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习总结

经过半个多月的网上学习,从各位同仁的教学经验和学习体会中,我对物理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些所得将对我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下面就简单讲讲如何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物理教学。

物理学学习是一次充满迷茫、艰难探索、循序渐进的长途旅行,对物理概念、物理定律和物理思想的理解要经过反复思索、逐步加深、直到顿悟的漫长过程。学习大学物理,我们从开始就会发现,许多概念和定律在中学都曾学习过,也有了一定的理解,遇到的一些问题也能用中学物理方法解决,这种不断重复、逐步深化的方式本是学习物理学的常用方法。但这种方法易使我们产生轻敌思想,误以为学习大学物理不难,对概念的理解、方法的掌握、物理思想的确立以及物理问题的处理思路习惯于停留在中学水平,忽视了对知识体系和思想体系的深入思考,慢慢地感到学习越来越困难,逐渐失去了对物理课的兴趣,也就不可能有好的学习效果。因此,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我们从开始就要十分重视对大学物理的学习,不仅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物理关键在于多思考,搞清楚其中的原理。学习物理不是简单的套用公式,进行数字推导;物理知识重要的是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要对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清楚弄清本质,明白相关概念和规律之间的联系,明白物理公式定理、定律在什么条件下应用,而不能简单地以做习题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学习和理解,如果概念不清做题不仅费时间费精力,而且遇到的矛盾或困惑就越多.做习题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基本知识,从而达到灵活运用。所以上课时是最重要的。这就是我学习大学物理的体会。

与学习任何课程一样,学习大学物理也要牢牢抓住课前预习、课堂听讲、做好笔记、课后复习(包括完成作业)和考前复习这几个主要环节。课前预习就是粗略浏览将要学习的内容,目的在于明确课堂上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课堂听讲就是要学习老师引出物理概念的目的、建立物理模型的思路、描述物理现象的方式、演绎物理原理的程序、解释物理定律的思想、分析物理问题的过程、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在课堂上最重要的是学习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同时以提纲的形式记录下老师授课的全过程,重点记录课本上没有的内容和自己觉得重要的东西,以备查阅。课后复习(包括完成作业)就是所谓的“把书读厚”,既要全面回顾课堂听讲的过程和所学内容,又要凭借记忆和查阅课本,把提纲式课堂笔记补充为详细笔记,并写下自己的思考体会,还要理清知识重点、难点以及解决某类物理问题的步骤和技巧,更要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解决发现存在的问题。考前复习就是所谓的“把书再读薄”,此时的重点不在于记忆概念、定律和结论,而在于理清课程体系和知识框架、独特的研究方法和思想模式、常见问题的处理流程和技巧、常用的数学知识,当然还要查漏补缺。

 

第二篇:物理学习总结

物理培训小结

————河北省20xx年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全员远程培训学习总结 每一次学习都是一次提高,每一次培训,都是一次超越。很高兴参加了今年的远程培训,一个月的学习时间,给了我太多的感触 ,也带给我太多的思索。

作为边远地区的教师,我们渴望有学习的机会。每每获悉有培训机会,都会从心底萌生渴望,希望可以走出去,看看别人的课堂,听听别人的讲授,学习别人的优点,探讨自己的问题,但每每由于各种原因和限制,都未能成行,心中便总有一种无法超越自己的遗憾。如今,有了这次培训的机会,虽然是远程培训,虽然时间仓促,但心中的那一份饥渴被满足的感觉,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弥漫,让自己珍惜时间,紧握机会,提高自己,学习先进。 本次培训收获颇多,现记录如下,希望与大家共享。

其一、通过学习,为自己的实践找到了理论的依托。

有句话说“思想决定行动,认识决定成败。”的确,没有正确的思想作为指导,我们的行动往往陷入盲目和被动。由于在平时教学中对理论缺乏正确的认识,所以对自己的教学思路便总有迷茫,总是找不到努力地方向。比方说课外阅读,以前只是觉得课外阅读会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但是如何实践,有什么理论依托,都不清楚,也没有系统思考过。如今学习了《初中新课程下物理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了解了课外阅读的目的和开展课外阅读的方法,以及如何组织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特别是观看了教学案例后,更从教师的课堂中理解了如何用理论指导实践。真正学会了如何学以致用,解决了如何用的问题。再有就是课堂导入,以前只重形式,忽略了效果、目的和意义,如今学习了《 初中物理教学不的能力培养》,明确了导入一定要有较强的目的性、较好的相关性,、趣味性和启发性。为自己以后设计课堂导入提供了理论依托和努力方向,让自己明确了什么样的导入才算是好的导入。 其二、通过学习,有了各种课型的授课思路。

