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 学习总结

数据库学习总结

XX班 姓名 学号

摘要: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里,数据库可以说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如交通运输、银行金融、工商企业等等。只要有大量的数据要管理或者需要有大量数据支持的工作,都要使用到数据库,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 关键词:数据库,功能、SQL Server的特点

在学习《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这门课之前,就和课本上提到的一个观点一样,认为它只是存放数据的仓库而已,但是现在我深深体会到这个观点是多么的片面。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大量的数据集合,前者只能表达它的一方面而已。

数据库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一门非常成熟的技术,它的技术水平、应用水平多比初始时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它的最基本的特征却没有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点:数据库是相互关联的的数据集合;即在数据库中不仅要能够表示数据本身,还要能够表示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系。

第二点:数据库用综合的方法组织数据,保证尽可能高的访问效率;即根据不同的需要按不同的方法组织数据,例如顺序组织方法、索引组织方法、倒排数据组织方法等。

第三点:数据库具有较小的数据冗余,可供多个用户共享;即通过共享共用的数据,降低数据的冗余度,这也能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第四点:数据库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即令数据的组织和存储方法与应用程序互不依赖,降低应用程序的开发代价和维护代价。

第五点:数据库能够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即拥有(1)、安全控制机制,这可以有效地防止数据库中数据被非法使用或非法修改;(2)、完整的备份和恢复机制,这能保证当数据遭到破坏时(软件或硬件故障引起的),能立刻将数据完全恢复,从而保证系统能持续、可靠地运行。

第六点:数据库允许并发地使用,能有效、及时地处理数据,并能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即当多个用户同时使用相同的数据时,数据库能够协调一致,保证不发生冲突和矛盾。

那么对于上面数据库的各种功能和特性是如何实现的呢?当然它不是数据库中的数据固有的,是靠管理或支持数据库的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提供的。下面我将结合我所学习的内容,谈谈关于数据库管理系统——Mircrosoft SQL Server。

Mircrosoft SQL Server是一个高性能的、多用户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它专为客户/服务器计算环境设计,它提供的内置数据复制功能、强大的管理工具和开放式的系统体系结构为基于事物的企业级信息管理方案提供了一个卓越的平台。

首先作为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Mircrosoft SQL Server应该具备如下功能:

1、数据库定义功能:可以定义数据库的结构和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可以定义数据库中数据之间的联系,可以定义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和保证完整性的触发机制等;

2、数据库操作功能:可以完成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操作,可以装入、删除、修改数据,可以重新组织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可以完成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等操作;

3、数据库的查询功能:可以以各种方式提供灵活的查询功能,使用户可以方便地使用数据库中的数据;

4、数据库的控制功能:可以完成对数据库的安全性控制、完整性控制、多用户环境下的并发控制等各方面的控制;

5、数据库的通信功能:在分布式数据库或是提供网络操作功能的数据库中还必须提供数据库的通信功能。

其次是Mircrosoft SQL Server中系统数据库的作用,每个SQL Server实例包括四个系统数据库(master、model、tempdb和msdb)以及一个或多个用户数据库。下面是关于四个系统数据库的介绍:

1、master数据库:用于存储SQL Server系统的所有系统级信息,包括所有的其它数据库的信息、所有数据库注册用户的信息以及系统配置设置等。

2、tempdb数据库:用以保存所有的临时表和临时存储过程,还可以满足任何其它的临时存储要求,例如存储SQL Server生成的工作表。

3、model数据库:它是一个模板,当使用CREATE DATABASE命令建立新的数据库时,新的数据库的一部分总是通过复制model数据库中的内容创建,剩余部分由空页填充。

4、msdb数据库:用于SQL Server代理程序调度报警和作业等系统操作。 同时在安装SQL Server时,还建立了一个pubs数据库,这是一个用户数据库,是一个可以用于练习的示例数据库。在建立数据库时,每个数据库至少有两个文件:一个主文件(存储数据库的启动信息、用户数据和系统表,以.mdf为扩展名)和一个事物日志文件(用来保存恢复数据库的日志信息,以.ldf为扩展名)。

接下来是SQL Server的数据库结构:

在SQL Server数据库中,数据被组织为用户可以看得见的逻辑组件,主要包括基本表、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和用户等。SQL Server在发出CREATE DATABASE命令建立数据库时,会同时发出建立操作系统文件、申请物理存储空间的请求;当CREATE DATABASE命令成功执行后,在物理上和逻辑上都建立了一个新的数据库。这就可以在数据库库中建立各种用户所需的逻辑组件,如基本表、视图等。

然后是Mircrosoft SQL Server管理中的几个特点:

1、数据库镜像:通过数据库镜像,将自动失效转移建立到一个待用服务器上增强SQL服务器系统的可用性。

2、在线检索操作:即在指数数据定义语句(DDL)执行期间,允许对基地表格或集簇索引数据和任何相关的检索,进行同步修改。例如,当一个集簇索引正在重建时,可以对基低数据继续进行更新、查询。

