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 读后感

《国富论》是世界上第一步全面剖析社会的政治经济学经典,在这本书中,斯密缔造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概括了古典经济学在它的形成阶段的理论成就,最先系统地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各个主要学说,对它的形成和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书,作者亚当-密而获得了古典政治经济学派“创立者”的称号,并被公认为“政治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此书被称为西方经济学界的《圣经》,它不仅流传于学术界和政界,而且一度成为不少国家社交场合的热门话题,甚至可以说是对人类发展进程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书籍。

作者在《国富论》中,从“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论资财的发行及其蓄积和用途”、“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论政治经济学体系”、“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共五个部分来分析了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时代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以及一个国家怎样从崩溃、衰败中走向繁荣昌盛,通过一些什么奖惩制度来促进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等。其阐述了以下几个方面:1、分工、劳动力和货币;2、财富的发展;3、商业主义;4、君主的收入。这本书中包含了一种朴素的经济发展思想,作者的这种经济思想可追溯到其另一篇名著《道德情操论》。

当今的中国,已经逐渐迈入为世界强国之列,这里不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富论》中关于财富增长的阐述对我国经济的继续稳步增长依然具有参考意义,下面我着重就此部分进行总结。斯密认为,按照事物的本性,生产资料必先于便利品和奢侈品,所以,生产生产资料的产业,也必先于生产便利品和奢侈品的产业。提供生产资料的农村土地的耕作和改良,必先于只提供奢侈品和便利品的都市的增加。乡村居民须先维持自己,才有剩余产物维持都市的居民。所以,要先增加农村产物的剩余,才谈得上增设都市。但因都市生产资料不一定要依靠于附近的农村,甚至不一定要依靠于国内的农村,而可以从远方运来,所以,这虽然不是一般原则,但却使各时代各国家进步繁荣的程度有所差异。按照事物的自然趋势,进步社会的资本,首先投在农业上,其次投在工业上,最后投在国外贸易上。这种顺序是极自然的。斯密相信,在所有国家中,资本总是在某种程度上按照这种顺序投用:;总得先利用资本开垦一些土地,然后才能成立很多城市;总得在城市里先有些粗糙的制造业,然后才会有人愿意从事国外贸易。

工商业都市的增加与发展,对农村土地的改良与开发有所贡献。其贡献的途径有三:一是为农业的原生产物提供一个巨大而便利的市场,从而鼓励农业的开发与进一步的改进。二是都市居民需要用所获的财富购买待售的土地,其中很大一部分往往是面向未开垦的土地。商人们都渴望变成乡绅,而.且,往往也只有在他们变成了乡绅的时候,他们才最能改良土地。三是缓解了农村居民一向与其邻里的争斗和对其政府部门的依附状态。因为工商业的发达,逐渐使他们变得有秩序,有个人的安全和白由,也使政府部门的工作变得有效率。

可以看出书中的经济思想和经济理论不仅在当时有着深刻的意义,在今天看来,依然可以作为指导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甚至一个企业的经济发展的路径和原则。仍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第二篇:国富论读后感

《国富论》第一篇的读书报告

20xx级基地班 张美林 41001012

一、 作者简介:

我所读的这本书是由亚当·斯密所著。亚当·斯密(1723~1790)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亚当·斯密(1723~1790),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17xx年出生在苏格兰的克科底,青年时就读于牛津大学。1723-17xx年间,亚当·斯密在家乡苏格兰求学,在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完成拉丁语、希腊语、数学和伦理学等课程;17xx年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哲学。1740-17xx年间,赴牛津大学(Colleges at Oxford)求学,但在牛津并未获得良好的教育,唯一收获是大量阅读许多格拉斯哥大学缺乏的书籍。17xx年到17xx年在格拉斯哥大学担任哲学教授。在此期间发表了他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确立了他在知识界的威望。但是他的不朽名声主要在于他在17xx年发表的伟大著作《国家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17xx年时认为《国富论》己基本完成,但亚当·斯密多花三年时间润饰此书,17xx年x月此书出版后引起大众广泛的讨论。影响所及除了英国本地。连欧洲大陆和美洲也为之疯狂。因此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1778-17xx年间亚当·斯密与母亲和阿姨在爱丁堡定居,17xx年被选为格拉斯哥大学荣誉校长,也被任命为苏格兰的海关和盐税专员。17xx年斯密出席格拉斯哥大学校长任命仪式,因亚当·斯密之母于17xx年x月去世所以迟未上任。17xx年他才担任校长职位至17xx年。亚当斯密在去世前将自己的手稿全数销毁,于17xx年x月x日与世长辞。享年67岁。斯密一生与母亲相依为命,一生未娶,没有子女。

二、 内容概要:

第一章 论分工。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 都是分工的结果。社会分工源自人类“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交易”的倾向。所谓商品,就是用于交换并可满足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社会分工是商品交换的重要前 提,没有社会分工就没有商品交换;同时,商品交换也促进了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二者同 时产生,相互促进。结论:如果没有成千上万人的相互帮助与合作,即便是文明社会里普通人,他也无法得 到满足其最低生活标准的生活必需品。

