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的团辅策划

我的未来不是梦

——学习动机团体心理辅导

【活动主题】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活动目的】

本活动是针对一些缺乏学习动机和目标意识的大学生而设计的。在经过紧张、忙碌的高

中生活后,进去大学,没有紧张的学业,没有高考的压力,拥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导致

部分大学生过分放松,从而失去学习的动力,找不到努力的方向,最终可能失去通往成功道

路上的资格。此次活动希望能够帮助这类学生,走出学习动机缺失的迷茫和误区,重新找回

学习的动力,迈向成功之路。

【理论依据】

1、强化动机理论

2、需要层次理论

(1)需要的层次

马斯洛假定人类有七种基本需要: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与爱的需 要d、尊重的需要e、认知的需要f、审美的需要g、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在上述基本需要的满足过程中,各种需要不仅有层次高低之分,而且有前后顺

序之别,只有低层次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才能产生高层次需要,直到潜能的充分发挥即自

我实现。不过基本需要的满足不是遵循“全”或“无”的原则,而是遵循 “部分”原则。

这就意味着人们进行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

(2)基本需要和心理需要

3、自我决定理论

20世纪xx年代,美国心理学家Deci Edward L. 和Ryan Richard M.等人提出了一种自我

决定论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该理论认为人是积极的有机体,具有先天的心理成

长和发展的潜能。所谓自我决定就是指个体充分认识个人需要和环境信息后,对行动所做出

的自由选择,即它是一种关于经验选择的潜能。这种潜能可以引导人们从事感兴趣的活动,

有益于能力发展,这种对自我决定的追求就构成了人类行为的内在动机。

4、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achivement motivation)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

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在推动力

量。成就动机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默里(H.A.Murry),他在成就动机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5、成败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是一种以认知的观点看待动机的理论。20世纪60至xx年代期间,出现了许

多归因模式和理论,其中韦纳的成就动机归因理论最为引人瞩目。韦纳

(B.Weiner,1974,1992)在海德(F.Heider,1958)和罗特(J.B.Rotter,1966)的归因理论和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基础上,系统地探讨了个体对成败结果的归因特点,对影响行为结

果的可觉察的原因特性、原因结构以及原因归因和情感的关系等都提出了创造性的见解。

【活动过程】

一、 热身游戏

1、大风吹游戏:所有参加团辅的人员围成一个大圆圈,当主持人说出“大风吹”,参与者说出“说什么”,主持人说出相应的内容,则符合条件的参与者就需相互移动位置,若没有移动位置或速度较慢的人接受惩罚,表演节目,并最终通过大风吹确定小组,每组8名同学左右。

2、电波游戏:让所有队员手拉手站成一圈,随意在圈中选出一个人,让他用自己的左手捏一下相邻同伴的右手。问第二个人是否感受到了队友传递过来的捏手信号,这里我们把它称为“电波”。告诉大家收到“电波”后要迅速把电波传递给下一个队友,也就是要快速地捏一下下一位队友的手。这样一直继续下去,直到“电波”返回起点。 然后速度加快,或改变方向,甚至两边同时传递,看传递出来的效果。

二、活动导入

跳出你心中的高度

1、跳蚤的故事

我们都知道,跳蚤的弹跳力是惊人的。把跳蚤放在桌子上,一拍桌子,跳蚤会立即跳起,高度甚至可以超过其身高的400倍。跳蚤堪称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动物!