3、快速回复:新的、速度更快的恢复选项可以改进SQL服务器数据库的可用性,管理人员将能够在事物日志向前滚动之后,重新连接到正在恢复的数据库。

4、快照隔离:通过快照隔离,使用者能够使用与传统一致的视野观看数据库,存取最后执行的一行数据,这也为服务器提供了更大的可升级性。

5、专门的管理员连接:即即使在一个服务器被锁住,或者因为其他原因不能使用时,管理员可以通过这个连接,接通这个正在运行的服务器。这一功能能让管理员,通过操作诊断或Transact-SQL指令,找到并解决发现的问题。

最后是关于学习过程中的体会,数据库能给我们生活带来便捷,但它的学习肯定不会那么一帆风顺,总会遇到问题。我想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是理解它,从多方面理解、掌握它。

首先是对概念的理解,例如关于游标的使用,最基本的操作语句如定义游标:DECLARE CURSOR、打开游标:OPEN、从游标中读记录:FETCH、关闭游标:CLOSE、释放游标:DEALLOCATE、执行:EXEC等,如果都不明白这些语句含义,如何掌握它?其次是对数据结构的理解,数据库就象房子,也有地基、承重墙(框架)、门、窗、内部家俱饰品等,对应到数据库里,一样可以找到相应的东东。地基就象数据库的系统表,不论以后要盖多少房子,多高多大的房子,都要在地基上开始;框架(承重墙)可以是每张表,也可以是每张表中的字段,是不可逾越而又相互交叉的;门窗就是数据库中的通道,就是索引、访问权限、视图等;内饰、家具就是最终的用户数据,是放在数据库这所房子里的东西。然后是在思维上的理解,东西方的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异,比如在多表查询、数据库结构优化时需要多考虑这种理解和实施层面的“差异性”。

 

第二篇:数据库学习总结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学习体会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对《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基本有利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和掌握,本书按顺序可以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数据库基础部分(第一章至第三章)。第二部分为数据库系统部分(第四章至第八章)第三部分为数据库设计部分(第九章和第十章)。第四部分为数据库应用和数据库新技术部分(第十一章至第十六章)。

第一章 绪论

本章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以及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

1.数据库系统的四个基本概念

(1)数据(Data)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2)数据库(Database):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它是相互关联的数据的集合,用综合的方法组织数据,低冗余与数据共享,数据具有较高的独立性,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最大限度地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数据可以并发使用并同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4)数据库系统(DBS):它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及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2.数据库的研究可以说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等。

(2)应用领域:政府、企业、金融、交通、教育、科研等

(3)计算机技术:分布式技术、并行技术、人工智能、多媒体等。

第二章 数据模型和三层模式数据库

本章介绍E-R方法、概念数据模型、传统的三大数据模型、数据库的三层模式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结构等。

1.信息结构与E-R方法。

2.概念数据模型。

3.传统的三大数据模型。

(1)层次模型:用树形结构来表示各类实体以及实体间的联系。

(2)网络数据模型:网状数据库系统采用网络数据模型作为数据的组织方式。

(3)关系数据模型:用关系(表格数据)表示实体和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 数据独立性与三层结构

(1)数据的独立性:指应用程序与数据的组织和存储结构相互独立的特性。 三层结构:外部层,概念层,存储层。

第三章 关系数据库

本章重点、全面介绍了关系数据库和关系数据模型,包括关系的形式化定义、关系数据模型、关系完整性约束、关系代数和关系数据库的三层模式结构等。

1.关系数据库:在一个给定的应用领域中,所有关系的集合构成一个关系数据库。

2.关系代数:常用的关系操作有并,交,差,广义笛卡尔积,选择,投影,

连接,除,查询,插入,删除,修改等。

3.关系的完整性: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第四章 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基础

本章首先介绍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的概念,特别是数据库服务器的作用,然后介绍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的结构以及如何建立SQL Server数据库。

1.客户/ 服务器体系结构: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是一种合理配置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应用负载、充分利用系统资源、使系统服务效率更高的一种应用体系结构。

2.三层客户/服务器结构:其优点为可重复使用,性能改善, 易于管理, 易于维护。

3.SQL Server 工具和实用程序:企业管理器,服务管理器,查询分析器,事件探查器,导入和导出数据,服务器网络实用工具,客户端网络实用工具,联机帮助文档。

第五章 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本章详细介绍了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在表定义功能中介绍了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完整性的实现,还通过大量的实例介绍了SQL查询功能的实现,最后介绍了SQL的宿主使用方式和动态使用方式等。

