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室护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胃镜室护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 护理管理对策

【摘要】 近年来,内镜技术得到了的迅猛发展,消化内镜在消化系疾病的诊治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主动要求做胃镜的人越来越多。为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真正做到人性化服务。工作中,针对科室存在的护理问题如病人多、护士工作超负荷;患者及家属抱怨多;渴望了解有关知识及潜在问题-护理纠纷等实施相应的护理管理对策。调配增加护理人员,购置增加设备;加强整体护理观念,改变服务意识;加强护理专业知识及法律知识培训;实施健康教育指导等。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病人及家属的需要。

【关键词】 消化内镜;护理问题;护理管理对策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除了诊断性内境以外,许多消化系统疾病可经内镜下介入治疗起到根治目的。如消化道息肉摘除、消化道异物和胆道结石的取除,还可经内镜介入治疗消化道良、恶性狭窄、食管静脉曲张等。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增强,己经由原来的对内镜恐惧转向主动要求做胃镜,使得内镜诊治病人不断增长。而新的护理模式(整体护理),强调以病人为中心,在关注病人疾病的同时,也要关注患病的病人,关注病人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更要关注病人心理需求的满足和人格、尊严的完善[1]。因此,面临护理模式的转变,我们针对内镜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实施了相应的对策。

1 面临的问题

1.1 内镜诊治病人多,护士工作超负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到医院就诊的患者越来越多。目前,内镜诊断消化道疾病己成为主要的手段,内镜下介入治疗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内镜诊治病人不分性别和年龄段。因此,每日行消化内镜(胃镜、结肠镜、十二指肠镜等)检查或治疗者达30~40例。医护人员编制严重不足,护士只有3人,经常加班加点,长时间站立和紧张的工作,使护士患了下肢静脉曲张,身心显得疲惫。

1.2 患者及家属的抱怨多

1.2.1 候诊时间长

由于就诊患者多,检查及治疗需要时间;为控制院内交叉感染,清洗消毒内镜需要时间,使每个病人不得不等待30~60分钟或更长时间。

1.2.2 对诊治前体检不满意

为控制院内感染,内镜诊治前均需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和免疫缺陷病毒等相关标志物检测,部分患者对此表示不理解,认为医生滥开化验单增加医院收入,加重病人的经济负担而抱怨。

1.2.3 收费项目多,交费不集中

病情复杂及行内镜下治疗者往往需要多次交费。如胃镜检查:先交检查费和体检费,若需做组织学检查者再交活检费、病检费,还要交药费等。家属因既要照顾病人又要忙着交费、送标本而抱怨不止。

1.3 患者及家属渴望了解有关知识

疾病导致的躯体不适、精神压力等使患者及早恢复健康心切。但由于对疾病病因、治疗、用药注意事项、预后、保健知识以及内镜检查或治疗等知识的缺乏,渴望了解有关知识,如患者在内镜检查或治疗术前的准备、术中的配合、术后注意事项及有关疾病知识等。

1.4 护士从事内镜工作时间短,业务不熟练

内镜护理工作具有不同于病房管理的特殊性,从事内镜工作者需进行岗前培训,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都是从病房直接调入内镜室,致使所提供的护理服务显得不协调。如操作中医护配合问题,对病人及家属所提出问题的解答,内镜室各仪器的正确使用、维护、保养及贮存,实习、见习生的带教问题等等。均与从事内镜工作时间短,所学的专业知识陈旧,接受和适应新的护理观念慢,不注重本专业新业务、新理论学习等因素有关。

1.5 护理纠纷是潜在问题

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时间短,加上护理人员少,工作任务重,对整体护理的认识不足,护患间缺乏有效沟通,很难掌握病人的各种信息和资料。护士仅仅是了解一些与本检查有关方面的问题,忽视病人及家属的心理需求,使得病人及家属对医院提供的医疗护理服务很失望,加上工作繁忙,服务态度简单、解释不耐心,病人不投诉则罢,一旦投诉,可能会导致护理纠纷。

2 护理管理对策

2.1 合理调配内镜室护理人员

内镜室工作量大、任务重,为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使其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工作,有关领导对护士所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并适当增加内镜室护理人员,采取2班轮换制,解决护士长时间站立的问题,减轻了工作负荷。

2.2 解决病人候诊时间长的问题

向有关领导汇报一台机器难以满足患者需要等问题,院领导根据内镜室实际工作情况,购置增加仪器,使多台机器同时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病人候诊时间长的问题。

