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一、教材分析 《颐和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0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

一、教材分析:
   《颐和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0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课文重点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学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绍的景物较多,比较分散。同时作者对颐和园中的景物只进行概括性的描述较为抽象,学生对颐和园景物没有感性认识,不容易理解。

  二、理论指导:
  本节课中我充分运用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实验的指导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以及何克抗教授的《创造性思维理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个性培养,注意在教学的各环节中创设"情景"加强"协作""会话"最终形成"意义建构"。
  让学生主动积极获取知识,让其学会,会学,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突出特点:
  (一)充分利用校园网、国际互联网中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加学生的表象积累,拓宽学生视野
  校园网、国际互联网中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教学信息,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学校资源库、颐和园网站中有目的的浏览查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习到了课本中无法获得的知识。学生面对资源库和颐和园网站中丰富的视频、图片以及文本资料仿佛身临其境,学生很容易理解"耸立""葱绿"等词语的含义,体会"湖面微风轻拂""昆明湖静的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的意境,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内容。
  (二)运用信息技术作为"四结合"教改中认知事物的工具性,让学生利用计算机收集资料制作"电子简报",通过网络进行协作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计算机作为小语"四结合"教改实验中认知事物的工具。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其工具性,发挥计算机的优势,促进学生认识事物本质,使其思维得到训练发展。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互联网上收集到的资料按一定要求,分工合作,用PowerPoint制成一份电子简报,并用自己的话把它讲出来。学生在协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达到教学目的。
  (三)发挥网络教室功能,实现师生互动和多向反馈
  网络教室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也通过各种监控互动手段,实现教师和学生点对点或点对面等多向信息反馈,有利于教师快捷准确地掌握学情,调整教学,也有利于学生互相了解学习状况,取长补短,提高学习效率。
  (四)加强自主、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学习的活动中去。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下利用网络,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自己的思想。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五)创设旅游情境,让学生扮演小导游结合课文相关内容进行演示讲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学会运用语言进行口头表达,书面表达是语文教学的宗旨。建构主义认为必须在一定的情景中学习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意义建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创设的旅游情景中完成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这样更生动灵活。
  (六)加强朗读训练,培养语感,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
  小学语文新大纲强调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朗读描写颐和园景色的优美语句,让其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

  四、能力培养:
  (一)利用网络查阅资料,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能力。
  (二)通过人机交互培养学生的自主协作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加强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
  (三)挖掘教材内在因素,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四)读、看、讲、写结合,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思路:
  (一)朗读入手,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美。
  朗读是理解的基础,也是检查理解的手段,更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本节课是第二课时,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自读课文,摘抄课文中描写颐和园的优美词句,来体会颐和园的美丽。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美情趣,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的欲望,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二)创设情境,通过网络浏览查阅,制作电子作品,调动学生全员参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颐和园网站上查阅收集相关资料,通过自主查阅协作交流共同制作一份"电子简报"理解课文内容。)
  这一节课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工具性,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创设一种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接近实际的仿真情境中学习,完成对问题的理解对知识的运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国际互联网,搜索查寻颐和园的相关资料,利用Internet中的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教学信息,扩大学生知识面。学生通过在颐和园的网站上查阅、收集颐和园各景点的相关资料,制作电子简报来理解课文内容。制作前,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把学生分成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三个大组,明确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同时教给学生制作简报的方法。各小组的同学根据不同的分工查阅相关景点的资料。活动中,各小组的同学根据自己的任务自主查阅,在网站上复制有典型意义的图片,摘抄描写优美的文字,在校园网中查找相关景点的视频。通过小组内的协作交流,把收集到的资料整合在一起,共同制作一份电子简报。这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电子简报制作好后,通过小组内的解说,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景中理解了课文内容。
  (三)展示汇报,协作交流,演、讲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各学习小组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完成电子简报后,推荐一名代表作为导游面向全班学生进行演示讲解。同时,各小组之间通过互相提问,相互解答,从而达到共同学习,共同理解的目的。
  (四)指导学法,加强自主协作学习,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课文第四自然段是重点段落。学习这一段时我让学生按照读、看、讲的学习方法分组进行自主、协作学习。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章的美。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学生利用互联网、校园网查看相关资料,增加表象积累,这样学生对颐和园就有了真切的感性认识,利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说话训练,让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分小组自主、协作学习,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讨论交流,自由发挥,自由想象,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更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同时教师充分发挥其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读,理解课文内容。

