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总结

作文教学总结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半学期紧张而又忙碌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回想本学期在作文教学方面的工作,既有点滴收获,又存在许多不足,下面总结如下:

一、 平时的作文教学,求稳求实。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严格按照课标的要求,训练每一个学生。尽量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他们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练写命题作文。这一点在日记的训练中体现较明显。我要求学生写的日记,其实就是小练笔,自己拟题,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每周选多篇优秀的,作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到前面读一读。再筛选出几篇修改寄出去作为鼓励。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特别高,精品不断出现。另外,平时我不放过任何一个学生练笔的机会,让学生逐渐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久而久之,他们那双聪慧的双眼就能自己去发现作文素材的宝库了。

二、 创新作文的实验,不断探索。自本学期作文实验联合体成立以来,在宋主任的带领下,我在作文方面开阔了思路,增长了见识。就袁志勇的设问作文教学法,我在工作之余,也从网上,书中,宋主任发的材料中不断学习,揣摩。并且根据讲义中的模式在实践中进行了训练,由于时间比较短,初见成效,相信,经过以后扎实的训练,学生的作文会有更大的进步。

三、 未来的作文教学,信心十足。我参加工作已经十多年了,可在作文的教学工作中,从没有像这两年这样,领导带我们走出去学经验,坐下来耐心指导,推出优秀教师做示范课让我们学方法……。在不断进步的同时,我还要克服一切困难,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在短时间内使本班乃至本校的作文教学上一个新台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宋主任的带领下,我们的实验正在走向成功。

在作文教学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比如对设问作文法钻研的力度不

够,对《从此开始写日记》那本日记,让学生练习的多,但认为浅显,指导讲解不够细等等。

总之,以后的作文教学工作,我会发扬优点,克服不足,尽最大努力,让领导放心,满意 。

 

第二篇:作文教学总结

作文教学总结

要满腔热情地、精益求精地进行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的确是一个又硬又涩的大果子,做起来费时、费力,见效又慢。再者,有人认为,阅卷人往往是“五看一不看”:看篇幅,看书写,看卷面,看开头,看结尾,唯独不看最主要的内容—因为没时间看。所以,确实有一些语文老师,对作文教学不感兴趣,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这项工作。

本人认为,且不说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作文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仅从分值上看,语文学科总分150分,作文就是50分。因此,不管作文教学这个果子有多硬、多涩,我们都还要“啃”,还要“嚼”。否则,就会达不到高考的要求和我们语文教学的初衷。

事实上,大多数学生对作文的确是“望而生畏”,写作文时“咬笔杆”、“挠头皮”是常有的事,这就迫切需要我们教师的帮助。在写什么的问题上,帮他们找“下锅之米”;在怎样写的问题上,把他们“领进门去”。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学生早晚会对习作产生浓厚兴趣,写起文章来一定会比较得心应手。

有不少专家学者就作文教学著书立说,企图给学生“点石成金”之术,如“快速作文”之类,但真正卓有成效者有几个?所以,作文教学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它需要我们千方百计、呕心沥血,以满腔热情、精益求精的态度进行作文教学。

从基础做起,教给学生基本“套路”

众所周知,虽“文无定法”,但同时也有“文贵有法”之说。即使某人是武林天才,也不可能在他连“站马步”都不会的情况下就能练就“降龙十八掌”。我们教学生写作文,也必须从最基本的功夫教起,让学生掌握习作的基本“套路”。

这里,我想以写“读后感”为例加以说明。书上说:写读后感,“读”是基础,“感”是重点。这话千真万确,无可非议。但是,这话太空了—“读”,怎样去读,才算打好了基础?“感”这个重点怎样确立?这些都是未知数。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写读后感的“基本套路”—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所读内容,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即读后感的中心意思。继而用充分的论据论证自己的观点(所读文章的内容理所当然地成为论据之一)。最后重提所读之文,强调或倡导自己的论点。实践证明,这一基本“套路”行之有效。用上这一“套路”,就完全能克服“原文抄写一大篇,感想却只写一两句”的弊端。

在学生已掌握这一“套路”的基础上,应从理论上加以指导。向学生明确,“读后感”这种体裁,属于议论文范畴,应按议论文的要求去构思。再从技巧上告诉学生,读后感与原文的关系是“不即不离”—“不即”就是不能大量抄写原文内容,末尾来个“我感到??”;“不离”就是紧扣原文,不能与原文不脱节,否则那就不是读后感了。

也许有人担心,照这样指导,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岂不是“千篇一律”?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因为,同读一篇文章,每个学生的感受不可能一模一样。另外,在论证时,所用论据也不可能“如出一辙”南阳名师张惠灵先生曾这样说:“把所读内容作为第三个论据最为合适”,难道他就不担心“千篇一律”?

