA, IgA能通过替代途径激活补体。 (4, )IgD:血清含量低;绞链区长,对蛋白酶非常敏感,极易被降解。SmIgD也是B细胞表面}T%}". B细胞的分化过程中首先出现SmIgM,后来出现SmIgD,它的出现标志着B细胞成熟。 (}, )IgE:正常人血清含量极低。对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具有高度亲和性。功能:参与I型超敏反应;抗寄生虫感染等。 3,简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 答:*19xx年Kohler和Milstein用杂交瘤技术 小鼠免疫脾C+骨髓瘤C—杂交瘤C 将可产生特异性抗体的但短寿的B细胞与无抗原特异性但长寿的恶性骨髓瘤细胞融合,建立了可产生单克隆抗体的B淋巴细胞杂交瘤细胞和单克隆抗体技术。通过该技术融合形成的杂交细胞,即杂交瘤,既有骨髓瘤细胞大量扩增和永生的特性,又具有免疫B细胞合成和分泌特异性抗体的能力。每个杂交瘤细胞由一个B细胞融合而成,而每个B细胞克隆仅识别一种抗原表位,故经筛选和克隆化的杂交瘤细胞仅能合成和分泌抗单一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是为单克隆抗体。其优点是纯度高、特异性强、效价高、血清交叉反应少或无、制备成本低 第五章补体系统 名解: I、补钵(Complement, C):存在于正常人或动物血清中的一组与免疫相关,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球蛋白,由30余种可溶性蛋白质与膜结合蛋白组成,又称补体系统。 2, membrane attack complex,MAC:攻膜复合物,是补体活化的共同末端通路,附着于细胞膜表面的CSb-8复合物可与】2-15个C9分子连接成CSb-9,发挥生物学效应,引起靶细胞渗透性裂解和致死性钙离子内流。 3、调理作用:指抗体如IgG(特别是IgG I和IgG3 )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上的IgGFc受体结合,从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问答: 4、补体系统具有哪些生物学作用? 答:三条补体激活途径通过末端通路于细胞膜表面组装MAC,介导溶细胞效应,生成多种裂解片段,介导多 种生物学功能 一、参与宿主早期抗感染免疫 1、溶解细胞、细菌和病毒:对G一菌有效 2、调理作用:"C3b, Cob, iC3b 3、引起炎症反应:过敏毒素有C3a, CSa. C4a,趋化因子有C3a, CSa, C567 二、维护机体内环境稳定 ]、清除免疫复合物immune complex IC 2、清除凋亡细胞 三、参与适应性免疫 1、参与免疫应答的诱导 2、参与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 3、参与免疫应答的效应阶段 4、参与免疫记忆:Ag以IC一补体形式存在 四、补体与其他酶系统的相互作用 与凝血、纤溶、激肤系统相互作用介导炎症、超敏反应、休克、DIC等 第六章细胞因子 名解: I、细胞因子(cytokine. CK):主要由活化的免疫细胞和某些基质细胞产生的高活性、多功能小分子蛋白,通 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生物学作用。是除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外的另一种可溶性免疫分予 2、干扰素(interferon. IFN ):最早发现的细胞因子,因其具有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的能力故称干扰素,根据来源和理化性质,可分为三种¥¥Y 3,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CSF):能够刺激多功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阶段的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的细胞因子,也称造血生长因子 书泛泊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 ):是指由白细胞或免疫细胞产生的,并在其间发挥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厂几 5、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使肿瘤组织发生出血性坏死的细胞因子 6、趋化性细胞因子(chemokine):对不同靶细胞具有趋化或激活作用 问答: 1、简述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 答:1、多为小分子多肤 2、在较低浓度下即有生物学活性 3、通过结合细胞表面高亲和力受体发挥生物学效应 4、以自分泌、旁分泌或内分泌形式发挥作用 5、作用具有:多效性、重叠性、拮抗性、协同性 6、分泌特点(1)多细胞来源(2)短暂的自限性分泌 2、简述细胞因子的生物学功能 答:]、抗细菌作用:IL-1. TNF a、IL-6, iL-8等 2、抗病毒:IFN a、IFN S、IFN Y等 3、调节固有免疫应答:DC、单核一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NK细胞等 4、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B细胞、T细胞 5、刺激造血,促进血管的生成 6、促进凋亡,直接杀伤靶细胞 7、促进创伤的修复 第七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 名解: 1. 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LDA:白细胞分化抗原,是指不同谱系白细胞在正常分化成熟的不同阶段及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 2,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CD:分化群,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其编码基因及其分子表达的细胞种类均鉴定明确者称为分化群 3,薪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s. CAM)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并勃附的膜表面糖蛋白。以配体一受体结合的形式发挥作用. 