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鲁迅杂文精选

读《鲁迅杂文精选》有感

世上有两种战士,一种扛枪,一种握笔。鲁迅就是后者,用有极强穿透力的笔墨,号召爱国份子,抨击判国汉奸。于是便自然而然的有了这样的一句话“鲁迅的笔如战士的枪!”近代文学巨匠无数,为何鲁迅独占鳌头?

华夏爱国英杰众多,何当豫才独领风骚?

因为能将自己的爱国情怀全部融入文字中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的革命先驱——鲁迅。有人说文字是一个人心境的写照,鲁迅正是用自己的一腔热血融于笔下,凝聚了无数正义的力量,狼毫一挥便是一座江山。

近来重读《鲁迅杂文精选》感触颇多,从他潇洒豪放的言语中,我却听到了作为一个爱国人士看到“山河破碎风飘絮”的凄凉景象时悲恸的哭泣;从他辛辣讽刺的笔墨里,我却看到了一个魁梧的身躯屹立在大山前愤怒地发泄对虚伪、卑鄙等人性丑陋的不满。有人说鲁迅的文字不易读懂,我却在云里雾里撩拨了好久见到一个有血有泪真性情的男儿。

也许会有人认为鲁迅没有参加任何党派是他在逃避,那你就错了,大错特错!去读读鲁迅的作品吧!你以为他真是文字的傀儡吗?看似闲云野鹤般快活,心中却始终放不下那个心中最重要的东西——自己的国家。鲁迅不参与任何党派正是体现了他的民主、公平,这样的号召才更有感染力。如果他正是为了钱才去作文,那么为何当时富可敌国的国民党几次邀请鲁迅为他们工作,鲁迅都没答应? 在鲁迅面前,任何质疑都显得苍白无力。国家的兴亡可以牵动无数人,为何在现在安逸的环境中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这正是我们不及鲁迅之处,居安思危可避祸,如今的人们却都被金钱与名利冲昏了头脑,在这网络盛行的年代中,地球变成了“地球村”,鲁迅便渐渐被遗忘,中国便日渐渺小,像鲁迅一样的作家越来越少。

…… …… 余下全文

篇二 :读《鲁迅杂文精选》有感

读《鲁迅杂文精选》有感

——————老调子已经唱完了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

在苦厄的旧社会,有一位作家为了拯救旧社会,弃医从文,他为新文化运动写了多篇文章,他想从内心深处唤醒人们的心灵,《老调子已经唱完了》是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他总是运用讽刺的语气来劝道人们把内心深处的传统、习俗包括文学发生新的改变。

“再说欧美的几个国度罢。他们的文艺是早有些老旧了,待到世界大战时候,才发生了一种战争文学。战争一完结,环境也改变了,老调子无从再唱,所以现在文学上也有些寂寞。将来的情形如何,我们实在不能豫测。但我相信,他们是一定也会有新的声音的。 现在来想一想我们中国是怎样。中国的文章是最没有变化的,调子是最老的,里面的思想是最旧的。但是,很奇怪,却和别国不一样。那些老调子,还是没有唱完。”

鲁迅先生把欧洲的文学和中国的文学做了对比,欧洲国家的文学总是随时代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变化。而中国的文学总是一成不变,从古到今,人们的写作方式、内容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子曰诗云”一直到今,还被人视为正典文学。

…… …… 余下全文

篇三 :读《鲁迅杂文精选》有感

读《鲁迅杂文精选》有感

~-5-24字数:755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是现代中国的伟大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

读了这本书后,我感触很深。在字里行间,我们能隐约发现鲁迅每一篇文章时的心态都是不同的。

我最喜欢的是《世故三昧》里的《爬和撞》。

它笔锋幽默,赋有哲理性,是篇很有趣的文章。它议了爬,又议了比爬更高一级的撞。就像英语中的比较级。它告诉我们:在生活中,用一种方法去做某件事失败了,但不要灰心丧气,可以再试着用别的方法去做啊。两次不行,再来一次,直到成功为止!到那时,再回过头去看看你走过的路上那写努力是否值得?我想那时,你一定会微笑着说:“功夫不负有心人!”是啊,功夫不负有心人。

记得九岁那年,我天天幻想着自己能骑着自行车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可是,我不会骑啊!对了,爸爸不是会吗?于是,我一蹦一跳的跑到爸爸身边,央求他教我,爸爸没办法,只好答应我了。傍晚,我们来到一条无车的小路上,我在爸爸的搀扶下,坐在了坐椅上。我不肯让爸爸放手,因为我怕摔着。可爸爸仍然放手了,哦整个人和车是去了平衡,车子没骑多远,就向左边倾斜,我被重重的摔在了地下,我的手和膝盖都被石子划破了,我忍不住留下了眼泪,可爸爸呢,并没来扶我,而是告诉我怕疼的话就别学了。我坚强叫两午了泪,说:“我一定要学!”爸爸微笑的走过来,帮我拍掉了身上的灰尘。过了一会儿,我们便又开始了刚才的步骤。当然,我也摔了好几次,但爸爸一直陪在我身边。一天,两天,??就这样过了两星期,我的车技越来越好了。骑自行车也已不再是我的幻想了!

