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条件准备工作培训记录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

主讲人:

培训内容:

一、认识农民田间学校

1、什么是农民田间学校。农民田间学校就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是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以“能力建设”为目的,以农民、辅导员为主进行信息、技术交流,经验分享的平台,是一种自下而上参与式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强调以农民为中心,充分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作用。参加学习的学员均为农民,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农业技术员担任辅导员,在作物全生育期的田间地头开展培训。目的在于启发农民、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能力,通过实践与实验形式活动,使农民具备科学决策的能力。

2、历史渊源。19xx年FAO(联合国粮农组织)开始在东南亚实施水稻IPM(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项目,19xx年FAO在IPM项目实施中总结出在田间全生长季办农民田问学校(FFS:Farmer Field School)的方法是使农民转变观念,成为改变乱用药现状,增加效益,保护环境的最好方法。19xx年我国加入联合国粮农组织项目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以来,农民田间学校模式在水稻、棉花、蔬菜、茶叶、果树等农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推广应用。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与创新,农民田间学校模式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农业推广体系中的一项重大

创新,解决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最后一道坎”的问题。

3、与传统推广方式、培训模式的不同。在推广理念上,农民田间学校遵循“以人为本,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原则,改变了自上而下、层层下达的传统形式;在培训方法上,以农民生产实际和需求为内容,采用参与式、启发式、互动式的培训方式,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培训方法;在教育方式上,注重引导和鼓励农民经过相互沟通与协调,组合成具有共同求知心理和致富欲望的团队,提升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自理”能力,增强农民发展生产的信心,辅导员不是通过讲课方式向农民传授技术,而是围绕农民学员设计问题、组织活动,鼓励和激发农民在生产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订解决方案并完成实施,使其最终成为现代新型农民或农民专家。

二、成立蒲莲乡农民田间学校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0%-40%,远低于发达国家(来自文墨星河)60%-80%的水平,我县地处我国西北内陆,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更低。制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创新推广方法是解决推广难的有效途径。农民田间学校并不仅仅是把学校办到田间地头,更重要的是一种农技推广方式方法的创新。农民田间学校是以农民为主角,以现场为课堂,是一种针对农民生产实际需求的参与式农技推广新方法。

2、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我县农村普遍存在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对农业生产新技术接受慢等问题,农业科技人员也无法

充分发挥推广农业新技术的潜能。而农民田间学校是以农民为中心,在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的组织下,以田间为课堂,采用以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为特点的技术培训活动。农民田间学校贴近农民,注重实践,是连接农民与农业技术的纽带,是创新推广机制、推动科技进村入户、培养农民专家的平台。

3、有利于更好的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因受教育程度、生产经营水平等的不同,农民建农业科技的需求存在很大差距。在时间精力上,农技员很少深入农村开展农民需求调研;在推广方法上,农技员有什么技术就培训什么,没有认真调查农民需求;在推广效果上,缺乏农民评估和效果考核,而农民田间学校测完全改变了这一模式,倡导以农民为主角,以需求为导向开展培训,目的性、针对性非常强。

三、蒲莲乡农民田间学校建设规划与目标

1、建设规划。经过多方调查、积极筹备,蒲莲乡农民田间学校于20xx年x月x日正式成立,是第一所农民田间学校,下设小康营乡小康营村、连搭乡**村、新营乡红土坡村、中连川乡中连川村、三角城乡高墩营村等五个教学班。组建蒲莲乡农民田间学校组织领导机构,蒲莲乡农技推广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张成荣同志担任校长,副主任金胜利、副主任张雷、支部书记马义成担任副校长,教务处由金胜利同志兼任主任,成员由汉晓红、陈政仁等同志组成,每个教学班遴选负责人、辅导员、所在村领导各一名,负责人由蒲莲乡农技推广中心入选**市领军人才初选范围的六名同志担任,辅导员由蒲莲乡农技推广中心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技术干部担任,必要时聘请省市大专院

