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与总结

大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与总结

    学习活动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活动,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对人类所积累的知识经验进行认知和重新发现的活动。上大学后,大学生要根据大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的组织形式个同,摸索改进学习的方法以适应高校的学习要求,下面这些是大学生学习方法的一些总结。
(一)确立有针对性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学生的学习,首先要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1)学习目标应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面不仅仅是对各科知识学习的要求。
    (2)学习目标要把长远的目标与近期的目标相结合,目标不能空洞,要切合实际,有可能实现;
    (3)学习计划要有内容和时间的安排,体闲的时间也要考虑在内。
(二)带着任务预习
    课前的预习对于学生深入而细致地理解教材是十分重要的。但预习不是一胶地阅读教材,而是要围绕教师所提出的要求和问题进行探索和思考,以理解教材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预习中要记下疑难的问题,以求在听课时解决。在需要与可能时,预习还可以结合参观和对所学内容的直接观察、考察,及观看有关音像材料等方式来进行。
(三)开展积极的思维听课
   学生通过听课理解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已有的旧知识来理解新知识,把新知识纳入已有认知结构的过程。为此.在听课过程中,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对新旧知识之间的同异进行分析比较,通过抽象与概括以形成新概念,只有这样,才能使新旧知识融合为知识的体系。机械被动地听课,无法使新旧知识互相衔接和融合,只有并展积极的思维,才能实现融合与构建知识体系的工作。
    (四)科学地组织复习
    组织复习,不是简单地阅读巳学过的材料,而是要达到进一步消化已学过的知识和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
(五)密切关注学生情绪与自我观念的调整
    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冷模无情地进行的,而是时时刻刻伴随着情绪的变化。当教帅的讲课小动心引人人胜时,学生会聚精会神地倾听于讲课的内容,进行探索性的思维,同时体验求知的愉快。如果教师的讲述枯燥而乏味,他们会注意力分散、情绪低落,其至对上课感到厌烦。
(六)培养切合个人实际的自学方法
    学习方法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适合别人的学习方法小一定也适合自己,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文化知识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个同、个性特点也不同。有的人倾向于迅速而简捷地完成学习任务,有的人则习惯于深入地领会和发现新知识;有的人倾向于全面概括地掌握知识,有的人则喜欢深人细致地进行品味;有的人学得快,而有的入学得慢。因此,大学生要针对所学习的内容和对学习的不同要求,根据个人的特点,有意识地摸索相总结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法。

关于加强对大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思考

熊笃  

浅谈对大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科学知识门类的剧增,人类积累的科学技术知识也日益丰富。这些科学文化知识必须代代相传下去。但是要把长期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下一代,决非一件易事,它既要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过程的心理规律,又要懂得增进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方法。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而采取的学习方式,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高效率的学习,需要科学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指导,让学生既能“学会学习”,又能“会学习”,达到教与学双方统一的最佳效果。
  
   1.大学生的学习现状分析
  
  学生掌握知识主要是占有前人积累沉淀的知识成果,然后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所学知识内容的多少、知识深浅程度、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均有所不同。在小学低年级时,以直观的感性知识为主,百分之百依赖于教师的“教”来完成,到小学高年级时,学生的自学比例已占到20-30%。中学生的自学比例已扩大到50%,而大学生的自学比例则要占到70%,此时教师的“教”不断减少,直至最后消失。
  多年来因片面追求升学率,使中学生长期习惯于教师教什么就学什么,天天都是听课、看书、完成作业、模拟练习,参与名目繁多的考试,如此等等。当他们成为大学生的时候,中学阶段那种高强度的学习已一去不复返,苦不堪言的沉重升学压力已烟消云散,父母的种种监督与管教也告结束,渴望已久的解放终于来临,浑身无比的轻松感与自由感油然而生,是到松口气歇歇脚的时候了,甚至忘了到大学来是为了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迎接更艰巨的学习任务。大多数大学新生不去了解也不去想怎样学习,更不知道大学的学习主要靠自己。他们不知道大学学习的知识无论是广泛性、系统性还是操作性都是很强的;不知道大学的教学时数少,课程进度快、知识容量大、学生课余时间多的特点,还一味追求中学阶段那种“扶着走”的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大学里的教学与学习。
  
