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蔡元培名人名言系列

蔡元培名人名言系列

搜索“ 蔡元培 ”,找到 12 个名言 作者

蔡元培

蔡元培

蔡元培

蔡元培

蔡元培

蔡元培

蔡元培

蔡元培

蔡元培

蔡元培

蔡元培

蔡元培、黄炎培名言 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 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一)体育,(二)智育,(三)德育,(四)美育。?学校教育注重学生健全的人格,故处处要使学生自动。 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们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人去应用的,??教育是要个性与群性平均发达的。 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教员之教授,职员之任务,皆以图诸君求学便利,诸君能无动于衷乎?自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至于同学共处一堂,尤应互相亲爱,庶可收切磋之效。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遵义相助,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已虽现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 对于学生的希望: 一、自己尊重自己。 二、化孤独为共同。 三、对自己学问能力的切实了解。 四、有计划的运动。 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 。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 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损,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盖以美为普遍性,决无人我差别之见能参入其中。??美以普通性之故,不复有人我之关系,遂亦不能有利害之关系。 美者,循超逸之快感,为普遍之断定,无鹄的而有则,无概念而必然者也。 殊不知有健全之身体,始有健全之精神;若身体柔弱,则思想精神何由发达?或曰,非困苦其身体,则精神不能自由。然所谓困苦者,乃锻炼之谓,非使之柔弱以自苦也。 各级教育,应于训练上一律励行劳动化,使青年心理上确立尊重职业之基础,且使获得较正确之人生观。

…… …… 余下全文

篇二 :蔡元培的名人名言

蔡元培的名人名言

1、人的健全,不但靠饮食,尤靠运动。

2、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

3、体育可以帮助人们经受对体力和脑的锻炼。

4、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5、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

6、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7、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8、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已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

·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 —— 雷锋

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 雷锋

雷锋: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

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雷锋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雷锋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 —— 雷锋

…… …… 余下全文

篇三 :蔡元培的富贵

蔡元培的富贵

文|余世存

蔡元培可谓传统中国的最后一人,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人。在这方面,张謇、章太炎等人旧而少新,胡适、鲁迅等人新而少旧,只有蔡元培先生在新旧、士仕、政道之间出入自如。 说蔡先生之传统,有很多角度,其中之一是蔡元培一生没有置备私产。他亲历满清、北洋、民国,为国家社会服务多年,地位不可谓不高,为家为私的机会多多,但他没有谋私谋家,一生搬家多次,只是租居而已。这样的国士或说“国之重臣”,确实有着传统中国文化中士大夫的品德,那就是以国事天下事为念,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念兹在兹。

蔡先生病逝,国民政府给蔡元培先生发布了褒扬令,称赞他,“道德文章,夙孚时望”,“推行主义,启导新规,士气昌明,万流景仰”……毛泽东在唁电中称其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蒋梦麟的挽联是“大德垂后世,中国一完人”,吴稚晖的挽联是“平生无缺德,举世失完人”。

千金散尽

蔡元培的做官机会太多,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甚至富贵于他是可望可即之事。但蔡先生属于那种对钱没有概念,大手大脚之人。跟一般寒酸文人不同,蔡先生生性豪放,不拘小节,爱花钱,爱请客。据说他第一个妻子王昭为此非常不满,丈夫乱花钱,根本不是过日子的态度。两人经常吵架。蔡先生的儿子蔡怀新证实,父亲置业并不困难,后来不仅没有置业而且没有积蓄的原因是,收入多,支出也多,主要支出除购买中外图书典籍外,还用来捐助社会公益事业及接济有困难的亲友、学生。 一生受惠于蔡元培先生的人太多了。我们随便即能想到陈独秀、鲁迅、胡适、梁漱溟、毛泽东、刘开渠、王云五这些人,还有众多的学生、看门人,都得益于蔡元培先生。甚至到晚年,仍然如此,有人回忆:先生晚年旅居香港,生活极端拮据,仍不忘周济他人。当时有一位广

…… …… 余下全文

篇四 :浅谈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浅谈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蔡元培是第一位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教育思想家,主张五育并举,这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

一.五育并举的思想

1.军国民教育

清末由国外传出,蔡元培认为,他并不是一种理想社会的教育,然而在中国,却是“今日所不能不采者”,主要原因:

(一)从国外环境看来,我国处于“邻强交逼,亟图自卫,而历年丧失之国权,非凭借武力,势难恢复。”

(二)就国内情况而言,要打破军人成为“全国中特别之阶级”的局面,就“非行举国皆兵之制,否则无以平均其势力”。可见,蔡元培主张军国民教育,是为了对外实行自卫,对内反对军人的强权统治,这在当时是进步的。

