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启天----浅谈基于农民田间学校的农业推广模式

浅谈基于农民田间学校的农业推广模式

本文为本人亲自撰写-朱启天

本文版权属-朱启天;未经本人许可不得转载或出版,如

发现盗用依法追究责任.因客户拒付本人稿费特出此声明

某大妈写了文章不付稿费,剽窃他人文章

【摘 要】“农民田间学校”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的以农民为中心的参与式农民素质培训和农业技术推广模式。重庆市屏锦镇万年村开办“农民田间学校”,提高了受训农民的综合素质,增加了农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本文对此次培训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实施农民田间学校的经验.并对如何进行现代农业推广提出了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农民田间学校;参与式培训;培训效果

自从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以来,“农民田间学校”作为一种新颖的农民培训方法,在我国农村得到了大力推广。20xx年6月至12月,经过重庆市梁平县农委农广校的指导,屏锦镇万年村开办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吸引了很多农民积极学习蔬菜的栽培技术。本文结合此次培训的得失对农民田间学校模式进行了总结,并对如何进行现代农业推广提出了参考性意见。

1 农民田间学校概述

“农民田间学校”是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通过组织农民参与分析和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农业问题,提高其自信心及能力的新型农技推广模式。20世纪80年代,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协助之下,印度尼西亚开展了一项水稻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项目,并且开办了“农民田间学校”。在此项目中,参加学习的学员均是农民,而由那些经过专业培训的农业技术人员担任辅导员,在田间地头开展农业培训。农民田间学校在印尼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之后,这种模式便在各国流传开来。随后扩展到越南、菲律宾、中国、孟加拉国、印度等国家[1]。

本文版权属-朱启天;未经本人许可不得转载或出版,如

发现盗用依法追究责任.因客户拒付本人稿费特出此声明

19xx年,我国在安徽省开始农民田间学校的试点。这种模式帮助农民减少了资金投入,增加了经济收入,作物的质量也得到了提高,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比较显著。之后,农民田间学校在全国范围内便广泛开展起来。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农民田间学校”已遍布我国21个省市,共计2743所[2]。

2 农民田间学校参与式培训的重要意义

2 .1 平等参与,共同合作

参与式培训是系统的互动学习的过程,无论是培训者还是受训者,都要积极、平等地参与,双向地交流与沟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指导农民识别土壤成分、病虫害、灌溉等情况,农民在此期间反馈自身的经验所得,并共同制定出改良的对策,改变了以往单向的自上而下的反馈模式[3]。因此,受训的农民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来参加培训,并能主动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积极地与小组其他成员合作,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培训者的安排,或是静听其他人的发言。每一位受训者都要学会对自己的学习和小组的共同学习负责,与其他组员一起对大家的学习进行管理。

2.2 重视过程,促成转化

传统教育观认为,教育所传播的知识与知识的实践具有一种前后关系,人们只有在掌握了知识之后才能够将其运用到实践之中。但在参与式培训过程中,无论是“程序性知识”还是“陈述性知识”,都能够在学习中产生,并被学习、运用。因为这种培训模式特别重视过程,而过程本身便能够引起参与者的思辨,从而改变他们的认识以及为采取行动所做的准备。培训过程之中,培训师会引导受训者不断反思自己的思想、行为、情感反应和学习策略等,在交流过程中加深受训者对自我的认识。

2.3 总结经验,主动创新

在“农民田间学校”模式中,每一名受训村民都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经验,不同的个体和群体对同样的事情通常都有着不同的看法,他们每一个做法都有着他们自己的原因和理

由。在这种参与式培训中,培训者要意识到每个被培训者的观点都非常重要,应该为受训者分享这些经验提供机会和空间[4]。受训者感到自己受到尊重,自己的经验具有价值,那么,他们就不仅会对自己以往的经验重新进行评价,而且能够从旁人那里获得启示和灵感,在交流过程中生成新的知识和体验。

2 .4 破解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难题

“农民田间学校”是把课堂设在田间,并特别注重实践探索。一般来说,开课的时间选择在作物的生长季节,在田间地头开展培训。这样一来,农民们不但能够边做边学,而且这种培训模式也使问题变得更加直观易懂,农民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有效。这改变了以往自上而下的农民培训方式,使先进的农业技术真正深入到了田间地头。特别是培训科技示范户,这种模式提高了他们的辐射影响能力,因而对于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难题起到了正面的推动作用[5]。

