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心得

作文教学的心得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作文教学的成败直接决定着语文教学的成败。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把作文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不可不作为,也不可乱作为。我一直想致力于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研究,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有了一定的成效,这里我说说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做法和心得,供大家参考,和大家一同探讨。

首先,要明确作文教学的重要性,提高作文教学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这是搞好作文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好中国语言,提高听说读写等等方面的能力,要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其最终的落脚点就是写,写作文就是学以致用的一个重要和突出的方面的内容。写好作文是学好语文的重要的标志。连作文都写不会或写不好,无论如何,也不能说语文学得成功。学生的作文没教会或教好,那你怎么能说你的语文教学是成功的呢?这里所说的提高认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语文教师要提高自己对作文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是做学生的要提高对作文的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而这里所说的后一方面恰恰是我们教师所忽视,学生也关注不够的。这也是我们的作文教学低效和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家知道,教学是师生间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好的工作。仅凭教师个人的一腔热情,一厢情愿是搞不好教学活动的,作文教学更是如此。学生的认识的提高,学习作文的积极性才会随着提高,他的学习兴趣才可能得以培养。教师在这个方面要多下功夫,学生的工作做好了,作文教学的工作才能有成功的可能,否则是不可能的。教师不要在这方面太在意时间的投入,要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去做学生的工作,这种投入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它会让你的教学事半功倍,因为磨镰不误砍材工。

其次,要把作文教学过程细化,把功夫做在学生写作前的指导上,让学生的写作有章可循,不可隔靴搔痒,做大而空的说教,那是无用甚至有害的。学生听你指导,是要从你那儿取得真经,学到真本领,你的空洞的说教这可能让他更加糊涂,让他感觉作文的神秘莫测,从而让他对作文望而生畏,这难道说不是很有害处吗?所以作文教学的指导一定要有很强的示范性和很好的操作性,让学生能够从中模仿、领悟、生成一些他以前所没有学到和用到的东西。让他感觉作文是可以通过学习来提高的,是不神秘的,从而产生学习作文的兴趣和欲望,由此迈步正确的作文学习之路,作文水平逐步进步。而提高作文指导的示范性

和可操作性的一个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教师要写下水作文,要亲身体会作文写作的酸甜苦辣,这样你的指导也就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指向性,指导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就会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也会得以提高。就像教游泳一样,只有体验过学习游泳的滋味的人,才会体会到学习中的难处,指导别人时才能得其要领,学习者才可能少走弯路,快速学会和学好。作文的学习更是如此。要是让一个自己作文都狗屁不通的人去教学生写作,其结果、其效果可想而知。教师的下水作文还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发展的实际相适应,还要兼顾到学生的心理阶段性特征,你写的文章要像学生的作文,从内容到形式都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实际相协调,相一致,是学生可以参考学习的示范性例文。它应该与课文和作家作品相区别,体现教师对学生的深入的理解以及对该次写作训练要求的正确和准确的把握。

第三,要把作文教学与平时的阅读教学有机的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我们很多教师重视阅读教学,忽略作文教学,把两者割裂开来,导致阅读教学如同解剖麻雀,条分缕析,耗时费力,教师说得头头是道,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兴味索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而作文教学呢,则是教师疏于用功和钻研的

课题,作文的指导往往是三言两语,泛泛而谈,空洞粗放;或者是口若悬河,千言万语,洋洋洒洒,不着边际,不得要领。那可怜的学生们听着这样的指导,或是不知所措,茫然若失;或是云里雾里,无头无序,不知所云。你说这种阅读吃力不讨好、作文疏懒不用功的语文教学怎么能够取得成功呢?就目前的语文教学状况分析,作文教学被淡化,甚至被边缘化的现象非常突出,究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其一,来自教师方面,或是有心无力,力不从心,或是有力无心,缺乏热情,还有就是有心有力,但是不得其法,劳而无功,最终放弃。对于这样三种情况,我们要区别对待,对第一类教师,我们要鼓励他们钻研学习,提高能力;对第二类教师,我们要加强他们的职业道德修养,鞭策他们积极上进;对于第三种教师,我们则要调动其积极性,引导其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使他们的作文教学逐步走向成功。前两类教师的转变,不是我这篇文章所要探讨的内容,这里,我只想就自己作文教学方面的点滴心得和第三类教师进行一些探讨和交流。其二,来自制度和评价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浮躁和急功近利,基础知识的教学比较容易出成效,阅读教学容易拉距离,这两个方面都容易吸引教师的注意力,而作文教

