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1

二六宫20xx年劳动力转移半年工作总结

半年以来,在市主管部门的支持和耐心指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乡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逐步向农牧民增收的主要渠道。现将我乡20xx年上半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二六宫是昌吉市唯一的哈萨克民族乡,距昌吉市35公里,离阿魏滩机场5公里。分中山繁殖带,定居区和北沙窝三个区域,辖区总面积3000余平方公里,可利用天然草场320万亩,可耕地面积3.5万亩。有5个行政村,总户数2293户,总人口9032人(纯牧业户1991户,8123人),哈萨克族占97%以上,已实现定居1250余户、6750人。全乡拥有劳动力5600人(男3100名,女2500名),其中富余劳动力2700名(男1240名,女1460名)哈萨克族占99%以上。大专中毕业生355名,其中男194名,女161名,哈萨克族占99%以上。

二、主要做法

(一)、劳动力转移情况

(1)、指标完成情况。完成技能培训850人次,引导性培训480人,外出转移劳动力1518人,其中长期劳动力468人,季节性劳动力1050人。新增劳动力转移收入72万元,人均增收85元。

(2)、工作开展情况

1、抓组织,建队伍。乡政府成立了劳动力转移领导小组, 下设了富余劳动力转移办公室,配备2名专职工作人员,建立健全了全乡富余劳动力档案和内转外输人员档案,配备了一台电脑。每村设立一名信息员,及时收集和发布用工信息。通过鼓励、扶持措施,发展农村经纪人17人,拓宽了工作面,同时,通过在每月的工作例会上互相座谈、交流、学习,查找不足,使一些好的方法得以推广使劳动力转移工作形成了层层管理,责任到人的工作格局,有效地促进了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顺利开展。

2、抓宣传、提参与。为加大培训宣传力度,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借助就业援助活动,加强了对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的宣传力度,鼓励农牧民走出土地,外出就业,增加农牧民收入。二是采取面对面

说服教育方式,增加农牧民外出谋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了对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各项优惠政策、措施的宣传力度,广泛地宣传职业介绍技能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务工指南,加大用工信息的宣传力度,鼓励农牧民走出去,外出就业,增加收入。三是针对有外出求职念头的牧民进行鼓励宣传教育,就业引导、求职登记、岗位介绍,促使其早日外出实现就业转移,以州、市劳动局和市外用人单位为媒体及时获取岗位信息,及时发布,实现各村富余劳动力能尽快实现转移就业。通过组织招聘会应聘、积极向企业推荐等方式,进一步拓宽劳动力就业渠道,为农牧民合理转移提高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四是在培训工作方面采取了非专业与专业培训相结合的形式,通过科技之冬和基层组织建设活动,组织1000多农牧民学习了《农民劳动力转移暨进城经商培训工作手册》,使农牧民对进城务工相关政策有了一定的了解,为进一步开展劳动力转移工作打好基础。同时还为1580名农牧民办理就业失业证,并参加阳光工程项目培训。五是将各企业的用工情况,劳动力需求情况一一张榜公布,让农牧民群众及时了解就业信息,此外,我们还开通了劳务输出热线,对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需求进行登记造册,帮助联系和查询

3、抓创新,建基地。基地建设主要是抓两条线,对外,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到用工需求量较多的乌市、昌吉、呼图避、军户农场、八钢、华新公司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并与相关部门达成长期的劳务合作协议,以劳务对接的方式开展富余劳动力转移。对内,鼓励乡域企业,制定用工计划,优先使用本乡富余劳动力,实现有目标地转移。为更好的做好劳动力转移工作,年初对各村进行了拉网式的入户调查,对1036名有外出求职意向的劳动力(其中有355名大中专毕业生参与登记)进行登记造册,详细登记其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文化层次、专业特长、求职意向等,为劳动力转移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抓产业,建平台。今年我们有重点地加大了畜牧业、小加工业、商务饮食服务业和运输业的扶持和发展力度,延展了用工平台,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将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农牧民增收的重头戏来抓,依托农村人才服务站,形成了信息发布,工种选择,等招聘功能为一体的信息平台,

