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测量技术总结

X X X X XX 矿 山

1:20xx地形图测量技术总结

XXXXXXXX公 司

二020xx年x月

一、 任务、目的及测区概况:

为满足XXX矿山开发的需要,由云南省XXX公司承担该测区

1:20xx的测量工作,共分为两块,XX幅和XXX幅,约XX平方公里。该测区位于磨刀河两岸,测区XXX幅成东西走向,XXX幅成南北走向,因为在磨刀河两侧,植被茂盛、地形复杂、山崖陡峭、通视条件一般。

二、 使用设备

控制测量使用南方公司灵锐S82动静态接收机,静态标称精度为:5mm+1ppm×基线长(KM)。数据处理采用Ashtech后处理软件Ashtech Solutions。地质点测量采用徕卡全站仪(TCR402,测距精度为2mm+2 ppm,测角精度为2″)。

三、 作业依据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

B、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H 20xx—92); C、 《1:500 1:1000 1:20xx 地形图图式》

(GB/T7929—95);

D、 《1:500 1:1000 1:20xx 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GB14804—93)

E、 《大比例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国家标准

(GB/14912-94)。

四、 已有

由甲方提供控制点二个,即GPS2和GPS13,均为国家二等点(GPS2:X=XXXXXXX, Y=XXXXXXX, H=XXXX;GPS13:X=XXXXXXX,Y=XXXXX,H=XXXX),成果属于:XXX年XX坐标系、XXXX高程系。

五、 作业方法

(一)、控制测量

为了满足地形修测及地质填图的需要首先在测区内做D级GPS控制测量,其所有控制点均为现浇混凝土标石,共做6个D级GPS控制点。 1、 数据处理

基线解算及平差采用Ashtech后处理软件(Ashtech Solutions)。该软件对GPS卫星接收机接收的载波相位进行软件处理后,采用双差相位观测值进行基线解算,获得的是空间基线向量数据,经平差后求得无约束的WGS—84地心坐标成果,经过高斯正形投影可得到3度带第10带坐标成果(中央子午经度为100°),固定基准、转换坐标系统后,就可得到1954北京坐标,固定已知点GPS2和GPS13,再次平差(称约束平差)之后,即可得到所需的平面坐标 。该软件对基线进行自动解算及平差处理。对于D级GPS控制网而言:每一条基线的解算结果都为固定解(fixed值),

Reject值都小于10%,并尽量使固定解中的比率(Ratio值)为最大,同一时段的成果互差,以及若干个独立观测边组成闭合环时,各坐标差分量闭合差都符合规范要求。共取得合格基线21条、重复基线7条(33%)。取得合格基线后进入平差,在平差过程中将自动加权,经过反复平差计算后使得网参考因子为1、x 方检测 (a=95%)通过即为平差计算合格,共求得6个D级GPS 点坐标成果(其坐标成果见:XXXXXXD级GPS控制点坐标成果表),控制面积为2.4平方公里。 2、 精度统计:

D级:

A、同步环最大闭合差 4.132ppm 限差为 12ppm B、异步环最大闭合差 14.138ppm 限差为180ppm C、重复基线比例 33% 限差为≥10% D、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为1/20.5万 限差为1/8万 最弱边是:D3-D4;最弱点是:D3,其点位中误差为2.5mm。

(二)地形修测及地质点测量

根据测量的需要在

D级GPS控制点上布设图根控制点,

从而来满足地形修测及地质点测量的需要。图根点采用全站仪按辐射点及支导线的方法施测一个测回、连续支站数小于等于三、不做精度评定,但通过实际施测检核成果可靠,一共布设

图根控制点80个以木桩作标记。

根据《1:500 1:1000 1:20xx 地形图图式》

(GB/T:97929—95),利用TCR402徕卡全站仪进行坐标数据采集,其测图等高距为2米。通过全站仪采集碎步点并画草图,到室内利用CASS7.0成图系统进行编辑成图。地质点的坐标数据是通过全站仪采集所得,下载后编制成地质点坐标成果表提供给地质人员。一共完成1:20xx地形测量约2.5平方公里。精度统计如下: 地形测量精度:

地质点测量精度:

由上可知:本次测量符合规范要求、可满足使用需要。

澜沧县爬八夺矿山D级GPS控制点成果表

日期:20xx年x月制表:XXX 检核:XXX

XXXXX公司 20xx年x月

 

第二篇:贯通测量技术总结

东翼皮带返掘巷与东翼皮带巷贯通测量技术总结

一、工程概况

根据矿井生产组织安排,为东翼2-1001掘进创造良好的通风环境,决定在东翼轨道巷和东翼皮带巷之间掘进东翼皮带返掘巷(联络巷),并与东翼皮带巷形成对口贯通。东翼皮带返掘巷(联络巷)全长117m,由掘进队负责施工,采用锚网梁锚索复合支护,贯通位置在东翼皮带巷4#导线点前1.2m。为了保证该巷道的准确贯通,地测科测量组承担了此次贯通测量工作。20##年9月7日实现了对口贯通。

二、测量概况

1、井下导线测量

井下导线测量按《煤矿测量规程》关于7″导线的规定施测,测角采用测回法进行测量,本次贯通测量采用一个测回进行测角。水平角的观测限差见表2-1-1。

当水平角观测符合表2-1-1中所规定的值时,方可进行下一个水平角测量,在观测过程中水准气泡偏离不得超过一格,否则需重新对中整平仪器进行测量,直至测量结果符合规定。

测距时采用全站仪测定,和测角同步进行,每条边的测回数不得小于两个。采用单向观测或往返(或不同时间)观测时,其限差为:一测回读数较差不大于10mm,单程测回间较差不大于15mm;往返(或不同时间)观测同一边长时,化算为水平距离(经气象和倾斜改正)后的互差,不得大于1/6000。

在边长小于15m或倾角在15°以上的倾斜巷道中丈量边长时,往返水平边长的允许互差可适当放宽,但不得大于边长的1/4000。

2、井下高程测量

东翼皮带返掘巷与东翼皮带巷贯通测量井下高程测量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方法,与导线测量同时进行。三角高程测量垂直角观测精度要求见表2-2-1。

表2-2-1 观测垂直角的精度要求

仪器高和觇标高应在观测开始前和结束后用钢尺各量一次(以减少垂球线荷重后的渐变影响),两次丈量的互差不得大于4mm,取其平均值作为丈量结果。丈量仪器高时,可使望远镜竖直,量出测点至镜上中心的距离。

三角高程测量要往返进行。相邻两点往返测高差的互差不应大于10mm+0.3mm×τ(τ为导线水平边长,以m为单位);三角高程导线的高程闭合差不应大于±100mm(L为导线长度,以km为单位)。当高差的互差符合要求后,应取往返测高差的平均值作为一次测量结果。

三、贯通精度

此次东翼皮带返掘巷与东翼皮带巷贯通要求两中线之间偏差不得大于0.3m,两腰线之间偏差不得大于0.2m。

根据所采用的测量仪器测角中误差mβ=7秒,及测距仪测边平均中误差m1=5.6mm, 三角高程路线的中误差计算获得理论上的水平方向误差为,竖直方向上的中误差为。顺利贯通以后,实际偏差值小于预计误差,满足贯通容许偏差,以较高的精度完成了东翼皮带返掘巷与东翼皮带巷的贯通。

四、技术结论

1、通过顺利贯通后的误差计算证明 ,贯通测量采用的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等符合设计书和相关规程的各项要求,达到了技术设计的目的,满足了贯通工程的需要。

2、导线点测量的平面和高程成果准确可靠,符合各项技术要求。

xx煤业地测科

20xx年x月xx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