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所的所见所思

这个帖子写了我从法学院走出来,进入律师事务所的所思所想和所见,对于已经进入职场的前法学院学生们来说,文里所写所述基本都是common sense了,如果觉得文里所述有差错,还望各位指正。

本来想写了贴在本校bbs上给本校的法学院本科大一大二的师弟师妹看,现在觉得绿舟网上也有很多还没有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学弟学妹们,就也贴在这里给他们参考一下吧。

还没写完……但是20xx年元旦过后两周,拿到了两家中资和三家外资律师事务所的offer,权衡之后,决定去一家中资律所。 原因是工资和外资所差不了多少,而且是我喜欢的业务领域,而且自己觉得在内资所的发展会更快。

本科和研究生都在UIBE法学院度过,最终选择了这个法学院的法学院学生的传统归宿之一,进入律师事务所做一名律师。这样的选择一方面是受到了师哥师姐和老师们的影响,一方面也有自己的思考,现在把我这样选择的原因和求职的过程写出来,不是想说服其他人也走这条道路,只是想提供一些建议和技巧给想试一试或者就想走这条道路的师弟师妹们作为参考。

由于一直以来接受的法学教育都是商业法为主,所经历的法律专业实习也是非诉讼为主,所以下文所述的心得体会和经验全是围绕商业法的非诉律师职业展开的。

一、关于选择律师这个职业

一直认为,作为一个法学院学生,特别是作为一个学习国际经济法/商法这样比较偏向应用性法学学科的学生,踏入职场的最理想的第一步就应该是成为一名律师,而且应该是和所学专业比较匹配的领域的律师。这样,这名法学院学生就可以在他的学习能力、知识全面程度、工作的积极程度,以及体力的巅峰时期在大量的实务操作中迅速地积累实务经验并加以总结和继续学习,从而在法学院所学知识和所培养能力的基础上迅速成长。在经过这种锻炼后,这个法学院学生会兼具学术和实践的能力,而且学术和实践相辅相成,相互纠偏,形成一种综合的能力,而且这种综合的能力,可以为他以后的职业生涯提供有力的支撑。

一般而言,其他法律事务的职位,都比较青睐有经验的律师,例如在我之前实习过的某世界500强公司,法律部的法律顾问几乎都有在知名律师事务所工作的经验,他们的法务部总监更是从我即将要入职的该家中资律师事务所离职的合伙人,工作比较轻松,待遇相当不菲;在UIBE法学院这样的应用法学大行其道的法学院里,有律师实务经验的老师大有人在,远到遥远的没见过影子的海问创始人、现中投总经理高西庆教授,近到教授我们比较合同法的在KW国际诉讼部的张梅老师;如果这个法学院学生还有法官梦、专业型官员梦,律师的工作经验在简历面试的筛选过程中、工作过程中都很有用处;其他领域,银行、投行、保险、私募、风投中,都常见相关领域律师的影子。

而以上那些法学院学生可以涉足的职位,除了公检法系统和公务员系统会招法学院应届生(但是已经越招越少),极少招法学院本科或硕士毕业的应届生,即使得到这样的职位,也不会是得到很多锻炼和重用的职位,工作起来多少会有些郁闷。

而且,在北京,一名法学院毕业生在毕业之后加入一所知名的内资或外资律师事务所,起初的基本薪酬基本会处于7000—20xx0元/月之间,加之年末1-4个月工资甚至更多的奖金,衣食住行压力稍小,没有那么多压力的,没准还可以余下闲钱抽出闲暇打理一下梦想。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把这样的职业规划和薪酬水平作为自己挑选第一份工作的标准,那些进入商务部银监会某某行总行某某法院某某央企的同学应该就有不同的职业理想,他们的工作相对轻松、工作压力不大、相对稳定,会令进入律所的同学在熬夜加班想起来他们时眼红不已。