但是,在实验室里的跳蚤,却让我们看到了另外的情形。心理学家用跳蚤做过有趣的实验。把一只跳蚤放进一个玻璃杯里,发现跳蚤立即轻易地跳了出来。又重复几遍,结果还是一样。接下来实验者再次把这只跳蚤放进杯子里,不过这次放进后立即在杯子上加一个玻璃盖,“嘣”的一声,跳蚤跳起来又重重地撞在玻璃上。跳蚤十分困惑,但它不会停下来,因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一次次地跳一次次被撞,连续多次后,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再一阵子以后呢,发现这只跳蚤再也没有撞击到这个盖子,而是在盖子下面自由的跳动。一天后,实验者开始把这个盖子轻轻拿掉,跳蚤不知道盖子已经去掉了,它还在原来的高度继续地跳。三天以后,这只跳蚤还在那里跳。一周以后,这只可怜的跳蚤还在玻璃杯里不停地跳着——其实它已经无法跳出这个玻璃杯了。

分享环节:请大家交流分享一下你对这个故事的感想。

2、故事感悟

跳蚤跳不出杯子,并非它已丧失了跳跃的能力,而是由于一次次撞到玻璃罩的经验,让它习惯了,麻木了,认为自己已经不可能再跳出杯子。更可悲的是,即使玻璃罩已经不存在了,它却连再尝试的勇气都没有了。玻璃罩已经在潜意识里罩住了跳蚤的心。一句话:跳蚤的能力被自己心中的“玻璃罩”罩住了。

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也在过着这样的“跳蚤人生”呢?经历多次的失败之后,我们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一再地降低自己成功的目标,甚至放弃自己,不再追求成功。就像刚才的“玻璃盖”虽然被取掉,但它们早已经被撞怕了,不敢再跳,或者已习惯了,不想再跳了。就这样,我们害怕去追求成功,心甘情愿的做一个所谓的“差生”。 我们就像那只跳蚤一样,在心里默认了一个“高度”,认为我不可能超越这个高度,常常暗示自己:成功是不可能的,这是没有办法做到的。

提问环节:跳蚤还能跳出这个杯子吗?大家认为跳蚤还能跳出这个杯子吗?

让这只跳蚤再次跳出这个玻璃杯的方法非常简单,只需拿一根小棒子突然重重地敲一下杯子,或拿一盏酒精灯在杯底加热,当跳蚤热得受不了的时候,它就会“嘣”的一下跳了出去。

如果我们就是那只跳蚤,我还要不要跳?我能不能跳过这个高度?你的酒精灯在哪?你的当头一棒在哪里?

三、游戏活动:未来畅想曲

1、 感悟名人事迹

由主持人介绍几个应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造福于社会的例子。

(1)19xx年,美国福特公司的一台大型电机出了故障,公司请德国电机专家施坦敏茨来帮忙。只见这位德国专家围着电机转转看看,写写算算,两天以后,他在电机上部画了一条线,让维修工把画线的部位里面的线圈减少16圈,果然手到病除,故障很快排除了。事后,施坦敏茨收取修理费一万美元。他在收款单上写道:

“用粉笔画一条线1美元,知道在哪个部位画线9 999美元。”

(2)我国工程院院土、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从20世纪xx年代开始,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工作,经过xx年的努力,他培育出的“三系杂交稻”获得成功,推广种植面积达0.73亿公顷,增产稻谷1 000亿公斤,为我国和世界粮食增产增收作出了突出贡献。

假如每人每年吃粮200公斤,那么够多少人吃一年?够一个人吃多少年?算算看——够2.5亿人吃一年,够一个人吃2.5亿年! 第二步,让同学们想一想,给10分钟,每个同学都要写一写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然后,分组讨论,交流体会。

最后总结。通过讨论、交流和教师总结初步意识到,人生的价值就是知识的价值,人的价值总是在运用科学文化知识,创造社会效益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谁拥有了科学文化知识,谁就拥有了未来;而知识是无私的,谁肯刻苦努力,激发学习动机,谁就能掌握他。

