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上学期思修知识点总结

1. 1、为什么说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2. 答: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具体体现在:

3. 首先,一个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同时并存,不可偏废,不可能只有自我价值而没有社会价值,也不可能只有社会价值而没有自我价值。

4. 其次,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个人只有把自己同社会和他人联系起来,积极地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才能实现自我价值。也就是说,当人们在追求自我需要满足的时候,如果同时也满足了社会的需要,这时便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了起来。

5. 2、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有哪些?

6. 答: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这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其次,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

7. 因此,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增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主观条件。

8. 3、理想的作用是什么?

9. 答:理想的作用有:第一,是人生的指路明灯。第二,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第三,是人生的力量源泉。第四,是防腐拒变的思想武器。

10. 4、理想是否合理、进步与科学的客观标准是什么?

11. 答:理想是否合理、进步与科学的客观标准,一般可依据三方面标准:一是这种理想是不是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是不是合乎历史的发展方向;二是这种理想是不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脱离,是不是具有实现的可能性;三是这种理想是不是为社会的大多数人谋利益,是不是有益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2. 5、为什么说社会实践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根本途径?

13. 答:社会实践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根本途径,其原因是:

14. 第一,社会实践是检验信念正确与否、科学与否的惟一标准。

15. 第二,社会实践是科学知识产生的源泉,知识的发展和人们对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实践。

16. 第三,社会实践是真理性认识上升社会主义信念的关键环节。

17. 6、简述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18. 答: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主要有:

19. 第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整体主义思想;

20. 第二,勤劳勇敢、酷爱自由的民族精神;

21. 第三,乐群贵和、孝慈友恭的传统美德;

22. 第四,崇尚志向、重视节操的精神境界。

23. 此外,谦虚谨慎、务实求真、廉洁奉公、艰苦朴素、诚实守信、尊师敬业等也为人们熟悉和实行。

24. 7、试论我们强调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

25. 答:为了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应当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

26. 首先,人是要有道德的,每一个人都应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27. 其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需要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

28. 再次,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是大多数人都能做到的。

29. 8、什么是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30. 答:(1)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础;(2)诚实守信。诚实守信这一职业道德标准,是职业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石;(3)办事公道。办事公道是处理职业内外关系的重要行为准则;(4)服务群众。服务群众,满足群众要求,尊重群众利益是职业道德要求的目标指向的最终归宿;

(5)奉献社会。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

31. 9、婚姻家庭道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2. 答:婚姻家庭道德是在婚姻家庭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道德观念,其主要内容是:(1)婚姻自主,真正奠定在爱情基础上的一夫一妻制,夫妻双方应该互敬互爱。(2)在家庭生活中赡养尊敬老人,抚养教育子女,与邻里和睦相处。

(3)注意计划生育,勤俭持家,爱家爱国。

33. 10、男女恋爱中的基本道德要求是什么?

34. 答:(1)恋爱应是以寻找爱情、培养爱情为目的;(2)恋爱应尊重对方的情感和人格,平等履行道德义务;( 3)恋爱过程中要有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交往方式。

35. 11、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的关系?

36. 答:(1)道德品质是在道德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2)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综合体现;(3)形成了的道德品质对道德行为有指导和支配作用。

37. 总之,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统一整体。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积累和结晶,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客观内容和外在表现。

38. 12、良好道德品质的基本范畴是什么?

39. 答:(1)正直无私;(2)忠诚守信;(3)仁爱互助;(4)勇敢进取;(5)敬业好学;(6)勤劳节俭;(7 )谦虚谨慎;(8)遵纪守法;(9)文明礼貌。

40. 13、什么是友谊,它是如何获得和发展的?

41. 答:友谊有以下三个特征:

(1)友谊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友爱,是相互间爱的给予。(2)真正的友谊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力量,是人类美德化为情感的无偿赠予,它能沟通心灵、美化生活、稳定和巩固社会。(3)友谊是需要平等、互助、互尊、互爱的心灵默契。

 

第二篇:高一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

默认分类 20xx-02-09 14:14:51 阅读5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给同样勤奋学习的朋友们(我再说什么?)

