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经验总结

众所周知,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孩子们到五年级下期已经掌握了6000左右的生字,生字教学法已不再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作为过渡性的一个阶段,阅读和写作教学作为初步的渗透,课标中也未将其列为教学的重点。但是,鉴于语文课程兼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教学中必须坚持“兴趣先导,学会学习,整体推进,螺旋上升”的指导思想,以保证知识的连贯性和滚动提高的特殊性。教学中我牢固坚持以词句教学法为重点,以生字,阅读、写作教学为依托,贯穿始终,环环相扣,互为促进,滚动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可以概括为做好“五四三二一”。 第一“五”即强化“五字训练法”。

五字就是“读、标、注、划、思”即读五遍课文,标出自然段,把生字条和田字格里生字的拼音注到文当中,划出不理解的词和句,思考课后问题。这是我对课前预习提出的要求。我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真正做好预习,也可以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效率。

第二“四”即每天积累四个好词语

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好词好句摘抄本。每天摘抄四个好词语,要求会背,理解意思,初步会用该词语说一句话。对程度好的同学,外加好句子两个。允许在课文中摘抄,鼓励在课外抄录。这样做既给了孩子自主学习的空间,又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大大增强。

第三“三”即强化“三步生字学习法”。

此前所述,生字已不是三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但仍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三步生字学习法”的第一步是“识别字音,字形,这都在预习课文里进行,使学生对生字的正确读音和写法有了初步的感知。第二步是在“课堂中辨形辨意”,坚持“字不离词”的原则。结合文中的词语分析字意,初步学会口头应用。第三步是“单元巩固法”。这是纠正错别字的重要阶段,运用形近字、辨析,句中改错字等多种灵活方式,检验巩固学生对文中字形,字意的理解和掌握,对本阶段中不能掌握的生字,采用在书上用红笔圈记的方法,缩小复习范围,不定时抽查。

第四,“二”即坚持每天20分钟课外阅读

要求学生每天晚上坚持20分钟阅读,内容不限,可以是优秀作文,童话故事,也可以是报刊杂志。读后填写读书卡,家长签字,每周老师进行检查评比。在评比中,结合好的阅读典型,逐步向学生渗透精读、略读、速读的相关知识,指导学生先从精读做起,一字字,一句句认真读,懂得每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不懂的字词及时找工具书解决,对不理解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发问。这样做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在班级中形成了浓厚的读书氛围,对学生词语的掌握,理解和应用能力产生了极大的提升作用。

第五“一”即每天一篇日记,每周一篇作文

归根结底,学生写作能力的展示,是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最直观的体现,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漫长的过程。所以,尽管新课标对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但结合学科特点和新教材的需要,从孩子们入学之日起,我就把作文教学始终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常抓不懈,实践证明其辐射带动全面提升的作用十分有效。

最初,我从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做起,采用“一字多词”的方法选职一些接近生活的字,让学生扩词,多多益善,然后鼓励学生用喜欢的词说一句简单的话,这一学期,以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兴趣为主。

口头说句有了一定的基础,我引导学生迈出了第二步-----写句。这一阶段分三步走:先写简单完整的一句话,再适当地扩句。即为句加入一些恰当的定语、状语、补语(当然给学生不讲这些语法知识),第三步是分句成段,即进一步将句中的定语、状语、补语成份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将原句分解成一段话,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使学生兴趣盎然,愿意去学。

有了写词组句的能力,我就指导学生摘录片断和写日记。这个阶段我把握两个原则,一是贴近生活,激发兴趣。我指导学生观察季节变化 ,指导写景物,写水果。对照家庭成员和班级同学,指导学生记人物。结合节日庆典,学校活动,指导写叙事。二是明确要求,第一步是要求字数要够,要言有物。第二步是要有精彩的句子,优美的词语适量的修辞。第三步,指导在立意上有所突破。