  2.教学与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以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和技能,以及形成科学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主要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掌握人类所积累的间接经验,或是他们世界观的形成,虽然不能脱离开社会实践,但主要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学校教育活动来实现的。因此,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扮演着无可取代的角色。
  知识的掌握与认识能力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学生离开知识的掌握,也就谈不上认识能力的发展,更谈不上有任何聪明才智。反过来,认识能力的发展又会促进掌握知识的质量与效率。但传统的教学观是将教科书视为知识的惟一宝库,教师的工作任务就是通过教科书的教学,在学生头脑里筑起一座知识的宝库来。因此,教学的着眼点就放在知识的获得和积累上,而极大程度地漠视了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如果把教学的着眼点转移到发展认识能力上来,并使学生具有这种能力,其对社会的贡献和意义也就更巨大,更深远。因此,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获得,更要重视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苏联心理学家维果特斯基主张教学不能只是一味地顺应学生现实的发展水平,还必须始终处于“跳一跳,才能把果子摘下来”的学习状态,使他们的知识不断增长与更新,从而使他们的认识不断得到锻炼与提升。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当学生经过努力取得学习成果后,在精神上还会获得更大的愉快与满足,产生无限欣慰与自豪,从而增加学习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毅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考力、想象力、创造力等等都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当前高校改革值得注意的问题。
  
   3.大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科学的学习方法可获得经济、高效的学习效果,使学生的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发展;拙劣的学习方法不仅会抑制才智的发挥,而且会视学习为沉重的负担,将学习变得枯燥乏味,甚至导致精神萎靡,丧失信心,茫然无序。
  由于当前大学的教学依然是将教学活动的着眼点放在教师“教”的方法上,而忽视了学生的“学”的方法的重要性,所以,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道怎样学习,不重视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显然,只有不断地
  从教师的“教”迁移到学生的“学”上来,才能最终使学生完全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改变“要我学”、“扶着走”的被动局面为“我要学”、“自己走”的主动局面。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让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哲学家笛卡儿很早就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人类知识总量猛增、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老师把教学的基点放在学生怎样“学”上,将自己获得知识的经验和方法,以及运用这些方法所取得的结果一并传授给学生,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不可以只关心学生学会了什么,还要关心学生是怎样学会的,是囫囵吞枣、死记硬背的结果,还是主观能动作用的结果。要让学生在获取间接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达到这种知识结果的手段和方法。也就是说,教师应建立这样一个概念:学生学习的价值或目的是在于获得达到某种知识成果的过程与手段。换言之,学习的目的,不是要达到某种知识成果,而是要获得达到这种结果的过程和方法。
  
   4.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学习方法
  
  中学阶段学生怎样听课、读书、记笔记、提问、做作业和考试等涉及到课堂学习的许多方法,对大学生的学习来说远远不够。大学生的学习方法还应该从课堂学习扩大到课外学习,从继承性学习扩大到创造性学习,从间接知识的学习扩大到获取直接知识的学习。
  进行独立有效的自主学习,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会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尤为重要。这种能力对所有人来说,只要通过知识的学习,再经过一些特殊形式的自学训练,都是可以实现的。但它要求自身必须具有认真的自学态度,既认识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奋斗才能有所成就,天上不会掉馅饼。
  课外自学:充分利用图书馆或资料室,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文献查索,收集资料,进行科学实验,撰写论文;利用节假日到社会生产实践中调查研究或实习,并运用已学的知识独立工作,独立解决生产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掌握一些适合自己自学的基本方法,不断通过新知识的学习产生方法和技能的迁移,逐步使自己具备独立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与形成,不仅有利于解决因大学年限短,不能在校获得更多知识的矛盾,而且有利于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新知识,使自己的知识水平永远跟进时代发展的需要,乃至超前于时代。然而,传统的教学使学生过分依赖于教师,“小学生只会背,中学生只会套,大学生只会抄”的局面,就是对我国传统教学忽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鲜明写照。因此,如何加速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已成为当前大学教学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大学生学习方法

方法是人们达到预期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或途径,而学习方法就是人们在学习中获取知识和技能而采用的手段和途径。