2、 爬山的故事

步骤:由其中一名组员说出自己爬山的经历引出爬山与学习的关联,旨在让成员探索面对学习困境时的积极处理方式。

现场模拟爬山情景剧

假设现在大家站在山脚下,已做好爬山的准备。要爬上山顶会经历艰难,但为了山上美丽的风景,我们满怀信心开始爬山。不料,前面有一堆的阻碍。

阻碍一,爬了一会儿,有人不小心摔了一跤,腿不能太用力,需要有人轮流扶着。这个时候你们的反应是什么。

阻碍二,当你们继续爬,前面杂草丛生,忽然闪过一条蛇,有人吓了一跳,不敢前进。 阻碍三,上午的天气慢慢热了起来,你们爬了已经有一个小时了,可是才爬了一半,水壶的水喝的差不多了,腿也没什么劲了。

阻碍四,天空不知何时有了乌云,看似要下雨,可是你们并不是每个人都带了伞。

阻碍五,真的下雨了,还很大,你们找个避雨的地方先停一会儿,不多久,雨变小渐渐停了,可是路有点泥泞。你们不知道还会发生什么意料的事情,那么你们是选择继续还是沿路返回。 讨论:谈感受。当面对接踵而来的困难时,大家是怎么面对的。什么样的面对方式会让我们更快地战胜困难。

学习经验分享

3、 未来畅想

主持人:同学们,你们设想过自己的未来吗?自己将成为怎样一个人?从事什么工作?取得怎样的成绩???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看未来。

(关掉灯光,拉上窗帘,悠扬的音乐背景)

主持人:“请大家找一个舒适的坐姿,闭上眼睛,身体放松,情绪放松,静下心来,平稳呼吸。我会带着大家进入一个心灵的历程,当你遇见你那个未来的时候,请你好好地享受那种感觉,同时在心里面默默地描绘出来。”

“每一个人都从过去走到现在,又从现在走向将来。大家在自己的生活道路上前进,

前进。看到了一些你曾经向往的事情变成了现实。”

“时间在慢慢地流逝,3年了,你看到了3年之后的自己,你在做什么?”(稍作停顿) “时间在慢慢地流逝,6年了,你看到了6年之后的自己,你在哪里?你又在做什么?”(稍作停顿)

“我们继续前进,时间慢慢地流逝。xx年了,这时,你又在哪里?从事什么职业?”(稍作停顿)

“再往前走,时间不断地流逝。xx年了,我们又看到xx年之后的自己,身体是否健康?工作是否取得成绩?少年时的梦想是否实现?”

(停顿一会儿)“大家慢慢地睁开眼睛,回到现实。”(导师在讲导语时,要做到声音低沉、平稳、缓慢,留有空间,令人产生联想)

交流分享活动:先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分享“看未来”的经历。交流时可提出这些问题:看到自己的将来了吗?看见了什么?如没看见,想一想,为什么看不见?然后请其他小组参加团体交流。

4、画生命线

主持人:在看未来的环节中,每位队员看到的景象并不一样,因为每个人的理想是不同的,实现的程度也不一样。部分队员并没有看到自己的未来,部分队员已经模模糊糊地看到了未来的自己,但不够清晰。那么接下来这一部分我们再来一个游戏,画生命线,一个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自己未来之路的游戏。生命线是个什么东西呢?生命线是你我都有的东西,人手一份,不多不少。人间有多少条性命,就有多少条生命线。生命线就是每人生命走过的路线。

(1)准备

好,下面请大家备好一张洁白的纸和一枝红蓝笔(颜色用来区分心情),先把白纸摆好。在纸的中部,从左至右画一道长长的横线,多长呢?随意,长短皆可,你可按照自己的喜好决定。然后给这条线加上一个箭头,让它成为一条有方向的线。然后,请你在线条的左侧,写上“0”这个数字,在线条右方,箭头旁边,写上你为自己预计的寿数。可以写68,也可以写100。此刻,请你在这条标线的最上方,写上“XXX的生命线”。

(2)一个小故事

一个是国外某著名学府在硕士毕业的典礼上,让大家填写自己的人生理想,其中只有百分之三的人有明确的志向,其余的人,有的朦朦胧胧,有的干脆就没有自己的人生规划。若干年过去了,学校把学生们的发展情况做了一番调查,发现有目标的人比没有目标的人,取得的成就要辉煌很多。这所学府的名字叫做哈佛。