3 万年村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模式

3.1 培训内容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学模式不同于以往的培训方式,它是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以能力建设为目的,用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为特点的农民田间技术培训活动。万年村田间学校学习的课程主要有番茄栽培技术,如番茄整枝打杈方法、番茄晚疫病识别与防治、番茄落花落果原因及防治方法、番茄适时采摘注意事项、视频看番茄栽培技术等。除此之外,培训班还学习了通用知识培训,如新农村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防火应急知识、还到云龙蔬菜基地学习了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等。整个培训过程突出学以致用,针对万年村种植蔬菜较多的特点,以农民需求为导向,注重解决在种植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本文版权属-朱启天;未经本人许可不得转载或出版,如

发现盗用依法追究责任.因客户拒付本人稿费特出此声明

3 .2 培训方式

“农民田间学校”的学习模式每次基本相同,学员座位按照分组坐好,每次上课先在教

室点名——分组起立喊本组的组名和口号——田间观察——划自己采集的标本——上台讲自己的标本特点——讨论标本和平时遇到的问题处理方法——老师总结讲解—再提问——BBT测试——汇总讲解BBT情况——做游戏——发奖品。根据受训农民的反馈,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艰深晦涩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并增加了农业技术推广培训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培训效果也因此得到提升。

3.3 培训程序

“农民田间学校”遵循先实践后理论,先田间后书本的培训程序。万年村受训村民参加培训首先从田间开始,进行田间的鉴别讨论,然后采集标本,划标本,上台演讲自己划的标本,再根据书本上的知识,对大棚蔬菜种植、育苗移栽、整枝搭架、防治主要病虫害等进行分析、讨论。一改过去先在课堂上讲授,不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传统培训方式。“农民田间学校”的开办,使农民在家门口、在田间地角就能学到许多先进、实用的技术,能够以较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值。因此这种模式解决了他们对农业科技知识的茫然和无从学起的实际困难,同时能够为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收入开辟了崭新的途径。

4 农民田间学校对现代农业推广的启示

(1) 建立农业推广机制应该以农民需求为主导。一直以来,由于受过去计划经济的影响,

农业技术的推广方式主要是自上而下。因此,行政干预比较严重,由于对农民实际需求缺乏理解,推广过程中很难做到因地制宜。而农民田间学校是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双向参与式的农业推广,重视自下而上的反馈与交流,双向沟通机制可以顺利实现,农民的需求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从而便于农业科技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

(2) 本文版权属-朱启天;未经本人许可不得转载或出版,如

发现盗用依法追究责任.因客户拒付本人稿费特出此声

(2) 农业科技推广应当加强与科研、教育的结合。在现有经济与政治体制下,中国的科研、推广和教育往往是相互分离的,这并不利于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转化,会造成资源的浪

费。然而,农民田间学校却能把农业研究、推广和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并按照各自的职能进行相互协作,从而形成技术开发、推广和应用的有机结合,最终实现研究者、推广人员和农民的共同进步。

(3) 农业推广重在开发农村的人力资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活动,十分注重对当地乡土知识的利用、乡土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农民知识和经验的吸收。在这种双向的学习过程中,农民的理论知识更加丰富,学会使用科技知识指导生产实践,自身素质得到提高,成为懂技术、有经验的新型农民。因此,农民田间学校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立足农村,服务农民,它的开展与推广为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值得对其进行不断丰富和发展。

参考文献 :

[1] 魏永东, 温学飞, 马锋茂. 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效果探析[J]. 宁夏农林科技, 2011, 52 (08): 108~109

[2] 胡宇, 刘新春. 基于农民田间学校的农业推广模式探微[J]. 人文社会科学, 2013(2):125

[3] 李亚红, 桂富荣, 吕建平等. 农民田间学校的实践与农民教育的思考[J]. 中国植保导刊, 2008(10) : 42~44

[4] 盛承发, 王红托, 高留德等. 我国农民田间学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植物保护, 2003, 29(2): 8~10

[5] 张明明, 石尚柏, 林夏竹等. 农民田间学校的起源及在中国的发展[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25(2): 129~135

 

第二篇:基于农民田间学校的农业推广模式探微

基于农民田间学校的农业推广模式探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