对富余劳动力进行缝纫、刺绣、烹饪、民族传统食品加工、服务礼仪等内容的培训,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为农牧民合理转移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5、抓培训、强素质。为使富余劳动力“数得出、留得住、挣上钱”,按照“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采取长短结合、分散与集中结合、随招随训相结合等培训办式,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岗前教育和技能培训,共培训农牧民9期820人,提高了富余劳动力的综合素质,赢得了用工单位的信任,今年输送到各地的经培训的技术工牧民无一被退回。

(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情况

(1)、近两年应届毕业生考入大中专院校情况

近几年来,我乡党委、政府加大中小学“双语”教育力度,输送到州市高中学校的学生“双语”水平普遍提高。两年来,共有45名哈萨克学生考入疆内外高校,中专学校的哈族学生30 名,有9名哈萨克学生考入内高班。自20xx年以来共有318名大专中毕业生返乡,20xx年以来,毕业返乡的哈萨克大中专毕业生有52名,其中已就业的哈族学生有43名,未就业的9名。

(2)、哈族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做法

我乡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市场导向,鼓励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自主择业、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一是政府扶持创业型。乡“双语”中心幼儿园,xx年至今乡党委、政府投入20万元,新建教室204平方米,并配套了相关基础设施。为了提高该幼儿园的教育水平和硬件设施,去年我乡又协调新疆家具协会和金城维也纳房产公司为幼儿园捐赠了25万元,修建了200平方米的教室,硬化道路70余米,绿化场地1500余平方米,有效的改善了改园的办学条件。目前,通过政府扶持创业的大中专生有6名。今年我乡大力发展哈萨克民族刺绣业,从毕业返乡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了12名从事哈萨克刺绣合作社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目前,我乡刺绣合作社已正常运转,我乡在积极的争取州、市项目资金,力争将刺绣合作社做大做强,以此来吸收更多的大中专毕业生。预计年底,该合作社可吸纳30名以上大专中毕业生就业。二是小额贷款扶持型。乡党委、政府对毕业两年内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进

行登记备案,积极与上级社会保障部门对接,争取小额贷款,促进自主创业。目前,已争取到5万元左右小额贷款的大中专毕业生有4名,正在争取贷款的55名。三是政府培养谋业型。对全乡的大中专毕业生进行筛选,由村党总支进行推荐,乡党委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在全乡范围内进行公示,无异议的,确定为村级后备干部“四培养”重点培养对象。在上一级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有5名大中专毕业生当选为村官,有效拓宽了返乡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途径。四是招聘推介谋业型。乡党委、政府定期通过乡劳转办,向返乡大中专毕业提供各企业招聘信息,同时积极组织大中专毕业生参加州、市举办的各类人才交流会,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给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每年的行政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考,我乡在第一时间给各位大中专毕业生通知,提供方便,参加公开招考。近两年来,通过此形式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有14名。五是技能培训创业型。自xx年至今,通过“阳光培训”在烹饪、面点、电焊、电工、驾驶员等方面有2800名农牧民参加了培训。有270余名经过培训学员在三产运输业创业,通过旅游在餐饮服务业就业的人员105户,250人。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毕业返乡大中专毕业生基数比较大(355名),虽然近几年来通过各类公开招考的形式,解决了少部分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但是相比较而言,哈萨克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途径和渠道很窄,从某种程度上讲影响了就业。近来年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还需加强和倾斜

2、我乡大部分返乡大中专毕业生通过自主创业、畜牧业养殖、旅游业、刺绣业等多种形式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发展资金有限,恳请能够在小额贷款扶持面和扶持范围上给予倾斜和支持。

3、我乡返乡大中专毕业生中大部分是民考民的少数民族学生,由于语言问题,就业非常困难。建议上级部门能否加大此部分学生进行“回炉”再教育,提高提汉语水平和就业能力。增加就业机会,实现更多的人就业。

