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心得体会

实践基地学校课堂观察心得(李成碧) 我在贵阳实验二小跟岗学习了近一个月,每天都有在这所学校进行课堂教学观察的活动。通过学习观察,我有很多的感触:我们一起的有12人参加听课。听课时没有手机响,没有随意进出,大家都仔细听,认真记,这种进取的心让我深深叹服。

这次跟岗活动的开展,使我得到了更多的学习的机会,学会了更多的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启发和进步。我就将我在这里的收获想法总结如下:

1、我参加听了很多老师的语文例如邹老师上的课“我是小小演说家”,五年级沈老师上的课《黄山奇松》,一年级的识字教学等,对我教育和启发很大,教师上课大方得体,非常的有感染力,把激情带进课堂,以饱满、高昂的激情和良好的心态走进课堂,寓教于乐。

2、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在课堂上教师用自己的眼神、语调表达对学生的爱,创设了一个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把欢乐带进课堂用幽默风趣话语来拔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在乐学中渐渐做到会学善学。

3、教学设计上围绕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如何让学生动脑子学习等方面,设计出灵活得当有效的教学步骤。

4、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的教育方式,使学生愿学乐学,越学越爱学。

5、提供交互式的学习平台,也就是创造氛围、空间,不但提供学,还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时时人人都有提问、发表交流,展示的机会,精心组织学习活动,组织好学生自学,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组织好合作学习,既做到在互动中把学引入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调控,以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总之,通过这次跟岗学习,通过听各位老师的课,通过和其他老师的交流,在我的教育教学中,我发现了不少问题和不足,通过互相比较,找出了自己工作中的漏洞,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补充自己的不足,希望自己能够参加这样的活动,学习到别人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让自己的教学工作能力有所提高。

 

第二篇:课堂观察心得体会

《关于课堂观察与认识的思考》心得体会

“课堂观察”,当第一次听到这一个名词时,总觉得课堂观察不外乎就是看,看教师,看学生,看教学效果,看问题、评教学,殊不知,在经过这一年多的学习,特别是这次学校又组织学习了时主任的《关于课堂观察与认识的思考》的专题报告之后,我深深体会到课堂观察也是一门学问,是需要教师的专业精神与相当的专业水平的。

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它由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把将研究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课堂观察是一种工作流程,它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三个阶段,课堂观察也是一种团队合作,它由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团队进行。这样看来,课堂观察,它有明确的目标性,计划性,组织相当严密。这与我们以前所参与的听课、评课大不相同,一般的听评课,随意性较大,看到什么记什么,观察的问题过于分散,一个人观察多个方面的问题,看似面面俱到,却是面面不到,不够深入。发现的问题尽管能进行一些必要的探讨,但是没有系统和深刻的分析总结,是一种不自觉的研究行为。而课堂观察,观察的点是课前就确定的,无论课前说课、讨论、还是课上的观察,课后的反思、讨论,都是围绕研究目标进行的。而且课堂观察有明确的分工,观察点具体,观察者就一门心思观察一个方面的问题,配以量表等观察工具,可操作性强,那么观察的问题怎么不深入不专业呢?

课堂观察让我们听课、评课者消除了很多疑虑,因为它所关注的问题不再是对教师的评价,不再是为教师的教学划分等级,它指向的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课堂观察的过程是合作体关注学习,研究学习和促进学习的过程。它旨在提高课堂效率。听课评课的目的已发生改变,我想这也是教师在走进专业发展中的一种尝试,但这给教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因为观察都的认识水平,理论水平,决定了观察的深度,想要有深刻的认识,必先有相当的理论支持,所以我们观察者必须要在理论方面加强学习。

课堂观察跟传统的听课评课不同的还在于,它促使教师由观察他人课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课堂观察中,教师不只是在观察,其实是在通过观察而参与研究,所以“当看到课堂教学中的相关情景,自然会联想到自己平时的教学情形,从他人的成功或者失误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并即时生发基于自身教学理解和实践的教学假设:如果我来教,可以这样设计??”我们在观察他人的同时,实际上在对照自己,从他人身上学习优点,或者找到共同存在的问题,思考解决方法,促成了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专业发展。“这种假设其实是对自身教学行为的一种改进。持续的行为改进本身就是课堂观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所以在观察中,不要只停留在记录教学环节的层面上,更要记录自己听课时的即兴思考和设计。练就这样一种反思自己的教学自觉,让我们的眼睛变得敏锐起来。

