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总结

20xx-20xx

随着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的教育教学结构也在悄然而迅速地发生变化。在我们的学生队伍中,崛起了一支新的力量——外来民工子弟,并且这支队伍正以迅猛的速度日益壮大。我们学校外来民工子弟来校借读的比例飞速增长,本学年共有学生千近人,外地学生就占总人数的65%,而且年级越低,外地学生所占比例越大。估计这一比例近两年内还会递增。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可持续地发展,我校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针对时代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遵循小学教育的规律,创造性的挖掘、利用和整合学校内外丰富的课程资源,努力构建容人文素养、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综合实践为一体的体现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我们的学校具体是从这几个方面展开活动。

一、必要、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实施好综合实践课的前提保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必要、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实施好综合实践课的前提保障。在这方面,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组织机构,确立指导教师。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领导小组和以教导主任为组长的综合实践课实施小组,并选用素质高、能力强、观念新的学科教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以课改实验年级为龙头带动整个

2、开展校本培训,引导教师确立新课程理念。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发生的很大的变化,由传统的忠实于教材的讲授的角色转变为课程内容的开发者,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协调者、参与者与评价者,这便对指导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为了增强指导教师实施综合实践课的能力,我校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策略”的专题讲座,县教研室主管综合实践活动的教研员结合生动具体的案例,对我校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进行的专门的培训,校内定期开展关于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开发、活动方式的选择、成果的呈现方式等专题研讨活动。指导教师们在相互交流与讨论中探索实施策略,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

3、建构意义,激发兴趣,保证课时。

传统教育桎梏下三点一线的校园生活,“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读书“箴言”,已让越来越多的孩子产生了厌学心理,他们渴望了解自然,了

解社会,了解自我,在此动机下,我们通过印发宣传材料、主题班会、观看综合实践活动的案例光盘等形式向学生说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义、内容、方法等。学生的情绪、兴趣空前高涨,同时为了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顺利开展,我们还规定每周开设一节信息技术课,三节以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区实践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课时固定安排,指导教师可以根据活动内容、方式灵活使用。

二、优化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

1、学生自主选题,归纳确定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还是新生事物,因此培养学生的兴趣,锻炼他们的活动能力至关重要,积于这一点,我们首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及知识和能力,自主选择活动主题。

三年级

主题一:走进综合实践课程

主题二:争当巧手大王

主题三:怎样学习更有效

四年级

主题一:绿色校园我的家

主题二:说说口香糖

主题三:节约水资源

五年级:

主题一:饮食与健康

主题二:废电池的危害

六年级:

主题一:请说普通话 请写规范字

此外,能根据实际情况派生出新的主题:做材料袋

具体有三位综合实践的课任老师负责,发挥团队精神,精诚合作,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课题选定后,我们又根据指导老师的特长、兴趣,先让指导老师选择指导课题。确定指导教师后,向全体学生公开活动主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申报参加,结成大课题组。

2、制定活动方案,进行调查研究。

活动开始后,指导教师首先对本课题组学生进行调查、采访、参观、收集信息等实践技能的综合培训,帮助学生做好在不确定的情境中解决问题的准备,然后和学生一起讨论、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在具体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担任着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协调者和评价者的角色,及时帮助和指导学生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难题。而学生则是活动的主体,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或集中或分散,利用节假日深入社区、厂矿、机关单位、图书馆进行参观、调查、查阅,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然后归纳整理写好研究日记和个人的情感体验,以及实践引发的思考。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指导各小组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由学生书写汇报材料。

3、汇报交流成果,锁定深度探究。

活动结束后集中利用两节课作为一个大汇报课。各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展示本组的实践成果,然后小组间互相研讨、整合,形成对本课题的成果性活动报告。同时,我们始终坚持深度探究的原则,对于一些意见不一致,认为有必要继续研究的问题或一些办学活动的深入而生成的新的活动内容,教师抓住关键点,运用教育机智,巧妙的把课题引向深入,从而生成新的二级课题,继续研究并制定新的活动方案。

4、转化活动功用,提升社会价值。

对于一些有社会意义的课题,老师指导学生通过公开信、倡议书、建议书等形式提交有关部门,使活动成果形成社会效益。

5、建立档案,规范管理。

学校建立的专门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对于活动中收集的一些宝贵的资料、研究日记、个人记录、活动汇报等整理归档,为新课程改革全面铺开和向纵深发展提供了可参考的范例。

三.只有善于总结与反思,才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该课程评价的最高准则。建立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本课程学习研究促进综合素质发展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评价中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标准因人而宜,重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和发展。评价体系还要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课程标准执行情况,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

1、注重过程评价,定性和定量结合

注重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评价,重视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作用,对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寻找资料的积极性、作业的完成率、目标的达成度、知识的获得量等方面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评价,根据具体情况教师可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价、学分评价等多种形式。