古今中外,许多学有所成、贡献卓著的学者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和认识了学习生活的许许多多客观规律,而逐渐形成和发展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庄子曾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即在有限的一生中向无限的知识海洋进军,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这样,掌握一套良好的学习方法,对大学生活来说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在学习方法方面,前人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很珍贵的财富,总结出了很多值得借鉴的方法,如“三到”“四边”法(心到、眼到、手到,边看、边批、边划、边写)、结构学习法、比较学习法等。学习方法之多,可谓枚不胜举,但是我们在学习中并非将所有的方法都用到,而应找到一些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开辟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较好的途径。创造最佳学习方法要注意以下两点:一、以提高学习效率为标准。掌握学习方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学有所获。究竟哪种学习方法是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要看它是否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其二、要因人而异。有的方法适合于别人,并非适合自己,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方法都可能不一样。所以每一个同学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习目标、任务、兴趣、爱好等)来选择适宜自己的方法。

第一、明确的学习目标。目标,是人们欲求获得的成果或将要达到的标准,它是行动的指南。合理的目标能够诱发人的动机,规定行为方向。学习目标有近期和远期之分,人们确立远期目标的过程也就是理想的形成过程。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应根据党和国家的要求,把成为“四有”新人作为自己远期目标确立后,就要通过学期、学年等近期学习目标来实现。同学们在制定目标时要从实际出发确定目标的期望值,目标要高低适度,同时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适当调节。       

第二、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很多同学在制定学习计划时,热血沸腾,但一遇挫折,便锐气大减,“激流勇退”。要知道,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没有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是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的。对自我的监督与修正,需要意志的力量作为保障。“自胜者强”,“唯志坚者始遂其志”。同学们应在实践中发展自己的耐力和控制力,增强对挫折的承受力,排除各种干扰,实现自己的理想。

第三、合理运筹时间。伟大的科学家告诫我们:你热爱生命吗?那就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大学与中学的一个显著区别就是大学生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大量增加,时间的利用对大学生的成才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学习就是和时间赛跑,谁能驾驭时间,谁就赢得了学习的主动权,谁就能奔向成功的彼岸。要有效地利用时间,必须科学地运筹时间。每天干什么,每个月或每年要达到什么目标都要科学地统筹、合理地安排。

第四、劳逸结合。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只有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

我们发现有些大学生,他们有良好的学习愿望和刻苦的学习精神,从早到晚不停地看书做作业,但学习效果并不理想,长期这样甚至可能酿成疾病,这就是不注意劳逸结合的结果。

要想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一是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二是要注意锻炼,

每天要安排1个小时的文体活动。无数事实证明,虽然体育锻炼占去了人们一定的时间,但它却帮助人们赢得了更多的精力、活力和生命,从而使人们情绪饱满、精神愉快地工作和学习;三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抽烟,不酗酒,按时作息)等。另外,乐观而开朗的性格,适当注意饮食营养,也都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

学习方法与学习的过程、阶段、心理条件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但蕴含着对学习规律的认识,而且也反映了对学习内容理解的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它还是一种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风格。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但正确的学习方法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自求自得、博约结合、知行统一。

1.“循序渐进”──就是人们按照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自身的智能条件,系统而有步骤地进行学习。它要求人们应注重基础,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循序渐进的原则体现为:一要打好基础。二要由易到难。三要量力而行。

2.“熟读精思”──就是要根据记忆和理解的辩证关系,把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我们知道记忆与理解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只有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另一方面,只有在理解的参与下进行记忆,记忆才会牢固,“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用“自我诘难法”和“众说诘难法”去质疑问难。

3.“自求自得”──就是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可能挖掘自我内在的学习潜力,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自求自得的原则要求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

4.“博约结合”──就是要根据广搏和精研的辩证关系,把广博和精研结合起来,众所周知,博与约的关系是在博的基础上去约,在约的指导下去博,博约结合,相互促进。坚持博约结合,一是要广泛阅读。二是精读。

5.“知行统一”──就是要根据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切忌学而不用。“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以知为指导的行才能行之有效,脱离知的行则是盲动。同样,以行验证的知才是真知灼见,脱离行的知则是空知。因此,知行统一要注重实践:一是要善于在实践中学习,边实践、边学习、边积累。二是躬行实践,即把学习得来的知识,用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

6、学会利用图书馆

(四)      品德学习的过程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三、      学会学习

