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工作总结

本学年我校劳动教育工作将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通过多渠道宣传,提高了认识,形成了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建设人才必须遵守的守则。对学生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我校重视劳动教育,组成以党支部副书记具体负责的领导小组,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紧密与少先队活动挂钩,保证了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我校还通过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到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形成了绝大多数家长能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的良好局面。

二、通过加强劳动课教学研究,努力探索劳动课新路子,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使绝大多数学生做到了学以致用。 通过组织劳动课教师认真研究教育大纲和教材,进一步理清了劳动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态度、思想观念目标,大力加强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以及劳动态度观念的培养,努力探索劳动课教学新路子。积

极探讨课程删减整和,并结合教学实践编制出了切合学生生活实际,体现时代特点的劳动课教材,不断丰富了劳动课程的内容和形成。通过贯彻“兴趣贯课堂”,使课堂教学“活”了起来。兴趣是小学生最直接,最有效的内部活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始终遵循“主体性”原则,创设意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重视加强教与学的结合,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实际操作,促进了学生劳动技能的形成。

三、通过继续以“服务岗位的创建”活动为抓手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打通了渠道,拓宽开放了外延,为学生搭建起了多元的成长舞台。我校从学生的认知、情感规律出发,以“广阔的舞台,金色的童年”为主题,广泛为学生创建服务实践岗位,开展体验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服务岗位实践活动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理智去感悟生活的意义和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内化为学生健康的思想、品格,外显为良好的行为和自觉习惯。

1、通过组织“给我一个岗位我能行”活动,每个学生在班级内寻找适合自己的小岗位,在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进一步培养了责任感。

2、通过继续搞好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以点带面,拓宽了教育范围。

(1)抓好一点,即“小红帽社区服务实践岗”的活动,按时组织活动,加强了管理,创建了“品牌”活动。

(2)由于班班有劳动基地,各班主任通过继续组织学生到劳动

基地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把劳动基地作为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另一课堂,确保了“时间、地点、人员、效果”的四落实。

(3)通过坚持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开展“我做爸妈的小帮手”活动,使学生做到了每天坚持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洗衣、叠被??学生的家庭情况,并通过小学生素质发展评价成绩记录反馈到了学校,学生在校的劳动情况也由此表反映给家长,增强了劳动教育的实效性,使学校的劳动教育与生活紧密地联系了起来。

(4)加强了学校劳动教育与社区教育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了社区的作用,给孩子积极参与并实践劳动技能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与平台,让其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与光荣。

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基本达到了劳动育人的目的。

1、各班结合自己的实际,有目的,有主题的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在劳动的过程中,遵循了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并充分注意到了教育形势的趣、活、实。本学期:每班进行了一次关于劳动教育的主题班会,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一次劳动技能竞赛活动,组建了一个劳动兴趣小组。并及时整理了活动的过程性资料,学期末,学校评选出了三个劳动先进班集体。

2、通过开展学习全国劳动模范许振超先进事迹的活动,在全校学 、生中征集到了许多有价值的“劳动小窍门”“劳动金点子”,培养了学生在劳动中实践、学习、创新的能力。

3、通过开展“三个一”活动,即“访一名劳动模范”“学一种劳 、动技术”“写一篇劳动收获体会”,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到了本领,并学会了做生活的主人。

 

第二篇:劳动工作总结

20xx——20xx学年

劳动课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强,没有实践或实践得不够,都不能体现劳动课的最大特点。因此、在劳动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好劳动课的实践活动,是我在一年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一。

一、组织学生进行劳动项目竞赛,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培养积极的劳动情感小学生最初参加劳动实践时,劳动兴趣带有暂时性,易受意外的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是整个劳动活动,并不是劳动的具体内容。因此在组织小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时,一定要具有集体活动的色彩,只有将不同的集体活动形式同具体的劳动内容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稳定学生的劳动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自觉性。由于劳动条件和内容的不同,集体活动的形式也要有所不同。

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

"劳动课是以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实践劳动,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劳动课是一门思想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劳动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的提高、劳动习惯的养成都是在劳动实践中实现的。

小学劳动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与其他各科相比,有着独特的途径--实践操作。劳动课的实践操作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带领学生参观,组织学生课外实践,也可以开设兴趣小组等。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的实践操作,都要充分重视到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合作意识、成功的快感,这些是培养创新意识最基本的要素。

(1)在实践操作中丰富想象力。

想象是我们的大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亚力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性活动的源泉。"要创新就必须会想象,因此,在劳动课实践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对劳动课动手操作过程的兴趣,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

性,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是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手段。

(2)在实践操作中发展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就是在对问题的解答或者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只限于只找到一种,或者多种多样的演绎和推导。在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通过尝试和探索,对原有的制作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课堂上的实践操作是整个课堂教学非常重要重要,在整个课堂教学占较大的比(3)在实践操作中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励全体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小组之间开展竞争,使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锻炼,素质得以提高,最终走向成功。追求学生人人进步为最终目标,以合作学习小组为运行载体,以全员激动为操作手段,以小组团体成绩评价为导向,激发竞争活力,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各科教学中,我总是将学生分为几组,最后,评一评哪组做的最好,激励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强调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形成,使学生不以自我为中心,而从集体的利益出发,让他们明白成功的作品属于自己,也属于集体。

教师应尽力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达到成功和从知识的获益中得到满足,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劳动教学过程中总是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促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源头,"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劳动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一样,都担负看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发展能力的任务。 但它有独持的要求,就是学生必须学习有关的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知识、技术原理和在智力、能力诸方面培养学生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总结一年的工作,我坚信,只要劳技教师意识到学生具有创造潜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坚持"教、学、做合一",积极创造条件,劳动课教学将使无数学生创造力迸发出艳丽的火花,而且常开不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