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中班主任角色定位

小学德育工作重要途径之一是主题班会,班会是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种有效形式和阵地,有计划地组织与开展班会活动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任务。有些年轻的班主任害怕开班会,特别是主题班会,常听他们说“不知从何下手”。因此有些班级一个学期也不开一次主题班会,甚至班会课常常成了自习课。所谓主题班会就是围绕一个专题或针对一个问题,由班委会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的班集体成员的自我教育活动。

一节好的主题班会,能引起班集体成员的触动或共鸣。班主任如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计划有目的地加以引导,既可以达到提高认识、发展个性、实现班级教育目标的目的,又可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锻炼自理自治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从而达到巩固班集体和良好班风的目的,充分发挥主题班会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那怎样才能开好一节影响深远、发人深醒的主题班会呢?班主任在主题班会中又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呢?

1、 班主任是制片人

制片人一般指电影公司的老板或资方代理人。负责统筹指挥影片的筹备和投产,有权改动剧本情节,决定导演和主要演员的人选等。 制片人大多懂得电影艺术创作,了解观众心理和市场信息,善于筹集资金,熟悉经营管理。班主任就是主题班会的制片人。作为班主任我们对学生的成人教育不仅仅局限在所在年级,还应贯穿其初中三年或高中三年,使其在初中阶段或高中阶段就某一方面思想教育有其连续性。因此,班主任应是班级文化的系列影片的制片人,对这个班级的三年的发展有规划,也就会对三年的主题班会有计划。“感恩、责任、成才”不仅仅是我校的德育主题,它也成为了我们班三年来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题和目标。对于每一个即将召开的主题班会都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不经过对班会主题的深入理解,不收集材料,那么主题班会就会流于形式,就会费时耗力,收益甚微。主题确定之后,要着手素材的创作与编辑。比如班级的平时活动,这些素材是要长期积累的。

2、 班主任是编剧

有一个好的剧本才能拍出一部好的影片。班主任就是主题班会的总编剧。班主任对于三年或者是一个学期的班级建设有了总的设计、总的分析,那么就要对每次召开的主题班会有具体的设计方案,同时班主任一定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生活中去捕捉对学生开展教育的良机,作为班主任要及时地发现它、抓住它和利用好各种教育良机并以此确立班会的主题。主题要有针对性,班主任必须经常了解本班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即针对学生思想实际及班级存在的主要问题,选择那些具有启发性,对学生思想情况起潜移默化作用的、能为班级文化建设服务的主题来组织班会活动,以保持学生的健康发展。主题要小,以小见大设计班会主题,要尽量从小处着眼,在一个侧面或一个点上综合化,用来反映比较丰富的内涵。在我们身边,只要你留意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选择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主题,和学生一起组织、策划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必定能引起学生共鸣,引导学生成长。综合起来就是主题班会的剧本应该主题鲜明,让学生在求“善”中感悟;目标实际,让学生在求“真”中体验;形式多样,让学生在求“新”中学习;环节紧凑,让学生在求“实”中推进;情景互动,让学生在求“美”中交流。在过去的三年中,结合“感恩、责任、成才”主题,我们分别在高一那年的母亲节转天、高二期中考试后和高考前100天召开了“感恩 父母心”,“感恩 责任 成才”,“百舸争流 永争第一”的主题班会。

3、 班主任是导演

导演是影片艺术创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把电影文学剧本搬上银幕的总负责人。作为电影创作中各种艺术元素的综合者,导演组织和团结摄制组内所有的创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发挥他们的才能,使摄制组人员的创造性劳动溶为一体。班主任就是主题班会的导演,它不仅仅是主题班会的指导者还是调控者。作为导演,他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使学生全员参与,发挥学生的才能。既然说主题班会就是围绕一个专题或针对一个问题,由班委会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的班集体成员的自我教育活动,那么主题班会中的演员就是学生。班级干部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又是班主任的得力助

手,培养班干部,有利于班主任更好地管理班级,也有利于班干部自身素质的提高。在开展主题班会的活动中,班主任可以不直接参与,而只提出综合性、合理化的建议,从而很好地挖掘、培养班干部的潜在管理能力,包括策划能力、组织能力、思辨能力、人际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能够提高班级干部的管理能力,推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要培养学生的能力,班主任可以放手培养班干部去组织,但一定别忘了自己的主导作用,示范作用。然而主题班会并不是班主任和班干部的主题班会,而是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实施的班级活动。一个好的班集体,应当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个性和发展能力的相应位置,并伴有相关行为模式,每个学生都能在班集体中最大限度地发展自我展示自我,在集体的大舞台上,创作出一幕幕生动活泼的“独唱”与“合唱”,自信地展示锻炼自我。班主任这位导演就要在班会的准备过程中、行进中和结束后能够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可做,有话可说,有情可触,达到好的收益,好的效果。所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策划、组织、参与的过程需要每一个人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只有用心,才能够感人,也才能够育人。也只有能够育人的主题班会才称得上成功的主题班会,开展主题班会也就取得了实质上的意义。全员参与,也达到了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4、 班主任是剧务