以前根据每堂课的训练目的和每堂课在单元中所处的位置,将课分成了四种不同的课型,听力课、泛读课、精读课和复习课。但是在真正的授课过程中只是有不同方面的侧重而已,并没有真正的从上课之初,一直贯彻到结尾,系统性差。经过本次培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听、说课的案例,一节课分别从听前准备环节,到听力中间环节,教师采取了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六听材料,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给学生提供了由浅入深的系统训练,同时在训练中体现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特别是听后活动,使学生将听、说落实在读、写中,完成了很完美的一节听力训练课。从课上延伸到考试中,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听前:

浏览题干和选项,预测题意。听中:抓场景提示词,联想相关场景常用短语或句型。听后:结合听时简明扼要的笔记,迅速回忆和整理所听内容,并对答案做出判断。以此类推,触类旁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就会借它山之石,完成我们不同课型的讲授。而且在备课的时候,就有了明确的思路,朝着什么方向努力,达成什么目的,如何设计课堂的活动,怎样体现活动的变化和对学生不同的能力培养等都在学习之后有了清晰的认识。

其三、通过学习,开阔了眼界,转换了思想。

本次培训,最大的变化就是自己的变化了。有人说讲课的最高境界就是深入浅出,本次培训内容和课例都深深让我体会到了这一点,开阔了自己的眼界,授课教师和专家们都深入浅出的让我们理解了专业化的理论知识,并学会了如何应用。在平时教学中,我们也要让自己的课堂深入浅出的教授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兴趣。有一句话说得好“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可以学习。”我一直为参加这次培训而深感荣幸,我知道它会成为我从教途中的加油站,我会将所学物理知识应用于课堂实践,绝不辜负了这次培训的机会和组织者的苦心。

最后,我想说,也许有的教师有很多次培训经历,而使培训之心茫然;也许有的教师因无缘培训,而心存对培训的渴望,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应该封闭了自己。让我们也像培训中一样,成立自己的论坛,交流我们的观点。你一个苹果,我一个苹果,你我交换,我们还各自有一个苹果;你一个想法,我一个想法,你我交换,我们就拥有了两个想法。愿学习之路,总有朋友相伴,愿我们的教学之路,有鲜花弥漫。

20xx-12-28

 

第三篇:高一物理学习总结

高一力学中有关运动、力、功、能量、动量、振动和波等概念和规律,以及力学的物理思想与物理方法是后续的热学、电学、光学学习的必要基础,学生在高一打下的物理基础将影响其整个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高一物理就是高中物理之春。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但高一物理难学,这是人们的共识,高一物理难,难在梯度大,难在学生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才能教好高一物理,使学生较顺利的完成高一物理学习任务。

一、高中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梯度

1. 初、高中物理教学要求对比

对比项目 初中 高中 知识内容 最常用的、基础的、学生 能接受的物理知识 比较全面的物理学知识及其世纪应用 适当渗透近代物理知识与观点 知识掌握层次要求 了解物理学的初步知识,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含义,能够说出它的要点;

了解物理知识的应用

知道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建立

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

理解概念和规律的确切含义

理解规律的适用条件

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应用

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知识应用要求

能应用所学物理知识分析、 解决简单的问题

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应用

能力要求

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

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应用物理知识解决

简单问题的能力

观察和实验能力

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科学思维能力(包括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

运用数学分析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上表可以看出初、高中物理在知识内容、知识掌握层次要求、对知识应用的要求和能力要求各方面,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都要迈上一个高高的“台阶”。

2.初、高中物理教学方法与教材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使学生了解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和原子物理学的初步知识以及实际应用,因此,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易于学生接受;教材编写形式主要是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思考、读读想想、想想议议,小实验、小制作、阅读材料与知识小结,学生容易阅读。

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

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的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阅读难度较大,不宜读懂。