一、参考系 质点

物质运动具有绝对性

描述物质运动具有相对性

1、参考系:为描述物体的运动而选取的参考物体

2、坐标系:用以标定物体的空间位置而设置的坐标系统

要解决任何具体力学问题,首先应选取一个适当的参考系,并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否则就无从讨论物体的运动

3、质点:具有一定质量的几何点

两种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来处理的情况:

?作平动的物体,可以被看作质点

?两相互作用着的物体,如果它们之间的 距离远大于本身的线度,可以把这两物体看作质点

二、时间 位移

1、时刻: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的某一瞬间。

2、时间:两个是克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间隔,简称时间。

3、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用运动质点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 ?位移是矢量,有大小又有方向。

?路程是质点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一般情况下,位移大小不等于路程。

4、时刻与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位置相对应,时间与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移(或路程)相对应。

5、矢量运算

三 描述质点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 速度矢量

1、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是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平均速度的方向即为位移的方向。

2、瞬时速度:当△t 趋于0时,B点趋于 A 点,平均速度的极限表示质点在 t 时刻通过A点的瞬时速度,简称速度。

?速度的矢量性和瞬时性

?平均速度的大小不等于平均速率

?速度的大小等于速率

四. 描述质点速度大小、方向变化的快慢 —加速度矢量

1、瞬时加速度 —— 当△t 趋于0时,求得平均加速度的极限,表示质点通过 A 点的瞬时加速度,简称加速度。

?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2、常用公式:

?a=Δv/Δt

?v=v0+at

?s=v0t+at2 /2

?s=(vt2-v02)/2a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可以等效看成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3、特殊规律: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相邻相等时间内:

⑴V1:V 2:V3:?:Vn=1:2:3:?:n

⑵S1:S2:S3:?:Sn=1:3:5:?:(2n-1)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前几段时间内:

⑶S1:S2:S3:?:Sn=1:4:9:?:n2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通过相邻相等位移:

⑷t1:t2:t3:?:tn=1:(√2-1):(√3-√2):?:(√n-√n-1)

⑸Δs=at2

五、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1、力的概念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作用的相互性:有作用力必有反作用力;力的物质性:力不能脱离施力、受力物体而单独存在。

(2)作用效果:力(合外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力是使物体(宏观物体)发生形变的原因。

区别:合力为零与不受力。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4)力的表示方法: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用语言描述。

(5)力的测量:测力计,常见弹簧秤。

2、力学中三种(性质)力

力的分类:按性质,按效果。

(1)重力

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地面上或地球附近),是万有引力,但不等于万有引力。

方向:竖直向下。

大小:从平衡的角度看,等于处于平衡时的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从牛顿第二定律看,G=mg。

作用点:重心。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用悬挂法可以找薄板状物体的重心。

(2)弹力

产生条件: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方向:作用在使之发生形变的物体上,与接触面垂直(点接触时,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切面),指向形变前的位置。

常见的弹力:弹簧的弹力、绳的拉力、压力和支持力。

大小:弹簧的弹力大小遵循胡克定律:f=kx,劲度系数k(N/m)。

(3)摩擦力

产生条件:接触、有正压力、接触面不光滑、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方向:沿接触面,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大小:滑动摩擦力f=μN,静摩擦力f0、最大静摩擦力fm一般由平衡条件求,在近似计算时,fm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f 。

摩擦力既可以做阻力,也可以做动力。

这三种力,重力是场力,弹力是接触力、被动力。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而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

3、牛顿第三定律

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跟一对平衡力比较:

(1)同:等值、反向、共线。

(2)异:前者不共物,同性质,同时产生、变化、消失;后者共物,不一定同性质,不一定同生同逝(如:被动力消失主动力仍存在,而主动力消失被动力随后消失)。

4、力的运算

(1)合力、分力: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可以找一个力来代替那几个力,这一个力叫合力,那几个力叫分力。