…… …… 余下全文

篇四 :读《鲁迅杂文选》有感

读《鲁迅杂文选》有感

鲁迅先生是个笔锋尖锐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在其大量的文学作品当中,读者时常感受其“痛心疾首”的言论,呼唤麻木不仁的愚昧国民能早日清醒。最直接讽刺当时落后封建的社会现状的莫过于鲁迅的杂文。《且介亭杂文》《华盖集》《热风》《坟》《二心集》《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等杂文集均能体现鲁迅“哀国人不幸,怒国人不争”的思想。而《鲁迅杂文选》则把其中多部杂文集中的名篇收录其中,以一百余篇的别具一格的文章反映鲁迅民初时期的思想革命论调。

鲁迅的杂文自我中学就被收录到语文教材中,此番重温《鲁迅杂文选》,依然感受到隐藏在鲁迅笔锋下的一腔热血。在书中,我还发现鲁迅不仅仅是文学家和思想家,他还很会演讲,曾到上海、香港等地给知识分子分享个人见解。

鲁迅的杂文都贯穿着“哀”和“怒”两种基本精神,而笔调大多以讽刺为主。事实上,鲁迅为人幽默,洞察力强,谦虚待人。如书中《论“他妈的!”》《论睁了眼看》两文,观点敏感,语言辛辣,但更显示出作者的机智幽默,并且直穿“敌人”的“死穴”。《论“他妈的!”》一文中鲁迅把国人常说的脏话提升为“国骂”,然后引用俄国的类似情况来加以对比,指出发明这一句话的人物“确实算一个天才,然而是个卑劣的天才”。人们不能蔑弃扫荡我的余泽和旧荫,而硬要去做别人的祖宗,无论如何,总是卑劣的事。鲁迅指出:“中国人至今还有无数‘等’,还是倚仗祖宗。倘不改造,即永远有无声的或有声的‘国骂’。”这恰恰道出了文章的写作目的。

…… …… 余下全文

篇五 :鲁迅读书

鲁迅读书

博与专 比较与鉴别

鲁迅的视野极其开阔,他阅读的范围很广,他主张“放开度量,大胆地,无畏地”“尽量地吸收”①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这都属于他所说的随便翻翻之列,但不同时期他又都有自己集中注意的中心。怎样认识和处理这二者的关系呢?他以首先要有广泛的兴趣,不要把眼光盯在一处,局限于狭小的范围,把自己束缚起来。他主张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个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②他还说:有人“以为这么一来,就‘杂’!‘杂’,现在又算是很坏的形容词。但我以为也有好处”。③人的知识面广阔了,对社会现实就可以有更清楚的认识;而且20世纪人类知识已经向新的综合的或边缘的趋向发展,把自己囿于一偶,往往会走上孤陋寡闻的新学究的道路。他认为专门家之言多“悖”,“专门家除了他的专长之外,许多见识是往往不及博识家或常识者的”。④“博识”是首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在“博”的基础上,“专”才更有深入发展的前景。他告诫青年不要“只看一个人的著作”,这样“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盯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⑤当然,所谓“博览”并不是“开卷有益”或“等量齐观”的同义词,但他主张即使自己不喜欢或不赞成的书也可以拿来翻翻。举例说,鲁迅在文艺上是喜爱果戈理、契诃夫等现实主义作家和拜伦、裴多菲等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的,但他同时也搜集和阅读其它艺术流派的作品。因为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艺术现象,这种艺术流派的存在和流行就值得注意。他主张“博识”,赞成“随便翻翻”,都是把开阔视野放在重要的地位;因为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以我为主,进行选择、吸收或改造,为发展新文化创造条件。

…… …… 余下全文

篇六 :文学阅读

让名著伴随学生成长

——谈初中语文课外阅读

黄筱琴

一、 阅读名著的必要性

1、文学名著是文学之林中的珍奇瑰宝。它不仅能拓宽我们的阅读视野,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性情,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时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歌德说:“读一本好的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吕叔湘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可见,课外阅读可说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源头活水”。