校、业务单位的专家教授担任特聘辅导员,为了便于组织管理,同时聘用所在村主要领导进行协调组织。

目前蒲莲乡农民田间学校所设五个教学班主要以种植业为主,运行正常后,通过积累总结经验,待条件成熟后向其它村社、其它领域(如养殖业、农业机械)扩展和延伸。

三、蒲莲乡农民田间学校运行与管理

(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构建技术支撑体系

1、辅导员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农民田间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的关键。要加大对各教学班辅导员培养的力度,选派有专业技能、有实践经验、有沟通和协调能力、有亲和力的技术人员担任辅导员。

2、加大对辅导员的培训培养力度。定期不定期的举办辅导员培训班,组织辅导员外出参观学习,提高辅导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3、探索建立辅导员准入制度。在农民田间学校运行过程中,要及时了解掌握辅导员的工作情况,对组织活动不及时或长期不组织学员活动,学员反映强烈的辅导员要予以调换,同时要及时将符合条件、工作能力强的技术人员吸收到辅导员队伍中来。

4、要将农民田间学校建设与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扶贫科技培训及正常培训等紧密结合起来。

(二)、学员活动与管理

1、招生对象与条件。年龄在18周岁至55周岁,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热心农业科技、吃苦耐劳、身体健康,能够坚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和农科示范户;原则上各教学班学

员以本村人员为主,采取个人自愿报名,填写报名申请表,先由各教学班辅导员会同所在村负责人进行初审,最后由蒲莲乡农民田间学校审核,通过2-3个月遴选确定正式学员。

2、各教学班辅导员要制定系统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建立健全学员档案和田间学校的运行管理档案。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根据农民种种植业生产规律,以一种或几种作物的生长周期为依据,合理确定活动内容,每1—2周开展一次参与式、启发式、互动式农民活动日(特殊农时季节可适当增减),每次活动不少于3小时,全年活动日次数20次以上。培训内容突出知识与技能的先进性、实用性、针对性和综合性,根据农民需求和市场需求,制定每节课内容,结束后要进行培训效果考核评估。

3、每个教学班建立至少一个试验示范田(场),用于农民学员田间(或实地)开展新技术、新品种试验操作,现场观察、调查、分析与实践,使农民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组织动员学员承担试验项目,参与试验实施。

4、建立定期检查与观摩制度。蒲莲乡农民田间学校定期组织有关方面人员对各教学班的活动情况进行观摩、检查与交流,每个教学班每年至少组织1-2次观摩、检查与交流活动;组织班与班、组与组、辅导员之间、优秀农民学员之间等多层次、多领域的观摩学习与交流活动,促进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全面发展。

5、各教学班要充分利用村级现有的公共信息栏或编辑农民需求的技术信息专刊,宣传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等,并定期进行

更新。

 

第二篇:农民田间学校工作总结

借助“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的开展, 大力的进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创新,积极推广新型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手段和新型农民培养模式。根据项目要求,20xx年首次建立农民田间学校,通过激发农民自主获取新知识的原动力和创造力,提升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自理”能力,培养了一批综合素质高,操作技能强的新型农民,有效促进和推动了 的农业生产。

一、农民田间学校的开展情况

20xx年,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要求,结合 实际和产业分布,在 镇建立了一个温棚蔬菜

农民田间学校。 高级农艺师 和 担任辅导员。本着农民自愿的原则,挑选了30名种植积极性高、接受科学能力强的农民作为田间学校学员。在 村委大院建立培训室,配备了30套桌椅、1台电脑、200套图书等学习的有关硬件设施。建立一个占地8亩的大棚作为试验示范展示田,供学员观摩和实习。

田间学校自开班以来,根据农事和学员需求,共开展7次田间技术培训和指导,及时的为农民解决生产中的疑难问题,科学地指导农民进行田间管理,受到的农民的广泛赞誉。同时带动周边农户600余人积极学科学、用科学,科学的进行田间管理,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采取的措施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农民学校成立初期, 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

田间学校建立的各项工作,并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配备完整的硬件设施,为农民田间学校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成立由作物、园艺栽培、植保、土肥等专家组成的技术指导小

组,负责对学员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聘请高级农艺师 和 为辅导员,全面负责农民田间学校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调研总结等各项工作。

(二)多次调研,确定重点

为突出培训效果,强化示范作用,围绕农民科技需求量大、产

业科技含量高的棚室蔬菜为重点培训产业,我们多次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反复勘察调研,按照区域代表性、基础条件好、便于农民参观学习等原则,最后确定以温棚蔬菜种植大面积发展区 镇 为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基地。并建立一个试验示范展示田,确定责任负责人,树立标牌,扩大宣传效果。

