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测量声速---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

超声波测光速---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教师审批签字:

实验人:                             审批日期: 

一、实验目的

1.能够调整仪器使系统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2. 了解超声波的产生、发射、接收方法。

3. 用驻波法(共振干涉法)、相位比较法测波长和声速。

二、实验仪器及仪器使用方法

 (一)实验仪器

1 超声声速测定仪(主要部件是两个压电陶瓷换能器和一个游标卡尺)

2 函数信号发生器

3 示波器。

(二)仪器使用方法

       1、连接测量电路。连线时鼠标选中接口,然后按住不放,拖到需要连接的另一接口后松开鼠标。如已有连线,则此操作将去掉连线。鼠标右键单击,弹出主菜单,选中接线检查,检查连线是否正确。

2、调整仪器双击各仪器弹出其放大窗口,调整该仪器。

(1)示波器的使用与调整。请先调整好聚焦。然后鼠标单击示波器的输入信号的接口,把信号输入示波器。接着调节通道1,2的幅度微调,扫描信号的时基微调。最后选择合适的垂直方式选择开关,触发源选择开关,内触发源选择开关,Auto-Norm-X-Y开关,在示波器上显示出需要观察的信号波形。输入信道的信号是由实验线路的连接决定的。

(2)信号发生器的调整。频率选择35KHz左右,幅度为5V的一个正弦信号。通过调节信号发生器的微调旋钮,观察示波器上信号幅度是否为最大来逐步寻找换能器的共振频率。

(3)超声速测定仪的使用。1通过游标卡尺来测量左右换能器间的距离。2当把鼠标移动到右边的换能器上后,会出现“ßà”标志,表明此时可以移动。按下鼠标左键向左移动,按下右键向右移动。移动的幅度可以通过“调节状态”的“粗调”和“细调”来控制。

三、实验原理

由波动理论可知,波速与波长、频率有如下关系:v = f λ,只要知道频率和波长就可以求出波速。本实验通过低频信号发生器控制换能器,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就是声波频率。声波的波长用驻波法(共振干涉法)和行波法(相位比较法)测量。

1、驻波法测波长

由声源发出的平面波经前方的平面反射后,入射波与发射波叠加,它们波动方程分别为

叠加后合成波为:

当x= ( n =0,1,2,3……)时为波腹,当x= ( n =0,1,2,3……)时为波节。相临波腹(波节)间距离为,故只要测得相邻两波腹(或波节)的位置Xn、Xn-1即可得波长。

2、相位比较法测波长

从换能器S1发出的超声波到达接收器S2,所以在同一时刻S1与S2处的波有一相位差: (其中l是波长,x为S1和S2之间距离)。因为x改变一个波长时,相位差就改变2p。利用李萨如图形就可以测得超声波的波长。

五、数据记录及数据处理

六、实验结论及误差分析

      

1、  用驻波法测得声速v=358.37m/s ,误差为

用相位法测得声速v=363.52m/s ,误差为

2、误差分析

1、对于驻波法,调节波的振幅时,由于在振幅最大与最小附近变化不明显,因此可能读数时并非是处于振幅最大与最小处,导致求得的波长不准。

2、对于相位法,调节游标卡尺时,肉眼观察图案成为一条线时,实际可能没有完全重合,导致求得的波长不准。

3、建议

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改进软件性能,使分辨率提高

 

第二篇:超声波测声速实验报告

超声波测量声速

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

学院:生命学院

班级:生基硕01

姓名:廖崇兵

学号:10123011

实验日期:20##年6月3日—9日

交报告日期:20##年6月10日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超声波的产生、发射和接收的方法;

2.       用驻波法和相位比较法测声速。

二、      实验仪器

1.       超声声速测定仪:主要部件是两个压电陶瓷换能器和一个游标卡尺。

2.       函数信号发生器:提供一定频率的信号,使之等于系统的谐振频率。

3.       示波器:示波器的x, y轴输入各接一个换能器,改变两个换能器之间的距离会影响示波器上的李萨如图形。并由此可测得当前频率下声波的波长,结合频率,可以求得空气中的声速。

三、      实验原理

由波动理论可知,波速与波长、频率有如下关系:v = f λ,只要知道频率和波长就可以求出波速。本实验通过低频信号发生器控制换能器,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就是声波频率。声波的波长用驻波法(共振干涉法)和行波法(相位比较法)测量。下图是超声波测声速实验装置图。

1. 