这里的“代替”是等效代替。

(2)共点力的合成

共点力:力线共点或力线的延长线共点,这个点可以不在物体上。

力是矢量,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法)。

两个力的合力最大值和最小值:F1+F2≥F合≥|F1-F2|,三个力的最小值是否为零,可看以三力为边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或两力之和是否等于第三力)。

(3)力的分解

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就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也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力合成时,合力有唯一解。而力分解时,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可以有无数对解。我们可以根据力的效果分解力,从而得到唯一解。

分解一个已知力时,如果附带限制条件将会有确定的解,如: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或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但是,如果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或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则可能有一解、或两解、或无解。

正交分解法:把一个力沿着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进行分解。

5、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三原则:

(1)从力的产生条件找力:一般按先主动力后被动力的顺序。

(2)从力的反作用找力:隔离法。

(3)从分析物体运动状态找力,如:随圆盘转动的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方向。 在画受力分析图时,要力求科学加美观。

6、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运动状态:静止或匀速运动

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ΣF=0 。

方法:三力平衡用解三角形法,多力平衡用正交分解法。

7、力矩

力和力臂的乘积叫做力对转动轴的力矩,M=FL,单位:N?m 。

力矩是使物体转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

8、实验

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

一、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1、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或力是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原因、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改变运动物体动量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人类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认识过程:

(1)亚里士多德: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下来。即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伽利略:

⑴理想实验①将光滑的两个斜面对接,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滚下来,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②如果减少第二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达到原来的高度就要通过更长的路程。③继续减少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达到原来的高度通过的路程会更长。④再继续减少第二个斜面的倾角,使它最终成为水平面,小球就再也达不到原来的高度,而沿水平面以恒定速度持续运动下去。

⑵结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缘故,如果在一个光滑的水平面上,没有使物体加速或减速的原因,物体就会保持自己的速度不变,即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3)笛卡儿补充和完善了伽得利略的论点,他认为: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3、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1)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惯性大小体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难易程度。

二、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1、当物体的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

2、当物体所受的作用力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或与物体的质量倒数成正比)。

3、数学表达式:F=ma

4、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过程:

力作用在物体上瞬间物体产生一个加速度,物体有了加速度之后,经过时间的积累,运动物体的速度发生改变,即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5、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加速度a是力的作用效果。

(2)矢量性: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3)瞬时性:力的作用与加速度的产生是瞬时对应的,即力作用在物体上的瞬间物体就产生加速度,力发生变化加速度也随之发生变化。

(4)独立性:作用于物体上的每个力各自产生的加速度也都遵从于牛顿第二定律,与其它的力无关,而物体实际的加速度则是每个力产生加速度的矢量和。

(5)相对性:

6、定律的适用条件:研究对象必须是可以看成质点的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

三、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1、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要点: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没有先后顺序。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属于同种性质的力。

(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可叠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比较:

内容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受力物体 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依赖关系 相互依存,不可单独存在 无依赖关系,撤除一个力、另一个力可依然存在,只是不再平衡

叠加性 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不可抵消,不可叠加,不可求解合力 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可相互抵消,可叠加,可求合力,合力为零

力的性质 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 可以是同种性质的力也可以不是同种性质的力

五、力学单位制:

1、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共同组成了单位制。国际单位制中有七个基本单位,即千克、米、秒、开、安、摩尔、坎德拉。力学中有千克、米、秒在个基本单位,在力学中称为力学单位制。

2、在进行物理计算时,所有的已知量都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表示,只要正确地应用公式,计算的结果一定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因此解题时没有必要将公式中的各个物理量的单位一一列出,只要在式子末尾写出所求量的单位就可以了。

3、在物理问题的运算中,根据公式即可以进行数字的计算也可以进行单位的计算,这为我们提供了对解题结果进行检验的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