 

第二篇:20xx年动力转移工作总结

彬太政发【20xx】129号

太峪镇人民政府

关于20xx年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的报告

县劳务中心:

近年来,劳动力转移在镇政府的领导下有了广泛的发展

前景,农民经济收入逐渐增长,创业的发展形势多元化,群众自主创新意识较强,不断的向政府指导的方向靠拢。今年镇政府高度重视劳务输出工作,加大力度。通过推动、农业农技培训、带动宣传等方式使农村劳动力工作有序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截止目前,在外劳动力转移人数4840人,有组织输出594人,自发输出732人,实现劳务收入6890万元。现将全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完善组织机构,强化工作措施。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深入强化工作力度,在建立劳动转移体系的基础上,成立了以镇长徐亚莉为组长、副镇长王立峰为副组长、张强、白新虎、朱忠宝、马小娟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此项工作。确定专员报送每月、每季度、半年、年终劳动力转移就业统计情况,全面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管理信息库,整理资源台账,为有组织、有计划输出转移奠定基础,使全镇劳务输出工作逐渐走向规模化、广泛化,逐步提高本地人口的经济收入。

二、创新意识、宣传带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政府为了更好地发展农村劳务工作,大力创新工作机制,着力以当地实际情况为基础,从多方面着手。一是创新劳务意识,着力打造典型对象,明确目标。先从主客观形式上调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积极性,尊重务工人员自愿,逐步引导迈向富裕之路。二是广泛开展劳务政策宣传。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就业指导等形式,向广大农民外出务工人员传播各项惠民政策,引导转变农民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有组织、有自发性转移。三是典型入户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挖掘近年来劳动力转移方面的致富能手、经济能人,创新能力强的务工者,采取深入田间地头、形成广泛的教育指导和动员,使农民群众更新了思想观念,进一步引导和激发了农民外出务工的热情。

三、以技能培训为主,促使劳动力转移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输出范围广,人员收入普遍增加。

围绕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着力为更多的务工人员服务。

依托县职教中心、县劳务培训基地,按照“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采取阶段性培训,通过分散、集中相结合,随招随学随指导等方式。根据劳动力市场所需求及个人的需求按照不同的培训项目,比如当前建筑市场上缺少电焊工、钢筋工、架子工及农村农业产业发展,针对输出的有关要求,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支持自主创业、政府帮扶、及向企业输入合格的技术型人才,做到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开展培训工作,广泛的输出人员,从而提高经济收入。

三、互动企业单位,构建输出平台,拓宽就业渠道。

掌握劳动力市场需求,通过网络、外出观摩,了解劳动力市场动态,为企业和劳动力之间构筑“双项选择”的联运服务平台,有组织的输出。加强家庭的产业发展,以优惠政策扶持方面,带动贫困人群积极主动务工,拓宽就业渠道,使农民的经济收益大幅度提高。

四、以坚定意识,形成动态管理。

全镇上下形成一个坚定共识,那就是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当作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来抓。做为服务农民,发展经济的大事来抓。(1)继续加大组织力度,把这项工作规范化,做到劳务输出情况撑握到户、到人,形成一个动态管理体系,做到哪个村、哪一户有多少能出去的,能干什么,信息清楚、责任清楚。把这项工作上升到责任的高度来对待,形成一种长效机制。(2)继续加大劳动力培训力度。有针对性的培训,不仅是技术上的培训,也要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加强走访回访工作。(3)继续探索鼓励农民输出劳务政策,

促进劳力输出,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总之,今年的劳动力转移工作,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与上级的工作要求相比,从事这项工作存在着许多客观的因素,在思想上相对比较狭隘,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减弱了劳动力输出。今后我们不断强化意识,以市场为导向,有针对性的抓好劳动力转移培训、管理、登记,做好台账,建立健全的服务体系,提高人员综合水平,加大劳动力转移,做到劳务工作广泛有序的运行。

二020xx年x月二十五日

 

