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文化部总结xx年创意产业发展成果

在英国首相布莱尔即将离任之际,各界纷纷展开了对他执政xx年功过是非的讨论。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经济持续增长、北爱实现和平,功不可没;陷入伊战泥潭、丑闻迭出、国内诸多政策失误,形象大损。

而在“经济持续增长”这一最重要的成果中,他对创意产业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19xx年大选上台后,布莱尔着手成立“创意产业专责小组”推进文化、个人原创力在经济中的贡献,以此作为“新英国”计划的一部分。这一作法后为各国所效仿。实践证明,创意确实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动力。20xx年x月,布莱尔在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的演说指出,与xx年前相比,英国的艺术和文化更加自信、更富有创意,也更鲜活了;而这应归功于国民的创新能力及公私共同资助艺术的混和经济模式。随后,英国文化体育与传媒部发布《文化与创意20xx》(Culture & Creativity in 20xx)报告,以案例的形式总结了这xx年来创意产业的发展成果,可谓是为布莱尔的执政成果作一诠释。

布莱尔欢呼艺术的“黄金时代”

20xx年x月x日,英国首相布莱尔参观了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并发表了关于英国xx年艺术产业改革的重要讲演,英国引人入胜的文化生活(Britain’s cultural life is“spectacular”)。他认为,与xx年前相比,英国的艺术与文化更加自信、更富有创意,也更鲜活了。

随后,英国文化体育与传媒部发布了《文化与创意20xx》报告,以案例的形式总结了英国xx年来创意产业的发展成果,并在新闻稿中以“首相欢呼艺术的‘黄金时代’(Prime Minister hails ''''Golden Age'''' in the Arts)”为题,肯定了布莱尔xx年执政生涯中在文化方面所取得的进步。

布莱尔指出,艺术塑造了一个积极的、富有国际形象的英国。如同奥斯卡奖得主海伦·米伦(Helen Mirren)的《女王》(Queen)风靡全球一样,英国戏剧、绘画、音乐、文学、建筑等各种艺术形态正因它们的创造者、观赏者和随之而来的经济效益,享受着新时期英国文艺复兴的硕果。尤其是当代艺术,即使最苛刻的评论家也无法忽视伦敦当代艺术的繁荣气象。

在全球化的时代中,文化成为外交的一种重要形式。例如,每天都有百来万人访问泰特现代艺术馆的网页,其中许多访客来自国外。英国越来越多的艺术机构和艺术家在各国游历。艺术委员会的国际伙伴计划(international fellowship programme)及其在中国的艺术家联系计划(Artists Link Programme with the British Council)都提供了不少国际交流机会。大英博物馆和英国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V&A)更是宣布了一项史无前例的与中国合作的计划。而大英博物馆在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的展览有助于当地公民社会的建立。 布莱尔还认为,艺术对政府政策的许多关键领域如经济复兴、解决青年就业和消除社会歧视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地方复兴、政治认同、凝聚力的形成等方面,通常都是政府发现有解决难度的问题,但文化产业在这些方面都有所贡献。

如曼彻斯特海滨城市索尔福德码头的文化重建创造了11000个就业岗位,单劳瑞艺术中心就占了6500个。而泰特现代艺术馆在伦敦南华克地区解决的就业人数为3000,开张第一年创造的经济效益就达到了1亿英镑。布里斯托尔港口,伯明翰珠宝区,曼彻斯特的Ancoats地区都靠欣欣向荣的文化生活而得以复兴。

英国创业产业十年回顾

英国文化传媒与体育部的报告显示:

创意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增加值中的比例超过了7%,并以每年5%的速度在增长,远高于整个经济的增长速度,产值达560亿英镑,解决了180多万人的就业问题。20xx年艺术

产业所创造的外贸总额达到了130亿英镑,占出口产品与服务总额的4.3%。音乐产业的产值达到了60亿英镑,就业人数为13万人。

在一系列已普及的文化事件中,如遗产开放日、免费参观国有博物馆、促进便宜电影票计划(如国有剧院的10英镑票季旅行)都受到了热烈欢迎。如国有博物馆允许免费入场后,其参观人数增加了83%,尤其是20xx年以来,增加了近3000万游客。

在政府资助的“人民网络”计划(People''''s Network)帮助下,公共图书馆开通了互联网终端。20xx-20xx年间,有4200家公共图书馆接入互联网。国家彩票基金向各图书馆提供了1.2亿英镑用以建立2.4万个终端,培训图书馆员工,以及学习材料的数字化。目前可查到的在线文化内容相当可观。xx年前,大英图书馆将《大宪章》(Magna Carta)上了网;其获奖的电脑“翻阅”系统最近将许多图片资料放在了互联网上,读者只需借助电脑触摸屏,就可以近距离翻阅大量珍贵的书籍和手稿。