驻波法测波长

由声源发出的平面波经前方的平面反射后,入射波与发射波叠加,它们波动方程分别是:

叠加后合成波为:

的各点振幅最大,称为波腹,对应的位置:  (n=0,1,2,3…);

的各点振幅最小,称为波节,对应的位置:  (n=0,1,2,3…)。

因此,只要测得相邻两波腹(或波节)的位置即可得波长。

2.  相位比较法测波长

从换能器发出的超声波到达接收器,所以在同一时刻处的波有一相位差:  (其中λ是波长,x为之间距离)。因为x改变一个波长时,相位差就改变2p。利用李萨如图形就可以测得超声波的波长。

四、      实验步骤

1.              连接仪器。

按照图1连接好仪器,使用前开机预热10min,自动工作在连续被方式,选择的介质为空气,观察是否平行。

图 2  接线截图

2.              测量信号源的输出频率

将示波器调整为y-t模式,观察到正弦信号的波形,使间的距离约为5cm;调节信号发射强度,波幅为5V,在350(100MHz)附近调节频率,同时观察波形,使信号幅度最大,此时频率为329(100MHz),即为本系统的谐振频率。

3.              驻波法测波长和声速。

向右缓慢移动,观察示波器正弦信号的变化,选择信号最大位置开始读数,记为,取i=10,用逐差法求出声波波长和误差。利用谐振频率计算声波波速和误差。

4.              用相位比较法测波长和声速。

将示波器调整为X-Y工作方式。观察示波器出现的李萨如图形,缓慢移动,当重复出现该图形时,说明相位变化了2π,即之间移动了一个波长。沿右连续测量10个周期,用逐差法处理数据,求出波长、声速及误差。

李萨如图形

                          

图3  Ф=0                                                     图7 Ф=π

                       

图4 Ф=                                                    图8 Ф=

                         

图5 Ф=                                                     图9 Ф=

                     

图6 Ф=                                                  图10 Ф=2π

五、      数据记录及处理

1. 基础数据记录

谐振频率=33.5kHz

2. 驻波法测量声速

表1  驻波法测量声速数据

λ的平均值:1.0582(cm)

λ的不确定度:

=0.002(cm)

因为,λi= (1i+6-1i) /3,Δ=0.02mm

所以,0.000544(cm)

0.021(mm)

计算声速:

(m/s)

计算不确定度:

实验结果表示:υ=(354±3)m/s=0.8%

3. 相位比较法测量声速

表2  相位比较法测量声速数据(相位变换2π)

λ的平均值:1.1041(cm)

λ的不确定度:

=0.002(cm)

因为,λi= (1i+7-1i) /7,Δ=0.02mm

所以,0.000233(cm)

0.020(mm)

计算声速:

(m/s)

计算不确定度:

实验结果表示:υ=(353±3)m/sB=0.8%

六、      误差分析

1.       由于使用软件虚拟操作,应该不会出现一些读数的误差,操作上也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2.       由于6月9日无法登陆大物实验中心和大厅,所以数据并没有从软件上得到,我只有参考了一些网络上的数据。

七、      实验建议

1.              虚拟实验的软件有很多地方还可以优化一下,如添加一个最小化按钮,调整一下,使之支持64位的操作系统等。

2.              实验的原理可以写得详细一些,由于有些知识没有学习,很大部分的实验原理都看不懂,知识照着实验指导上的步骤去做而已。

八、      思考题

1.        准确测量谐振频率的目的是什么?

答:在谐振频率时,波形最稳定,能够观察读数。准确测量数值,以便于调整。

2.       若固定两换能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改变频率,能否测量出声速?为什么?

能。因为v = f λ,已知频率f,而且波长λ也能通过示波器图像读出,所以可以用驻波法测量出声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