2、《新大纲》规定,7-9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3、 近年来名著题越来越为命题者所青睐,考查的范围正不断向课外延伸。

二、 开发课外阅读资源的渠道

1、取得家长的同意,引起他们的重视

柳市地区,经济发达,但文化气息不浓。学生的家庭阅读量少。这时候,我就利用学初家长会的机会,向家长们强调了阅读名著的重要性。七年级学生的家长大多40岁左右,有2/3是高中及以上文化,他们也认识到课外书不再是闲书,是与考试有关的,能开阔视野,启迪智慧,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取得他们的支持后,他们就乐意花钱买书,愿意督促子女看书,因为阅读大都安排在家里。带孩子去书店时,也不会只是聚在教辅书的前面;寒暑假、双休日也不会只把孩子拉去参加名目繁多的特长班、培优班、补习班。改变家长的成见是顺利开展此项活动的前提。并且,我还给家长提供书目表(见附录一)。

…… …… 余下全文

篇七 :鲁迅杂集读后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梦带色彩而精彩,生活充斥苦难而铭心,没有好的阅读就没有心灵的福将,读书因好书觉得深刻与感动,也许感动就是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每次读书得来的感动;前不久我读了一本书,得到些许心得,记下来了表我自己得到的那一份收获,这本书就是《鲁迅杂文精选》。书同文,感异同。我可以说一万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那么我选的这本鲁迅的书,就有我自己心灵的感悟。

这本书我们应该从目录来看:热风 华盖集 坟 而已集 三闲集 二心集 伪自由书 南腔北调集 准风夜谈 花边文学 且介亭杂文 集外集 这些涵盖了本书的全部,贯穿了鲁迅的思想。伟大的思想家鲁迅,“横眉冷对千夫子,俯首甘为孺子牛”一代大文豪的情操。纵观鲁迅先生一生的文学创作,小说,诗歌,散文,杂文诸多方面都取得卓越成就,然其杂文创作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那风雨如晦的旧中国,他用一支犀利的笔,饱蘸激情地写下的篇篇杂文”如匕首,似投枪”,直刺敌人要害,发挥了无可替代的战斗作用。其中《坟》是鲁迅先生19xx年的杂文集,共收杂文24篇。关于集子的题目,鲁迅先生在题记中说:“过去已经过去,神魂是无法追蹑的,但总不能那么决绝,还想将糟粕收敛起来,造就一座小小的新坟,一面是埋葬,一面也是留恋。”鲁迅将自己的杂文说成是“糟粕”,当然是自谦之语,但是对那些反动派及御用文人,“放一点可恶的东西在他眼前,使他有时不舒服”,“得到一点呕吐”则道出了“坟”这一比喻的内涵。在我之节烈观中有“总而言之:女子死了丈夫,便守着,或者死掉;遇到强暴,便死掉;将这类人物,称赞一通,世道人心便好,中国便得救了。大意如此。”用儒家的思想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在当时就是服用毒药,被毒害那么多年的人们却不自知,人心所向就是大势所趋,人就不能不为,你一说出就是反社会,皇权至上的社会,有的是人用唾沫淹死你,笔杆子戳你。要断定节烈这事极难,极苦,不愿身受,然不利自他,无益于社会国家,于人生将来又毫无意义的行为,现在已经失去了存在的生命和价值。

…… …… 余下全文

篇八 :鲁迅研究试题

浙江省20xx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鲁迅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0812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摩罗诗力说》

2.“过客”

3.“社会相”

4.“精神胜利法”

5.“超人”哲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鲁迅一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是与对中外文化遗产的________而分不开的。

2.孔乙己是鲁迅小说________中所塑造的一个旧时代知识分子的形象。

3.鲁迅的杂文是植根于时代生活的,但从杂文的历史线索来看,它又是对于________的承传与发展。

4.19xx年,鲁迅用________写了一篇题为《怀旧》的小说。

5.在鲁迅的后期,他更加集中精力从事________的创作。

6.鲁迅曾说他的哲学都包括在他的“________”里面。

7.“________”是鲁迅整理古籍所采取的基本方法。

8.与正视现实的人生哲学相联系的是鲁迅强烈的爱憎情感和对________哲学的否定。

9.鲁迅也是研究中国小说史的著名学者,他的《________》被认为是研究中国小说发展历史的杰出之作。

10.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狂人日记》、《药》等小说的发表,显示了“________”的“实绩”。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