在十个最受游客欢迎的英国旅游目的地中,有七个是政府主办的博物馆和画廊。如泰特现代美术馆已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现代艺术画廊,参观人数超过了纽约现代艺术馆和巴黎蓬皮杜中心。调查显示,有28%的海外游客会选择去伦敦的剧院;英国剧院经济产值达26亿英镑,20xx年宣布剧院补助后,七个主要地区剧院的观众增加了40%。

19xx年以来,新建100多座艺术建筑,翻修超过500多座。

在文化遗产行业中,志愿者数量约为40万人,而在剧院相关的行业里,志愿者还要多

1.6万人。

在英国艺术委员会的常规资助机构中,有90%以上的机构都有艺术教育的功能,33万青年人被纳入到了创意合作伙伴计划中,他们有机会与艺术家和其它创意专业人员一起工作。大约有3000个学校在音乐、舞蹈、戏剧、艺术和设计等学科方面设置了艺术学分。

文化部门在社会中扮演了一个主要的角色,它受到了公众的肯定与信任。例如,关于互联网使用的调查结果显示,人们对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的网页内容信任度很高,十个受调查者中有九个认为他们相信大部分内容。

国民的创新能力造就了英国的文化繁荣

布莱尔认为,像英国这样的国家,今天之所以能够存在与繁荣,得益于国民的创新能力、再思考的能力、创意的能力——他们思维非常活跃:常常为下一个想法抱有好奇心,他们欢迎一个开放世界的挑战。而思维的活跃很大程度上是在与艺术和文化的互动中提高的。所以,当我们的孩子从艺术中获得欢乐时,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艺术”,还有生活、思考与创造的艺术。他们或许永远都不会成为一名艺术家、舞蹈家或设计师,但无论在哪一份工作中,无论走哪一条路,他们都会怀揣一种无关乎买卖的理念,而是如何将平凡化为神奇。低收入人群免费参观博物馆时,艺术巨作也许也能刺激他们的些许灵感。

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前景取决于是否能够吸引并且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才,在这一点上,英国政府可谓不惜血本倾巨资,并为此成立了创意产业专责小组。19xx年至20xx年间,英国已培育了12万多家创意企业。许多艺术机构和艺术活动因此受惠,被注入的资金至今已超过1.5亿英镑。而在未来,政府承诺将会继续信息支持和资金扶持艺术产业,具体的议案,将会在20xx年夏天出台的创意经济计划(The Creative Economy Programme Green Paper)绿皮书里公布。布莱尔认为,关心艺术的国度不仅仅只是一个更美好的国度,在21世纪,它也将会成为一个更成功的国度。“在我看来,不重视艺术的民族很难进步。我提倡政府加强对艺术的重视,是因为艺术之于国家的重要性”。因此,让创意经济发挥最大价值成为英国未来经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环,而不仅仅只关注到它对经济的贡献。对20xx年乃至以后的目标是非常清晰的:深化目前的成果,会聚各个创意产业的世界一流人才,创造机会让人们享受到创意的成果,无论他们是何种背景,也不管他们来自哪里。

混合经济模式促成创意产业的成功

无疑,投身于文化与创意活动中的个人与机构是取得这些文化与创意成果的主角,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了国家彩票基金和政府的财政资助,以及私人投资的工作。

在泰特现代美术馆里发表的演讲中,布莱尔将成功归因于“混合经济”模式,即政府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相结合,没有它们,英国也不可能取得世界一流的文化和创意成果。 具体来说,就是艺术委员会作为一个触手可及的实体来操作,而政府只要履行它的“资助”职责即可,无需对艺术进行控制。文化大臣补充说:“19xx年英国在文化生活和创意产业方面的转变并不令人惊讶。来自政府和私人方面的创记录的投资已获得了丰硕成果,与每一个英国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

19xx年以来,政府对英格兰艺术委员会的资助金额,年均增长率达到了73%,每年超过4亿英镑。而自20xx年x月起,政府又通过彩票基金和政府直接拨款及税收减免等措施,来补贴因停售门票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从而鼓励博物馆和画廊实行免费入场制度。此举很快就得到包括大英博物馆、国家艺术画廊、国家肖像美术馆、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和泰特英国美术馆以及泰特现代美术馆等诸多机构的响应,这也就意味着每年有4200多万人次免费光临博物馆和画廊。艺术开始走下神坛,人们也可以尽情享受艺术带来的欢愉并激发自身潜在的创造力。xx年来,英国文化部对博物馆和画廊的投入年均增长率也达到了28%,20xx年总额将达到3.36亿英镑。

而私人资助艺术的金额每年都超过了5亿英镑,不考虑通货膨胀的话,每年的增长率也超过了2%。例如,伯明翰珠宝区项目,整个计划预算是100万英镑,五分之一来自地区保护组织(the Conservation Area Partnership),其余的都来自私企。曼彻斯特国际艺术节(Manchester International Festival)也是如此操作的:曼彻斯特市议会对其投入了200万英镑;随后,艺术委员会资助了90万英镑;同时,私人资助金额也达到了270多万英镑。