第二章 分工的起因。分工起因于人性中物品交换的倾向。作者接着给出的解释是人的本性——自私,是分工才使得这种自私的差异有了其用武之地,用不同的产出差异来满足不同的需求差异,其中靠 的是分工这种劳动差异来实现的。接着亚当斯密又告诉我们,不要为了自己的身份低微而悲伤,因为“分工使得才能的 差异比天赋的差异更加重要。一个哲学家也许能讲出很多的道理来, ” 但面对一大堆砖头时,他显然不比一个专业帮运工能拿到更多的记件工资,所以天生有才必有用。最后我记住的是:人们才能的差异,与其说是分工的原因,倒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从我们自身来讲,是分科才让我有了不同的知识与技能。

第三章 论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社会分工的程度受市场对商品需求的限制, 受市场交换能力大小的影响, 而一国内陆市 场的范围通常又受限于邻近地区的富裕程度和人口数量。 由于水路运输较陆路开拓的市场更 为广阔,因而早期分工的变革都始于可通航的海河流域,之后才向内陆延伸。

第四章论货币的起源和货币的使用。价值一词有二个不同的意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 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 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可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可叫做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或没有;反之,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甚或没有。例如,水的用途最大,但我们不能以水购买任何物品,也不会拿任何物品与水交换。反之,金钢钻虽几乎无使用价值可言,

但须有大量其他货物才能与之交换。

第五章 论商品的真实价格和名义价格,或论用劳动表示的商品价格和用货币表示的商 品价格。 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在物物交换已经停止,货币已成为商业上一 般媒介的时候,商品就多与货币交换。然而象一切其他商品一样,金银的价值时有变动,本身数量会不断变动的尺度,决不是测定他物数量的正确尺度;同样,自身价值会不断变动的商品,也决不是计量他种商品价值的准确尺度。 但是,劳动却当别论。只有本身价值绝不变动的劳动, 才是随时随地可用以估量和比较各种商品价值的最后和真实标准。 劳动是商品的真实价格,货币只是商品的名义价格。只有用劳动作标准,才能在一切时代和一切地方 比较各种商品的价值。

第六章论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看到商品的价格最终要分为三部分: 支付给地主的地租; 留给劳动者的劳动工资;资本家获得的利润。但要注意的是在三种组成部分中,少数商品只有两种,甚至只有一种,例如来自大海的鱼,就不需要给哪个地主交纳地租,但无论哪种商品,却必须要拥有这三部分中的至少一种。而且也要看到利息也是理论中的一种,只属于派生收入,而不算单独 的一个部分。

第七章 论商品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在每一个社会及其邻近地区, 各种用途的劳动的工资以及各种用途的资本的利润, 都有一种普通率或平均率。这些普通率或平均率,可称为那地方那时候通行的工资自然率、利润自然率或地祖自然率。一种商品价格,如果不多不少恰恰等于生产、制造这商品乃至运送这商品到市场所使用的按自然率支付的地租、 工资和利润, 这商品就可以说是按它的自然价格的价格出售的。 这样,自然价格可只说是中心价格。各种意外的事件,固然有时会把商品价格抬高到这中心价格之上,有时会把商品价格强抑到这中心价格以下。可是,尽管有各种障碍使得商品价格不能固定在这恒固的中心,但商品价格时时刻刻都向着这个中心。

第八章 论劳动工资。 劳动工资必须随国家整体财富的增加而增长,劳动者收入的增长也是国家财富的增加。 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总量在整体上都大为增加, 劳动者的工资亦随之提高。 丰厚的劳动报酬是国民财富增加的必然结果和自然反应。 极度贫困是社会发展停滞的表现,如果劳动者处于饥饿状态,则是社会急速衰退的征兆。

第九章 论资本利润。 社会财富的增减影响劳动者的工资和资本利润。某一行业内,增加投资,劳动工资则相对提高,但资本利润降低;反之,劳动工资降低,而资本利润却相对上涨。资本利润可以通 过货币利息来体现,利息率与利润率成正比,与劳动工资成反比。

第十章 论工资和利润随职业性质与资本用途的变化。 职业性质产生的不均等。由于劳动者的职业性质差异,从而导致其工资报酬的不均等, 同时也影响不同用途的资本利润。 资本用途本身应补偿某些职业性质造成的微薄利润, 从而抵消其他职业的优厚获利。 与各种劳动的货币工资相比, 资本的普通利润率都接近同一水平。 欧洲政策引起的不均等。由于欧洲政策限制事物的自由发展,从而导致工资与利润的不均等。 这比由于职业性质差异导致的不均等更为严重, 其主要表现在限制职业竞争者的数额和资本的自由流动。这些措施使得资本用途差异的所有利害呈现非自然的不均等现象。