这一步主要通过作文讲评课,由师生在讲讨论中完成。我重点抓住写作前的指导和批阅后的讲评两个环节,向学生渗透列提纲,多次修改,结构分段等写作基础知识,为学生们到高年级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我还感到有一点要特别引起大家的重视。就是坚持把握教材和开发课程资源相结合,我们现在用的冀教版教材,每一册书中都有一个开放性单元,比如本册有一个单元即“特产”。我们教学这样的课文,一定要发挥地方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课下做大量的工作,自己编排一些本地的特产的小文章,小故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对他们进行了热爱家乡的教育。

冀教版的教材特别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课文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广,但传统教材中的一些常规性的训练的内容大大减少了。大家有个突出的感觉是现在教材越来越不会教了。其实是编排简单了,但是老师的要求提高了,所以平时仅仅按部就班照本学科远远不够了,平时我们要穿插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如修辞手法的训练,修改病句的训练,句子变换的训练等,以使学生全面掌握语文知识。

 

第二篇:语文教学经验总结

语文教学经验总结

本人于20xx年x月毕业于广东***学院,并于20xx年x月在***中学担任九年级语文科科任教师至今。时间匆匆而过,回顾20xx~20xx学年的教学工作,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认真严格要求学生、关爱学生,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现将自己在这一年多来在教学工作中体会的几点浅薄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一、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导入方式,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让学生有学习的欲望。课堂的导入部分,不仅是连接新旧知识的桥梁,也是作为一节课关键的开始,同时,由于课间的影响,学生的注意还处于一种比较涣散的情形,需要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因此,课堂的导入十分重要。

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心理品质特点及实际教学经验,这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已有一定发展,但仍不适宜一开课就直接阐明学习目标,这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是首要任务。上课伊始,教师可以采用与本课学习内容有关的一些实物、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具,以及幻灯、投影等媒体,产生强烈的视听效果,使学生产生兴奋点;也可以抛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回忆、联想、思考;甚至可以向学生呈现两个相冲突的观点,使学生产生激烈的矛盾冲突等各种形式的教学导入方式。接下来,待学生注意力集中之后,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温故知新,通过帮助学生复习与即将学习的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找到两者间的连接点,合乎逻辑地引导过度。最后,顺理成章地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兴趣只是个前提,我们不能光为兴趣而兴趣,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只有明确学习目标,才能理解和把掌握学习的任务和方向,才能真正做学习的主人翁。

二、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基础内容

我们都说“要向45分钟要效率”,但是,毕竟一节课的时间还是有限。因此,教师上课应该把重点放在基础的知识点和问题上,只有牢固掌握好基础的知识点和内容,学生才能在掌握基础知识内容的基础上,不断自我提高。一篇文章,横亘古今,包罗万千,其中要了解和掌握的基础内容何止于几个方面。所以,教师还要结合本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品质特点和教学目标要求,选取一两个最为突出、重要,最需要学生掌握的关键点来讲解,不宜面面俱到。

三、用扎实多样的作业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长处与弱项,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当然,一个班有几十位学生,不可能一一顾及到,也没有必要。首先,教师应当根据测试和平时观察掌握所教班级学生的平均学习水平,然后,对之施以适宜的作业量和训练强度。第二,教师要找出班里个别的特长生和后进生。无论是特长生,还是后进生,教师都要以同等的态度关爱他们,尤其是后进生,更加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关爱。对于特长生,课上的内容显然是满足不了他们的学习欲望的,教师可以为他们适当布置另外一些课外的实践作业,扩充他们的学习视野。而对于后进生,教师应该以检查其课上听课的效率为主,帮助他们及时巩固复习课上的基本内容,检查其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讲评。

其次,对学生的作业训练,不宜采用单一的方式。教师可以围绕一个作业点,采用书面、实地考察、上网搜索等不同的作业方式,多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研究,

锻炼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以及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所体会掌握的只是教学这片汪洋大海中的点滴,还要继续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取经,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总之,我将继续努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