所以,我认为语文教师应大胆地教给学生习作的一般“框架”,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思路和技巧。

各种体裁的作文指导要点

(一)说明文的指导

要写出特征。这是个难点。以《我们的学校为例》,写花园式学校,不行!现在绝大多数学校都是“花园式”;写“师资雄厚”,写“光辉历史”,写“环境宜人”??都不妥。因为,你有,我有,大家都有,特色何在?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分析,从相同之中找不同—特征,就是该事物与其它事物的不同点。

(二)写人文章的指导

写人的文章在记叙文中是大量出现的。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但照此思路写下去,肯定泛泛一般,绝无特色。按文学概论的理念,写人必须写出人物的“特点”。一般学生写人,以写老师为例,无非是精心备课、耐心辅导、领学生去卫生所看病,如此等等。老得掉了牙,谁喜欢读?换换口味吧。例如,我校原来有一位刚刚从师院毕业的年轻漂亮的女教师,她虽在学校的时间不长,却给老师和同学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这咋不可以成为我们指导学生习作的材料呢?她,往讲台上一站,嗬!时尚新潮,一个个简直被迷住了。更加让人家丰富的知识、友好的态度所吸引,而进入忘我的境界。这说明,我们的视野应当开阔些,我们的观点当更新些。总用一种观点、一种理念去指导学生,一来易产生逆反心理,二来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那种“经验式”的指导,很可能导致学生的思维进入“死胡同”。

鉴于此,本人的观点是,在指导学生写“人”时,务必抓住人物的“特色”,用具体的事写出人物的“特色”。比如写教师,写他精心备课,背学生去卫生所看病等,看似感人,其实苍白无力。

(三)写事文章的指导

写事,实际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了。但能把事写成的,廖廖无几。为何?

其一,不会写事。实践证明:多数学生写事,往往是“一??就??”式结构。换言之,不知道写出事情的“经过”,而这“经过”才是表现主题的最关紧的内容。谁都知道记叙文的“六要素”,但为什么写不出“经过”呢?学生年龄小,经验阅历少,只能写“大概”,不能写“细节”。而“细节”才是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最主要的内容。因此,教学生写“经过”是教写事记叙文的重要切入点。

其二,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科学地写好环境。时间、地点不是一“填表式”交代,而是巧妙地、自然地写出。同时,交代时间、地点还应尽可能地显现“社会环境”,使所写之事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下。另外,对于“自然环境”,也要为主题服务。自然环境能表现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烘托主题。如《我的叔叔于勒》中,廖廖几笔—“海面像大理石桌面”和“海面上出现紫色阴影”就是典范之例。告诉学生,不可无目的地写蓝天白云、小鸟歌唱、小树招手之类。

其三、引导学生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十三、四岁的孩子,不可能写出什么大事。虽然所写之事小,但要表现出一个较深刻的主题。如表现农民的纯朴,民族的光荣传统,改革开放给农民带来的精神上、思想上、生活方式上的巨大变化等。

其四、要运用生动的事例去表现主题,不要往作文上贴标签。也就是说,文章的主题,要具体、生动的事例去表现,而忌讳那些泛泛一般的空洞的议论。

1、做好作文教学的准备工作

要根据课标和教材,确定每次作文教学的教学目标、具体要求、指导措施,选好供学生参考的文章,尽可能地写好“下水文”,写好作文教学教案。特别要注意的是,不仅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更要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

2、设身处地地为学生多想想,千方百计地帮他们克服习作的困难。

首先,事先出“安民告示”----告诉学生将要学写的内容,让学生做些准备。如,收集有关资料,做些调查研究,找好参考文章等。

其次,命题尽量做到新颖,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像“童年趣事”、“暑假见闻”等老掉牙的题目切不可用。20xx年,秋收时阴雨连绵,老百姓糟了不少难。我就出了这么一道作文题----在秋收的日子里。学生简直有说不完的话。

3、批改时,要把握好“留、删、换、补”四个环节。

(1)留尽可能地保留学生习作中的“原样”。学生都有自尊心,他们对自己写的东西看得很“重”,若被老师否定得多了,他们心里不舒服,会挫伤其习作的积极性。所以,应能留则留。

(2)删对于学生习作中不必要的、无用的内容,当然也应删去,但尽量要少,同时要告诉学生删去的原因。

(3)换就是换材料、换词语。最好用商量的语气写出,使之容易接受。

(4)补即补充必要的材料,使文章内容更充实,更丰富。还指补词语,如句中的定语、状语等。

4、撰写评语的几项原则

(1)示范性评语书写要工整,句子要规范。

(2)教育性在习作的思想、认识上,应积极引导学生健康向上。

(3)激励性多肯定,少否定;多表扬,不训斥;多引导,不抱怨。

(4)交流性评语不失和学生沟通的良好渠道,老师通过评语,与学生交流思想感情,使我们不仅成为他们的良师,也成为他们的益友。

(5)艺术性如果我们写的评语,书写简直就像书法艺术,语言饱含哲理,像是一般优美,肯定对学生能产生良好的影响,甚至使老师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

另外,尽可能作批改记录,使评讲有针对性。评讲时,读几篇写得好的习作,表扬一些同学。那怕某生有一个词有得好,也要表扬。中肯地指出存在的问题,指明解决的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