(一)“学会学习”的定义

 当今,人类社会日新月异,科学技术一日千里,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迅速变化的时代。因此,,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亦不仅是“学会”,而更主要的是“会学”,以适应知识日新月异增长的趋势。

“学会”与“会学”深刻地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观和学习观。两者的区别在于:“学会”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会学”则要求学生去主动猎取,不仅要求学习者掌握必要的知识,而且要求他们对已学知识具备相当程度的理解能力、消化能力和系统化能力,并且具有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二)理解“学会学习”的含义

为了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我们不妨多花一点时间来理解和认识“学会学习”的含义。

1. 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学会学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重视主体意识的培养(包括主动意识、独立意识和创造意

2.  “学会学习”是和“终身学习”的概念相联系的。学生不仅仅是在学校中的教师指导下,而且应在家庭、在社会的大环境中,通过各种媒介汲取有益的信息,积极、主动、自觉、自由学习。

3. “学会学习”既重视学习者非智力心理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又把非智力心理因素的发展作为重要的学习目标;重视良好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4. “学会学习”重视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电脑多媒体及现代信息高速公路的应用、现代思维方法的训练,以提高综合学习和目标。

5.  “学会学习”重视潜能的开发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每个学习者在“学会学习”中,能充分发挥潜力,发展个性,学会做事,达到自己的最佳发展状态。

6.  “学会学习”重视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在学会学习过程中,教师起指导作用。教师要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要尊重教师,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和学生在“学会学习”的教学活动中构成整合主体,推动着”学会学习“的进程。

7.  “学会学习”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不是终极目标,“学会学习”的最终目标是指向人的全面发展。

四、      教会学生学习

(一)      了解学习差异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具有很大的个别差异。如在智力方面,学生的差异既有超常、中常和低常三种发展水平的常态分布,又有包括智力类型、认知风格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在人格方面,也表现出人格类型、人格特质、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风格与学习策略,也是我们教师进行因材施教的依据。

(二)      学习方法指导

学习方法指导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且灵活地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即“教学生学会学习”.

学习方法包括学习的态度、程序、途径、手段、技能等。学习方法指导包括学习内容的指导和学习过程的指导。教师的课堂行为应包括这两部分,应同时完成这两方面的任务。前者在于学生理解外在的内容,后者在于使学生理解内在的过程。

1、   学习方法指导的原则

第一个原则:强调整体观

教学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学习方法的指导只是这个系统中的一个因素。从教学系统功能整体性原则来看,学习方法的指导必须在整体改革的思想指导下,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即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手段,也是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法受教师的教所制约,教师怎样教和学生怎样学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教学活动在不同时空领域内采取的活动的方式方法是有所不同的,学生学习方法有其相应的序列,因此学习方法指导就是遵循这个序列,否则就会得不到预期的效果。(比如:魏书生老师的词语教学,到魏老师班听课的教师发现,他讲现代文的时候,很少强调解释词语。人们问他:“课堂上不解释词语,那学生能会吗?”魏书生老师词语教学的方法是:①集中学习。让学生在假期就列出现代文里的生词表和文言文中的生词表。列表之后,请同学们集中自学。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各有所长,魏书生比较注重培养某些同学集中学习的习惯。习惯形成之后,集中学习的方法对这些同学来说就比分散学习效果要好。某位教师长期使用集中教学的方法,时间长了,具体办法多了,习惯养成了,他就觉得集中学习的好处比分散学习要多一些。一册教材,现代生词100个左右。按一分钟记住3个记算,30多分钟就记住第一遍了。魏书生老师曾搞过一次记新词比赛,第五册教材刚发到学生手里,让学生在20分钟之内学全册书中现代文要掌握的87个新词。20分钟之后,马上听写,竟有三分之一的同学80分以上,只有三名同学不及格。以后我也常搞这种集中学习的竞赛,效果都很好,增加了同学们的学习信心。

②反复练习、运用。第一次短时间识记,仅是良好的开端,复习巩固还要靠平时反复练习、运用。每天500字的语文练习,要求学生将词语用到所写的日记、文章中去。③定期考试。开学初验收这一段时间专门检查一次词语,期末复习,又将词语专列一项,验收一次。这样,一册书现代文的100左右个词,文言文的200左右个词掌握得就比较牢固了。