学则难以春种秋收,立竿见影,所以不易得到语文教师的亲睐。前两个方面的原因直接导致第三个方面的状况的产生,那就是学生作文训练的兴趣和热情的低落。这几个方面互相影响,恶性循环,最终造成了我们作文教学的这种不如人意的现状。要改变这种现状,制度方面,不是本文要说的重点,它本身不是我们教师所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只能通过自身的改变来影响学生,所以我在这里着重谈谈教师如何改进作文教学的方法,使之科学化、合理化、个性化、高效化。针对割裂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联系的做法,我认为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有机结合是作文教学方法科学化、合理化、高效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改变作文教学现状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大家知道,阅读的材料,原本就是他人的作品,是写得比较成功的作文,阅读这样的文章对作文训练无疑是有着一定的示范意义和启示作用的,读与写结合,由读向写迁移,是一条科学的可行的道路,是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割裂读与写之间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的浪费。同时,读与写的结合是一石二鸟,一举多得的教学举措,这种举措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呢?实际上,很多教师弱化作文教学,都以没有

时间为借口,我要对他们说,真的没时间吗?实施读与写的结合,你就会有时间了。

当然,读与写的结合这种教学方案的实施,不是那么容易做好的,教师得对阅读材料有着深入透彻的认识和理解,你得知道文章中哪些是可以当做范例,供学生模仿训练的,哪些是学生已经学习训练过,可以温习巩固的,哪些是暂时可以放下,不必深究的等等等等,教师对文章越有底,教学过程中就越能驾驭自如,读与写的结合就越是连贯自然,天衣无缝,就越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就越能提高作文和阅读的效果。其次,你要找好阅读教学中实施作文指导的切入点,明确实施作文训练的目标和方案,不可信马由缰,无的放矢。再者,我们要扩大阅读教学的外延,把它拓展到生活的空间,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阅读理解和欣赏品析中得到愉悦,产生共鸣,产生倾诉表达的冲动,有了这种来自学生内在的驱动力,教师再来因势利导,让他们学习模仿所读文章的写法和经验,用自己的素材来替代作者的材料,用自己的想法取代作者的思想,我们就能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水到渠成,达成我们的教学目标。

我们还要创新作文教学的模式,把作文教学的课

堂变成学生学生训练和交流的课堂,让学生互评互改,交流经验教训,让学生小组合作,甚至是让学生集体创作,使他们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不是机器,不是零部件,我们要深入地了解他们,给他们发展能力,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机会和空间。这也是作文教学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作文教学要多一些学生的视角,让学生能够回到自己的世界,或者是找回自己的世界。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成功的自信,提高写作的效率,无疑是有益处的。在进行作文的评价上同样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客观而实在地找出其作文的亮点,要把他这次的作文和他此前的作文进行比较,肯定他的进步,引领他从成功走向成功,从胜利走向胜利。

在作文教学的指导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作文训练的可操作性和循序渐进性。我摸索出一个可行的模式,概括起来就是“替代、转换、生成”这六个字。这六个字实施得好,既可以体现作文训练的可操作性,又可以体现它的循序渐进性。具体说来,所谓替代,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来替换例文的生活,用自己的故事来替换例文的故事,用自己的语言来替换别人

的语言,用自己的思考来替换别人的思想,让文章打上自己的烙印,成为自己的产品。这个过程,可以一步步地进行,先只进行单一项目的替代,或生活、或语言、或思想任选其一,而后再进行两项的替换,再三项或多项的替换。这种作文训练不需要作者在结构形式上动脑筋,无需挖空心思去构思行文,只需要在材料上进行选择和植入就可以了,因此这是一个相对简单的模仿,它有一个逐步加深的过程,由易到难的过程,但是它却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逐步确立以及生活经验的调动,让学生加强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替代的训练是作文内容方面的训练。这种训练所写成的文章,可以说成是旧瓶装新酒,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他瓶装我酒。

再是转换,转换就是把文章原有的内容换上新的或者说是另外的形式,其实转换的训练我们每位语文教师在作文训练中都进行过,如把诗歌改写成为散文、把记叙文改写成剧本、把科普小品改写成童话、把文章的人称进行更换等等等等,都是我们这里所说的转换,转换是作文的形式上的训练,它可以说是新瓶装旧酒,或者准确的说是我瓶装他酒。这种训练大家都比较熟悉,我就不多说了。