“熬夜加班”这个因素,就是这份工作的主要弊端。作为一名律师,高强度的工作基本是逃不过的,听说过一名外所工作的师姐在香港工作一周五天,只睡了20个小时;一个同学在某内资所,元旦都通宵加班度过;一位金杜破产部的律师,除了春节回家几天,全年在外出差;那次见到一位同事的MSN签名是:我的工作不仅能让我看到满天繁星,而且可以让我看到蓬勃的朝阳……——当然这都是比较极端的例子,但是律师高强度的工作可见一斑,正常的情况下,律师一天八小时的工作时间肯定是满满当当地被填满的,在忙时加班甚至熬夜是十分常见的情况。当然这种工作强度也是分时段和分部门的——一旦没有了项目,自然没有那么忙;至于部门,一般证券部门会是一个律所中加班最多的部门,有些小部门工作压力则没有那么大,例如我之前实习所接触到的税法部门,当然这些也都不

绝对了,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

以上是我自己在选择这个行业时所考虑的因素,而且我觉得作为一个法学院的应届毕业生,差不多也就考虑这些了。

另外,对于一个刚刚从法学院毕业的学生来说,有些律师事务所是比较理想的工作选择,以下给大家简单列举一下。但是这些列举只是出于我自己的了解,可能不是很全面,但是一般都是国内甚至世界知名、业务精湛比较有竞争力、薪酬福利水平比较高、发展前景比较清晰有吸引力、可以帮助甚至资助年轻律师发展的律所。

一般大家普遍认为较好的内资较大规模律所有方达、君合、海问、金杜、德恒、竞天公诚等;规模相对较小但业务较精的律所主要有国浩、通商、国枫、嘉源等,这些类型的所基本都是证券业务较好。比较知名、在中国业务较多且一般会招应届生的外所主要有freshfields,clifford chance,baker mackenzie,allen & overy,paul hastings,jones day,o'melveny & myers,slaughter & may等。

对于选择外所还是内所执业,又是见仁见智而且要根据情况而定的问题了。由于受制于《外国律师事务所驻华代表机构管理条例》之类的规定,外资所的业务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客户与业务面比较窄,不能从事中国法律相关的业务。例如我所知道的某外所的证券部门,只从事香港资本市场的业务,在北京有office也是因为香港上市的外企或者红筹股公司在北京,合伙人和律师经常往返于香港和北京之间。相比较而言,内资所的业务和客户就会全面很多,进入执业的话可以接收到相关领域全方位的中国法的锻炼。

目前想在北京成为执业律师,北京户口是很重要的一个要素。目前君合、海问、金杜以及一些中等规模的律所每年都可以为一部分应届毕业生解决户口。这些律所一般在给出工作offer的时候不会承诺解决户口,但会去人事局争取,一般会在寒假之后给消息。越早确定越好,因为指标毕竟有限,一般7月份之后解决户口的希望就很渺茫了。至于外所,在里面工作是不能获得律师执业资格的,而且不能解决北京户口。

至于工资薪金,前几年外所的工资是绝对高于内所的。但是现在一些内所的工资也逐渐接近甚至超过一些外所的工资了,例如方达、海问和君合已经比肩一些外所了。

某些外所会有员工发展计划,例如一个去某英国所的师姐就被律所送去哥伦比亚大学读硕士,但是这还是需要十分优秀才能成为候选人。一些中资所也有这样的计划,例如我知道金杜的几个合伙人就是律所资助去英国读了硕士学位,但是据悉也是十分优秀而且有升合伙人可能的律师才有机会。

另外,在外所工作和在外企工作一样,基本都会遇到玻璃屋顶,想升到合伙人十分之难。而且在外所想获得长足的发展,获得英美的律师职业资格是很重要的条件。

二、关于进入这个职业应该做的准备

最现实的是学校和学历,国外律师事务所和一流的内资律师事务所都是有自己的目标院校的,在北京,北大、清华、人大、政法和UIBE的法学院毕业生,以及英美较好法学院LLM基本填充了他们大部分的职位。

最近几年,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已经成为国内较好律所招聘应届生的重要条件;反而是一些较好的外资所会招聘这几所大学法学院的顶尖本科学生,但是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也慢慢地被更多外所当成招聘的条件了。