我通过学习课堂观察,产生了不少的困惑,如观察点的选定就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开始时以为很容易就能选定一个观察点,但在与其它同事商量讨论中才发现观察点的选定还要考虑它的价值问题,选好观察点,课堂观察才能更顺利地进行;量表的设计更是一个大的难题,因为我们是试验阶段,因此都是先采取拿来主义,把人家现成的量表拿来改一下就用了,但在实际操作中,觉得量表的针对性还不太强,还需要再根据该课的设计及课型等,细细斟酌一些量化标准,才更容易操作。在观察时,尽管有了观察量表,但是对课堂进行观察时,还是不觉地按了以往的习惯去做,什么也去关注一下,到头来,有些应该要关注的细节问题却在不注意间遗漏了,我想存在这种问题一个是对课堂观察的认识、理解还不够全面、深入,教学思想还没转化过来吧,以后还要深入学习,在课堂观察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得失。

课堂观察是我们成长的秘诀,我们要坚信通过不断的练习最终会使我们的教学过程主动、生动、活泼,使教学气氛更加和谐、融洽、愉悦,我们要善于学习学会学习,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设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自己的顶岗实习画上圆满的句号,同时也为自己以后的从教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观课心得体会

观课心得体会

《北京亮起来了》《路边的橡树》《晏子使楚》 上周听了王坤、夏金芳老师的课深受启发,自从我参加工作以来,我经常参加“听课评课”活动,我总以为“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没有区别。但这次教研活动后,我才明白二者不一样。

这次活动通过认真的听课,深深地体会到 “听”指向声音,淡化了“观”;“观”则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在多种感官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的观察,除了语言和行动,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都将成为感受的对象,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评”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作判断;“议”不是为了下结论,它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议”是对话和反思。王坤老师讲的《路旁的橡树》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在南北的两座大城市之间,准备修建一条公路。在公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工人们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着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棵橡树,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经过精心的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既保住了这棵橡树,又圆满地完成了筑路计划。这个故事,表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

文章语言质朴,情节简单,所反映的人们的行为非常高尚。从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的言行可以看出,他们保护橡树的行为完全是自发自觉的,换句话说,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成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意识。这篇课文的另外一个突出特点是,通过对一件寻常小事,处理却不寻常的作法的描写,读者在读后内心受到震动和感染,自然而然地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环保意识、爱护自然界里的一草一木;二是通过具体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本文教学的难点是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经过了一个多星期的准备,教案一改再改,还制作了相应的课件,教学的设计在头脑里过电影似的放了多遍,想努力营造出理想中的课堂,但理想与现实总是有一定的差距。下面我就对她的课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多种方式落实词语教学

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只有教活了,学活了,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在《育人三部曲》中曾经说过:儿童大脑的自然属性要求,对他的智力培养须直观形象中,首先是在大自然中进行,使得思维由具体形象向着这个形象的信息“加工”转换。如果脱离大自然,从一开始学习起就只感知词语,脑细胞很快就会疲惫,以致无法完成教师布置给他的工作。

从三小全体语文教师从不同方面的分析中分析中知道:“观课议课”能够改进课堂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比听课评课有一定的优势,可是“观课议课”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观课人,除需要时间和精力外,还需要所有的观课者共同研究、探讨。因此,我们在观课和议课时要积极主动地思考。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由学生的活动中分析与教师教学方面的联系情况;思考如果自己是任课教师,由学生的活动,自己如何的处理教学;观察授课教师的教学情况,思考其行为与教学理念的联系程度;观察教学中学生掌握情况,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观察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的联系,思考怎样通过优化过程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等。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的学习,我深深体会到观课议课比听课评课加入了更多的人文观点,能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给教师带来了更多的尊重,营造了教师之间平等对话的氛围。我要认真学习研究消化,学以致用,把它用来指导我们的教学管理。

中宁三小

吴莲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