(3)我的生命线

主持人:返回你的生命线。请你按照你为自己规定的生命长度,找到你目前所在的那个点。比如你打算活75岁,你现在只有18岁,你就在整个线段接近四分之一处,留下一个标志。之后,请在你的标志的左边,即代表着过去岁月的那部分,把对你有着重大影响的事件用笔标出来。比如七岁你上学了,你就找到和七岁相对应的位置,填写上学这件事。注意,如果你觉得是件快乐的事,你就用红笔来写,并要写在生命线的上方。假如,十岁时,你的某位亲人朋友不幸离世了,她的离世对你造成了极大的创伤,你就在生命线十岁的位置下方,用蓝笔把它记录下来。依此操作,你就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了自己在今天之前的生命历程。 展示“xx的生命线”,然后请队员们开始画从0岁至今的生命线

主持人:过去时的部分已经完成,你要看一看,数一数,在影响你的重大事件中,是位于线的上半部分较多还是下半部分较多?也就是说,是快乐的时候比较多,还是痛苦的时候比较多?以前的事已经发生过了,哪怕是再可怕的事件,也已过去,你不可改变它。如果你不甘心,可以尝试从现在起改变。

主持人:完成了过去时,我们进入将来时。既然是一生的规划,你有什么想法就一股脑儿地写出来吧。在你的坐标线上,把你这一生想干的事,都标出来。当然,在将来的生涯中,还有挫折和各种意外,比如父母的逝去。不妨一一用黑笔将它们在生命线的下方大略勾勒出来,这样我们的生命线才称得上完整。

团队分享环节

四、做自己的时间管理者

1、撕纸游纸

游戏后,团队交流分享

2、制作时间馅饼

主持人:通过刚才的撕纸游戏,大家发现原来我们并不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只是有太多可有可无的事情夺走我们的时间,就像在游戏中捡回被撕掉的时间一样,我们也可以自己创造时间,如果说一天24小时是一个时间馅饼,那么你打算如何分配它们?下面请大家根据百分比制作活动时间馅饼。

3、团队分享交流 五、祝福与道别

策划人:顾飞 李春丽 赵影 王雪莹 黄雪静 潘肖霖 张清桂 李娟 邹愉 范晓飞

 

第二篇:学习动机的综述

学习动机的综述

国内外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很多,并且一直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在重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今天,它作为一项重要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引起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学习动机从最初概念的提出、分类,到各种学习动机理论的形成和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化,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总结近年来学习动机研究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学习动机组成的复杂化、分类的深细化、理论的统一性和实际应用化等方面。

一、动机与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动机中的一种,动机问题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古老课题,早在19xx年左右就开始了动机的科学研究。在心理学中,动机的含义一般被定义为: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己引起的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历程。动机能够使得个体的行动表现出主动积极的态度、一定程度的兴趣、良好的注意力和持久顽强的意志努力。

动机与人的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息息相关,并且在不同的领域会有不同的动机类型,其中最受人们关注的是学习动机。人们总是在不断探索:人为什么学习?什么能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提高学习?在现今的教育制度下,这些问题意味着学习与动机之间存在着不解之缘,学习动机也因此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门课题,受到了学者的广泛亲赖,并被进行大量的理论和实证性研究。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己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之朝向一

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包若维奇曾指出:“在阐述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动机研究的同时,我们把这种活动的一切推动力称之为动机。”可见,学习动机是学习过程的源动力,是引起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并由此影响学习活动及效果,直接制约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是学生的一种认识活动,受到智力因素(感觉、知觉、记忆等)和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意志等)二者的制约。正常情况下,大多数学生智力因素是没有明显的悬殊,导致学生学习两极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着差异;而且,随着人的年龄的不断增长,学习的成效与智力因素的相关性逐渐减弱,而与非智力因素的相关性在逐渐地增强。有调查得出:“人的成就的取得往往智力因素只占25%,而非智力因素却占75%。”这充分说明了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而动机在诸多非智力因素中居于核心地位,起关键作用。这是因为动机是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基础和前提,人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必须先要有做事情的动机激发,然后才会有行动,并且其他非智力因素只能转化成为动机,才能对人们的学习行为产生直接的作用。

