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大豆“3414”试验分析与总结

20xx年大豆“3414”试验分析与总结

摘要:本试验严格按照3414试验方案开展,对大豆试验植株的生育性状、物候期、产量性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对试验数据开展了经济效益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从而为获得大豆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等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3414试验;分析;总结

中图分类号:s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xx)-01-0053-2

1 试验目的

通过大豆“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获得大豆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施肥方法。掌握大豆优化施肥数量,提高肥料利用率,构建大豆施肥模型,为大豆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理论指导依据。

2 试验设计

2.1 试验地块

位于42°42.198n,129°06.073e,土壤为薄层黄土质台地白浆土,土壤养分含量为n 14.05mg/kg,p2o5 4.47mg/kg k2o 156.40mg/kg。20xx年x月x日播种,6月x日出苗,6月x日间苗,6月x日第一次铲趟,7月x日第二次铲趟,10月x日收获。

2.2 试验品种

大豆,长农16(123~126天,2650℃,3500~4000kg/hm2),前茬作物玉米。

2.3 肥料

尿素(n4 6.2%)、过磷酸钙(p2o5 12%)、硫酸钾(k2o5 0%)

2.4 因素水平

大豆理论最佳公顷施肥量:n-p2o5-k2o=40-45-40。试验采用三因素:氮、磷、钾,四水平: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当地最佳施肥量、1水平为2水平×0.5、3水平为2水平×1.5(表1)。

2.5 试验方法

按3414试验要求,设14个处理,三次重复,各处理小区随机排列,每小区面积为20m2(长2.5米、宽8米)。氮、磷、钾肥全做底肥施入,以保证各小区供肥均匀。

3 试验结果分析

3.1 生育性状调查

见表2,7月x日调查中,在p2k2上,n1、n2、n3的株高比n0分别高0.8cm、1.4cm、1.9cm;在n2k2上,p1、p2、p3的株高比p0分别高0.8cm、1.0cm、0.1cm;在n2p2上,k1、k2、k3的株高比k0分别高2.4cm、1.4cm、0.5cm;其他表现无明显规律。7月x日调查中,在n2p2上,k1、k2、k3的茎粗比k0分别多0.06cm、0.01cm、0.12cm;其他表现无明显规律。结果表明,n、p、k肥对株高存在一定影响。

3.2 物候期调查

开花期中处理1(n0p0k0)最晚为7月x日,其次为处理2、4、8为7月x日,其余为7月x日;结荚期中处理1和处理13最晚

为8月x日。

3.3 产量性状调查

见表3,在p2k2上,n1、n2、n3比n0实粒数分别多3.6粒/株、

5.4粒/株、8.1粒/株;百粒重分别重0.14g、0.71g、0.18g;小区产量分别增加0.21kg、0.38kg、0.53kg;增产率分别升高9.5%、21.3%、24.0%;秕粒率表现无明显规律。在n2k2上,p1、p2、p3比p0实粒数分别多1.5粒/株、2.3粒/株、6.6粒/株;百粒重分别重0.33g、1.15g、0.78g;小区产量分别增加0.15kg、0.27kg、0.55kg;增产率分别升高7.3%、16.8%、25.5%;秕粒率表现无明显规律。在n2p2上,k1、k2、k3比k0实粒数分别多4.6粒/株、5.3粒/株、7.0粒/株;秕粒率分别少0.00%、0.09%、0.53%;小区产量分别增加0.14kg、0.15kg、0.36kg;增产率分别升高6.4%、10.9%、16.4%;百粒重表现无明显规律。以上说明,n、p、k肥用量增加,实粒数、小区产量、增产率均表现为增加。秕粒率增施k肥,秕粒率有所降低。

3.4 经济效益分析

见表4,在p2k2上,n1、n2、n3比n0经济效益分别增加411.90元、948.80元、985.7元;产投比依次为4.4:1、4.5:1、4.6:1、

4.3:1。在n2k2上,p1、p2、p3比p0经济效益分别增加243.75元、648.30元、981.25元;产投比依次为5.0:1、4.7:1、4.6:1、4.5:1。在n2p2上,k1、k2、k3比k0经济效益分别增加141.4元、199.4元、270.4元;产投比依次为7.2:1、5.5:1、4.6:1、

4.0:1。据以上可知,各肥料增施,经济效益随之递增,但增施p、k肥产投比随之降低。

3.5 小区产量方差分析

对小区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可知,0.05水平:在p2k2、n2k2、n2p2上,n、p、k各因素0~3水平的处理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0.01水平:在p2k2、n2k2、n2p2上,n、p、k各因素0~3水平的处理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

3.6 回归方程应用

回归方程计算得出,n肥最佳施肥量为38.1kg/hm2,比理论推荐值少1.9kg/hm2。p肥最佳施肥量15.8kg/hm2,比理论推荐值少39.2kg/hm2。k肥最佳施肥量40.2kg/hm2,比理论推荐值多

