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安中学三级课程建设情况总结20xx0705

三级课程建设情况总结

丰南区经安中学

20xx年x月,我校承担人河北省县域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综合实验项目丰南区实验区子项目《三级课程优化整合策略研究》顺利结题,有了以往课题研究的积淀,我校再次依托课题研究,把国家课程及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领域向更深、更广延伸。有了课题研究的基础,我校在本学年的三级课程建设方面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

一、地方课程的开设与开展

心理健康课是我们的省级课程,在三级课程开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1.以学校培养目标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

学校的培养目标为“培养胸怀宽广、学识渊博、身心俱健的‘海的儿女’”。几年来,学校根据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围绕“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学校的整体和谐发展”的理念,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加强心理辅导室的规范化建设,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网络,培养了一支科研型心理辅导骨干队伍,初步形成“教师全员参与” 与“朋辈互助辅导”并重的心理教育模式,显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2.以心理课程为基础内容,规范心理健康日常教学活动。 学校建立起以心理专职教师与班主任联合为骨干力量的教学队伍,深入了解和研究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舆论引导、学习辅导、行为诱导、心理疏导、思想开导等途径开展心育工作:

比如说,张凤香老师的“逆境一时,强者必胜”的主题班会;

董秀艳老师的团体活动课“你认识自己吗?

么学莲老师的“初中生心理‘减负’浅析--初中生学习心理调查与思考”等等。

3.以课题研究为主要平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科学规范开展。

我校于20xx年x月承担了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十二五重点课题《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的子课题 “学校、家庭与社会”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策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以下三个维度:第一是学校---家庭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互动策略的研究。比如,如何实现学校与家庭的最有效的互动沟通,学校如何调动家长的积极教育力量,学校如何培训

家长实现家长与孩子一同成长;第二是学校---社会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互动策略的研究。比如,如何实现学校与校外教育基地、社会成长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第三是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互动策略的研究。比如,以学校为核心,如何调动家庭与社会教育资源积极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协调家庭与社会环境在学生心理成长过程中共同发挥积极作用。

学校有20位老师参加了这个课题的研究,每个人有明确的研究任务,每个月进行一次课题研究交流报告会,同时,在日常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相关的教育策略。在今年x月份的“课题阶段研究成果”评选中,我校教师认真总结自己在课题研究中的体会与收获,有23篇的教案、案例、班会、随笔等作品被评为优秀作品。

我校还积极申报了丰南区教育的心理健康特色项目研究。研究主题为《中学生挫折教育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要做了以下工作:第一是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认真梳理实施耐挫折教育的基本内容。总结出七、八、九年级的挫折教育的不同内容。第二是利用各种主题活动及在日常生活中加强挫折教育。第三是在读书活动中提高师生挫折教育的理论素养及能力

4.以基地建设为主要活动,规范心理健康辅导活动。 在心理咨询室场地的选择,本着安静方便的原则,我们选在了二楼的一个小房间,房间的形状是一个正方形,其中一边都是窗子,因为有窗的房间会给来访者豁达的感觉。

其次是心理咨询室的室内布置,柔软舒适的沙发,学生容易放松;茶几,便于记录和摆放水杯,面巾纸等物品;书架或文件柜,用来存放适合青少年身心成长的书籍、资料,以及档案管理。尽可能在夺目的地方放一些盆栽、花瓶、书画作品等,因为这些美丽的室内设计可以改善环境气氛,增加美的因素。再次,完善的咨询制度是我们顺利开展学校咨询工作的必要保证,建立学生心理发展与咨询档案有助于学校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状况,也有利于学校对咨询工作进行评估和管理,并能为学校开展相关教育研究提供数据。

5. 以培养师资为主要形式,培养科研型心理辅导骨干队伍。

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我校对德育管理干部、班主任和中青年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业务培训,帮助他们掌握现代教育方法,提高工作技能。我校能够按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逐步建立健全校园心理

危机干预的三级预警机制,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小团体心理辅导、心理沙龙活动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每年都组织两次以上心理专题活动,学生参与率达到98%以上;在各年级有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学校目前有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一位。本学年,又有四位班主任教师及2位任课老师通过培训,掌握了基础的心理健康辅导专业知识。同时,通过专业教师对全校班主任的培训,提高了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整体水平。