第三篇:20xx年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1

二六宫20xx年劳动力转移半年工作总结

半年以来,在市主管部门的支持和耐心指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乡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逐步向农牧民增收的主要渠道。现将我乡20xx年上半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二六宫是昌吉市唯一的哈萨克民族乡,距昌吉市35公里,离阿魏滩机场5公里。分中山繁殖带,定居区和北沙窝三个区域,辖区总面积3000余平方公里,可利用天然草场320万亩,可耕地面积3.5万亩。有5个行政村,总户数2293户,总人口9032人(纯牧业户1991户,8123人),哈萨克族占97%以上,已实现定居1250余户、6750人。全乡拥有劳动力5600人(男3100名,女2500名),其中富余劳动力2700名(男1240名,女1460名)哈萨克族占99%以上。大专中毕业生355名,其中男194名,女161名,哈萨克族占99%以上。

二、主要做法

(一)、劳动力转移情况

(1)、指标完成情况。完成技能培训850人次,引导性培训480人,外出转移劳动力1518人,其中长期劳动力468人,季节性劳动力1050人。新增劳动力转移收入72万元,人均增收85元。

(2)、工作开展情况

1、抓组织,建队伍。乡政府成立了劳动力转移领导小组, 下设了富余劳动力转移办公室,配备2名专职工作人员,建立健全了全乡富余劳动力档案和内转外输人员档案,配备了一台电脑。每村设立一名信息员,及时收集和发布用工信息。通过鼓励、扶持措施,发展农村经纪人17人,拓宽了工作面,同时,通过在每月的工作例会上互相座谈、交流、学习,查找不足,使一些好的方法得以推广使劳动力转移工作形成了层层管理,责任到人的工作格局,有效地促进了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顺利开展。

2、抓宣传、提参与。为加大培训宣传力度,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借助就业援助活动,加强了对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的宣传力度,鼓励农牧民走出土地,外出就业,增加农牧民收入。二是采取面对面

说服教育方式,增加农牧民外出谋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了对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各项优惠政策、措施的宣传力度,广泛地宣传职业介绍技能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务工指南,加大用工信息的宣传力度,鼓励农牧民走出去,外出就业,增加收入。三是针对有外出求职念头的牧民进行鼓励宣传教育,就业引导、求职登记、岗位介绍,促使其早日外出实现就业转移,以州、市劳动局和市外用人单位为媒体及时获取岗位信息,及时发布,实现各村富余劳动力能尽快实现转移就业。通过组织招聘会应聘、积极向企业推荐等方式,进一步拓宽劳动力就业渠道,为农牧民合理转移提高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四是在培训工作方面采取了非专业与专业培训相结合的形式,通过科技之冬和基层组织建设活动,组织1000多农牧民学习了《农民劳动力转移暨进城经商培训工作手册》,使农牧民对进城务工相关政策有了一定的了解,为进一步开展劳动力转移工作打好基础。同时还为1580名农牧民办理就业失业证,并参加阳光工程项目培训。五是将各企业的用工情况,劳动力需求情况一一张榜公布,让农牧民群众及时了解就业信息,此外,我们还开通了劳务输出热线,对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需求进行登记造册,帮助联系和查询

3、抓创新,建基地。基地建设主要是抓两条线,对外,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到用工需求量较多的乌市、昌吉、呼图避、军户农场、八钢、华新公司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并与相关部门达成长期的劳务合作协议,以劳务对接的方式开展富余劳动力转移。对内,鼓励乡域企业,制定用工计划,优先使用本乡富余劳动力,实现有目标地转移。为更好的做好劳动力转移工作,年初对各村进行了拉网式的入户调查,对1036名有外出求职意向的劳动力(其中有355名大中专毕业生参与登记)进行登记造册,详细登记其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文化层次、专业特长、求职意向等,为劳动力转移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抓产业,建平台。今年我们有重点地加大了畜牧业、小加工业、商务饮食服务业和运输业的扶持和发展力度,延展了用工平台,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将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农牧民增收的重头戏来抓,依托农村人才服务站,形成了信息发布,工种选择,等招聘功能为一体的信息平台,

