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个人总结

企业实践个人总结

时光飞逝,在刚刚过去的一周里我有幸参加了学院组织的好“科技报国、百博助梦”企业实践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感悟了很多,我们见到了社会的真实一面,实践生活中每一天遇到的情况还在我脑海里回旋,它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社会时间活动生活为都市象牙塔中的我们提供了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我们远赴广东省走访各大企业其中包括通信类民族企业的代表华为,有国企背景的中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ZTE),有校友一手创办的天讯瑞达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有已经上市的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还有比较热门的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7天的参观学习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共同研讨通信电子领域的科技前沿问题交流活动使我受益匪浅。

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有着很大的感触:我意识到人的一生中,学校并不是真正永远的学校,而真正的学校只有一个,那就是社会。我们应该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学生投身改革建设,向工农群众学习,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短暂而又充实的企业实践活动,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向他人虚心求教,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是我从书本中无法习得的。这次实践也让我深刻了解到,和团体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他们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很多知识、道理。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还需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用

知识武装自己,用书本充实自己,为以后服务社会打下更坚固的基础!

通过这次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知道了企业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自身努力学习知识并将之与社会相结合的信心和毅力。对于即将走上社会的硕士生,更应该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应该对我们将要投身的行业有着深刻的了解与认识。

对于马上面临着找工作毕业之后该何去何从的我来说,在参加活动之前还是很迷茫的,而通过几天的参观学习以及十人访谈活动,他们毫无保留的把工作中的经验与我们分享,我对未来的规划、目标逐渐的清晰了。在选择企业时,要先了解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员工只有认同企业文化,才能与公司共同成长。”我们在找工作的时候,就应该着重对所选择企业的企业文化有一些了解,并看自己是否认同该企业文化。如果想加入这个企业,就要使自己的价值观与企业倡导的价值观相吻合,以便进入企业后,自觉地把自己融入这个团队中,以企业文化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为企业尽职尽责。还要了解企业的为员工提供的发展平台,企业的地理位置等。找工作是一个双向的选择,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就比较看重毕业生的学习能力。许多公司也许不苛求名校和专业对口,即使是比较冷僻的专业,只要学生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特别强,遇到问题能及时看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能及时调动自己的能力和所学的知识,迅速释放出自己的潜能,制定出可操作的方案,便是企业喜欢招收的学生。许多企业不是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看重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是现代企业的用人特点。

在进行十人访谈活动时,不乏有成功人士,比如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研发中心经理、甚至还有一位企业的经理兼法人代表,这些成功人士向我们讲述了他们是如何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应届毕业生走向今日的成功的,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我发现,这些成功人士对待工作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爱岗如家的敬业精神,全身心投入的热情与激情,困难面前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这些都是成功的先决条件。我们当代的毕业生,刚刚走入社会还什么都不懂、不知道,应该虚心求教,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学习,放低姿态,调制好心态,才能尽

早的适应社会这个大家庭,我们从学生到员工,不仅仅是角色的转变,更应该做好心态的调整。

这次实践活动,丰富了我们的实践经验,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使我们通过这次实践更加了解社会,这次实践活动意义深远,对我们的帮助享用一生。我们每一个人通过这次活动,都收获颇丰,也深刻的意识到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走出校门、步入社会桥梁。我们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自己的目标,为祖国的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第二篇:社会实践个人总结

20xx年的暑假,我去了广西梧州商贸学校与一部分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主要了解的内容包括:学生的心理特点,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以及学校对学生的技能培养。首先,我对中职学生心理进行一下分析:

中职学生大多是中考失利的同学,因成绩不好而选择读中职学校,有些同学是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思想道德也有待提高。他们有心理方面的优势:比如性格开朗、思想解放、社会参与度高且易融入社会,性格开朗、思想解放、社会参与度高且易融入社会。但其消极的心理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1)失落和自卑感强烈。很大一部分同学由于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或者学习方法不适当,导致成绩差,以前经常遭到老师的谩骂和同学的冷嘲热讽甚至家长的训斥,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低人一等,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自卑心理。

(2)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自卑心理;进入职业学校后人为地把自己封闭起来,上进心不强,求知欲不高,得过且过混日子,甚至自暴自弃。

(3) 偏执和叛逆心理严重。职校学生大多正值十五、六岁的年龄段,处于心理上的逆反期,做事一意孤行,在家让父母头疼,在学校也根本听不进老师对他们的教育。学习和生活上遇到困难,对同学、对老师、对学校横加指责;自己犯了错误,却总是指责对方、指责老师、指责学校。

(4) 攀比和虚荣心理极强。由于很多学生生理及心理趋向成熟而尚未成熟,物质追求高、依赖性强、相互攀比、讲究打扮、刻意讲究外表和穿着、心态不够平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学习,还有的因此而荒废学业。

鉴于中职学生的特殊性,学校在进行对其教育时应针对其特点,对症下药。所以在课程设置方面是否合理,关系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他们的能力培养以及他们日后的方向和道路。

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

经调查研究,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其中 公共基础课程含德育课、文化课(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课、艺术(或音乐、美术,以下同)课等必修课程及其他选修公共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约1000至1100学时。专业技能课程含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习实训。每个专业至少确定3-5门突出体现技术应用能力、岗位工作技能以及职业资格考核所需的课程作为本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二,约20xx至2200学时,其中实习实训作为必修课必须保证安排1000学时以上。心理健康作为选修课纳入德育课课程体系。物理、化学等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课程,可根据不同专业培养目标,作为公共基础课程的必修课或选修课,也可以在专业基础课程中安排。学校还应根据需要,开设民族团结教育以及关于安全教育、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人口资源、现代科学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选修课程或专题讲座(活动)。中职学校的每学年教学时间为40周(含复习考试),每周为28-30学时,顶岗实习一般按每周30小时(1小时折1学时)安排,三年总计约为3000-3300学时。必修课应占总课时的90%,选修课为10%。实行学分制的学校一般16-18学时为1个学分,三年总计不得少于170学分。 德育课、体育与健康课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每周必须各安排2课时。艺术课原则上安排学生在校学习两学年,每周安排1课时。部分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可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及区域经济、行业特点和社

会发展需求,课时比例在公共基础课程总课时的15%以内上下浮动调整。 学校对中职生的技能培养: 学校注重对“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培养。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的知识讲授,职业技能训练应在企业氛围中,严格按企业生产的要求去训练学生,采用轮训法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实训设备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选择动手能力强且有兴趣的学生组建以培养职业技能为宗旨的社团,如微机社团、电子爱好者协会、CAD设计社团、新理念汽车维修社团、舞蹈社团、机加工社团等。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意识的培养放在首位,提倡独立思考,探索新知识,学会利用发散思维去发明创造,学会利用抽象思维捕捉创意,拓展思考的自由度,摆脱思维定势,倡导逆向思维,让学生通过这种教学,体会探索新知识的过程。还可通过让学生不同程度地介入某些科研课题,例如汽修专业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汽车模型制作、数控专业的创新工件的加工等,从而了解创新过程和方法。这种实习体验和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以上是我本次到中职学校调查的总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