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中考总结

自20xx年起我省历史中考打破了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实行开卷考试,这意味着中考改革已逐渐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体现了中考正渐渐把新课改理念融入其中。经过十年的实践,这种新形式的测试带给我们许多重要信息和有益启示,值得我们思考和总结。进入初三,历史学科面临中考的压力。由于历史学科课时有限,而历史中考的内容却涵盖了初一到初三所有课本,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历史课程的复习任务,就成为所有初三历史老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本届毕业班的教学,本人对此问题有一些认识。

一、夯实基础,落实考点

1、一定要抓好新课阶段的基础知识的教学。20xx年中考考纲里明确指出:“中考着重考查学生的历史基本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考查学生掌握的有关历史基本技能。”因此,在新课教授阶段,一定要立足于课堂教学,打好基本功。不要急于赶进度。只有这样,在进行复习时,学生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掌握,进而提高自身的历史思维能力。如果平时不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讲授,到了最后的复习课,就会感到学生一无所知,很多内容又要进行重复性教学,费时费力,效果不佳。学生对一些综合性较强的知识点也就难以理解。

2、要严格依据中考历史考纲组织复习。由于20xx年历史试卷严格依据中考历史考纲组织命题,因而熟悉《中考历史考纲》中的“考试内容和要求”、“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样卷”,就显得十分重要。当前教育上的热点之一就是如何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因而作为毕业班的老师一定要深入研究《中考历史考纲》的广度和深度,研究它的外延和内涵,研究它与往年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对中考历史学科复习迎考来说至关重要。

二、整合教材资源,加强解题训练

1、加强能力培养,开拓思维空间。

随着中考历史学科考试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开卷考试的考查功能将会逐步提高和不断完善。中考历史学科进入开卷考试已有十年了,从主客观试题难度上看,去年增高,但是明年试题的难度如何?考试水平要求如何?主客观试题设问质量怎样?这都是一个悬念。无论中考题目如何变化,其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不会降低。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在讲清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注意从更高的层面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发展的线索、规律,帮助学生“站得高,看得远”,具备良好的历史思维能力。同时,也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解题训练,在解题过程中不断克服思维定势,根据具体情况改变解题思路。还要让学生懂得“怎样学”而不是“学什么”,以及懂得“用什么和怎么用”的价值。也只有这样,才能科学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取得理想的成绩。当然我们也不主张搞“题海战术”、猜题押宝,那样只能事倍功半。教师必须在认真研究《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大纲中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验建议四个部分的基础上,精选、精编试题,这一点是关键所在。

2、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

今年考生在答题中普遍失分的一个突出原因是忽视审题。在教学中要告诫学生养成细心审题、紧扣题意作答的良好习惯,懂得只有审清题意,才能规范答题,才会取得理想成绩。同时通过试题评讲使学生懂得审题能力与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能力、用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在教学中只有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在考试中遇到灵活多样的试题时,正常发挥自身的水平。

3、注重校本教研,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我校规定除每周五下午集体教研外,再有两次固定时间同头课老师集体备课。历史是周二周四上午两节课,我们集体备课,认真细化解读《课标》,拟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制定

学生活动环节,整合教材,做到授课内容统一、板书统一、作业统一、学生笔记统一。

4、专题复习,纵横联系,归纳比较。

经过第一轮的复习,学生掌握了许多零碎的、孤立的的知识点,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在第二轮复习中,我们将前面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列成专题进行归类总结,纵横串联,比较对照,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如把中国近现代史划分为列强侵华史(由鸦片战争到日本侵华战争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史(由虎门销烟到到抗美援朝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几个专题。世界近现代史划分为资本主义发展史、民族解放斗争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国际关系史等几个专题。 在这一轮复习过程中我们注重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如在复习美国的历史时,我们以美国的经济发展为线,以史实为点,把美国的独立战争、南北战争、两次工业革命、一战、1929—19xx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二战、美苏争霸等内容串在一起。再如由列强的五次侵华战争联系到两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大危机。把中国的抗日战争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进行复习。同时注意同一时期,同一性质的事件进行对比,如由1857-18xx年印度的民族大起义联系中国的天平天国运动等。

5、第三轮:强化训练,掌握做题技巧,提高应变能力

我在第一次质量检测前做完河南省近三年的中考试卷和上年各省的中考试卷,从中找规律,结合中考试题,对学生进行训练。我们选择合适的套卷模拟中考(开卷),学生感受中招考试的氛围,对学生所做的卷子全批全改。通过评讲和练习,使学生巩固知识,掌握做题技巧,提高应变能力。在做题过程中强调用准确的语言叙述历史。另外帮助学生掌握各种类型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如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分析、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我们要求学生一定要仔细阅读材料,注意材料的出处。找出重点字眼:何时、何地、谁的话,出自哪一文章等。弄清该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在中考复习中误区:

(1)误区一:开卷不用记忆

开卷考试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基本知识点不需进行记忆想法大部分学生认为只要开卷了就万事大吉了,都相信抄功事实上每次考试都有东抄西抄学生,答案牛头不对马嘴

(2)误区二:答案书上资料中找得到

许多考生认为试题答案可直接在资料或书上找到,故考试前不是很用心地看书,而是跑到书店里买一本开卷资料,就万事大吉了,很少作考前准备结果考试时答案书和资料中找不到,又不知道!

(3)误区三:资料比课本好

历史中考要考七本书,内容不可谓不多这多少会让学会望而生畏,让学生失去了自信,转而产生了他信--对资料依赖认为资料上也许会有一模一样题目,会有现成答案,而所做答案还不一定对于是,学生就干脆开卷考试时找资料而很少去翻书要知道中考命题一般都会回避市场中资料原题,所以学生在资料中根本找不到一模一样题目和现成答案

三、关注热点,史政结合。

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是新课程的重要基本理念之一。今年中考历史试题联系当今现实考查了一些中外历史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史政结合,发挥历史学科的社会教育功能。同时培养学生信息搜索能力,使他们开拓思维,以史为鉴,学以致用。

史哲

 

第二篇:初三历史月考总结

杨春锦

一、 成绩分析

本次月考参考人数106人,优生9人,及格50人,均分28.68。

二、 试卷及问题分析

本次试卷有两种题型:单项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分值比例为48%和52%。试卷考察以历史基础知识为主,辅以适当的能力提升,学生主要失分在单项选择题3、6、12题以及材料分析题13(3)小问、14(1)小问、15(3)(4)小问。

而学生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例如13(2)、14(1)、15(4)都是考察基础知识的背诵,记不得就会失分;审题不清,信息提取不到位,答非所问,例如14(2)材料中有现成答案,但学生的答案却五花八门,离题万里;历史思维能力欠缺,不会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不注意历史知识间的联系,例如13(3)只考虑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

三、 改进措施

1、

2、

3、 注重基础知识的检查与背诵 通过专题材料分析,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在普及历史常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辩证的观点去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