  六、信息技术的运用让学生能力得到迅速的提高。
  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本节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出和谐的多媒体网络环境,为思维训练提供良好的氛围。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发挥计算机的优势,不断促进学生认识事物本质。多媒体网络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动画、影象、音乐、图片等多媒体素材。它直观形象,为学生增加表象积累,为发展学生的观察、联想、想象能力提供了素材和着眼点。这样学生的形象思维,就会得到了合理开发与训练。
  本节课中让学生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协作学习",学生利用计算机生成的学习软件和信息资源库,通过人机交互把学习者和认知材料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同时学生通过多媒体信息的演示、讲解、练习、检测和反馈评价的过程,主动地获取了知识。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学习--总结--叙述--输入"这一过程,在分析,推理过程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训练。同时,学生利用丰富的资源,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这一过程中,学生经过仔细分析,可逐步了解事物的多面性,复杂性和事物之间的辨正关系。这样学生的辨证思维,也得到了发展。多媒体网络环境中"自主、协作式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有很大促进作用。
  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的提高。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面对校园网、互联网提供的大量教学信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有机的筛选,这一过程中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就会不断的提高。
  自学能力的加强:
  本节课中让学生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发动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商讨、自我评价。充分发挥其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其潜能,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写作能力,语言口头表达能力的迅速提高:
  本节课中学生借助多媒体网络提供大量的表象材料,进行写作说话训练,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有据可依。
  总之这一节课学生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中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学得轻松而愉快,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 …… 余下全文

篇二 :颐和园

《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隐隐约约、堤岸、雕刻、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优美句段。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句,激发 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学会写本课生字。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一、激情引入,导入新课

师: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的风光吗?板书:颐和园

师:是的,她,构思巧妙,建筑精致,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她,闻名世界,享誉中外,被誉为“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还是中国的“世界遗产”之一.让我们带着这份自豪一起读“颐和园”。(学生有感情读题,注意“颐”的写法。) 颐:里面是一个口。笔顺:先写里面再写外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 余下全文

篇三 :20xx秋四年级语文1~6单元试题

泥溪镇20##年秋期第二次学情检测

四年级语文试题

一.听力冲关(3分)

1.作者从                       的用途写出了竹子“全身是宝”。

2.“岁寒三友”是指松、                        

3.竹子最突出的品格是:                                    

…… …… 余下全文

篇四 :颐和园教案

颐和园

学习目标:

1.我要会认“颐、耸、”等7个生字,会写“殿、廊、堤、栽”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隐隐约约、玩赏”等词语。

2.我一定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在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之后,我还要去了解更多中国的“世界遗产”。

4.我要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学习课时:一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我要会认“颐、耸、”等7个生字,会写“殿、廊、堤、栽”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隐隐约约、玩赏”等词语。

2.我一定要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我要在初读课文时理清文章脉络,简要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学习重点:我一定要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 …… 余下全文

篇五 :颐和园

一、设计思想

指导思想:本节课是第二课时,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自读课文,摘抄课文中描写颐和园的优美词句,来体会颐和园的美丽。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美情趣。

理论依据:本节课中充分运用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实验的指导理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个性培养,注意在教学的各环节中创设“情景”加强“协作”“会话”最终形成“意义建构”。让学生主动积极获取知识,让其学会,会学,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

设计特色:图片展示,直观感知;感情朗读,读中体会;概括特点,加深印象。

二、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一是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二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2、本课内容的组成部分: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课文移步换景,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 …… 余下全文

篇六 :颐和园

- 1 - 逸夫回族小学电子备课用纸

颐和园

- 2 - 逸夫回族小学电子备课用纸

颐和园

- 3 - 逸夫回族小学电子备课用纸

颐和园

- 4 - 逸夫回族小学电子备课用纸

颐和园

…… …… 余下全文

篇七 :《颐和园》课堂练习

颐和园课堂练习

颐和园课堂练习

颐和园课堂练习

颐和园课堂练习

颐和园课堂练习

颐和园课堂练习

18、颐和园 1、读拼音、写词语。

Chánɡ lánɡ ɡōnɡ diàn ɡ? lóu shí zhù

dià

o k? jiàn zhù

2、我能组词。

狮( ) 舫( ) 阁( ) 朱( 圆( )

筛( ) 船( ) 格( ) 柱( 园( )

郞( ) 堤( ) 栏( ) 昆( ( )

廊( ) 提( ) 烂( ) 困( ( ) 3、填空

( )的柱子 ( )的栏杆 ( 园 ( )的宫殿

( )的杨柳 ( )的堤岸 ( 丛 ( )的长廊

( )的画 ( )的琉璃瓦 ( 楼 ( )的景色 4、根据意思写词语。 ⑴

…… …… 余下全文

篇八 :颐和园

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妙西小学 韩丽萍

【教学目标】

1. 通读课文,学会认读“颐、耸、阁”等生字,理解“横槛、堤岸,神清气爽”等词语,初步了解“游览顺序”。

2. 学习“长廊”、“万寿山脚下”两处景点,感受景物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不同的描写方法和观察顺序。

3. 感受颐和园这座皇家园林恢弘的气势和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点】

通过抓住动词掌握“游览顺序”中移步换景的方法,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感受景物的不同描写。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如何根据景物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描写方法。

【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

1. 大家出去游玩过吗?都去过哪?

2. 如果大家出去游玩时,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像这样的文章,我们叫做“游记”。【板书:游记】

3.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游记。我相信,学完这篇游记,对于大家怎么来写游记会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揭题导入:

1. 这篇游记的题目叫做《颐和园》。(课件1出示课题)伸出你的右手,跟老师一起来写这个“颐”字。【板书:颐和园】。一起来读课题。

2. 析题意,简介颐和园。

(1) 知道这个“颐”字是什么意思吗?(课件2出示字意选项)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