之后说生成,完成好了前两项的训练以后,我们

的生活经验积累多了,作文的形式变化经历也多了,作文的成功经验也多了,我们就可以逐渐地去尝试着选择适当的形式去再现和表现自己的生活和思想了。这是作文形式和内容的综合训练,这种训练可以把我们的生活和作文的联系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让我们的生活作文化,作文生活化,把作文变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融入我们的生命,使作文成为我们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部分,用新瓶子装新酒,或者准确的说是用我瓶装我酒,这就不是对别人的模仿了,而是一种创新,一种创造,是一种质的飞跃,这种训练的成功是作文写作进步和成功的标志。

这里,我还要提醒大家注意,我们的作文教学容易进入的目标误区,就是狭义理解作文的真实性,认为学生的作文只应该写自己真实的生活经验,进行虚构和创作就是弄虚作假。这种观念把学生的视线局限在狭小的范围,不利于学生对生活的深入理解和把握,不仅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的健康发展。其实作文的真实性应该是一种广义的真实,它既包括生活的真实,也不应该排除艺术的真实性。学生既可以我手写我心,也可以我手写他心、我手写你心、我手写物心;既可以写实,也可以写虚;既可以写现在,也可以写过去和未来。对于学生来说,

他们的笔没有禁区。学生的作文能力本来就不高,视野也不够开阔,写起文章来就像挤牙膏似的,你再告诉他这不可以写,那也不可以写,那他真的就不知道怎么下笔了。我们要鼓励他们自由地写作,给他们广阔的空间,要引导他们的思想在无限大的时空自由穿梭,让作文的过程成为他们身心开放和解放的过程,让他们能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快乐和喜悦,并因此乐于写作,爱上写作。

另外,我们还要打破学生作文在文体上的限制,除了引导他们进行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大文体的训练外,还应该引导和鼓励他们多进行诗歌方面的训练。多年以来,我们的教学与考试都忽视了诗歌的训练,大多数考试中甚至明确禁止学生在考试作文中以诗歌为体裁,不信,你看看历年中考和高考的作文题,题目要求中,“诗歌除外,文体不限”这样的字样比比皆是。这种要求其实是很不科学、很不合理的。因为从中国文学发展史看,诗歌和散文一直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双翼,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从某种意义上说,诗歌甚至还占着中国文学主体和主流的地位,这种限制诗歌写作的做法,是对中国文学史的反动和背叛,中华民族是一个诗歌的民族,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我们引以为骄傲和自豪的东西,我们应该发扬它,

光大它,而不应该遗弃它。而且,诗歌是一种心灵的艺术,它对人的智慧的启迪作用是任何其他文体所不能取代的,它是思想的火花,是人类高洁灵魂的音乐,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对诗歌的作用就已经有了很明确的认识,他们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他们认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诗歌有着使人“发乎情,止乎礼义”的作用,“不学诗,无以言”。可见我们的老祖宗对诗歌在提高个人修养以及对群体的教化作用的认识是何其深刻。我们的作文教学放弃对学生进行诗歌的学习和训练,何其可惜,何其错误!教学一直是围绕着考试这个指挥棒进行的,考试时限制学生以诗歌的形式完成作文,其原因在于诗歌不好把握,不好评价。我以为这是回避矛盾,害怕困难的表现,我们不能因为有矛盾有困难就不去解决它,不去克服它。还有的老师限制学生写诗歌是认为,一般文章就很难教、很难写,诗歌就更难了,他们把诗歌神秘化,以为诗歌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其实诗歌是直面心灵、拷问灵魂的,它更容易写出自己的感悟,更容易显示和张扬学生的个性,因此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容易得到学生的青睐,更受学生的欢迎,放着这样的路不走,实在有点舍近求远,舍本逐末了。

 

第二篇:论文《作文教学心得几小点》

作文教学心得几小点

端芬镇海阳小学 梅俊杰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可这个重点在实际的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望习作而生畏。归根结底是学生对习作失去自信心,所以,解决这一难题就要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常言道:“喜之而努力得到之,情感所到,物自然成。”可见,作文教学中着力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使学生“有喜爱感”、“有乐学感”,想于表达,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认为新理念下的快乐作文教学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给学生修心的天地,让他们喜爱读书