     老师们,从魏书生老师教学生词的方法这一例子中,学生学的方法与教的方法密不可分,因此,我们就需不断改进我们教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获得好的学习方法。

第二个原则 注重学习方法指导研究与研究学生结合

学习方法指导问题,绝不只是一个方法问题。任何学生采取这样或那样的学习方法,都与他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情况、学习意志以及个性特征有密切的关系。要研究每一个学生的情况,把学习方法指导与学生整个情况研究结合起来,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第三个原则   激发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改善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学”终究是学生自己学,教师教好、家长督促以及其他学习条件的创造,都只是一些外在因素。变“要我学”和“我要学”,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要激发学习的自觉性,应注意以下几:①明确学习的目标要求,激发学习的兴趣。使之产生一种需要感;②要让学生看到自己努力学习获得的进步,使之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坚定自己能够学好的自信心;③学习要有一定的难度,即这种难度是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或他人适当的指点可以达到的,当他克服了这个难度后,就会产生一种愉快感,就会激发他向更高难度攀登;④引导学生正确评定自己的学习成绩,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明确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和行动目标,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第四个原则   强化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手段”。因此,学习方法指点是促进学生能力培养的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措施。中小学学生应注重培养的一般能力主要有:学习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表达能力、研究能力、组织能力、自控自理能力与交往能力。此外,还应注意培养不同学生的特殊能力,如计算、绘画、制作等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与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密切的关系。

3.学习方法指导的基本要求

第一项基本要求 制定学习计划指导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干什么事情都要有个计划或打算,学习也是这样。教师的指导务使学生明确学习计划的作用。

第二项基本要求 学会阅读指导

阅读是学生获得书本知识的基本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特别要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

第三项基本要求 学会记忆指导

学生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道德观念只有靠记忆才能在头脑中得到巩固、保持。指导学生科学地进行记忆,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明确识记的目的和任务,提高识记的自觉性,积极地进行有意识记。明确识记目的和任务有助于提高识记的速度和正确性。要自觉主动地给自己提出学习和记忆的任务,而不是临阵磨枪,考前搞突击。二是正确使用记忆方法。科学的记忆方法,能够增强记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使用机械重复的方法获取知识,重视对知识的领会、理解,掌握符合记忆规律的记忆方法,如形象记忆法,图解记忆法,歌诀记忆法,协议记忆法,比较记忆法等。三是掌握遗忘进程的规律,科学的进行复习。

第四项基本要求 学习程序指导

 学习周期中的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等环节,需要合理衔接,行止有序。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三种科学的学习步骤:一是先预习后听课,这样学习目标明确,思维活动有较好的“准备性”。二是先复习后作业,实现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应用,达到有效地巩固和转化。三是先思考后发问,使思维进入最佳“愤”、“悱”境界,有利于知识的深化。

3.学习方法指导的过程

第一点: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是搞好学习方法指导的重要前提。了解学生可通过调查问卷、检查作业、考试检查、平时观察、让学生叙述等来分析。

第二点:制定计划

制定计划就是根据学情,选择学习方法指导的途径、方法、时机,明确指导的目标和方法,并做好相应的准备。

第三点:实施指导

实施指导是把指导计划机动灵活地付诸实施。指导可以在全班进行,也可以个别进行。

第四点:反馈控制

实施指导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效果。把学习的进步状况和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对照,找出差距,进行再指导,以达到最佳效果。

五.对学生的建议

“学会学习”是时代的命题,也是时代向教学提出的要求。那么,学生怎样才能“学会学习”呢?这是当前正在广泛探讨的课题。今天,提出几点供教和学参考的建议。

(一)树立自主学习的学习观是“学会学习”的基础。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己主动地学习,自己有主见地学习。自主学习是全程性的,其完整的含义包括四个方面。

首先,要对自己现有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能力高低、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特长等有一个准确的评价;其次,在完成学校统一教学要求并达到基本培养规格的同时,能根据自身的具体条件,扬长避短,有所选择和有所侧重地制定进一步加强某方面基础、扩充某方面知识和发展某方面能力的计划;再次,按照既定计划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锻炼自己,并且不断探索和逐步建立适合于自己、比较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最后,在实践中能不断修正和调整学习目标,在时间上进行合理的分配与调节,在思维方法及处理相互关系与经常注意总结、调整和完善,使之达到最佳效果。