问答: 1、简述粘附分子的分类与功能’ 种类:整合素家族选择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粘蛋白家族钙粘素家族未归类的勃附分子? 功能:参与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参与炎症反应参与淋巴细胞归巢 2,简述粘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 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HIV患者检测外周血CD4/CDS比例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抗CD3等单抗用于防治移植排斥反应 第八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名解: 1,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脊推动物某一染色体上编码主要组织 相容性抗原、控制细胞间相互识别、调节免疫应答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复等位共显性基因群。 3,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gene complex, HLA复合体:即人类的MHC,为编码HLA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 问答:t资少、 1、何为HLA复合体的多基因性和多态性?试述其生物意义 一、MHC基因组成 经典基因 I类HLA-A. HLA-B. HLA-C II类HLA-DP. HLA-DQ. HLA-DR 免疫功能相关基因m类、Ag加工提呈 相关基因、非经典I类和炎症相关基因 二、多态性;指同一基因座位上存在多个等位基因(如HLA-B, 805个等位基因)。是一个群体概念,指群体中不同个体在等位基因拥有状态上存在差别。极大地扩展了对抗原提呈的范围,赋予物种极大的应变能力,使之能对付多变的环境条件及各种病原体的侵袭。有利于生物生存、进化。 3、试述MHC的主要生物学功能及其与临床医学的联系 答:参与抗原加工和提呈,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的MHC限制性,参与免疫细胞分化及中枢性自身耐受的建立,参与对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 临床:器官移植,,HLA分子的异常表达和临床疾病,亲子鉴定和法医学,HLA与疾病的相关性 第少L章B淋巴细胞 名解: I. BCR复合物:由识别和结合抗原的细胞免疫球蛋白(mIg)和传递抗原刺激信号的Iga ( CD79a ) /IgB ( CD79b )异源二聚体组成,mIg为单体,表达于不成熟B细胞(mIgM)和成熟B细胞(mlgM+mIgD )浆细胞不表达,作为特异性结合抗原。Iga/IgB的胞桨区有ITAM基序,可转导BCR结合抗原信号,也参与Ig从胞内向膜外转运 问答: I、试述B淋巴细胞的主要表面分子及其作用 答:一、BCR复合物 1,膜表面免疫球蛋白mlg:结合特异性抗原,骨髓内表达mIgM,外周表达rnlgM和mlgD 2, Ig a /1g Ii (CD79a/CD796):信号转导分子,转导抗原与BCR结合所产生的信号,参与mlg的表达与转运 二、B细胞共受体 CD 19/CD2I /CD81:能加强BCR与抗原的结合,类似于CD4, CD8分子。CD19可作为B细胞的特异性标记, CD21能结合补体的iC3b和C3dg, CD21仅表达在成熟的B细胞表面,也是EB病毒的受体 三、协同刺激分子 B细胞完全活化需双信号: 第一信号:BCR识别Ag,Ig a /Ig Ii向胞内转导 第二信号:协同刺激信号 四、其他表面分子 CD20:表达于各阶段B细胞B细胞,但浆细胞不表达,调节跨膜钙离子流动 CD22:特异表达于B细胞,胞内段含ITIM,抑制性受体 CD32: B亚型负反馈调节B细胞活化及抗体分泌’弋井补 第十章T淋巴细胞 名解: 1. TCR-CD3复合物二是T细胞抗原受体与一组CD3分子以非共价键结合成的复合物,是丁细胞识别抗原和转导信号的主要单位。TCR特异识别由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肤,而CD3转导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 2, ITAM:即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有1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中含有2个YxxL/V ( x代表任意氨基酸)保守序列。功能:转导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 3, CD28:由两条相同肤链组成的同源二聚体,表达于90%CD4+T细胞和50%CD8+T细胞,CD28是协同刺激分子B7的受体,B7分子包括B7-1 (CD80)和B7-2 (CD86) 4, C丁LA-4:表达于活化的CD4+和CD8+T细胞,其配体是B7分子,但C TLA-4与B7分子的亲和力显著高于CD28与B7的亲和力 问答: 1, T细胞有哪些亚群?分类依据? T细胞的亚群: 一、根据活化阶段分 初始丁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性T细胞 二、根据TCR分aBT细胞和一T细胞 三、根据CD4和CD8分 CD4+ T细胞:识别MHC II类分子提呈的13-17个氨基酸残基的外源性抗原肤?分化为Th细胞,少数有细胞毒和免疫抑制作用 CD8十T细胞:识别MHC I类分子提呈的8-10个氨基酸残基的内源性抗原肤?分化为CTL,特异性杀伤靶细胞 四、根据免疫效应功能分 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 3、试述T细胞表面的重要表面标志及其功能 (一))TCR:特异识别MHC分子提呈的Ag肤 CD3:功能:转导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 (-) CD4和CD8分子(T细胞辅助受体) CD4:与MHCII类分子非多态区结合,与HIVgp120结合 CD8:与MHCI类分子?3非多态区结合 (三)协同刺激分子受体 初始T细胞完全活化需双信号: 第一信号:TCR识别APC或靶细胞提呈的Ag肚-MHC分子复合物,CD3向胞内转导 第二信号:协同刺激信号 I. CD28同源二聚体表达:90%CD4+T细胞、50% CDB+ T细胞配体:B7-I (CD80)和B7-2 (CD86) 2, CTLA-4 <CD152)表达:活化的T细胞配体:B7分子,亲和力显著高于CD28胞浆区含有ITIM基序, 与B7分子结合,抑制T细胞活化信号转导 3, ICOS:作用:在CD28后起调节活化T细胞产生CK并上调CAM表达,促进增殖 4, PD-I:作用:抑制T, B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因子的释放,参与外周免疫耐受的形成 5, CD2又称绵羊红细胞受体((E受体)作用:介导T细胞与APC间粘附:为效应T细胞提供活化信号 6. CD40L(CD154):作用:促进APC的活化:促进T细胞的活化 7. LFA-1和ICAM-1:相互作用,介导粘附 四、丝裂原结合分子及其他表面分子 丝裂原:刀豆蛋白A,植物血凝素PHA,美洲商陆PWM,CKR. Fast ( CD95 ) 第十一章抗原提呈细胞的处理与提呈 名解: I.