剧务就是一个栏目或剧组中负责后勤的人员。班主任就是主题班会中的剧务。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过:“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在班会中由于学生全员参与,学生对班会活动的目的、内容、价值取向等有较深的认知和理解,其主动参与的认同度就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就会随之成正比增长。因此,在学生主体性素质形成的过程中,班主任与学生不再是传统的“我说你听”的关系“,而是平等、互动、合作、双赢的“伙伴”关系,班主任的主导作用是为学生的主体性建构服务。

5、 班主任是观众

当主题班会的演出序幕拉开时,班主任此时是一位热心的观众。观众就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台上每一位学生的表演。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你就会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他的闪光点;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你会欣喜于每位学生身上迸发出的无穷的潜能和无穷的创造力;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你就会惊讶于每位学生其实都可以是我们的老师,学生就是我们的学习资源。当然观众还会用清醒的头脑客观地去评判班会的得与失,及时总结,找出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总结学生在主题班会前存在的思想症结、不足表现,指明主题班会后学生应该努力的方向;要反思深化班会的意义,使班会效果保持其稳定性,这样可使在高一年级时进行的教育为高二年级奠定基础,高二年级对学生的教育重心便可逐步由德育为中心的成人教育过渡到以学习为中心的立志教育,高三年级继续进行成才教育,再加上心理教育、理想教育等,即完成了高中三年的整体教育。坚持巩固班会效果的稳定性、持续性原则是对学生完整、有效地进行成人、成才教育的保证。

总而言之,在由真善美架构起的一堂主题班会中,不仅要有师生们共同创意的设计、资料的搜集,更要有思想的撞击、情感的流淌和源自内心的真实感动。通过主题班会的开展,能够促进班委与班委、班委与同学、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情感,使班级每一个成员都更好地认识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性。“将自己变成一滴水,去体会大海的力量。”成功的主题班会往往能使班级中每一个成员获得更多的自信和心灵的感触,从而真正使自己融入班级,增强班级凝聚力。在以人为本的教育过程中,班会更应成为师生与社会对话的载体,在明辨是非的同时,使我们感受到涌动着的生命的灵性。

 

第二篇:新课改中班主任角色的定位

新课改中班主任角色的定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班主任角色日益显示出它的局限性。如: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是班级管理的集权者,是学生犯错后感到害怕的“敌人”……,这些显然不适应新课程教育,班主任在课程改革中必然要转换自身的角色才能与之相适应。

那么,新课改背景下班主任角色应如何定位呢?

一、学生精神的关怀者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课改是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这里的发展指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主要表现是学生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而学校教育总是在人的一定的情绪和情感状态下进行的,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工作中首先要重视学生的精神世界。“教育首先是一种保护。”中国著名教育专家朱小蔓教授认为:现在的班主任似乎有这样的工作范围,就是精神关怀的工作。教育家魏书生也说,“班主任……重要的是关心学生的精神世界。”班主任的身份、班主任的工作、班主任的职能显然和学生的精神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因此,新课改下的班主任首先应是学生精神的关怀者,具体表现如下:

1、学生心理的疏导者

据调查表明,当今不少学生有心理疾病。然而传统班主任职责中很容易忽略这一点,在新课改过程中,班主任必须意识到心理健康是学生智力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帮助学生拥有健全的心理,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需要班主任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及时感受到学生的心理变化,找到问题的根源,按心理规律办事,排除学生心中的郁结,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学生情感的激励者

学生是具有丰富情感的人。按新课程理念,学校教育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体验到美妙情感(如成功、快乐、满意等)的学生,往往对学习生活充满兴趣,并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而经常体验到灰色情感(如失败、痛苦、失望等)的学生,往往就成了所谓“不思进取”的后进生、学困生。因此,为适应新课改,班主任要不遗余力地通过形式多样的激励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生活的乐趣,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

3、学生个性的张扬者

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班主任是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他人”。朱小蔓教授说得好:班主任管理的最大效率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性的展开……如果班主任的水准越高,他班上的学生的个性就会越来越丰富地展开。可见,张扬学生的个性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部分。要做到这一点,班主任要放弃“教育是一种控制”的观点。对“犯错”、“越轨”的学生要细细地分析,找出“犯错”中的“光点”、越轨中的“金点”等作否定中的肯定,在管理中“约法三章”,避免用诸多清规戒律规范学生,以便让学生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

4、学生人格的守护者

学生的人格发展,是素质发展的根本。对学生人格的守护,也就意味着把握住了素质教育的根本。班主任对学生人格的守护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自己尊

重学生,摒弃以往“权威者”的角色,由居高临下变成“平等的首席”,和学生平等相处,互相尊重,以对话方式友好沟通。二是引导同事、家长、社会对学生的人格尊重。

二、课程改革的推进者

班级是新一轮课改落实的最基本单位,作为这一单位的“首席”——班主任,理所当然是改革的推进者。那么,班主任怎样才能推进课改呢?