2.实利主义教育

实利主义教育被蔡元培认为是富国的手段,他认为世界的竞争不仅仅是在武力,尤其是在财力。因此加强科学技术教育,提高生产力,发展国民经济,国家 富强才能够在世界竞争中生存下来。

3.公民道德教育

蔡元培认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固然重要,但是仅有军国民教育和实利主义教育还不够,必须“教之以公民道德”。“何谓公民道德?曰法兰西之革命也,所标榜者,曰自由、平等、博爱。道德之要旨,尽于是矣。”

…… …… 余下全文

篇五 :评述蔡元培”五育并重“的教育思想

一.五育并举的思想

蔡元培是第一位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教育思想家,主张五育并举,这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

1.提出背景

辛亥革命胜利不久,南京临时政府刚刚成立时提出来的。当时,中国的教育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在中国实行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被推翻了,但是教育领域中封建教育的改革,然而,改革刚刚起步,只是颁布了一些具体的暂行规定,还缺乏明确的教育指导思想,缺乏新的教育宗旨。

要使资产阶级对封建教育的改革能够深入、健康地开展,迫切需要在统一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尽快地确定一个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教育宗旨,来规定资产阶级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只是在这样的形势下,19xx年2月间蔡元培发表了著名的教育论文《对于新教育之意见》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思想。

2.军国民教育

清末由国外传出,蔡元培认为,他并不是一种理想社会的教育,然而在中国,却是“今日所不能不采者”,主要原因:

(一)从国外环境看来,我国处于“邻强交逼,亟图自卫,而历年丧失之国权,非凭借武力,势难恢复。”

(二)就国内情况而言,要打破军人成为“全国中特别之阶级”的局面,就“非行举国皆兵之制,否则无以平均其势力”。可见,蔡元培主张军国民教育,是为了对外实行自卫,对内反对军人的强权统治,这在当时是进步的。

…… …… 余下全文

篇七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论蔡元培的健全人格教育

摘要:教育的根本问题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因为它决定我们用什么去培养和怎么去培养。在这一问题上,蔡元培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主张五育并举,造就具有完全人格的个人。

关键词:蔡元培;完全人格;教育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的著名教育家,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他提出了“五育”(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和“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主张。

一、蔡元培完全人格的理论基础

倡导教育、注重培养以救国是我国近代知识分子在战火洗礼而得的教训,志在救国的蔡元培认为应当走出国门,学习西方,在辛亥革命前后三次出国留学,系统而广泛地接触了西方的哲学、美学、人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对不少学科都有研究。这为其完全人格教育思想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蔡元培在留学过程中,对西方教育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其中,对蔡元培的健全人格教育理论影响最大的是全面而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这一思想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随后夸美纽斯、洛克、卢梭等人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主张通过教育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蔡元培从这些思想中,认识到中国旧教育的不足,并从中得到有价值的理念:追求真善美统一的理想个性和完美人的形式;通过德、智、体、美促进个性生理和心理素质的和谐发展;视儿童为教育主体,教育要依据儿童的自身发展要求和规律促进其多方面的和谐发展。

…… …… 余下全文

篇八 :众所周知蔡元培的办学方针是

众所周知蔡元培的办学方针是“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八个字,一方面他聘请了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沈伊默等一批新文化运动的健将,一方面北大教师中又包括了一些学术上有造诣但政治上保守(甚至主张君主制)的学者,如辜鸿铭、刘师培、黄侃等等。他认为大学就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此大学之所以为大也”。应该广揽人才,容纳各种学术、思想,让其自由发展。他聘用辜、刘等是因为他们的学问可为人师,是尊重讲学自由和一切学术讨论的自由。筹安会发起人刘师培在北大讲《三礼》、《尚书》、训诂,从没宣讲一句帝制;辜鸿铭拖着长辫教英诗,也从未利用讲台讲复辟帝制。他曾对攻击刘、辜的学生说"我希望你们学辜先生的英文和刘先生的国学,并不要你们也去拥护复辟或君主立宪。"在中国这个自古以来习惯专制、好同恶异的社会里,蔡先生这种容纳异己的民主作风,尊重学术思想自由的卓见开创了一代新风。他的北大是兼容并包的北大,各种思想、各种声音都可以并存,是一个多元、开放、宽容、民主的大学, 超越了单纯的党派观念和“革命棋子” 的狭隘性,不仅造就了傅斯年、罗家伦,也培养了高君宇、张国焘等人。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蔡元培先生重塑了北大,也重塑了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