6.以大型活动为牵引,将心理健康工作推向深入。

本学期,在丰南计生局与丰南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我校邀请著名心理咨询师张老师来校进行了以“青春风采”为主题的大型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精彩的演讲、现场的热情的互动,让所有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无穷魅力。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校本课程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内容出现,明确提出了要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把课程开发的一部分权利交给学校。作为沿海乡镇的农村中学,我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将本地潜在的教育资源转化为校本课程的资源,即开发了“海洋文化”为主题文化的校本课程。

经过研究与论证,我们认识到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体现区位及学校特色。

(一)课程开发

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加强“海洋文化教育”的行动研究。

1.乡土特色类校本课程开发。

我校在20xx年开发的一套五册乡土特色类校本教材《走近海洋》《海洋艺术》《海洋文学》《海洋环境》《海洋经济》,于20xx年进行修订,编撰成七年级《神奇的海》、八年级《艺术的海》、九年级《富饶的海》三册。七年级着重于兴趣,八年级着重于素养,九年级着重于责任。这套教材对于学生走近海洋、了解海洋、保护海洋起到了重要作用。

2.主题文化校本课程开发。

学校在20xx年组织骨干力量开发的主题文化校本教材“海之魂”,《海之魂.融》《海之魂.容》《海之魂.荣》,主要把中学教育中的海洋精神进行整体总结,以生动的感人的事例、精辟的精神解读、丰富多彩的活动设计作为课程的主体形式,成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

本课程以传承和发扬“海洋文化精神”为核心,旨在培养初中学生成为“胸怀宽广、学识渊博、身心俱健的‘海的儿女’”;以海洋文化精神净化师生思想,升华师生灵魂,探索并开拓出和谐互动的师生成长新途径。

课程具体目标:

(1) 通过“海之魂”主题文化校本课程的实施,对学生实施“海洋文化教育”,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海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浸润海洋文化,打造学校特色。

(2)通过构建“海之魂”主题文化校本课程体系,实施海洋文化教育,使学生具有主动接纳、和谐融汇的意识,培养博爱奉献、从容豁达的精神,形成开拓进取、追求卓越的品质。

(3)通过“海之魂”主题文化校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与他人积极主动交往、能以健康的心态包容他人、以奋力拼搏的精神为人生奠基的能力。

(4)通过“海之魂”主题文化校本课程的实施,搭建学校德育创新的平台,探索出校本课程与班级文化建设、学校文化建设、学校德育工作相融合的新领域。

3.学科延展类校本课程开发。

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我校与“一生双爱好”活动相结合,与乡村少年宫建设相结合,开设了五大类23门校本课程选修课。其中,10门选修课已经编写了教材。

同时,我们还编写了《海洋文化教育》系列校本教材的开发指南。

(二)课程实施。

我校严格按照河北省课程开设要求,将校本课正式纳入课表,每周一节。这节校本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以乡土特色类校本教材《神奇的海》《艺术的海》《富饶的海》为教学内容,为培养学生的海洋素养服务,并培养学生热爱海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调查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打造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校本课堂。并以此构建“感知大海、理解大海、欣赏大海、保护大海”的四个维度,构建大海文化的教育体系,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主题文化校本教材《海之魂.融》《海之魂.容》《海之魂.荣》,作为学校德育文化普及的主要教材,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在德育工作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教师可根据学校及班级的德育工作需要,灵活地选取其中的章节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也可以教材为基础,进行多角度的拓展。教学形式也灵活多样,可以是讲

解式的,可以是学生交流式的,可以是小组合作式的,也可以是主题班会或主题活动形式的。

为深入推行主题文化校本课程,我们通过“海洋文化教育主题班会的评选”,调动全校师生对海洋文化的强烈认同感。

我校开发的学科延展型校本教材有“素养类”“艺术类”“健体类”“科技类”“益智类”等几类,与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相结合,作为少年宫辅导教师的辅助教材,并在活动实践中进行不断的修正与提升。

(三)课程效果

1.以校本课程为辐射,建构起“海洋文化教育特色体系”。

从形式上看,“海之魂”主题文化校本课程的教材编写本身就是“文化生根、理念落地”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是学校海洋文化一种“物化”。

从内容上看,“海之魂”主题文化校本课程的教材,从三大教育板块、12个教育单元、24个教育主题,阐述了学校“海洋文化精神”的具体内容,学生通过这门校本课程的系统学习,将海洋文化精神固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从意义上看,“海之魂”主题文化校本课程是提升师生海洋文化精神素养的一个平台,提升学校整体文化品格的一个重要途径。