 

第二篇:成都市20xx年农业发展总结

成都市20xx年农业发展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推进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的总体部署,以开创现代农业新局面为主线,以实施农业重大项目为抓手,在科学编制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同时,千方百计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组织形式、发展模式、经营机制和利益联结方式的创新,加快推进土地集中集约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和综合示范点建设,着力推进农产品营售,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促进了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和稳定增收。

初步预计,今年全市农业增加值增幅将达到4%,比预期值高0.5个百分点;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将达到14%,比预期增幅高2个百分点;全市粮食总产量将达到278.9万吨,比上年增加4.4万吨,连续五年实现恢复性增产;生猪、茶叶、猕猴桃、食用菌、伏季水果、蔬菜等特色优势农产品产量将实现稳定增长。

今年最具亮点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编制完善了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对重点产业重新进行了科学布局,明确提出了实现“三个一流”(一流的基础设施、一流的生产基地、一流的产出水平),建设“全国前茅、西部领先”的现代农业示范带动区的目标。同时,组织开展了一般乡镇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

二、实现了农业投资的大幅度增长。截止11月底,争取中央和省级农业项目102个,资金8.62亿元,同比增长18%;全市实施农业项目527个,累计完成投资220.69亿元,其中今年1-10月完成投资160.1亿元。预计全年农业项目投资将超过200亿元,比上年增加1倍以上;预计今年全市新引进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将达到61个,协议资金118.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可望达到46.31亿元。

三、推进了土地集中集约规模经营。着力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截止目前,全市颁证率达到63%,预计年内全面完成。充分运用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预计今年全市将新增农用地流转面积64.9万亩,其中新增耕地流转面积54.9万亩。

四、加快了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制定并经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了促进粮油、生猪、茶叶、猕猴桃、食用菌、伏季水果、泡菜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9个指导性文件,细化完善了支持政策措施。重点组织实施了400万亩粮食丰产示范工程和100万头生猪、10万亩茶叶、10万亩猕猴桃、5万亩食用菌等标准化规模化示范基地建设。全市规模化特色优势产业基地新增29个,累计达到249个。

五、创新了农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模式。在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同时,重点推进农民专合组织、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2355 - 1 -

个,新增763个;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到1100个,新增102个。总结推广了“大园区+大业主”、“大园区+小业主”等农业园区建设模式和“田间股份制”等农业经营组织模式。

六、推进了农业的对外开放。成功举办了“三川暨都江堰农产品展示展销会”;圆满承办了“中国西部农交会”,取得了签约农业投资项目135个(其中成都市54个)、签订农产品购销协议310.11亿元和现场销售1491.2万元的佳绩,成都馆布展工作得到各方好评。同时,在深圳举办了成都农产品推介会,组织企业参加了在上海、北京、南京举办的农产品展示展销会,配合市会展办承办了’20xx中国成都国际茶业大会,唱响了“农产品·成都造”品牌。

七、塑造了一批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典型。围绕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步转变,结合“四大基础工程”的实施,指导区(市)县在组织形式、发展模式、经营机制和利益联结方式上进行创新,通过集成政策、集成项目、集成技术和一二三产业互动融合,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综合示范亮点。全市形成了“新津县岷江蔬菜产业示范园”、“新都区新繁泡菜产业园区”、“郫县古城镇花牌村粮经产业示范基地”、“金堂县成都友诚生猪养殖园区”、“温江区友庆现代农业示范园”、“邛崃市高埂荷塘湿地生态农业示范园”、“双流县万安石斛产业科技园”、“金堂县成都紫色植物产业示范园”等30余个具有普适性和推广性的综合示范亮点,初步形成了沙西线粮经产业示范带。

与此同时,狠抓重大动植物疫情疫病防控,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科技培训、基层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动植物疫情疫病防控实现了“有疫不流行,有病不成灾”;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度提升,抽检合格率比年初提高12个百分点;年内建成30个基层农业综合服务站;农作物秸秆禁烧、综合利用和农村沼气建设加速推进,扶贫开发、农机化建设和供销社发展成效显著。

总体来讲,今年我们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重要载体,不断强化学习型机关建设,通过思想再解放,观念再转变,工作再创新,推进了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今年,市农委系统承办的各项民生工程目标、工作奋斗目标、职能目标将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