二、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学习动机的分类问题,不同的理论会有不同的看法,分类的条件不同会出现不同的动机类型。综合以往的研究,常见的分类法主要有:根据动机的起源,可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根据动机的性质和社会意义,可分为正确的与错误的动机或者是高尚的与低

级的动机;根据动机在活动中的地位和所起作用的大小,可分为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根据动机来源的远近和起作用的时间,可分为间接的远景性学习动机和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根据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等等。

在众多的学习动机分类中,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分类最得人们和研究人员的喜爱,并且应用得最为广泛,得到心理学家的公认,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内部学习动机是指对学习活动本身发生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是在学习活动之内,不在学习活动之外。它不需要外力的作用,取决于个体内在的需要。例如诗书爱好者喜欢品味古人的诗词,舞蹈爱好者喜欢欣赏和学习美丽舞姿。外部动机是由学习过程之外的刺激诱发出来的动机,即学习是受外部诱因影响而激发出来的,并不是因为对学习本身的兴趣,而是对学习所带来的结果感兴趣。其动机的满足不在学习活动之内,而在学习活动之外。比如为了获得爸妈的奖励或者避免老师的惩罚,取悦于老师和家长等。

学习受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的共同驱使。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必然要从两方面同时着手,要做到两手一起抓,不能忽视任何一方。内部动机的作用较持久且强烈,引起的是主动学习,它能使学习者自觉掌握知识,与长远目标联系在一起的。而外部动机的作用较短暂且弱小,引起的学习是被动的,它与短期目标相联系,不能保证学习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外在条件一旦“消失”,由外在条件激发起来的外部动机也会很快失去作用。但不能说内部动机的作用大于

外部动机的作用,因为对于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来说,利用外部动机激发其学习活动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特别是对于儿童的学习教育中,儿童很容易受到外部动机的影响,并且大部分内部动机是由外部动机激发形成的。因此,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关系不是绝对的,它们相互转化和支持,这就要求教师利用教学的所有资源,采取一切有效的手段,激发二者,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在不同的社会条件、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中形成的,不同环境中的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不尽相同的;甚至支配一个人的同一种学习活动有可能是多种的。因此,对教师来说,充分了解复杂多样的学习动机类型,有利于针对具备不同学习动机类型的学生,运用不同的途径和方法进行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效率。

三、学习动机的体系

关于学习动机的体系,国内外心理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一方面反映了学习动机所涉及的复杂性和广泛性。国内外学者都赞同学习动机不仅仅是包括需要和诱因,而是一个复杂系统。在以往各种动机体系的基础上,国外学者martin在20xx年时,根据学生适应和适应不良的区别,提出了一个综合而又简短的学习动机体系,将学习动机的结构划分为自我效能感、兴趣、掌握目标取向、承诺、逃避竞争、努力回避六项。[6]其中前面四个为适应性的学习动机,后两个为适应不良的学习动机。

学生学习过程中,自我效能感是适应性学习动机里最重要的因素

之一。19xx年,班杜拉把自我效能感定义为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7]学生有自信能完成特定的学业,会影响该生的课程选择,以及付出的努力和持续性,影响其是否能战胜困难,坚持不懈地奋斗来应对学业压力。并且学生对某种知识的信念可能是乐观或者悲观,相应地就会对学习过程采取积极或者消极的应对方式。教育心理学也有很多相关的实证性研究证明,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更愿意付出努力并且获得好成绩。 兴趣是学校课程设置的重要结构,它反映了人类去学习的天生潜能,研究者将兴趣分为个人兴趣和环境兴趣。个人兴趣具有意愿性,当个体想改变环境时,环境兴趣就会随之改变。这个观点的提出,说明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课程设置的趣味性,它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个人兴趣,通过课程趣味性的设置来激发学生的个人兴趣,非常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二是课堂环境的设置,特别是幼儿和小学生,课堂环境的设置得有意思,会吸引儿童,从而促进自主学习的发生。