从影响上看,“海之魂”主题文化校本课程,创新了学校德育的模式,是学校特色建设的一个新领域。

2.整合全体教师的优势,共同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

(1)科学、规范地运用校本教材。将校本教材作为学校主题教育的载体,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品德培养的文本。教师在参考校本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校本教材,实施“海之魂”为主题的海洋文化教育。

(2)丰富、创新、发展校本课程。在运用“海之魂”校本教材的基础上,开发系列性的学校德育活动,在活动的评比展示评价过程中,征集教师、学生对于现有校本教材的意见和建议,为丰厚并发展现有校本教材的内容提供有力的依据。

(3)提升课程任教教师的专业素养。校本课程的实施主体是班主任及本班教育团队的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形成新的教育主题,作为完善校本教材的主要内容。通过这种形式,引导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

3.校本课程教学成果显著。

本学年,李秀娟、王俊会、张秋玲、郑付娟、李有霞、薄春霞、张凤香、王

慧8位教师的校本课程教案推荐到唐山市参加评选,其中张秋玲,孙玉会两位老师的作品获得省级优秀课例。高海英老师的“有容乃大”、董秀艳老师的“和谐融汇”、刘彩霞老师的“和舟共济”主题文化校本课程、肖静老师的“静观潮起潮落”、李立坤老师的“渤海湾特色生物的调查与研究”等乡土特色校本课程在全省学校文化年会中展示,获得广泛好评。其中,肖静老师的课例被评选为省级参赛课例,代表唐山市参加河北省的校本课程教学比赛。

4.师生的文化认同感不断增强。

根据“浸润海洋文化,激励师生成长”的学校核心理念,将海洋文化精神不仅要贯彻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还时刻关注在学校其他教育教学领域的方方面面,渗透海洋文化教育元素。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开展,师生的海洋素养不断提升,文化认同感不断增强。

可以说,三级课程的优化组合,促进了地方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和校本课程(“海洋文化教育”校本课程及“海之魂”系列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支点,撬动学校整体工作的全面发展。三级课程的建设,我们脚下路还很长,我校将沐浴新课程改革的春风,锐意进取,不断探索,努力将课程建设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第二篇:班级组织建设情况总结

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班主任工作中,我紧紧围绕《江宁区中小学20##年班集体建设年活动实施意见》精神,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班集体建设工作。在这次班集体建设中,我的基本工作思路是在班主任工作中多体现关爱、让学生多体验成功,善引导、多激励,让学生在和谐、充满书香的班集体中快乐成长。回顾一年的班集体建设情况,现简单总结如下:

一、搞好班级“形象设计”,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班级是一个整体,应该要团结一致,共同进步。班级目标,就是每个同学共同具有的期望和追求。每个学生都应把它视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在实现班级目标的奋斗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有了目标,集体才不再是一盘散沙,而显得更具活力。

学生是班级的真正主人。上学期初,我就利用晨会广泛宣传,让学生为本班确定班级口号、班级目标、班级公约、班旗、班歌。先由学生书面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再利用班队会进行讨论。这次活动许多学生踊跃参与,陶慧同学平时画画不错,一下子竟交了四幅班旗设计图案。

经过两周时间的努力。我们终于制定完成了。班级口号定为“让我们飞得更高”,旨在号召学生时刻激励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奋进。班级目标为“管理上规范,建设创特色,学习争一流。”学生们把到校、课间活动、课堂纪律、教室卫生等几方面最基本的要求整理成几句话,做为班级公约,通俗可行、实实在在。班旗图案是一颗心配上了一双天使的翅膀,象征着放飞心中的梦想。“心”图案中有数字“5”指六(5)班,也喻示着同学们心中想着集体。班歌是《阳光总在风雨后》,想让学生明白只有战胜生活中的挫折、困难,才会取得成功。我们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学唱班歌,还积极参加学校的歌唱比赛。

二、精心布置教室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环境造就人。”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布置好现有教室环境,不仅仅使学生身心愉悦,更能形成一股无形的教育力量。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比起单一的说教效果来更显得事半功倍、影响深远。我觉得教室布置应美观大方、彰显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期间,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让教室焕然一新。

1、前门右侧外墙上是我们班级口号,上面附着我们班级全体师生的合影。内墙上有班级目标、班级公约、班旗、班歌。

2、东面墙上黑板右侧是“心语信箱”,上方中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旗左边是“诚实友爱”,右边是“勤学善思”。