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阅读,架起了由模仿到创作的桥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就要求学生要大量阅读,在读中修心,在修心中享受,在享受中培养丰富的情感。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做到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里面,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强烈的共鸣。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精彩的讲读分析,给学生作课外阅读示范,指导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把课内所掌握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之中,让学生爱上读书。例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阅读片断中,有一段对德国街道奇丽景色的描写:“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耐人寻味的。”这段描写中“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耐人寻味”等词,学生经过阅读了解到其与后面名词搭配的准确性以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对文章中心的阐述。学生对这些看似平常的词语及句子有了深入的认识之后,学会了阅读,作文时遣词造句自然也有方法可用,有规律可循了。

二、给学生一片知识的海洋,让学生积少成多

在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如抄一抄,要求学生阅读时把优美的词句或精彩片断分门别类地摘抄在读书笔记中,日积月累,丰富词汇。接着写一写,每读过一本课外书后,让学生练练笔。如写心得体会,或模仿文章的精美语段进行仿写等。

还要注重平时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作文所需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坚持写日记也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是练笔的最好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要求每个同学都要有一本“好词佳句集”,无论是在课本上,还是课外书上看到好词,佳句,就把它们收集到本子上。这样,学生在写作文时,就能很好地把这些词句用在恰当的地方。从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

三、创设驰骋的舞台和倾心的空间,让学生敢说敢言

“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留个不停。”“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例如:学生在劳动课上通过参加劳动,亲身经历了劳动的辛苦和劳动场面的热火朝天后,我安排了一篇写劳动课的作文,学生就能把在劳动中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情景描写得十分真实、生动、感人,就能把劳动的激烈场面写得真实具体。星期天学生参加了家里的收割麦子的劳动,有些学生就把他们的劳动经历和感受写进作文里,有写劳动辛苦的,有写生活不易,感恩父母的,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着实让人感动。让人觉得孩子们突然长大了,懂事了。

叶圣陶先生说:“要敢言天下真,这也是做人的根本。”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激发自己的情感,从而产生一种学写真话的冲动和激情,即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和创造新形象的美好愿望。教师要赏识、尊重学生的习作,让学生敢于说真话。在作文中出现了说真话,表真情的内容,

哪怕表现出了不积极的道德思想,或语言文字不规范的情况,教师都要指出表扬抒发真情实感的好苗头,在肯定了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再对学生在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改正。总之,坚持以“让学生畅所欲言为本”,为学生的自主表达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为学生的写作创造一个自由驰骋的舞台,让学生在为他所提供的舞台上说自己要想说的话,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

四、创造一个高尚的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训练,对中年级提出:“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句子”;对高年级提出:“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还指出:“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认真修改作文,使学生在评议中获得启发,最后再一次自觉修改自己的作文。在这样的学生自由畅谈的氛围中,学生就会通过自评、互评的方法,在选词、用词、表达、分析、比较等一系列修改活动中,不知不觉就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消除了学生对写作的畏惧心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评改作文的活动中。教师每隔一段时间就将学生作文中的优秀片段、优秀词句挑选出来,放入“作文园地”里,向学校广播站、地区教育报投稿或推荐向报刊发表。如习作《“千里骑车送温暖”读后感》在台山教育报上发表后,在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倍增,许多学生打消了惧怕作文的疑虑,认为自己也有能力写好,并经常主动带自己的习作请老师修改。

五、耕一块冶情的沃土,让学生感情升华

写作的最终目的不在于学生能够写出多么优秀的文章,而在于通过写出优秀的文章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得到升华,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造就一批现代社会所需的一带新人。因而,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就应以作文教学为载体,做到“千教万教叫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曾经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保护环境的作文,批改时,我发现学生的环保意识很强。他们通过自己的了解与实地考察,把环境被污染的原因和程度很详细地写了下来。他们还在文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与行动,知道以后要怎样去保护环境。通过这一次的习作,很多的学生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也懂得从自身做起,把班里能回收的垃圾都重新利用起来。这次的写作能让学生的情操得到提高,让他们有了正确的价值观。

六、给几句鼓励的评语,让学生得到希望和信心

小学生总爱把教师的表扬化为进步的动力,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和不吝啬赞美的语言,能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给予鼓励和肯定,使之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对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用眉批加以肯定和鼓励,对不足之处,则只是当着学生面提出来,不需要在评语中说明,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就可以了,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样做,让学生从亲切语气中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殷切期望和勉励,既激发了优秀学生的创作信心,又能让暂后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从而使他们更好地发奋学习,敢于习作。

总之,作文教学虽艰辛,但只我们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时常总结经验,才能让学生有所得益。每一个学生都快乐地学习,每一个学生天天都在生活的海洋里摘取着绚丽的浪花,写上自己的、自然的作文,那我们每一位语文教育者就会无比欣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