2.3 加强整体护理观念,改变服务意识

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念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解决病人问题为导向,满足病人需要为目标,将护理业务工作和管理工作系统化的新型模式。[2]工作中护士根据病人的需求建立各项护理服务过程及标准,并易于掌握和操作,培养护士的自律性,不断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塑造护士的良好形象,提高护理质量。

2.3.1 增加满意度,减少抱怨声

一切从病人的需要出发,视病人为一个整体,满足病人的正当需求。候诊环境整洁舒适并安装有电视,使病人感到象家一样的亲切,消除病人的紧张心理。工作中护士注意个人仪表、精神面貌和工作态度。护士说话和蔼,待人礼貌、亲切大方,神态自如,令病人及家属轻松愉悦。注重护患交流,从交谈中发现问题,了解病人所需,全身心地提供护理服务。

工作中,护理人员针对病人对诊治前的体检不理解,给予耐心的解释: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梅毒属乙类传染病,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内镜诊治前对其相关标志物检测的目的是控制疾病在人群中传播,对人、对己、对社会有益,使病人或家属充分理解体检的目的,不再为此抱怨。

关于多次交费的问题,我们与有关科室反复讨论商定:医生对那些有可能做组织学检查、内镜下治疗者实行检查前先不交费,待操作结束后再集中交费。从而减少了病人“看病难”的说法。

2.3.2 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护理人员是医院里的弱势群体,往往受学历低、社会偏见、病人对医疗护理服务需求期望值过高引发的护患关系紧张等因素影响,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因此,积极要求通过参加专业知识培训、继续教育等转变护理管理意识,树立新的管理思想;提高自己的学历和自身修养;认识护理服务的价值;认识护理服务价值的核心是“态度”;认识亲切的语言,体贴的服务,使病人感到这是一种完美的服务。[3]将以任务为中心的管理思想转向以病人为中心,从重视护理工作的完成转向病人需要的满足。

2.3.3 实施健康教育指导

在未来的医院中,有无艹卓有成效的健康教育系统,将成为衡量医院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志。护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大系统的一个分支,是主要由护士进行的、针对病人或健康人群所开展的、具有护理特点的健康教育活动,是实施整体护理的重要措施;[4]是帮助病人和家属实现健康促进的良好载体。护士明确了护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帮助病人或家属确立健康信念和健康行为。[5]根据病人及家属经常碰到的相关疾病常识、保健知识以及患者在内镜检查或治疗术前的准备、术中的配合以及术后注意事项等提供一些浅显易懂、简明扼要的宣传资料,满足了病人和家属渴望了解有关知识的需要。

2.3.4 进行规范化培训,提高法律意识

护士有责任护理每个病人,且护理行为要符合国家标准,不使病人躯体及精神受到创伤,护理人员承担了较大的法律责任。随着社会的进步,医护人员有告知病人实情权、尊重病人意愿的服务。内镜操作属侵入性操作,如工作中稍有疏忽,很有可能触犯法律,护理人员必须重视这方面的问题,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参加了医院组织的“有关法制知识规范化培训”,以提高法律意识,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总之,现代的护理工作仅凭经验去应对,远不能满足服务对象和时代的要求。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体系,完善护理服务,满足不同层次人群对健康的需求。[6]因此要求内镜室的护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发现新问题,正确实施管理对策,不断改进工作,真正做到人性化服务。

参考文献

[1]昊渭虹,郑玲.护理管理中体现专业价值的分析与思考.中国医院管理,20xx,21(6):37-38.

[2]江志君,张曼玲,孙丽波.整体护理模式在临床应用的前瞻性探讨.中国医院管理,1998,18(3):47.

[3]张曼玲,逢冰洁,孙丽波.在整体护理工作中充分发挥三级护理管理体系的作用.中华护理杂志,20xx,37

[4]包家明,霍杰.护理健康教育临床问题.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137. [5]郑淑君,张振路,何穗芬,等.医院健康教育服务部作用的探索与实践.中华护理杂志,20xx,37(1):37-39.

[6]陈京立.21世纪的临床护理管理者.中华护理杂志,20xx,37(3):204-205.