掌握目标取向是学习动机的结构中被研究得最多的因素之一,它是指在关注和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根据自己设定的目标来掌控任务,以自身比较来评估任务完成的情况,而不是和他人比较,学习是以掌握新知识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为目的,个体认为能力是可以发展培养的,依据自我参照的标准致力于自我提高。最新研究表明,掌握目标取向是适应性的动机结构,对学习有积极的作用。持掌握目标取向的学生倾向于选择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会有较好的学习效

果,对学习一直保持兴趣并不断努力。这一观点吸引了很多教学者和相关研究者的目光。

 

第三篇:学霸学习计划表

5:00-5:30 起床,洗漱半小时

5:30-6:00 从宿舍到教室的路上花费的时间 6:00-6:30 教室自习读英语文章或者单词 6:30-7:00 背语文诗歌或者美文

7:00-7:45 吃早饭,边吃边看书,一般是看英语单词,背诵古诗什么,或者是看看理化生的公式,不能浪费任何时间 7:45-8:00 休息 8:00-8:45 第一节课

8:45-8:55 课间空里不上厕所就会提前复习下节课的内容,十分钟很多了已经,尤其是这个时候

8:55-9:40 第二节课

9:40-10:10 跑操时间,这段时间我会拿着一个小本子,在整队等待期间会背诵英语单词的,背首古诗

10:10-10:55 第三节课

10:55-11:05 课空期间会复习下节课的内容 11:05-11:50 第四节

11:50-12:40 去食堂加上吃饭然后去宿舍,吃饭期间可以看一看美文,有助于写作文

12:40-1:40 睡午觉,睡好觉一下午有精神 1:40-2:00 去教室的路上

2:00-2:45 下午第一节课

2:45-2:55 课间休息期间可以看会书,还是以背单词为主,或者跟同学做些学习上的小游戏 2:55-3:40 下午第二节课

3:40-4:00 课间空比较长,可以适当的做些活动,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

4:00-4:45 下午第三节课

4:45-4:55 课间休息期间可以看会书 4:55-5:40 下午第四节课(有的地方没有这节课,没有这节课的可以自行选择复习或者休息) 5:40-6:20 下午吃饭时间,休息时间

6:20-7:00 晚上自习时间,这个时候可以复习语文或者英语,做题为主,背为辅

7:00-7:50 理化生科目,主要是看书做题,巩固自己的知识点

8:00-8:50 数学,看书做习题

9:00-10:30 这个时间段,忙了一天了,可能比较累了,就整理一下自己一天所学的,比如说今天做错的题目,拿个错题本记录下来,整理一下,便于以后自己再看一看,或者看看老师今天所讲的,有没有全部听明白了,要是不明白的明天再问老师,整理一下第二天所学习的东西,所要讲的作业等等。 11:00--- 整理好了。洗漱一下,睡觉,等待第二天的到来,还有很多的事情等着咱们呢,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啊

之所以这么定计划,是因为白天刚刚起床没记忆力比较好(有的是晚上,那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么),所以白天早上一般选择背诵诗歌,美文,英语单词或者英语美文,到了下午或者晚上,一般选择做题,因为晚上比较安静,便于灵感的产生,而且白天学习学了一天了,所以晚上正是拿来检验自己一天所学的知识点的美好时刻啊,至少我是这么定制学习计划的,每天都是这样的,从来没有间断过,哪怕是生病了,我也要一边吃药一边坚持,我坚信一句话,那就是只要你坚持下来,你一定可以成功的,同学,加油吧,奋斗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