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寝室人际关系课题设计

课题设计

姓名:莫崇发 学号: 20xx0510947 院系:教育科学学院 专业:教育学

课题:寝室人际关系对高校大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课题类型:基础性研究

意义:高校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是影响大学生生活学习活动的主要问题之一,其类型主要有家庭型、分散型和恶劣型。类型不同其特点不一,对大学生学习适应的影响亦不同。在以90后独生子女为主的大学生群体中,寝室关系的研究是有必要的。

理论上:在了解前人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对寝室研究理论方面做出些补充,对实际生活的指导。

实践上:研究高校寝室关系,对促进大学生文化知识技能学习、建设优良学风,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构建和谐适应的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有促进作用。 文献综述

(一)前言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90后这个特殊群体已经是大学生的组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寝室生活是大学生活中的基本单位之一,也是最有特色的生活单位。寝室不仅是休息的场所,也是学习、娱乐的重要场所,绝大多数学生都将在寝室度过大部分时间。因此,寝室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成了大学生人际关系中最普遍、最直接、最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寝室人际关系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每一位寝室成员的心理健康。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态度。

…… …… 余下全文

篇二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课题设计)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研究背景

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信息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各个角落。传统的校园教育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信息时代的冲击,同时也在享受着信息技术带来的一些优点。校园数字化过程中信息流动的及时性及开放性,将使学生和教师的概念以及互动关系均产生了变化,也会给传统的学校教育带来挑战,比如教学管理、考试、授课、答疑等教学过程及其管理过程。但最终将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机遇,社会生存能力和竞争力将会进一步提高。

1、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

当前多媒体数字化技术以及国际互联网技术叩开了学校的大门,作为全新的教学工具与手段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多媒体课件、互联网主页、网上多媒体教学、教育资源数字化、数字化服务,一波又一波的冲击使我们意识到,随着工业化以后新的“知识经济”得到来,我们教育形态与学习环境必然要发生一次较为深刻的变化。学校作为准社会组织,要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培养服务精神和团结精神,需要一个较完善的教育环境。数字化校园建设就是为学生营造一个动态开放社会化的学习研究环境,深化素质教育,从而拉动学校跨越式发展。

2、学校发展的现实需要。

…… …… 余下全文

篇三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设计报告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设计报告

一、研究目标

自20xx年开展高效课堂以来,我们先后到了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理念,并组织骨干教师到山东进行参观学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及有关理论。面对新课程教学,目前我校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有待提高,通过教学中的调查问卷,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建立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解决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利用数学高效课堂模式进行教学的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引领教师从简单、机械、低效的教学走向优质高效的教学。探索出一条适合我校数学教学的新路子,继而向其它学科推广,如果研究成功,对我县初中数学教学具有借鉴意义和辐射作用,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这是我们确定这个科研课题的前提和基础,是我们展开该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所谓“高效课堂”主要体现在“三高”:一从时空上看应是高效率,即花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效果;二从成果看应是高效益,即教学结果能使学生有较多的得益;三从关系看应是高效应,即通过教学在师生之间的心理、人格、思维、情感等方面能产生高效应。换句话说,“高效课堂”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

…… …… 余下全文

篇四 :课题设计总结之《基于DSP的H.264编码器的实现与优化》

系:

学生姓名: 程超才 学 号: P60714069 班 级: 20xx级 邮 箱: adchchca@163.com 院

20xx年x月份对我来说真的是很幸运的一月,因为经本专业同学推荐、介绍我有幸参加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即《基于DSP的H.264编码器的实现与优化》。那时的我用懵懂无知来形容简直一点也不为过,因为我只是在大一时学过C语言,平时只是用来做一些简单的测试程序,没有真正的应用到实践当中。电子学类的基础课程中也只是《电路分析》,对理论知识还没有很好的掌握,头脑中也几乎没有任何工程经验。所幸的是,在两位06学长的帮助下,我从基本的较为实用的课程,比如模电、数电、单片机、微机原理等学起,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这些课程都有了一个初步了解,为下一步进行创新实验项目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的基础。

由于进入大学时间尚短,理论功底还不够扎实。所以,在开始的一个多月,我并未涉及到过多的与整个系统相关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只是在两位学长的指导下学习一些基础的理论,并总结、归纳课题所要实现的要求,仔细列举课题所要实现的性能指标,明确编码器的设计任务,并充分利用笃行北楼A518创新实验室的有力条件进行初期项目中电路的测试。有时一个简单的外围电路甚至于会花费数个小时的时间,然而这些都是值得的,因为没有探索就没有收获,没有尝试就没有发现。在初期项目研究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大量的专业词汇,通过查阅项目中涉及到的专业名词我的专业词汇量又大大的丰富了,并且又接触了很多新东西,因为我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同时,也会由此问题引发出一系列其它问题。每每如此,我都会仔细的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正是通过这样的学习,一个月下来,我对整个项目框架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对每个模块的功能与设计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 …… 余下全文

