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工作体会草稿

做高质量安徽的守门员

——质检新人有感

对一个刚参加工作仅两月有余的质监工作人员来说,这份工作给我带来的不仅是新鲜感与满足感,更有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时间虽短,感触良多,工作中的亲身体会与发生在身边的各类产品质量事件使我深深的体会到质量问题是一个关乎民众生活质量,影响一方发展,甚至可以威胁到社会的安全稳定的大问题。

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这是我在对产品制造业的质检工作中的切身体会。但如果没有我们的监督检验,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和自发性等缺陷势必导致诚信缺失,弄虚作假,以次充好等现象将会甚嚣尘上。作为质检工作人员,在生产制造业中我们拥有着双重身份,首要身份就是产品质量的监督者,在这一重身份下我们要恪守“严守准则,把紧关口,毫不懈怠,绝不徇情"的原则,这是我们的职责,更是我们应有的职业道德.第二重身份就是我们是产品的潜在使用者和消费者,在这一身份下,我们使用和消费自己检验过关的产品,心中有数才用着放心。同样,在服务业中我们也具有双重身份,第一重身份是一样的,即我们是监督者,第二重,我们是服务的接受者,每个人都不乐于看到自己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存在着质量上的瑕疵,而我们作为工作人员,这就有可能是我们工作疏忽造成的.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只能说是搬着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不能只是自认倒霉,而应该做自我检讨。即使有些人心存侥幸,自己通过各种手段与方法能够避免这种情况,但是你的亲人,你的朋友也会吗?所以,从我们的双重身份这一层面上讲,于法于德,于公于私,于人于己,我们必须时时提醒自己,质检工作无小事,一丝一毫都不能疏忽懈怠。这十六个字成为我工作的座右铭,印在脑海里,也牢记在我心里。

质检工作是职责上的事,是道德上的事,是我们良心上的事。“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十二字方针是我们的行动指南,为我们提供了工作指引和明确的目标方向。质量是质检工作的核心,“抓质量”使我们基本的工作内容,我们的所有工作都要紧紧围绕质量这一核心展开,做有原则,有良心的质检人。“保安全”是质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一切工作的目的都是为了保证生产安全,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不受到侵害。“促发展”是质检工作题中应有之义,质检工作也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扶持和帮助功能互补,依法经营,环境友好型的企业和产品。“强质检”是质检工作性质的内在要求。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的同时强质检就水到渠成了。在质检工作中我们必须牢

牢把握住质量这一核心,严守安全的标准,这样才能促进生产发展,社会和谐。充分发挥质检工作的功能效用,推进安徽大踏步地,和谐地向高质量小康迈进。每次下乡去各厂、营业点核查检验,我都时刻提醒自己,质检工作的准则不能忘,质检工作的总方针不能偏离。

“守原则,凭良心”是质检工作中两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两部分的完美结合才能使我们的工作一路凯歌高奏。一次下乡工作工程中,与一位加油站负责人攀谈,老板的诚恳与朴实使我感触良多,他说:“咱做生意跟做人,都得凭良心,一旦让别人认为你这个人不实在,你就会被圈子里的人抛弃,以后的路没法走。”话语简单易懂,但里面的道理不简单,何止是他们做生意呢,我们做工作,又何尝不是要凭良心呢,一旦利益主导了我们的思维,贪欲迷惑了我们的心智,后果比丧失自己的圈子更严重,工程建设出了问题危害的公共财产与生命,产品质量出了问题危害的消费者的权益甚至人身安全,食品质量出了问题会危害广大群众的健康甚至威胁到生命。

近几年来各种“大桥断裂”、“楼房整理坍塌”以及食品行业中的“毒大米”、“假鸡蛋”等都严重损害了公众利益,也危急到我们质检部门的公信力。这些现象的出现不能只怪施工单位和生产厂家,我们也应该反思自己的工作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那就是,一些工作人员违背了原则,背叛了良心,被个人利益冲昏了头脑而置社会公众安全与公私财产安全于不顾。这种行为是危险的,对个人是,对整个质检部门也是,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提防这种思想与行为的滋生蔓延,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我们不能让一小撮儿不良分子毁掉我们整个质检部门的名誉长城,一旦我们的公信力丧失,想要弥补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是难以预估的,弥补过程也将必定是步步荆棘,举步维艰。我们必须守住良心里那片净土,工作时的每一件事都要有如临深渊,步履薄冰之感,来维护我们得之不易的公众的信任。

精心维护我们公信力的同时我们还要努力加强巩固我们现有的社会认可度。要获得公众认可就要“供民众之所需,应民众之所求,予民众之欲取”。听取民众的呼声,保证民众所需的产品的质量,响应公众呼声制定严格的检验标准,给予民众想要的合格高质产品,总起来说就是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于民为宗旨。建立和完善我们质检系统的诚信体系,