 

第二篇:税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税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曹文甫 加入时间:20xx-8-13 13:51:57 点击次数:3645

近几年来,我县经济快速发展,为地方税收培植了丰富的税源。同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变化,使地方税源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征,传统的税源管理方式很难适应当前的税源管理工作,现就如何加强税源管理提出一些看法和观点。

一、当前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税源管理机构职能“缺位”。随着征、管、查三部门的分离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税收管理员的职能发生了变化,由“管户”逐渐过渡到以“管事”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人情税”和“关系税”,有利于税务系统的廉政建设。但是,在一些地方也出现了“两少一多”现象:税收管理员下户调查研究的少,对纳税人的经营情况、缴税情况及税收结构进行认真分析的少,依靠纳税户自行申报来掌握税源、指导征收的多。若出现申报不实,偷、漏税等问题则由稽查部门去处理。这样一来,在税源的管理上便出现了“空档”,管事与管户在一定程度上脱了节。由于征、管、查之间始终处于磨合的状态,未达到统一和规范,导致税源管理的职能存在“缺位”现象。办税大厅征收人员就表征税,被动接受纳税人的申报资料;税收管理员不能主动收集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和税源变动情况;对税源控管乏力,对辖区内的税源底数不清,户籍不明,造成大户管不细、小户漏管多,“疏于管理、责任淡化”的问题凸现。

(二)部门协调配合不得力。从外部来看,涉及税源管理最紧密的工商、国税、银行、土管、城建、地税等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更谈不上信息共享。从内部来看,征、管、查三部门、机关科(股)室之间、上级局与下级局之间在强化税源管理方面还存在工作脱节,协调配合不畅,没有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协调一致的良性税源管理机制。

(三)税源管理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在税源管理过程中,基层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征管力量不足,税源管理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存在基层税源多、人员少,机关管理人员多、一线税源管理人员少等不合理现象。基层税源管理人员事务性工作繁重,很难集中精力开展税源控管,缺少充分有效的时间对纳税人的信息进行全面掌握。同时存在税收管理员制度落实不到位,日常工作任务不明、目标不清、考核不到位的问题。税收管理员业务水平参次不齐,适应目前税收征管的工作能力和税收执法水平不高,工作缺乏主动,不能很好地履行工作职责。

二、加强税源管理的建议

要全面提高税源控管水平,必须改变传统的监控思维模式,树立科学化、专业化、规范

化的管理理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人机结合强化对税源的管理和监控。

(一)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全面建立税源管理体系

按照税源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的工作要求。以事定岗、以岗定责、权责统一,建立统一、规范的岗责标准体系,进一步明确征、管、查三部门的职责分工,避免各环节、岗位之间职责交叉或缺位。三部门应加强业务衔接,既要分工,又要协作;既要制约,又要协调,凝集征、管、查合力,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提高税源管理的整体效能。搞好征管信息系统的业务整合与衔接,加强协调配合,做到分工不分家,防止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问题的发生,保证征管业务流程衔接紧密、运转高效。县局征纳股应加强对基层分局税源管理工作监督指导;稽查局、征收分局作为税源监控的辅助管理部门,应及时反馈税收工作中发现的相关情况。基层管理分局作为税源管理的主力军,应经常深入到纳税单位进行税源调查分析,监控并掌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常规及非常规的税源变化情况,特别要加强对改制企业、重点企业、漏征漏管户、新办户、停(歇)业户、注销户、非正常户等纳税人的监控工作,减少税收死角。定期、不定期地组织税收管理员对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税源进行专项检查、调查、预测、分析和控管,将税源监控置于征管工作之中,在征管工作中寻找税源、监控税源。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征管、税政、法规、#5@p、信息中心等部门之间的协调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专业特长和职能功效,积极为基层部门强化税源管理提供指导、帮助和监督,多渠道多领域地实现税源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全方位地构建税源管理体系。

(二)以人为本,注重实效,把税收管理员制度落到实处

1、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充实税收管理员队伍。县局、基层分局要综合考虑所管辖的税源数量、税源结构、税源地域分布、税源发展趋势、基层人员数量与素质等因素,按照税源管理的需要,优化税收管理员队伍,科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优先保证对重点税源户的监管需要。加强税收管理员的培训,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结合岗位的专业特点和管理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税收管理员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切实提高税收管理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2、建立健全岗责体系,明确税收管理员职责。积极探索税收管理员考核管理激励机制,根据工作难易程度和税收管理员的能力差异分配任务,做到以能定级,按级定岗,以岗定责,严格考核,奖惩分明,充分调动和发挥税收管理员工作积极性。建立健全税收管理员岗责体系,按照税收管理员工作岗位的不同,规范工作流程,明确职能定位和工作重点,减少日常的应付性事务工作,确保税收管理员有时间、有精力从事税源管理工作。实行税收管理员工作底稿及巡查记录制度,规范税收管理员的执法行为,形成执法有记录、过程可监控、结果可核查、绩效可考核的良性循环机制。