1.SQL的数据定义功能

2.SQL的数据查询功能

3.视图:单个表派生的视图,多个表派生的视图,视图中的虚列,视图的删除。

4.SQL的数据操作功能:插入,更新,删除等操作

5.SQL的宿主使用:游标

第六章 存储过程、触发器和数据完整性

本章介绍了存储过程、触发器和规则等数据库技术。

1.存储过程提供了封装某一个需要重复执行任务的方法。存储过程在创建时即在服务器上进行编译,所以执行起来比单个SQL语句快,且能减少网络通信的负担。

2.触发器属于一种特殊的存储过程,可以在其中包含复杂的SQL语句。

3.触发器与存储过程的区别在于触发器能够自动执行并且不含有参数。

4.触发器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别:INSERT触发器、DELETE触发器、UPDATE触发器。

5.数据完整性。

第七章 安全性

本章介绍了数据库的安全问题,包括用户管理和权限管理等内容。

1.安全性措施的层次:物理层,人员层,操作系统层,网络层和数据库系统层

2.安全性控制是数据库管理员(或系统管理员)的一个重要任务,他要充分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功能,保证数据库和数据库中数据的安全。

3.SQL Server的身份验证模式 :标准模式、集成模式和混合模式。

4.用户的分类 :系统管理员用户, 数据库管理员用户 ,数据库对象用户,数据库访问用户。

5.权限管理:授予权限,查询授权,收回权限,禁止权限,角色与存取控制。

第八章 事务管理

本章介绍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包括事务的性质、并发控制和数据库恢复等内容。

1.事务作为一个逻辑工作单元必须有四个属性,称为 ACID(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属性,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事务。

2.事务的执行需要经过事务的开始、事务提交及事务回滚等三个过程。

3.事务的执行方式有两种,分别是显式事务和隐式事务。

第九章 关系数据理论

本章介绍关系数据理论,包括函数依赖、公理系统、规范化和模式分解等内容。

1.数据冗余:同一个数据在系统中多次重复出现。

2.关系模式设计不当引起的异常问题:数据冗余、操作异常(包括修改异常、插入异常和删除异常)。

3.函数依赖

4.关系模式的分解特性

5.范式:衡量关系模式好坏的标准。

(1)第一范式(1NF):如果关系模式R的每个关系r的属性值都是不可分的原子值,那么称R 是第一范式的模式。

(2)第二范式(2NF):如果关系模式是1NF,且每个非主属性完全函数依赖于候选键,那么称R是第二范式(2NF)的模式。

(3)第三范式(3NF):如果关系模式R是2NF,且每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R的候选键,那么称R是第三范式(3NF)的模式。

(4)BC范式(BCNF):如果关系模式R是1NF,且每个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R的候选键,那么称R 是BCNF的模式。

6.关系模式设计理论主要用于数据库的逻辑设计过程中。

第十章 数据库设计

本章介绍数据库设计,包括数据库设计的一般过程和内容。

1.数据库设计是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的技术,是信息系统开发和建议中的核心技术。是一种“反复追寻,逐步求精”的过程。

2.数据库设计的过程(六个阶段)

(1)需求分析阶段:准确了解与分析用户需求(包括数据与处理)

(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

(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对其进行优化

(4)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

(5)数据库实施阶段

(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

学习概括:

通过对《数据库系统及应用》一个学期的学习掌握了数据库一些基本概念及数据库的增、删、改、查询、存储过程、触发器:

CREATE DATABASE - 创建新数据库

ALTER DATABASE - 修改数据库

CREATE TABLE - 创建新表

ALTER TABLE - 变更(改变)数据库表

DROP TABLE - 删除表

CREATE INDEX - 创建索引

DROP INDEX - 删除索引

SELECT - 从数据库表中获取数据

UPDATE - 更新数据库表中的数据

DELETE - 从数据库表中删除数据

INSERT INTO - 向数据库表中插入数据

CREATE PROCEDURE – 创建存储过程

CREATE TRIGGER – 创建触发器

第九章的学习是最难也是最重要的:关系模式的异常问题、函数依赖和多值依赖的相关概念、闭包及其计算算法、最小函数依赖集的计算算法、关系模式的分解特性、1NF,2NF,3NF,BCNF,4NF的概念、候选键的求解算法等都是比较难以掌握的,需要多多练习。

学习方法:

1. 掌握上面总结的知识结构、脉络。

2. 认真做好课后习题,认真对待上机实验,写好实验预习报告。

3. 理论与实践结合,可以在掌握基本知识后,上网查找一些数据库使用实例,可以从中得到很多知识。

4. 注意预习和复习。

教学建议:

1. 以应用为主,精讲多练。 上课内容应以实际应用为基础,对于实际中常用到的要多讲,精讲,多练。日常很少用到的可以选择不讲,让学生自学。

2. 讲课以实例为主,根据实例介绍知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 重点多讲多举例,非重点可以简略讲一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