辅佐细胞(accessory cell ):在胸腺依赖性抗原诱导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过程中,不仅需要T. B淋巴细胞的协调作用,还需要另一类细胞的协助,该类细胞称为辅佐细胞,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琳巴细胞,故又称抗原提呈细胞 2、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 APC):又称辅佐细胞,在胸腺依赖性抗原诱导B淋巴Il]胞产生抗体的过程中,不仅需要T. B淋巴细胞的协调作用,还需要另一类细胞的协助,该类细胞称为辅佐细胞,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胞,故又称抗原提呈细胞 3、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标志为具有典型树突状形态,膜表面高表达MHC11类分子,能移行到淋巴器官和刺激初始T细胞活化增殖,并具有一些相对特异性表面标志的一类细胞。 4.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 s cells,LC):位于表皮和胃肠道勒膜上皮部位的非成熟DC,高表达FcR、补体受体、MHCI类分子和I I类分子,胞质内含有Birbeck颗粒,具有较强的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的功能 问答: I. DC. M及B细胞摄取抗原过程的主要异同点是什么? 第十二章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名解: I. T细胞突触/免疫突触:在APC和T细胞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细胞与细胞接触部位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结构。 2. T细胞活化的双信号:T细胞的完全活化有赖于双信号和细胞因子的作用。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来自其受体TCR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即T细胞对抗原识别;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来自协同刺激分子,即APC上的协同刺激分子与T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的相互作用。 3、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AICD:抗原对T细胞是诱导增殖还是诱导凋亡,取决于抑制凋亡因素和促进凋亡因素之间的平衡。AICD有助于控制特异性T细胞克隆的扩增水平,从而发挥重要的负向免疫调节:是外周免疫细胞克隆清除的一种机制,可能与外周耐受的建立有关。 问答: 2.简述CD4+Th I细胞的生物学作用 (1)对巨噬细胞的作用:激活:分泌、表达IFN- Y和CD40L;活化巨噬细胞高表达B7和MHC II类分子,分 泌IL-12,促使CD4+ T细胞分化为Thl。诱生和募集:Thl分泌I-L-3和GM-CSF,分化为单核细胞;分泌 TNF- a、LT a等促进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趋化到局部 (2)对淋巴细胞的作用:分泌IL-2,促使Thl. Th2, CTL, NK活化增殖,产生IFN- Y促进B细胞产生具有调 理作用的抗体 (3)对中性粒细胞的作用:淋巴毒素和TNF-。促进杀伤作用 第十三章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名解: 1、 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产生的以排除抗原为目的的生理过程。这个过程是免疫系统各部分生理功能的综合体现,包括了抗原递呈,淋巴细胞活化,免疫分子形成及免疫效应发生等一系列生理反应。通江免疫应答,机体得以维护内环境的稳定。 2、体细胞高频突变:只发生在抗原刺激后外周淋巴器官生发中心的B细胞。在己成熟B细胞的v基因重排的涅础土,再发生一种点突变,常见于V区的3个CDR区,尤其CDR3 3、抗体亲和力成熟:在抗体应答过程中,特别是再次免疫后抗体的亲和力升高的现象 问答: 4、试比较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的异同点 答:同:均为外来抗原进入机体刺激B细胞活化产生特异性抗体的体液免疫过程,分为潜伏期,对数期,平台 期和下降期四个作用阶段。 异:CI)初次应答;潜伏期长,抗体效应低,维持时间短,亲和力低,抗体以IgM为主 <2)再次应答:由于记忆细胞,使机体产生高效特异的再次应答,具有如下特点:1,潜伏期短,大约为除此应答的一半。z,抗体浓度增加快,快速达到平台期,平台期高。3,抗体维持时间长。a,诱发再次应答所需抗原剂量小。5,再次应答主要产生高亲和力的抗体IgG 第十四章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 名解 1、固有免疫:即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固有免疫系统主要有组织屏障,固有免疫细胞和固有免疫分子组成。该系统在出生时即具备,可对侵入的病原体产生迅速的应答,发挥非特异性抗感染效应,亦可清除体内损伤衰老或畸变的细胞,并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 2, 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来源于骨髓淋巴样干细胞,其分化发育