1、学习新课程理论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传统班主任都会觉得力不从心。班主任仅仅满足于原有的水平,已不能胜任新课改的需要,怎么办?努力学习,多充电,学习新课程理论的知识,获取有关新课改的最新信息,来指导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班主任工作少走弯路并符合时代特征。

2、研究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有许多新的观念、内容要求班主任去熟悉、理解和研究。班主任也只有在研究中才能不断反思自己的工作实践,并将其上升至理论层面,而后在用理论去指导新课程改革的实践;通过研究,班主任工作才能更科学化,班主任才能走上专业化的道路,从而从繁杂琐碎的班务工作中走出来;也只有通过研究,班主任才能体验到投身课程改革的乐趣,看到自己劳动的价值,进一步坚定其当班主任的志向。

3、实践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的改革需要每一位教师的热情投入,尤其需要班主任的全心实践。班主任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制度的建立,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参与学生日常表现的评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帮助其寻找、搜集和利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从教室走向学校,由学校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自然……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班主任要成为课改实践的弄潮儿。

4、创造新课程资源

班主任承担着课程开发的责任与义务:不仅要与学生一起对教学文本进行加工建构,还要承担开发学校选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任务;不仅要自己进行课程开发,更要组织班级其他科任老师进行合作,协同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工作。新课程大大增加了课程实施的不确定性,这给班主任提供了更大的创造新形式、新内容的空间。

三、育人环境的营造者

环境是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一个非常重要的中介系统。在课程改革的今天,班主任更要关注自己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发展环境。它包含三层含义:一是让学生学习生活的硬环境;二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软环境;三是熏陶学生建立完善的“内环境”。怎么理解呢?

1、营造让学生舒心的硬环境,这是指可以物化的育人环境。例如,舒适、安静、优美的班级环境,它能使学生情操得以陶冶,心灵得以净化,发展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作用。它包括美化班级墙壁、办好班级板报、搞好班级环境卫生、设置图书角等。新课程要求学生沟通课堂内外,有条件的班级还可以在教室安装电脑,让学生及时上网了解外面的世界。当然,班主任也要关注学生的家庭生活环境,动员家长为孩子提供适当学习的场所。班主任做好这些工作,无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的硬环境。

2、营造促进学生发展的软环境,首先,这种软环境的创设是指构建一种民

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班主任有一个博大的胸怀,有一种伟大的教育爱。班主任不仅自己要学会与学生建立这种关系,也要宣传动员其他科任老师与学生相互沟通,平等合作。第二,软环境还指建立团结协作的生生关系,班级是一个整体,学生的合力才能推动班级的进步。新课改也进一步要求学生与学生懂得合作,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发展。班主任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懂得“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的道理。懂得合作对他们现在的学习、对他们未来的生活的重要,从而在班级形成你帮我助,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另外新课程的实施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地要与传统观念和社会压力发生碰撞,而这些观念和压力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转化或消失。班主任要和家长、社会各界进行密切联系、沟通,宣传课改,消除他们的顾虑,以营造出良好的社会软环境。

3、熏陶学生营造完善的内环境。其实,上面所述的硬环境和软环境都可统归纳为外环境。内环境指的是人自身的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思维和性格等。新课改就是要通过班主任长期的言行、举止、思维方法等内环境来优越学生的内环境。举例来说,当一位学生考了百分制中的90分,有的班主任会说“V ery good !”而有的会问:“怎么还差10分?”瞧,不同的班主任其自身的内环境表露出来了。前者惯于从欣赏的角度看问题,给人以积极鼓励;而后者则从挑刺的角度看问题,给人以消极打击。对待同一事物,哪种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好?哪种班主任能优越学生的内环境?自不待言。班主任让自己的学生养成凡事均能从积极角度思考,则这些学生的内环境就是优越的,即使处在人生的逆境中,在人为不能改变的软、硬环境中,他们也会由于有优越的内环境而不至于失败,甚至于会在逆境中扶摇直上,战胜逆境,最后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完善的内环境一般说来包含克服畏惧的心理、培养进取的心理、把握情绪的心理、悦纳自我的心理、缓解压力的心理、强化交流的心理、控制外环境的心理等。新课改的重中之重就是素质教育,就是以“塑人为本”,尤以塑完善之人格为重。当然,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要做到“一种米养育出千万种人”确实是一件比较不容易的事,这就要求班主任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各种人文知识,丰富自身内环境,修养自我情操,同时具有对人生深邃而超然的理解力,具有充满睿智而又富有涵养的说服语言艺术,具有无微不至、关怀备至的心灵显微技巧,而且能影响其他科任老师及学生家长都参与到这行列中,如此才能通过班主任的言传身教熏陶学生建立起完善的内环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