3、建立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提高工作效率。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税收管理员开展工作,方便管理员查询各项涉税信息。围绕管理员工作重点,通过分析、预警、监控、评估、筛选、异常信息处理、台帐、工作总结等功能模块,解决管理员“管什么”、“怎么管”、“管没管”的问题,提高税收管理员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有效地加强税源管理,提高税

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

(三)创新手段,改进方法,实现税源精细化管理

1、加强户籍管理,夯实税源基础。基层管理分局要分区域、分经济类型、分行业、分类别、分户建立纳税人户籍档案。健全房屋、土地、车辆等信息。充分运用税收信息化的手段,加强户籍管理,做到实有户数与系统机内户数一致。加强对纳税人开业、变更、停(复)业、注销、非正常户以及外出经营报验登记等日常管理,定期组织开展户籍管理情况的专项清理工作,减少漏征漏管户。

2、坚持属地原则,实施分类管理。实行分类组织与管理。根据纳税人规模、行业、企业存续时间、经营特点和信用等级等实行税源分类管理。重点抓好五项工作:一是抓好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税种等“五个重点”,建立健全重点税源管理和跟踪监控制度;二是抓好房地产业、建筑业税收征管。尤其是这两行业中的土地使用税和土地增值税征管难度大、漏洞多,要进一步认真研究,全面落实房地产税收一体化;三是抓好个体经营大户的征收管理,采取有效措施,规范个体经营大户的征管,减少税收流失。

3、加强源头控制、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一是要做到源头控制与税收分析相结合。源头控制就是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纳税人实现的税款数量,以及各税种收入的潜在分布情况,以便征收过程中心中有数,防止税源流失。税收分析主要是对税收收入的来源和结构进行研究分析,从中了解经济发展状况和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以便调整税收工作部署和征管重点。要实现源头控制和税收分析的最佳结合,要求每个税收管理员都要做到眼勤、腿勤、手勤,认真负责,不坐等纳税申报等资料,把室内静态分析与深入纳税户实施税源跟踪或动态管理紧密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地掌握税源情况,并善于从调查分析中发现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二是要扎实推进纳税评估。积极探索建立纳税评估管理平台,运用指标分析、模型分析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纳税人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分析评估。在评估工作中,注重综合评估与分税种评估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注重人机结合。三是建立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之间的互动机制。形成税收分析指导纳税评估,纳税评估用于税源管理和税款征收,并为税务稽查提供案源,税务检查与稽查又促进分析与评估,促进完善税收政策、改进税收征管的工作机制。

(四)加强稽查,整顿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

一是以日常检查为重点,堵塞征管漏洞。建立完善日常检查管理办法,规范日常检查工作程序,提高日常检查的效能。处理好日常检查与稽查两者之间的关系,把日常检查作为纳税评估与稽查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构建一种以纳税评估为基础,以日常检查为纽带,以稽查为总闸的良性互动机制;二是加大稽查打击力度,整顿税收秩序。树立“重点稽查”的意识,对一些税收秩序比较混乱、征管基础比较薄弱的地区与行业,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税收治理,加大对涉税违法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力争做到检查一个行业规范一个行业的税收秩序;三是积极开展涉税违法案件的分析、解剖和宣传曝光工作。对查处的案件特别是典型案件要进行分析解剖,研究发案规律、作案特点和手段,及时发现税收政策和管理上的漏洞,提出

打击、防范和堵塞漏洞的措施,并选择典型案件进行曝光宣传。

(五)加强协作,多头并进,建立和完善各级协税护税网络

一方面要逐步实现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计算机联网,建立与工商、国税、银行、质监、土管、城建等有关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机制,实现涉税信息资源共享,拓宽税源信息的来源渠道;另一方面基层地税机关根据零散税收税额小、户数多、征收难度大的特点,通过社会综合治税、委托代征等方式,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配合,密切部门协作,建立、完善各级协税护税网络。特别是要加强对车辆、房屋租赁、房地产开发、个人所得税等征管薄弱环节税源信息的实时交换工作,充分发挥协税护税网络对地方税收的控管作用,强化税收源泉管理。

作者单位:新平县地方税务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