对富余劳动力进行缝纫、刺绣、烹饪、民族传统食品加工、服务礼仪等内容的培训,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为农牧民合理转移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5、抓培训、强素质。为使富余劳动力“数得出、留得住、挣上钱”,按照“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采取长短结合、分散与集中结合、随招随训相结合等培训办式,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岗前教育和技能培训,共培训农牧民9期820人,提高了富余劳动力的综合素质,赢得了用工单位的信任,今年输送到各地的经培训的技术工牧民无一被退回。

(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情况

(1)、近两年应届毕业生考入大中专院校情况

近几年来,我乡党委、政府加大中小学“双语”教育力度,输送到州市高中学校的学生“双语”水平普遍提高。两年来,共有45名哈萨克学生考入疆内外高校,中专学校的哈族学生30 名,有9名哈萨克学生考入内高班。自20xx年以来共有318名大专中毕业生返乡,20xx年以来,毕业返乡的哈萨克大中专毕业生有52名,其中已就业的哈族学生有43名,未就业的9名。

(2)、哈族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做法

我乡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市场导向,鼓励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自主择业、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一是政府扶持创业型。乡“双语”中心幼儿园,xx年至今乡党委、政府投入20万元,新建教室204平方米,并配套了相关基础设施。为了提高该幼儿园的教育水平和硬件设施,去年我乡又协调新疆家具协会和金城维也纳房产公司为幼儿园捐赠了25万元,修建了200平方米的教室,硬化道路70余米,绿化场地1500余平方米,有效的改善了改园的办学条件。目前,通过政府扶持创业的大中专生有6名。今年我乡大力发展哈萨克民族刺绣业,从毕业返乡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了12名从事哈萨克刺绣合作社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目前,我乡刺绣合作社已正常运转,我乡在积极的争取州、市项目资金,力争将刺绣合作社做大做强,以此来吸收更多的大中专毕业生。预计年底,该合作社可吸纳30名以上大专中毕业生就业。二是小额贷款扶持型。乡党委、政府对毕业两年内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进

行登记备案,积极与上级社会保障部门对接,争取小额贷款,促进自主创业。目前,已争取到5万元左右小额贷款的大中专毕业生有4名,正在争取贷款的55名。三是政府培养谋业型。对全乡的大中专毕业生进行筛选,由村党总支进行推荐,乡党委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在全乡范围内进行公示,无异议的,确定为村级后备干部“四培养”重点培养对象。在上一级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有5名大中专毕业生当选为村官,有效拓宽了返乡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途径。四是招聘推介谋业型。乡党委、政府定期通过乡劳转办,向返乡大中专毕业提供各企业招聘信息,同时积极组织大中专毕业生参加州、市举办的各类人才交流会,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给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每年的行政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考,我乡在第一时间给各位大中专毕业生通知,提供方便,参加公开招考。近两年来,通过此形式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有14名。五是技能培训创业型。自xx年至今,通过“阳光培训”在烹饪、面点、电焊、电工、驾驶员等方面有2800名农牧民参加了培训。有270余名经过培训学员在三产运输业创业,通过旅游在餐饮服务业就业的人员105户,250人。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毕业返乡大中专毕业生基数比较大(355名),虽然近几年来通过各类公开招考的形式,解决了少部分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但是相比较而言,哈萨克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途径和渠道很窄,从某种程度上讲影响了就业。近来年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还需加强和倾斜

2、我乡大部分返乡大中专毕业生通过自主创业、畜牧业养殖、旅游业、刺绣业等多种形式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发展资金有限,恳请能够在小额贷款扶持面和扶持范围上给予倾斜和支持。

3、我乡返乡大中专毕业生中大部分是民考民的少数民族学生,由于语言问题,就业非常困难。建议上级部门能否加大此部分学生进行“回炉”再教育,提高提汉语水平和就业能力。增加就业机会,实现更多的人就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