3.初、高中物理思维能力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学以直观教学为主,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呈现的是一个个具体的物理形象和现象,所以初中学生物理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而在高中,较多地是在抽象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呈现的是经过抽象概括的物理模型,所以高中学生物理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之上,高中物理教学要求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在初中,物理规律大部分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在高中,有些规律要经过推理得出,处理问题要较多地应用推理和判断,因此,对学生推理和判断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高一学生难以适应。

另外,由于受初中学生思维能力和物理知识的限制,在初中阶段只能通过直观教学介绍物理现象和规律,不能触及物理现象的本质,这种直观教学使学生比较习惯于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对一些事物和现象形成一定的看法和观点,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这种由生活常识和不全面的物理知识所形成的思维定势,会干扰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对物理本质的认识,造成学习上的思维障碍。

4.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由于初中物理内容少,问题简单,课堂上规律概念含义讲述少,讲解例题和练习多,课后学生只要“背背概念、背背公式,考试就OK了”(摘自学生学习总结),养成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考试考什么,学生练什么,学生紧跟教师转的学习习惯。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不会读书思考,只能死记硬背。

而高中物理内容多,难度大,课堂密度高,各部分知识相关联,有的学生仍采用初中的那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的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摘自学生学习总结),还有学生说“因为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所以每次上物理课,都觉得听不大明白。这道题还没懂,老师又开始讲下道题”“由于每堂课容量很大,知识很多,而我又没预习,因此上课时,我只是光记笔记,不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能及时地理解老师讲的内容”,使学生感到物理深奥难懂,从心理上造成对物理的恐惧。

5.学生数学知识和数学解题能力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高中物理对学生运用数学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首先,在教学内容上更多地涉及到数学知识:

(1)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明显加多加深,如: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常用的就有10个,每个公式涉及到四个物理量,其中三个为矢量,并且各公式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学生在解题时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2)用图象表达物理规律,描述物理过程。

(3)矢量进入物理规律的表达式。这是学生进入高中首先遇到的三大难点之一。从标量到矢量是学生对自然界量的认识在质上的一次大飞跃。对于已接触了十几年标量的学生,这个跨度非常大,l+l=2,1-1=0,- 2<1,“天经地义”,现在突然变了,两个大小为1的矢量合可能等于0,而两个大小为1的矢量差反而可能等于2,-2m/s的速度比lm/s大,学生难以接受。

并且在应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教学要求上对高中学生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要能根据具体物理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作出物理结论;要求学会运用几何图形和函数图象表述、分析、处理问题。

但初中学生升人高一时,无论在掌握的数学知识量上,还是对已学数学知识应用的熟练

程度上都达不到高中物理所需,例如:在运动学中用v-t图象的斜率求加速度,而此时学生还没有学过斜率概念;在运动和力的合成与分解中要用到三角函数知识,而学生却只学过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函数定义,一般三角函数定义和最简单的三角公式都还没有学,学科知识之间的不衔接也增大了高一物理教学的难度。

二、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1.高一物理教师要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

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存在着较大梯度,或是形成拐点时;当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需要增加思维加工的梯度时,就会形成教学难点。所以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深刻,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思维水平了解清楚,在会形成教学难点之处,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中间要增设驿站,使学生分步达到目标;并在中途经过思维加工,使部分新知识先与原有知识结合,变为再接受另一部分新知识的旧知识,从而使难点得以缓解。”

所以,高一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2.教学中要坚持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原则。

正如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所指出教学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高一教学应以初中知识为教学的“生长点”逐步扩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现要难易适当,要根据学生知识的逐渐积累和能力的不断提高,让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重复出现,逐渐扩大范围加深深度。例如,“受力分析”是学生进入高一后,物理学习中遇到的第一个难点。在初中,为了适应初中学生思维特点(主要是形象思维),使学生易于接受,是从日常生活实例引出力的概念,从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物体受力分析的,不涉及力的产生原因。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高一在讲过三种基本力的性质后,讲授受力分析方法时,只讲隔离法和根据力的产生条件分析简单问题中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完牛顿第二定律后,作为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再讲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和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连接体问题时,介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的思路。这样从较低的层次开始,经过3次重复、逐步提高,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物体的受力分析思路与分析方法。

3.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

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能力是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衔接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来龙去脉。讲授物理规律要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力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动量和冲量,动量和动能,冲量和功,机械能守恒与动量守恒等,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建立鲜明的物理情景,引导学生经过自己充分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从直观的感知进入到抽象的深层理解,把它们准确、鲜明、深刻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尽量避免似懂非懂“烧夹生饭”。