…… …… 余下全文

篇八 :微生物免疫学

1.免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2.白细胞分化抗原:主要指造血干c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各个谱系分化不同阶段,以及成熟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分子。

3.抗原提呈细胞:是指能够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c的一类细胞,在机体的免疫识别、免疫应答与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4.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

5.肿瘤相关性抗原:(TAA)是指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组织均可表达的抗原,只是其含量在细胞癌变时明显增高。

6.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抗原表位,又称抗原决定簇。 7.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编码产物是抗原提呈和T细胞活化的关键分子,在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器官移植中MHC是决定个体间组织相容性的主要基因,参与移植物排斥。

8.免疫耐受:这种在对抗原特异应答的T细胞与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不能被激活,不能产生特异免疫效应细胞及(或)特异性抗体,从而不能执行正免疫应答的现象,称为免疫耐受。融合而成,而每个B细胞克隆仅识别一种抗原表位,故经筛选和克隆后的杂交瘤细胞仅能合成及分泌一种均一的抗体,即为单克隆抗体。 9.单克隆抗体(mAb) :由于每个杂交瘤细胞由一个B细胞 10.人工自动免疫:是指采用人工免疫的方法将疫苗、类毒素和菌苗等免疫原接种至人体,使宿主自身的免疫系统产生对于相关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