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学习反思总结8

师德师风学习反思总结

长城小学教师:刘雪玲

鲁迅先生有一句名言:“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这种更无情面地解剖自己的勇气和态度,正是这次师德师风活动自我反思总结阶段所提倡的不怕丑、不护短、不怕痛的精神。我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同志们的支持帮助下,在学习、理论水平、政策观念等各方面都有所提高,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但在这次活动中,通过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学习,在同志们的帮助下,我认真对照自己平时的实际工作及思想动态,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深深感到自己在学习、工作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与上级要求相比,还相差甚远。为警示自己,修正错误,鉴知未来,以利工作,按照要求,本着无愧于学校的态度,就本人在各方面存在问题自我剖析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一)系统的法律法规学习不够。多年来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理论学习,特别是工作忙的时候,终日埋头于纷繁复杂的事务堆里,常用老眼光、老办法、老经验去对待和处理新问题,理论学习不够,理解不深,没有对教育教学起到推进的作用。

(二)对学生的爱心没有很好的培养和树立,因而爱心的激发、永保不够而出现敷衍塞责现象。

(三) 缺乏协作精神,因而依靠集体的力量,群体的智慧,合作创共赢方面就软弱。

(四)对待工作有时只满足于认真完成学校领导交给的任务,常常只是根据学校布置的工作,看一步走一步,开拓意识还不够,常常求稳怕乱。由于自己思想不够解放,就谈不上敢想、敢试、敢闯、敢冒,缺乏知难而上、排难而进的工作态度和果敢精神。

三、整改措施

针对个人存在的问题,我将从思想深处查找原因,在身体力行上下功夫,迅速整改,早日见效,力求在政治上有明显提高,思想上有明显进步,做好工作。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今后将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挤出时间予以落实。通过学习,不断用新知识、新文化提高个人政治修养,吸取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辨别是非的能力,并注意与实际结合起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二)要克服时间上的困难,尽可能地更热情主动地关心同事,与其他老师多做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三)作为一名教师,我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紧跟时代脉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自觉地加强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在工作中学会善于总结和观察,提高开拓创新意识。

总之,在这次师德师风学习活动中,自己在思想深处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决心以此为契机,,提倡“从我做起”的精神,不去强调客观,高标准、严要求地从眼前做起,从自身做起,真抓实干,改进工作,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第二篇:师德师风学习反思总结5

师德师风学习反思总结

长城小学教师:俞 茂

教师既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又是人类社发展与进步的开拓者,是年轻一代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光辉典范。因而,教师的言行是构成对学生影响的最现实的因素之一,它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状况及其效果,而且影响着学生人格等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水平。

我们常说,教学要获得应有的实效或效果,必须依赖于我们对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的遵循。一条是教育的内容符合社会的要求。这是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来看的,教育首先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必须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才会有安身立足之本,因此,教育要紧紧地随时代的脉搏,时时关注重 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另一条就是教育还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即,教育的内容与方式都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样,教育才会成为儿童自身的需要,并为儿童所接受。而这一条主要是从教育与人的关系出发来看的,这就是说,教育还是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如果教育脱离了人的身心实际,那么,就很难言人的身心发展了,因此,教育中的有关年龄特征的问题,是不能被忽视的。在这两条规律中,就教师的工作性质而言,主要应该是对

第二条规律的把握。原因有两点:第一,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往往是被子政府部门的大政方针所决定的,教师并无权利随意更改教材的内容,但怎样把时代精神、教育的方针政策以及教材内容中的规范与要求有效地落实到学生身上,却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离不开教

师对学生本身的研究了;第二,教育为社会服务的最终目标,还是为了促进人本身的身心素质的发展,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幸福而服务的;同时,社会的要求也只有凝聚为人的个体的一种内在的,永恒不变的身心素质之时,教育的效果才会真正显露出来,我们才可以说教育是成功的,而教育要有效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外在教育影响要凝结为人的内在素质,则又都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现有身心发展水平与特征的了解和遵循,也就是说,以人为本,以人的身心素质为本,这不仅是教育的出发点,而且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对此,任何人都是不能忽略或轻视的,否则,就无真正的教育效果可言!因此,从心灵关注的角度来看,儿童的心灵具有可塑性,同时也是一颗脆弱的心灵,一颗向上的心灵,一颗善于学习的心灵。所以教育的效果,并不在于教育内容本身的正确与否,而主要在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是否贴近和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实际。同时,符合儿童身心实际的教育,又首先是建立在对儿童年龄特征的尊重与了解基础之上的。

总之,要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要使教师真正具有一种富有实效的教育行为,教师就必须认真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并以此作为教育的起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