4.要重视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

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例如:平行四边形法则、牛顿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的建立都是如此。建立物理模型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过程的讲解,使学

生领会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

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讲解物理习题。讲解习题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讲解习题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物理习题做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从高一一开始就应训练学生作示意图的能力,如:运动学习题要求学生画运动过程示意图,动力学习题要求学生画物体受力与运动过程示意图,热学要求学生画气体状态示意图等等,并且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习惯。

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时的难点是不能把物理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回到物理问题中来,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闯过这一难关。如在运动学中,应注意矢量正、负号的意义以及正确应用;讲解相遇或追击问题时,注意引导学生将物理现象用数学式表达出来;讲运动学图象时,结合运动过程示意图讲解,搞清图象的意义,进而学会用图象分析过程、解决问题。

5.要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

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习物理要重在理解,只是教师讲解,而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不可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不可能真正想清其中的道理掌握它,独立思考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在高一阶段首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独立钻研教材,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多的给予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分析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逐步学会思考。

(2)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高一阶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材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阅读物理教材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边读边思考,挖掘提炼、对重要内容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养成遇到问题能够独立思考以及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有关书籍和资料的习惯。

为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在定义概念和总结规律时,可以直接阅读教材中的有关叙述,并加以剖析,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讲评作业或试卷时,对由于概念混淆不清或不理解,以及对物理概念表达不清而造成的错误,要结合教材的讲述加以分析,使学生意识到这些知识在教材上阐述的是一清二楚,应该认真的阅读教材。可以选择合适的章节采用自学、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为了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与效果,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重点设计思考题,使学生有目的地带着问题去读书,还应设计些对重点的、关键性的内容能激起思维矛盾的思考题,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和思维活动。

(3) 培养学生养成先预习再听课,先复习再作业,及时归纳作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首先要上好高一开学第一节的绪论课,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每节课布置课后

作业时,讲明下一节授课内容,使学生心中有数以便进行预习;实验坚持写预

习报告,无预习报告不能做实验。要求学生能够逐步做到不论多忙,也要在课

前先预习教材。一章学完主动地整理所学知识,找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由于教材的编写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把完整的知识体系分到各章节中,如

果课后不及时总结,掌握的知识是零碎而不系统的,就不会形成“知识串”,容

易遗忘。要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总结有多种方法,如每单元总结、纵

向总结、横向总结。不论哪种方式总结都要抓住知识主线,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抓住典型问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本届高一从第一章开始就要求学生独立进行单元总结,并逐份批改、提出建议,选出好的全班展览,同时教师提供一份总结以作示范。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①通过课堂提问和分析论述题,培养学生根据物理概念与规律分析解答物理问题、认识物理现象的习惯,要求学生“讲理”而不是凭直觉。

②通过课堂上教师对例题的分析和学生分析、讨论、解答物理题,使学生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养成先分析再解题的习惯。

③严格做题规范,从中体会物理的思维方法,养成物理的思维习惯。

(5)强调科学记忆,反对死记硬背。

解决物理问题就是运用记忆的物理知识去分析、综合、推理的过程,“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决于个人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及其性质和组织解构”(J.Aderson, 19xx年)。奥苏倍尔指出:“如果没有预先存在的可利用的、可区分的、清晰的认知结构,就不会产生有意义的学习”记忆是学习任何知识包括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也是物理创造性的源泉。

现在学生不重视知识的记忆,或是什么都不记,或是死记硬背,许多学生到了高三才发现高一、高二时学的知识没有记忆造成的困难。所以,从高一开始就要要求学生重视记忆,尤其是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记忆;要引导学生科学的记忆。准确的记忆是正确应用的基础,理解是物理记忆的关键,对比联系是记忆的有效方法,将所学知识与该知识应用的条件结合起来,形成条件化记忆才能有效地用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要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明确其本质,在此基础上,将易混的概念和规律放在一起加以比较,找出区别和联系,再行记忆。当掌握了一定量的知识后,要进行整理,把零散的孤立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形成一定的物理思维过程,“只有组织有序的知识才能在需要应用时成功的提取和检索。”

好习惯要从小培养起,好的学习习惯要从高一抓起。

最后用一句名言作为本文的结束

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教人发现真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