(二)具有远大目标是“学会学习”的前提

目标是一个人前进的方向。目标的选择与理想有关。理想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个人从事学习或工作乃至生活的内在推动力。一个人只有树立了崇高的理想,才能具有远大的奋斗目标,从而产生巨大动力,激励你奋勇向前。

(三)掌握科学的方法是“学会学习”的关键

所谓“学会学习”,在某种定义上就是学会学习的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有助于在学习活动中少走弯路,而且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各种学习能力(如阅读和观察能力、听课能力、发问能力、写的能力、思维能力、复习能力、动手和操作能力、记忆能力等),提高学习效率。

(四)善于自学是“学会学习”的基本途径

一个人知识的积累和更新主要是依靠自学。自学是学会学习的基本途径。自学的主要途径是读书。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学会自学就是学会读书。

学会自学,需要掌握自学的方法与技能。如,学会利用图书馆,学会使用工具书,学会查阅文献资料,学会做学习笔记,学会整理资料,学会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等等。具备了自学的能力,我们的学习就能迅速地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五)培养良好的学习品格是“学会学习”的保证

学习方法对于学会学习固然重要,但学习方法只是学习方面的一些具体技能、技巧,是实现“学会学习”目标的途径和具体办法,它解决的是“怎样学”的问题。一种成功的、高效率的学习,除了解决“怎样学”之外,还必须首先解决“肯不肯”学,“爱不爱”和“以什么态度”学的问题。如果说学习方法是学习过程中的操作系统的话,那么,学习品格是学习过程中的动力系统,它对操作系统具有助动和调控的作用。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既肯学、爱学,又会学,才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下,教学活动从过去只注重教师“教法”的传统,正向着同时重视学生“学法”的方向转变。“教会学生学习”与“让学生”“学会学习”业已成为当今基础教育改革中最响亮的两个口号。

老师们,今天学习就到这里。建议大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注意或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生学会学习。同时,尽可能在教案中能有意识地体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并在学期末时,写一篇学习指导文章。