(三)示范展示,观摩交流

建立了一个占地8亩的大棚作为展示田,经常组织田间学校

学员和大棚种植户进行现场观摩,开展技术交流,及时总结经验,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了蔬菜栽培实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力的推动了田间学校的开展。

(四)集思广益,创新培训

在田间学校培训开展的过程中,各个技术指导员进行县外观摩、

不断总结经验,集思广益,开展培训手段创新活动。一是农民根据生产中遇到问题以及种植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归纳,由学员直接确定培训内容。二是围绕学员共同确定的科技疑难问题,在学员与教师互相讨论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加深学员对此类问题的印象,在讨论中提高农民科技水平。三是根据确定的培训内容,先由农民通过自身实践提出解决办法,然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最后形成问题解决的方案,实现了科技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紧密结合。四是组织学员深入田间,以田间为课堂,在生产实践中使科技直接到田。五是在开展培训过程中,将一些趣味性游戏融入到培训中,以此激发学员参与兴趣,营造宽松的培训氛围,培养学员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

(五)利用传媒,创新服务

在田间学校开展的过程中,技术指导员除手把手、面对面的培训指导学员,还充分利用手机短信、“QQ”网络视频、专家语音系统等方式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及时的指导农户进行科学的田间。同时,利用县、乡、村“三级科技阵地”和“放心农资”配送网络,开展技术与物资相配套的服务,把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资直供到户,加快了关键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提高了粮食科技成果转化率和普及率。

(五)整合资源,促进开展

以实施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为平台,整合测土配方施肥、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等项目资源,进一步加大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入户率,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资金保障;积

极取得各涉农部门、乡镇政府的配合与支持,使农民田间学校需求调研及开办进展顺利。

三、培训效果

(一)农民综合素质与技能得到显著提升

通过开展农民田间学校,提高了农民学习科技的主动性和农民应用新技术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自我管理能力,增强了团结协作的意识和互助意识,促进了社会和谐进步。

(二)农民增收致富能力明显提高

通过互动式零距离培训,使广大菜农明确了行业发展方向、更新了种植观念,提高了管理技能,病害发生率降低30%,防效率达90%,避免了无效用药情况发生,正确并减少用药量30%左右。参加培训的农民学员普遍获得了增产15%,增收20%的良好经济效益。

(三)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农技推广人员

农民田间学校的每一个活动和工作环节,都需要农技推广人员掌握各项知识和技能,从而对农技推广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他们的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在与农民双向沟通和辅导实践中通过组织、协调、归纳总结等方面的锻炼,使农技推广员积累了综合的实践知识,综合专业素质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四)综合效益显著

一是社会效应。通过举办农民田间学校,在具体的农业生产中实现专家与农民面对面,技术与田间零距离对接,达到发现问题最准确,解决问题最及时,科技服务最紧密,技术推广最到位。实现

了与农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与农民科技需求紧密结合,与农民增收紧密结合,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农技推广工作趟出了新路子,探索出了新模式,打造了农技推广的有效平台。二是产业效应。通过学员培训,农民增长了科技知识,扩大了棚室蔬菜生产规模,仅30名学员就扩大蔬菜棚室面积100多亩。同时,引进推广了蔬菜新品种和新的栽培模式,特别是试验示范展示田应用了肥水一体化节水灌溉技术,经过示范试验,每亩共节本增效3500多元,经济效益非常显著。在它的辐射带动下,相邻村庄的种菜大户纷纷效仿,邻近的设施蔬菜种植大村八里营乡刘苑村已筹备建立了60亩连片的肥水一体化节水灌溉系统,示范引领作用非常显著。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1、农民田间学校属于一个新兴事物,缺乏办学经验,一切工作都在摸索中进行,有碍工作的顺利开展。

2、在培训过程中发现农民的素质参差不齐,接受知识程度不统一。

3、由于农户田间种植作物多、面积大,忙于耕作,学习交流机会少。

4、工作经费不足,建议增加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探索建立农民培训的激励机制。

二020xx年x月x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