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为规范我县病媒生物监测工作,根据《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xx省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和《xx市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

(一)掌握监测对象的种类、数量、分布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二)分析病媒生物的长期变化和当地传染病的相关性,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二、监测内容

(一)成蚊

1.方法:采用诱蚊灯法。即用诱蚊灯放置在设定的调查点内,监测从日落20分钟后开始,连续诱集3小时或15小时。

2.监测点设置:各监测点选择居民区(平房或楼房的第一、二层)、公园(含街心公园)、医院各2处,农村选择民房和牲畜棚(牛棚和猪圈等)各2处,没有牲畜棚的以民房补齐,每处使用诱蚊灯1只。

3.监测周期:每年监测1个消长周期(自露头蚊月至越冬月止),一般为4月至11月,每月x日监测1次,风雨天气(风力五级以上)顺

延。

4.监测记录:将捕获的蚊用乙醚或氯仿杀死后进行分类鉴定,计数,记录,新发现的蚊种应制作标本保存。记录当天的天气,气温及湿度。

5.密度指数计算:

密度(只/灯.小时)= 捕获蚊虫数/(捕蚊时间*灯数)

(二)成蝇

1.方法:捕蝇笼法。统一采用锥形芯园形诱蝇笼。诱饵采用为红糖食醋饵(25g+25g)+25ml水。将有诱饵的诱蝇笼,白天分别置于设定的监测点6小时,上午九时布放捕蝇笼、下午三时收笼。将笼置于塑料袋内,用乙醚或氯仿将蝇杀死,进行分类统计,按种属登记。平均每笼捕的蝇只数即为蝇密度指数(蝇只数/笼)。

2.监测点设置:各监测点按农贸集市、绿化带和居民区设有代表性的监测点各1处,每处放置1个诱蝇笼;餐饮外环境(小饭店)2处,放置2个诱蝇笼。

3.监测周期:每年监测1个消长周期(自露头蝇月至越冬月止)一般为4月至11月。每月x日监测1次,风雨天气(风力五级以上)顺延。

4.监测记录:将捕获的蝇进行分类鉴定,计数,记录。记录当

天的天气,气温及湿度。

5.密度指数计算:

月平均密度指数即每月捕蝇总数/笼只数。种群分类密度指数即某种蝇只数/笼只数。

(三)蟑螂

1.方法:粘捕法。用蟑螂粘捕盒,每日晚放晨收。平均每盒捕获的蟑螂只数即为蟑螂密度指数(蟑螂只数/盒.夜)。

2.监测点设置:各监测点监测居民区1个、小饭店(餐饮)2家、宾(旅)馆1家、医院1家和农贸市场1家,各监测点相对固定。用甜鲜面包为诱饵(2克/片),每处布放10张粘蟑盒,市场布放在食品加工销售柜台,餐饮和宾馆布放在操作间和餐厅,医院布放在病房,居民区在各户的厨房,晚放晨收。每个标准间(约15m2)放置1张。不得选择一周内药物处理过的场所作监测点,每次监测时粘蟑盒必须更新。

3.监测周期:全年监测(1-12月)。每月x日监测1次,风雨天气(风力五级以上)顺延。

4.监测记录:将捕获的蟑螂进行分类鉴定,计数,记录。记录当天的天气、气温及湿度。

5.密度指数计算:月平均密度指数即每月捕蟑螂总数/盒只数*

夜。种群分类密度指数即某种蟑螂只数/盒只数*夜。

(四)鼠

1.方法:采用夹夜法。统一选用中型钢板夹(规格:12cm×6.5cm),以生花生米为诱饵,晚放晨收。室内按每15m2布夹1 只,沿墙根均匀布放。室外每5m 布夹1 只。居民区以外环境为主,特殊行业以室内环境为主,各种房间(厨房、库房)都应兼顾,农村自然村室内外均匀布放。