质检工作需要政府与群众的相互配合才能顺利开展,不是其中哪一方自己的力量所能完成的。对于那些产品不合格,质量不达标的生产经营者和服务提供者来说,我们的监督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在,这就需要群众的力量,政府要通过与民众增加互动,增加工作透明度,普及质检工作知识,开展各种宣传讲座,进行质检文化建设,让民众对质检工作有所深入了解,使那些心存侥幸的投机分子陷入到人民监督的汪洋中去,这样就监督就会无处不在,时

时都有。补充和完善“黑名单”制度、分列信用等级,建立信用档案制度,并公之于众,使不合格、不达标的行为无处可藏。有了全民参与不仅可以使我们大大地节约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增强自身的能力建设。也顺应了“强质检”的指导方针。在向民众宣传互动的同时,对各行各企业中的经营者、服务者工作也要有序开展,根据企业的诚信记录与综合表现分层次,有重点的对个别诚信严重缺失的企业进行教育。敦促各行业企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帮助其增强自律。制定出一系列赏罚分明的管理措施,对诚信达标的企业进行表扬鼓励,对不合格的坚决进行严肃处理。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程度的高低影响着企业的发展理念,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积极参与,正确引导和大力支持。只有把对群众的信任依靠与支持引导企业的自身建设结合起来,在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时我们才能临危不乱,得心应手。

毋庸置疑,竞争是提高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国家质检总局刘平均副局长的访谈给我们很大的启发,知识产权一种丰厚的无形资产,我们要立足本区,认真分析当前形势,积极打造一批像“六安瓜片”一样有口皆碑的高质量、有特色的地方精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形成一批地理标志性产品及行业,进行宣传并大胆的将其投入外部市场,与同行业同种类产品进行竞争,使其在竞争中发展壮大,形成“安徽特色”。这个过程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但我们不能惧怕挫折,经验教训更有利于企业的成长,也为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了现实性的依据,但这是需要政府的支持绝不能搞地方保护主义,否则只能使企业成为襁褓中的弱婴,毫无前景可言。最终只是徒增政府负担,适得其反。积极打造精品不能放松对已经发展成熟的企行业管理,安徽作为一个面朝“沪三角”这样全国最大、经济实力最雄厚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背靠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武汉所在地湖北省,南部有着最大货运量的长江水运,北部毗邻北方最大交通枢纽的郑州所在地河南,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我们要勇敢的打开大门把外面的“狼”引进来,把自家的“虎”放出去,优胜劣汰,让他们在拼搏中成长,优先引进本区稀缺的产业产品,加快我们朝着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基础产业实力雄厚的经济大省,质量强省的目标迈进的步伐。

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只是浅层次的高质量,“高质量安徽”需要的是更高层次高质量,即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模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高质量,而产品服务高质量是基础,是物质保证。我们质监部门就是这一确保这一保证的“守门员”。决不能放进任何一个不该进的“球”。

事在人为,作为一个在普通的质检工作者,我所需要做的就是恪尽职守,踏踏实实,做一个有原则的质检人,做一个有良心的质检人,“高质量安徽”这台庞大机器需要我们做牢一枚小“螺丝钉”。“高质量安徽”这一“球场”需要我们做优秀的 “守门员”。

 

第二篇:质检工作总结

经历了半年的质检工作,作为一名质检员的我,为使自己成长的更快,工作中得到更大提高,做了如下的质检员工作总结: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中20xx年已过了半年,自进厂至今,本人一直担任巡检员。虽然性格偏内向,但是能将领导布置的任务独立、有条不紊的完成,因此与厂里大部分员工相处融洽,回忆在这半年当中既忙碌着也收获着。

作为质检员,不但要掌握专业的检测知识,还需要认真仔细,才能发现问题,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所以这半年的现场的质量工作使我受益匪浅。

在检验之前,要学会看懂工艺图纸,做好事中监督工作,发现及纠正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配合操员对产品质量作全面的检查,对产品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纠正。对特殊工序的加工工艺的进行全过程检查,确保每道工序合格。对进场的产品每道工序严把质量关,对事后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以便于工作的持续改进。每天下班后对检验过程找出往后容易出现的问题可取之处,不断地提高个人的专业检验水平;将现场存在的质量问题及须公司协调解决的问题认真反映出来。

在这年的工作中,本人也深深地体会到个人的不足:现场检验技术不足、检验过程不是很仔细。前几个月心态不能调整过来,觉得做质检员学不到东西,开始对工作失去信心,使用也不能好好的上班。后来我才发现我错了,人在外面很难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我们必须干一行就得敬一行,为现在的工作负责,也是为企业负责。为此,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认真工作,虚心学习,提高检验水平,掌握更深的知识。我是一个善于面对困难、接受挑战的人,我也希望公司能提供各种挑战的机会,让我们得到不同的锻炼。

公司的人性化管理,注重员工技能的培养,和团队的精神,以及积极上班的热情,。我相信,我一定会在公司大家庭的发展中,我们诚基一定会壮大起来!年终的工作,是一个忙碌着总结着,同时又计划着来年的工作。不管是新员工,还是老员工,总结工作是对自己最好的交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