这种选择标准其实很好理解。最好的从事专业服务的公司,例如顶尖投行、顶尖咨询公司等,总是会想招募最好的学校的最好的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因为这样有利于保证业务的高水准以及赢得客户的信任,律师事务所也一样。曾经在20xx年x月x日的《经济观察报》上了解到quinn emanuel urquhart & sullivan, llp(一家美国所,专注于结构性融资诉讼和知识产权诉讼,被权威评级机构评知识产权诉讼的最佳律师事务所,以及处理商业诉讼的最佳律师事务所之一),他们的网站上称其绝大部分律师都是来自哈佛、耶鲁以及斯坦福等美国10所最佳法学院的荣誉毕业生,合伙人中38%毕业于哈佛、耶鲁或者斯坦福;本科时候paul hastings到法学院招实习生,招聘条件明确写到要top 3%的学生;allen & overy在北京设立奖学金也只颁给四所法学院的学生;在实习时合作过的三个合伙人都问起过我研究生和本科所在的学校。

但是这个条件不是不可能被打破的,毕竟这个条件只是敲门砖,如果一个非名牌大学法学院或者非研究生的学生具备很强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可以在比赛、

证书、实习、出国交流等方面充实自己,获得理想的律所实习时,在实习过程中全面表现出自己的能力,获得合伙人的认可,一样可以获得很好的工作机会。

另外,司法考试肯定是需要通过的了。即使一位法学院毕业生如何优秀,如果没有通过司法考试的话,合伙人和人力资源部门肯定会犹豫于是否录用他。这个条件在这位法学院学生是硕士研究生,而且潜在雇主是内资律师事务所的情况下会变得更重要。

另外,想要成为商业法的非诉律师的话,除了本专业最好是商业相关的法律专业以外,例如国际商法、国际经济法、民商法、经济法、金融法等,最好能辅修一些商学院或金融学院的课程,例如会计学、财务会计、国际金融等,平时多关注一些商业财经领域的新闻,这样无论是在笔试面试还是在之后的工作中都很有利。例如我在实习时候的一位指导律师在给我们讲私募的合伙协议时讲,这些协议条款既是法律条款,也是财务条款,在客户问到我们时,我们必须明确能够在法律角度和财务角度给予客户以全面解答,否则我们在客户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就会受挫。

(最近忙起来了所以没唠叨完,所以待续……)

 

第二篇:我的所见所闻

我的所见所闻

——许 伶 2月经吴总面试,我来到长江证券八一路营业部,一开始在一楼柜台熟悉了营业部的开户流程,在那里我接触了客户,学习到开户时的网上注册流程,以及开户需要填写的纸质表单。来到二楼后了解了融资融券业务需要的表单和some平台网上操作的相关内容。

在办公室我的主要工作是给客户打回访电话,在这段时间电话的过程中,我将拨打的客户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账户资金过万元的客户35人,其中能收到消息的11人,其他因空号,无人接听,拒接的有24人。第二类是账户资金过千元的客户120人,其中能收到消息的有28人,其他因空号,拒接,非本人号码,不愿获取消息的92人,这些人中,不愿接受消息的原因大致为,(1)非本人操作,一般有亲友操作故不接受我公司服务;(2)把我们当垃圾电话,直接挂掉,拒绝沟通

(3)不炒股了,原因有:放在账户里不愿动,也不愿接收股市消息;忙,无心炒股;认为行情不好,不愿意炒股了(4)忙,不愿意接听。第三类是账户资金0元的客户45人,能收到消息的8人,愿意加群的4人,其余的是联系不上的客户。通过以上的信息,我了解到我们的客户对QQ客户群这种发布资讯消息的方式还不是很接受,需要进一步去普及,而且有部分客户没有QQ,无法接受我公司这种网络传递信息的方式,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以上三类客户当中。其中第一类资金过万对

我公司相对熟悉,电话沟通相对来说较第二类和第三类要容易,第三类账户为0的客户大多不做股票了,还有客户忘记了有在我公司开户,而第三类客户是这三类客户中人数最多的,需要进一步开发。

对于公司内部我看到每天晨会都会有老员工为我们分享新的资讯,每周四还有培训课程,在这里知识都是共享的,工作学习氛围很好。在业务上我是一个知之甚少的新人,这种获取新信息的渠道是很宝贵的,在一个月的学习期内,我学到了证券领域的知识,熟悉了公司的运作方式,在与客户电话交流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沟通、交流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让我对证券市场有了更深的理解。但我知道我所获取的这些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还不能独立完成工作。建议能有更多实际的工作内容给我们做,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