2.监测点设置:各监测点按不同地理方位选择监测地点。每个各监测点设城镇居民区、特殊行业(餐饮、食品制售)和农村自然村3个类型的监测地点各1个,各监测点每月室内外一次性布放鼠夹共100只,即3个类型的监测地点各布放鼠夹共300只。由于鼠密度监测的特殊性,各地应结合本地情况,确定监测点的范围,为避免连续监测对鼠密度造成影响,相邻月份应在监测点内的不同区域布放鼠夹,三个月内不得在同一区域布夹监测,不同月份选取的监测区域之间距离应大于0.25km。

3. 监测时间

全年监测,每月x日监测1次,风雨天气顺延。

4.监测记录:将捕获的老鼠进行分类,并及时把调查结果填表记录。监测点统一按附表填报。鼠夹已击发,但未捕获或见鼠毛、鼠

尾、鼠爪等不会危及鼠类生命的部分,均定为未捕到鼠。夹上有鼠头或大片鼠皮为已捕到鼠。

5.结果处理:

有效布夹率的计算(公式1):计算鼠的密度(公式2)。

公式1:

有效布夹率= 调查点有效夹数/调查点布夹总数╳100% 公式2:

鼠密度(分类鼠密度)=捕获鼠总数(或某一鼠种)/有效夹次总数╳100%

三、监测单位

按照我县地理方位选择xx、xx、xx为病媒生物监测点。另外,xx镇还要进行蟑螂监测、xx镇进行苍蝇监测、xx乡进行蚊子监测。

四、职责分工

1、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本地区病媒生物监测技术指导、业务培训、检查考核和工作督导。

2、各监测点做好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审核各监测点监测报表,并上报上级业务部门。

五、总结报告

1、各监测点在每月月底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慢科报出监测

月报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次月x日前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出汇总月报,次年x月底前报出汇总年报。

2、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监测结果的分析以及防治措施和效果评价等总结性的资料,于次年x月底前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第二篇: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繁峙县疾控中心病媒生物

监测方案

为了消除“四害”,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逐步提高县城品味,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积极配合爱国卫生运动,进一步做好我县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确保监测工作科学规范、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特制定此方案。

一、监测目的

(一)掌握我县四种病媒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防报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根据监测资料的收集,分析病媒生物的长期变化和当地传染性疾病的联系,为病媒生物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四)为我县爱国卫生运动,消除“四害”制定消杀方案提供依据。

二、监测内容和方法

(一)鼠密度监测

1、外环境:采用目测鼠迹法。记录外环境400米延长线范围内所观察的鼠洞、鼠道、鼠粪等鼠迹数。密度单位为鼠迹数/100m。 环境类型以建筑工地,居民区和单位、河湖两岸,公共绿地等。

2、内环境

鼠密度监测4次,采用粉迹法,时间是2、4、9、11月。

环境类型以农贸市场、饭店、宾馆、饮食店、食品加工、火车站和汽车站等。

(二)苍蝇密度监测

1、室外。采用目测法。记录公测和垃圾中转站内外坏境以及居民楼楼道中视野范围内存的成蝇数,密度单位为成蝇数/视野。

2、室内。采用粘蝇条法,将粘蝇条悬挂在室内,检查记录24/小时后粘捕到的蝇数,密度单位为粘捕蝇数/条。全年5——9月,共5次。 环境类型以餐饮、单位食堂、农贸市场等为主,每次检测共在3类场所所悬挂10条粘蝇条。

(三)成蚊密度监测

成蚊密度监测采用诱蚊灯法、每灯监测时间10小时,密度为只/小时。全年监测4次,6——9月份。

环境类型以居民区、医院、农民、牲畜棚为主。

(四)蟑螂密度监测

蟑螂密度监测采用粘蟑纸法,将粘蟑纸放置在蟑螂经常活动或藏匿的部位,检查记录放置24/小时后粘捕到的蟑螂数。密度单位为粘捕只数/张。

环境类型以宾馆、医院、单位食堂、食品制售或商场为主,每次监测共6类场所布放60张粘蟑纸。全年监测9次,每年2、4——10、12月进行。

三、监测总结

将全年监测蚊、蝇、蟑螂、鼠密度汇总上报,为全县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四害”,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