篇五 :数据库课题设计总结

数据库课题设计心得

——计科系03本(3):黄胡康

经过近2个月的时间,总算是做好了成绩管理系统,自从确定了课题设计的题目后——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便开始了准备工作。从刚开始写成绩管理的需求分析、画数据流图、概要设计说明书以及数据库字典。在把这些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后,便开始了设计页面与编程。说实话,刚开始觉得什么都不会写,尤其是VB,因为VB已经学了一年多了,再说学VB那个时候又没怎么学懂,基本的格式代码都已经忘的差不多了。还得重新学VB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通过各种渠道获取资料。利用周末去大的书店查资料,把重要的东西记录下来,也去图书馆借了一些相关的参考资料,同时还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查一些资料。最后再综合这些资料,结合VB、Access与SQL进行具体的操作。也可以说这是我第一次从开始设计到编程到最后完成自己独立完成。在这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难题,比如说,按学生的学号或名称来查询学生的成绩时,就遇到了很多困难,先是怎样把几个表连接起来,再怎样用DataGrid把一个学生的多条记录显示出来,怎样求平均成绩等等。通过查资料,仔细思考,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但是,最后调试程序时,又发现程序缺少参照完整性,又重新回过去重写代码,可是写了很久就是不能正常的运行,至少考虑了几个小时,最后才发现代码缺少了一部分条件,添加上后就可以正常运行了。第一次感受到了郁闷了半天后的喜悦心情。

…… …… 余下全文

篇六 :科研课题设计逻辑方法归纳

科研课题设计逻辑方法归纳

逻辑方法包括的类型有:、类比法、分析与综合法、归纳法、演绎法。作为科学认识的方法,通过一般进一步认识个别的主要思维方法就是演绎;由个别认识一般的思维方法,就是归纳;而通过个别认识个别、或者通过一般认识一般的思维方法,就是类比。演绎、归纳和类比,都是科学认识中最为广泛应用的逻辑思维方法。

归纳法

1、概念:所谓归纳,是指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的逻辑推理方法,即通过对一些个别的事实进行概括和总结,从中抽象出一般的公式、原理和结论。

2、科学归纳法的五种形式:1 求同法2 存异法3 共用法4 共变法5 剩余法

3、简单枚举法的优点:在于用起来方便。缺点:在于归纳得不完全。

4、完全归纳法的优点:在于结论是可靠的。缺点:在于结论没有超出前提的范围。

其中共用法是存异法和求同法的结合,共变法和剩余法是求同法和存异法的引申和补充。因此,最基本的方法是求同法和存异法。

演绎法

1演绎法同归纳法相反,是指从已知的某一些一般公理、原理、定理、法则、概念出发,从而推论出新结论的一种科研方法,即从一般到个别的逻辑推理方法。

2 演绎的局限:1 不在于发现,光靠演绎法不可能在科学上取得较大进展。2 推理的结果的可靠性受到前提的制约。(四概念)3 孤立的演绎本身不能正确的反映不断变化着的客观世界。归纳方法不可靠,但能获得新知识,由归纳可上升到普遍命题,演绎推理可靠,但一般不能获得新知识,结论已蕴含在大前提中。

…… …… 余下全文

篇七 :课题设计论证范文

四、课题设计论证

…… …… 余下全文

篇八 :课题设计论证参考模板

课题名称: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研究

课题设计论证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选题的价值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中国发展的地区差距问题,胡鞍钢、王绍光、林毅夫、Tsui、Rsui、Raiser、Long等学者以及世界银行机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1)研究者度量并分解中国发展的地区差距。例如Tsui(1999)发现省际差距在20世纪80年代的前半期下降,之后差距不断扩大,90年代人均GDP趋异加速,他们还通过分解地区差距,发现中国发展的区域内差距下降,而区域间差距上升。

(2)分析中国地区差距产生的原因和影响。胡鞍钢等(1995)认为市场失效自发促进地区差距扩大,而政府失效加剧地区间经济差距扩大,政府政策向发达地区倾斜加剧了经济资源不平衡的格局,并指出地区差距过大会带来严重的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和社会正义问题,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国家分裂;林毅夫、蔡昉和李周(1998)通过对各省人均GDP和人均收入差异的考察,认为地区差距越来越表现在利用市场和发展机会的差距上。

2. 随着研究的进展,地区差距的研究不再限于经济方面,而是包括社会发展和知识发展指标等。世界银行(1995)把中国划分为7类地区,除经济指标以外,还对人口、婴儿死亡率、教育水平、保健能力等进行了比较;胡鞍钢、邹平(2000)研究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地区差距;胡鞍钢、熊义志(2000)对中国各地区知识发展差距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知识因素是解释各国和各地区间经济增长差异性的重要因素,并采用10个指标经加权构成综合知识发展指标,分析各地区知识发展水平知识发展的地区差距;世界银行(2000)认为在教育和卫生保健等人力资本投入方面的不平等非常严重,对穷人的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增加他们的资产,是减小贫富差距、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李春波(2001)对中国各地区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差距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对建国以来全国及各地区人力资本状况进行了估算,发现尽管人力资本积累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总体水平仍然不高,且存在显著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性别差距,地区差距方面,尽管人力资本积累的区域内部差距都在缩小,但区域之间的差距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却有所扩大。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