总结今年的工作,主要反映出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去年第三季度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农民增收面临农产品价格下降、乡镇企业增速放缓、劳务输出难度加大、农民工工资水平降低等诸多不利因素“几碰头”的严峻局面。二是农村“贷款难”问题仍较突出。由于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涉农金融产品不多,适应性不强;贷款抵押物范围较窄,农业信贷担保手段缺乏,农业农村发展的资金瓶颈仍然突出。三是农业招商引资项目落地难。农业招商项目投资强度低,对地方的税收贡献少,各地重视不够,其农产品加工(初加工)、农业观光、农产品仓储物流项目建设用地、融资贷款有时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招商引资项目落地。 - 2 -

20xx年工作思路

20xx年,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成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定位和实施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战略的要求,始终坚持“全域成都”和区域一体化的理念,始终抓住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大胆突破的关键,围绕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以实施“四大基础工程”为重点,以建设“全国前茅、西部领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目标,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加速推进现代农业实现新的突破。

主要工作目标是:全市农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以上。具体思路是:

一、科学制定功能区产业发展规划。按照都市圈发展战略和发展高端产业、产业高端以及“一区一主业”的要求,调整完善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科学选择能够代表成都市水平,能够达到“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生猪、茶叶、猕猴桃、食用菌、泡菜、中药材、花卉、伏季水果、蔬菜、家禽等十大产业作为市级农业重点产业,分产业制定功能区规划。指导区(市)县完善县、乡、村产业发展规划。

二、加速推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充分运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探索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的制度,加快构建和完善土地流转的机制,在尊重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生产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和土地流转,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确权工作。全市土地规模经营率提高2个百分点。

三、大力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农业领域。抓住核心产业,瞄准产业高端,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引进一批知名度高、实力强的农业企业和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弥补“短板”的产业发展项目。协调推进农业金融、保险、担保等服务体系的完善,发挥农业政策性投融资平台的作用,综合运用委托贷款、担保贷款、贴息、奖励和农村产权抵押等多种手段,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大规模进入农业领域。抓好农业在建项目实施和签约项目的落地,提高农业项目投资水平。全年农业项目投资力争达到220亿元。

四、加快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按照集中、集约、集群发展的思路和都市圈发展战略,抓好标准化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基地、物流基地建设,突出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物流业,推进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向其他市州扩展和转移。继续着力抓好400万亩粮食丰产示范基地建设,重点抓好40万亩核心示范区高产创建;推进100万亩优质高效标准化蔬菜、伏季水果、绿茶、猕猴桃、食用菌、道地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建设。着力推进生猪、家禽、食用菌、猕猴桃、泡菜等产业发展核心区精深加工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率提高2个百分点。蒙阳农产品批发市场、三联家禽市场等大型农产品物流市场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着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工、 - 3 -

贸一体化,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五、不断完善农民利益联结机制。继续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合组织和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培育力度,加快发展农村家庭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各类市场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大力推广“大园区+大业主”、“大园区+小业主”、“田间股份制”等经营模式,加快推动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全年新培育10家市级龙头企业,新发展30个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继续培育打造100个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和20个龙头合作社,扶持发展20家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和特色农庄。

六、着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围绕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做好种养业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的引进,推进柑橘、伏季水果等产业品种的更新换代。加快建设猕猴桃、伏季水果、珍稀食用菌、茶叶、花卉苗木科技产业园和猕猴桃基因库建设。下大力气提高设施农业档次,提高综合农机化作业水平。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训,推进农业科研和成果转化。着力强化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快农产品向绿色、有机转化。积极创建农产品高端品牌,增强成都农业核心竞争力。

七、切实加强农业公共服务。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载体,加快推进中低产田土改造和标准粮田建设,组织实施耕地质量保护提升计划,提高土地有机质,提高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全年实施耕地质量提升8万亩。继续按照“提升硬件、优化软件”的原则,推进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新建120个基层农业综合服务站。推进农业劳务服务公司、农业劳务合作社、农资服务公司、农业机械租赁公司等企业化农业服务机构、新网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应急机制,着力强化基层防疫体系,落实强制免疫措施,加强动植物重大疫病监测和防控。继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加强农业投入品和生产环节监管,推进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低碳农业,以沼气建设、秸秆综合利用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为重点,推进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八、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综合示范亮点。继续围绕实施“四大基础工程”,集成科技、政策、项目,打造具有普适性和推广性的农业综合示范典型。深入打造沙西线、IT大道沿线优质高效粮经产业综合示范带。建设20万亩亩产“千斤粮、万元钱”示范基地。争取建设2个国家级和6个省级园区。启动温江、都江堰、彭州、郫县、邛崃、新津等区(市)县首批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工程,推进二三圈层区(市)县市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

九、深入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扎实开展争当学习型党员、学习型干部,争创学习型领导班子、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处室活动,不断强化思想武装、理论武装,适应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努力担当起推进成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任。强化领导班子建设、规范化服务性机关建设、机关作风建设、 - 4 -

党风廉政建设,增强务实创新和攻坚破难的能力,不断提高服务“三农”的水平。

- 5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