3、西面墙上是黑板报。本班有专门板报小组,由学生围绕特定的主题自己设计,内容充实,美观大方,符合小学高年级小学生的阅读需要。黑板报下方墙壁上是我全班的“星光大道”。上面有五种不同颜色的星分别象征德、智、体、美、劳。每周评比的各星都要粘贴在上面,一月一更新。西北角是图书角,在“捐两本,读百本”的捐书活动中,我班的图书量已近200本。图书角边是植物区,摆放着同学们在家带来的各种植物。同学们平时精心呵护,常常浇浇水,把植物搬到走廊上晒晒太阳。

4、走廊墙壁外侧有两则名人名言。下方一块长方形的白板上总是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主要是学生书画、剪纸、小报、获奖作品等等。上面的内容每两周一更新,让更多的同学看到自己的进步,分享自己的成功。

5、走廊墙壁内侧是“我的名言”、“好书推荐”。“我的名言”这个栏目围绕一定的主题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悟。“名言”出自普通学生,调动学生的学生积极性,对自己,对他人都有教育意义。“好书推荐”栏目主要向大家推荐一些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学生自己搜集精美的图书封面图片,依次粘贴在栏目中。这样主动参与,共同分享的方式,极大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号召学生投入到广泛课外阅读活动中去。

三、落实“五星”激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我校把“五星”评比代替了传统的“三好学生”评比,这样做的优点是在评比的内容上更加细化,从德、智、体、美、劳五方面进行单项评比。操作起来很方便,只要结合班级实际,把五个方面再细化成具体的要求,就可以进行评比。此外,“三好学生”评比常常是期末评比,而“五星”激励主要在平时落实具体每种的星的评比,到学期结束对拥有五星、四星、三星的同学进行表彰。这种评评及时有效,利于学生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使学生开始关注自己在校的每一周的表现,渐渐形成自律能力。长期下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就渐渐形成了。

 “每周之星”评比已成为本班每周班队会的传统环节。评比以来,同学们争着报名参加,制定了自己的夺星目标、夺星计划,积极对照评比细则自我完善,接受全班同学的监督。

评比时,先让参评学生说说自己的进步,再全班同学投票,现场统计,最后举行授星仪式。在下周二的晨会课上,再让夺星成功的学生谈谈夺星感受,与大家分享夺星的苦与乐。

作为班主任既需提醒夺星成功的同学要再接再厉,保住所夺的星,又要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不断向自己夺星目标努力。我每一周都把夺星成功的同学带到校园内,以优美的自然景物为背景拍张个人照,再制作成一颗星,粘贴在“星光大道”上。由于版面有限,每颗星只展示一个月。这样一贴,必然有很好的效果。既让他自己欣喜,又让他人羡慕。

四、借助“心语信箱”,搭建心灵沟通的平台。

小学高年级的孩子渐渐有自己的想法,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像低年级学生那样能“口无遮拦”的表达。与家长交流的机会少了,说心里话的机会就更少了。也有的是不想和父母沟通,不成熟的想法积压在心底,很容易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如何能更好地知晓孩子的心,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了解他们的需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已成为每一位班主任必须面对、反复思考的实际问题。

在我班黑板的右下角有一个不起眼的小箱子—心语信箱。看似很普通,作用却很大。在班上、办公室里,有些学生不好意思说自己的真实想法。他们更多的是采用写信的方式与我交流。有的谈谈自己生活中的烦恼,有的谈谈自己的学习情况,有的关心集体,主动向老师提提有关班级的意见……我班的朱婉蓉同学专门负责在每周五放学前把心语信箱中的信件送到指定的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的手中。面对学生的来信,我总是认真阅读,根据具体情况不同,有的采取添加批注,返还给个人;有的进行个别交流,给予引导;有的在全班晨会上进行强调,引起学生重视。

不知不觉,心语信箱成了我们师生沟通的桥梁。极大地拉近了孩子们与我的心理距离,让我及时地了解他们的内心动态。对症下药,给予关爱,耐心引导也让我渐渐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有什么事总想对我说说。即使是在假期中,也能接到一些同学的电话。学生的信任,让作为班主任的我倍感自豪。

在2008班集体建设年中,班级文化建设像一股春风吹遍了江宁区各个中小学。本班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室环境美观、富有文化内涵;学生才艺充分展示,在校级、区级比赛中均有获奖;班风正、学风浓,毕业考试中语、数、英三门学科均进入年级前三名;我也幸运地被评为校先进教育工作者。今后,就让我们全体师生一起在每次的班级文化建设中奋斗、收获,共同成长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