2、活动终端评价,鼓励与评优结合

活动结束阶段,各班根据学生所参与实践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评价考核,考核形式多样化,可以是知识竞赛的形式,也可以是作品展示的形式,还可以是节目汇报的形式,总之应根据学生年龄段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评价考核形式,鼓励为主,结合评选“小小研究者”、“优秀活动小队”、“小小XX家”等荣誉,表扬先进,鼓励后进,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快乐。

3、全员评价,学生、教师、家长共参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师、学生、校外人士共同参与的课程,为保证评价的客观性,我们采用全方位、立体化的多元评价,有学生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指导老师评价(包括社区教育志愿者)、服务对象评价(特指服务类综合实践活动),全员参与,共同评价。

此外,我们还有好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一些有价值的课题还不具备活动的条件;管理评价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等。

综合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培养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丰富了情感体验;也让老师们有了提高自己的紧迫感,所学有所用的自豪、成就感,这是我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最大的收获。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还是刚刚起步,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与不足,但我们相信只要沿着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就会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第二篇:综合实践总结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总结

10级小教3班张小娥 100540301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崭新的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它的创生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新突破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形态的新建构,它的诞生意味着人们得转变以前旧有的思维方式,如从主客两分的知识观走向主客统一的知识观;从外烁的教育观走向内发论的教育观;由只是本位课 程观转向发展本位课程观;由单向传授转向互动共建的教学观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的教育是回归生活式的,是生活化教育,从学生的自然生活、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以及个人生活中提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社会参与性的体验、实践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形成对自然、对学校、对家庭以及对自我和他人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主动适应 我国基础教育回归生活的现实需要。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征

新的基础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程度很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的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独立课程,正是综合实践活动本身所蕴涵的特点,使学生全员参与、课程参与有了可能。与其他课程相比,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征: 1、综合性

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是由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所面对的完整的生活世界决定的。综合性要求的是活动内容的综合,活动时间的综合,学习方式的综合,学习目标的综合,不是单一的课堂教学等 2、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来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而不是在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中构建课程和实施课程,强调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社会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操控性学习等多种实践性学习活动,它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把学生的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社区服务以及劳动和技术实践等作为重要的活动方式。 3、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的领域。要求面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要求,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方式等方面多具有开放性的特征。 4、生成性

儿童的发展本身就是不断生成、连续与非连续相互交织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针对学生的现实生活需要,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地形成良好的行为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不断地构建自我,发展实践能力。 5、自主性

价值多元、尊重差异是主体取向的基本特征,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校的目标、内容和方式,它强调活动不是靠外部力量的督促和促进,而是每一个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反省意识和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 1、着眼于直接经验,强调学生的亲身

2、立足于生活世界,强调学习内容与现实的联系 3、注重问题的探究,强调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创新精神 4、崇尚活动生成,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 5、强调综合学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三、学习目标和内容

在基础教育阶段,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内容不像 学科课程的内容那样具有规范化、系统化,可以说。只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具有潜在教育价值的任何主题(项目)均可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具体的方向有: 1、研究性学习

学生基于自己的兴趣,自己探究,确定主题、探寻答案等; 2、社区服务和社区实践

社区服务等可以加强学生的联系生活实践能力,增强 3、信息技术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信息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 4、劳动技术教育

学生在劳动中,发现自然的规律,体会生 四、课程学习的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其本身的特点,所以在实施课程活动的过程中,应是多样化的,不单是教师的讲授,更多的是教师指导吓得学生活动,如参观、调查、访问、报告、座谈、查访资料、实践尝试、体验、制作等。多样化的方式为学生所喜闻乐见,为学生获得多方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课程学习的评价

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它贯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事实上,对活 价值(效果)进行判断的过程,就是评价的过程。

我这次实践活动在东昇小学二年级三班展开,主题是“交通安全——从我做起”。交通安全的话题,在哪个年级阶段展开都是不过时的,二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的年纪小,思考面不宽,在选题指导时,他们仅仅只围绕着交通灯讨论,再次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引导,让他们考虑到了交通事故处理,交通标志等方面的话题,并由他们自己的兴趣出发,指导他们进行了分组探究。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有上网查询资料的,有直接问交通警官的,有问老师家长等的,收集资料的 方式很多,在汇报课上,他们都很兴奋地展示了他们的成果。

学生的兴趣非常广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中,有时候我亦会被他们的问题问倒,作为老师,我觉得这是自己的教师基本素养的不合格;这次的实践活动时间虽然短促,但他们准备得都还算充分,展示课时,各流程衔接恰当,学生们在活动中也受到了交通安全知识的熏陶。不足的地方有:二年级的学生知识储量毕竟少,活动面有些窄;我们与学生的交流也是有限,有些学生在活动课时,表现不积极,少有认真听讲或是参与同学的讨论,一点点时 间内,我们也没真正让全班都动员起来参与讨论或者汇报,但也相信,这次的实践活动也至少让学生明白了不少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的了解,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性。

我给自己的评级等级为 A

20xx年x月x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