第十一章 论地租。 劳动生产力的改良都趋向于直接降低制造品的真实价格,间接提高土地的实际地租。制造品真实价格的降低必然提高原生产物的真实价格。随着土地改良的推进, 地主投入在土地 上的改良费用通过种植粮食类生产物获得补偿。在土地改良之前, 土地的生产物是地租的唯一来源,其价值仅等于它所提供的地租。土地改良之后,虽然某些生产物可以为地主提供地租,但人们对这些生产物的需求并不稳定,这些生产物能否提供地租要受诸多条件的制约。 改善交通是一切改善措施中最有实效的。 在土地改良的不同阶段, 能稳定或不稳定地为地主提供地租的生产物之间,其价值比率通常出现不同程序的波动。与

前者相比,而后者的价值呈持续增长趋势。尤其是欧洲人在美洲建立殖民地之后,二者价值比率的波动更为剧烈。土地的原生产物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无法靠劳动实现增加, 但其真实价格可随财富的增加而增长;第二种能根据需要有所增加,但其真实价格上升有限;第三种虽能通过劳动实现增加, 但效果有限,其真实价格随增加这类产物所取得的实效而定。

三 、读书总结

亚当斯密认为,分工的起源是由人的才能具有自然差异,那是起因于人类独有的交换与易货倾向,交换及易货系属私利行为,其利益决定于分工,假定个人乐于专业化及提高生产力,经由剩余产品之交换行为,促使个人增加财富,此等过程将扩大社会生产,促进社会繁荣,并达私利与公益之调和。他列举制针业来说明。“如果他们各自独立工作,不专习一种特殊业务,那么他们不论是谁,绝对不能一日制造二十枚针,说不定一天连一枚也制造不出来。他们不但不能制出今日由适当分工合作而制成的数量的二百四十分之一,就连这数量的四千八百分之一,恐怕也制造不出来。”分工促进劳动生产力的原因有三: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专业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需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发明,只有在分工的基础上方才可能。

这部著作是现代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后来的经济学家基本是沿着他的方法分析经济发展规律的。这部著作也奠定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理论基础,第一次提出了“市场经济会由‘无形之手’自行调节”的理论。后来的经济学家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自由经济、自由竞争的理论;马克思则从中看出自由经济产生“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必然性,提出“用计划经济理论解决”的思路;凯恩斯则提出政府干预市场经济宏观调节的方法。目前的经济理论仍然处于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尚没有任何一种尽善尽美可以完全解决经济发展的方法;但《原富》这本书仍然可以看作是用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写作的第一部著作,对经济学研究仍然在起一定的作用;现代经济学研究都是在这部著作的基础上进行的,不论是发展它或反对它。

这本著作诞生的背景是在资本主义第一次工业革命取得初步进展,新兴资本家急需要从古典经 济学走出来去寻找一个新的理论依托,《富论》就是在这种情境下应运而生的。本书第一次提出了市场经济会由“看不见的手”自行调节的理论,后来的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自由经济自由竞争的理论,引导经济开始走向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开创了自由经济的先河。马克思曾评价《国富论》说道:“在亚当·斯密那里,政治经济学已发展为某种整体,它所包括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亚当·斯密 第一次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做出了系统的研究,创立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把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从这一 句话中可以看出,在《国富论》这本书出版后,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已经诞生,本篇一共分为十一章,分别为:论分工、论分工的原由、论分 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论货币的起源及其效用、论商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 价格或其劳动价格与货币价格、论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论商品的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劳动工资论、资本利润论、论劳动与资本因用途不同工资与利润亦不均等、土地地租论。前三章讨论的是分工的问题,作者认为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导致分工的产生,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 分工的程度,因此总要受市场广狭的限制。中间四章讨论的是货币和商品 价格这两方面的问题,亚当·斯密在第四章中提出了价值和使用价值这两 个概念,并就此对等价交换和商品价格的形成作了一番深刻的阐述。尔后三章讲述了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作者描述了由于职业不均等和政策倾斜导 致的劳动与报酬的不均等,以及劳动与资本分配的不均等。 在最后一章中,亚当·斯密就时常发生地租的土地生产物和有时发生有时不发生地租的土地生产物展开了讨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此书有深刻的经济教育意义,虽然这本书主要阐述的是的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和自由市场的发展,但是其中 提出的“看不见的手” ,由市场来自我调节经济运转,正是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在发展有中国特的市场经济

中,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调控相结合,更有力的支撑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富论》对工商业都市的增加与发展,对农村土地的改良与开发都有所启示:城市居民可以购买更多荒凉未开垦的土地,并且将它们进行 改良,扩展城市用地,促进更广大的市场诞生,这正是房地产开发的基本 模式。斯密相信,在所有国家中,资本总是在某种程度上按照这种顺序投用:;总得先利用资本开垦一些土地,然后才能成立很多城市;总得在城市里先有些粗糙的制造业,然后才会有人愿意从事国外贸易。书中提出的很多经济思想和经济原理对于当今经济发展仍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在经济学研究中,这本经济学中的《圣经》永远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