0.2kg/hm2。最佳施肥量对应的产量是2364 kg/hm2(表5)。 4 结论

(1)在本次试验中,各因素对生育性状的影响未表现出明显规律。

(2)增施n、p、k肥,实粒数、小区产量、增产率均随之增加;大豆秕粒率随k肥用量有所降低。(3)回归方程分析得出,n肥最佳施肥量为38.1kg/hm2,p肥最佳施肥量15.8kg/hm2,k肥最佳施肥量40.2kg/hm2,最佳施肥量对应的产量是2364kg/hm2。(5)由于今年播种前期干旱,5月下旬连续降雨、低温寡照及8、9月份阴雨、台风对大豆生育生长的影响和开花期、结荚期延迟,导致大豆产量构成因素受到影响。

作者简介:侯继忠(1984-),珲春人,和龙市西城镇农业技术推

广站助理农艺师。

 

第二篇:20xx年大庆 中考数学试卷分析 总结

20xx年数学中考试卷分析总结

一、对试卷的看法:

20xx大庆中考数学科目的考试已结束,中考数学试卷的命题继续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以《考试说明》为依据,全面考查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掌握及应用情况. 它不仅考查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更多地关注对数学思想方法本身意义的理解和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试题在“加大难度、提高区分度”的指挥棒下,与之前几年“较为平和、略有起伏、均衡发展”相比,展现出一定的跳跃性。更加侧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整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能充分筛选出尖优学生。

试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种题型。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进行了考察。在试卷中所占的比重与它们在数学中所占课时的百分比大致相同。数与代数约占45%、空间与图形约占40%、统计与概率约占15%,实践与综合应用渗透在其它三个领域之中。(数与代数:(12章,约占43.2%)空间与图形:(13章,约占42.8%)统计与概率:(4章,约占14%)) 试题按其难易程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全卷容易题∶中等题∶难题约为7∶2∶1,试卷难度系数约为0.65左右。

今年数学科目从命题的总体情况来看,应该比20xx年难度有所下降。考生普遍反映从第1题到第22题,答题很顺手。但试卷最后

三道大题,也就是第26、27、28题,略有难度。数学最后两道大题,最后一个问仍然比较难,做辅助线的方法和计算的过程都很难,但考生平时就知道这两道试题属于难题,心理有准备。最后一道大题的最后一个问,如果计算方法不得当,很可能导致数据较大,耽误很多作答时间。

二、有针对性的分析

整张试卷的考点分布保持稳定,变化不大,具体分析如下: 选择题1-10题,填空题11-18题,解答题19-28题这几道题目考点、顺序与之前调考基本保持一致,难度也没有任何变化,主要考察学生相应知识点的识记与简单应用。

19题、20题考察了化简求值,难度不大,学生可以轻松解答。 21题考查分式的混合运算,只要记住规律,解题并不难。 22题为简单几何证明,学生也可以很容易证明 。

其中23题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结合问题,数形结合类问题是教材中的一个重点,考察学生的空间观念,逻辑思维能力,这道题难度适中,由于平时练习较好,学生反映解答的也较好。

解答题24题,数学试卷解答题中一道统计题涉及到了初四的成绩,贴近实际。统计问题难度不大,图表结合,只要从图表很好获取信息就可以解答,这类问题平时练习的也很好学生答得也不错。

解答题25题,抛物线问题体现了尊重教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答得也可以。

26题几何证明,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平行线的判定,垂径

定理,弧长的计算,难度适中。

26、27题综合问题,考查学生综合能力,难度也大些,学生反映答得不太好。

解答题28题,圆的应用,考察点符合课标,贴近教材,有难度。

三、数学学习建议

(1)数学基础、核心数学能力永远是命题的重点。中考命题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中明确的概念、知识、技能及方法为准,重视教材的基础作用,重视课标、考试说明的指导作用。所以学生在平时学习时要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而不是一味的做题,缺乏对题目本身的理解,要知道这样做,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为了迁移而学,这样才能学得根号

(2)平时善于总结题型和方法,在解决问题之后,自己对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进行反思,有可能做一题,得一法,懂一类,而且通过反思帮助概括和积累解题经验,构建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完善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提高数学能力。

(3)数学具有系统性、严密性和知识的连贯性,因此在基础复习阶段,要注意知识和方法的全面性和系统性。透彻理解和掌握课标要求的每一核心知识和方法,并能灵活应用。从命题考试角度看,知识覆盖面越大,考试的信度和效度越高,因此,尽可能地覆盖课标要求的核心内容是中考数学命题的一个基本原则。要做到这点,命题只能选择最基础、最核心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考查。因此,自己要在教师的帮助下理解知识的数学本质及所体现出的数学思想,使自己理清知识

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尽管基本技能的掌握需要一定量的训练,但不能机械重复操作,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操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