大学生学方法的改善

教育系 胡永萍    

         学生问:我是一名大学新生,不知为什么,我的学习效率总是很低。晚上到教室自习,几个小时下来,好象没有看多少书,我想尽快改变这种现象,可不知怎么办?
  教师答:学习活动不光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活动,更是以学生为主体,对人类所积累的知识经验进行认知和重新发现的活动。上大学后,学生要根据大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的组织形式不同,摸索改进学习的方法以适应高校的学习要求。
  一、确立有针对性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学生的学习,首先要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其一,学习目标应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而不仅仅是对各科知识学习的要求。其二,学习目标要把长远的目标与近期的目标相结合,目标不能空洞,要切合实际,有可能实现。其三,学习计划要有内容和时间的安排,休闲的时间也要考虑在内。
  二、带着任务预习
  课前预习对于学生深入而细致地理解教材是十分重要的。在学习不是一般地阅读教材,而是要围绕教师所提出的要求和问题进行探索和思考,以理解教材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预习中要记下疑难的问题,以求在听课时解决。在需要与可能时,预习还可以结合参观和对所学内容的直接观察、考察,及观看有关音像材料等方式来进行。
  大学生的预习可以一本教材为主,但不要局限于一本教材的范围,在有时间和能力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博览群书,以一个问题的论述与解决为中心进行比较,以发现彼此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这样可以更深入地领会教材。
  三、开展积极的思维听课
  学生通过听课理解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已有的旧知识来理解新知识,把新知识纳入已有认知结构的过程。为此,在听课过程中,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对新旧知识之间的同异进行分析比较,通过抽象与概括以形成新概念。只有这样,才能使新旧知识融合为知识的体系。机械被动地听课,无法使新旧知识相互衔接和融合,只有开展积极的思维。才能实现融合与构建知识体系的工作。
  听课的过程不仅要开展思维:使新旧知识衔接与融合,而且要尽可能地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新发现与探索。这种探究与发现的学习,自然不是一成不变地人类原来发现知识的过程,而是要抓住发现过程的主要关键,以利于形成合乎逻辑的科学概念与结论。这种发现学习不仅有利于科学知识的掌握,也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科学地组织复习
  组织复习,不是简单地阅读已学过的材料,而是要达到进一步消化已学过的知识和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根据记忆理论和遗忘规律,复习应注意以下技巧:
  其一,及时进行复习。按照记忆心理学的规律,遗忘是从学习以后就立即开始的,而且是先快后慢。因此,要提高记忆的效率,必须在学习新材料之后立即开始,而不要等到遗忘开始之后才进行复习,否则,将事倍功半。
  其二,分散复习。对已学材料的复习,不能集中在一次时间内进行,而要分散在不同的时间进行,这样可以避免大脑皮层抑制过程的产生,有利于提高记忆的效率。女口何分散复习,则要根据材料的数量、难度与学生的能力而定。
  其三,复习方式多样化。在复习文字材料的时候,可以采用阅读与回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即先用回忆的办法去重现学过的材料,然后在重现的基础上再进行阅读,如此反复交替地进行;直到熟练地记住了材料为止。这种交替复习的方法,一方面可以通过思维的加工提高大脑活动的机能;另一方面也可了解哪些材料记住了,哪些材料未记得,可以有意识地重新进行识记,这比单纯的反复机械地阅读熟记材料更有利于提高记忆的效率。
  其四,加强练习。应用知识既是复习知识的形式,也是深入领会知识,培养技能的途径。因此,在学习新知识后采取书面作业、实际调查,参观实验和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进行实践和练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扩大所学知识,并使自己的能力也得到相应的发展。
  五、培养合适的自学方法
  学习方法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适合别人的学习方法不一定也适合自己。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文化知识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个性特点也不同。有的人倾向于迅速而简捷地完成学习任务,有的人则习惯于深入地领会和发现新知识;有的人倾向于全面概括地掌握知识,有的人则喜欢深入细致地进行品味;有的人学得快,而有的人学得慢。因此,大学生要针对所学习的内容和对学习的不同要求,根据个人的特点,有意识地摸索和总结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法。大学学习更多地依靠自学,因此,培养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自学方法,对于大学生而言尤为重要。

大学生学习方法指引

     学习心理主要是指大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等。了解大学生学习中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障碍,对于培养其健康的学习心理,提高学习水平,使他们成为学有专长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些智商高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甚至较差,而一些智商一般的学生,学习成绩却很好。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是否能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心理是否健康等。我国著名的心理卫生学家陈家诗教授说:“心理健康的学生,成绩优于心理不健康者;心理健康的成人,其工作效率必胜于心理不健康者。

在学习方面,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大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适应不良
    学习适应不良是大学新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困惑,对他们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具体表现有:
    1、对学习缺乏应有的兴趣、紧迫感和自觉性。
    2、学习缺乏独立性,习惯于中学时的学习方法,由教师安排自身的学习内容、学习计划、学习时间等,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
    3、不理解大学的学习特点和规律,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
    4、学习中精力投入不足,对本专业的知识、技能、要求认识不足,不知道怎样建立专业知识结构,培养专业技能,学习带有盲目性。
          产生学习适应不良的主要原因:第一,大学的教学相对于中学来讲,在特点、方式和内容上有很大不同。大学老师一堂课讲授的内容多,有时会与教科书上有很大出入;教学方法也与中学有差别,加之对新环境不熟悉,人际关系生疏,思念父母的心理不能摆脱等,这些给心理素质尚未成熟的大学生带来情绪上的波动和不安,以至影响学习。第二,大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由于他们缺乏生活阅历,在客观环境发生变化时,明显地暴露出适应能力差,不能尽快地随着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以致影响学习。
    (二)学习缺乏动力 
      大学生学习缺乏动力是指学习没有明确的方向,甚至厌倦学习。在学习时不象中学时那么有劲头,主要表现 为: 
1、学习松弛。进了大学校门,从心理上摆脱了高中时的沉重压力,思想上逐渐松懈,新的目标还没有明确形成,所以学习的动力不如中学时强。
    2、没有学习的热情,缺乏必要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唤醒水平,懒于学习,没有学习的抱负和希望,求知上进性不足,把主要精力放在娱乐等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上。
    3、学习肤浅,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注意摸索学习规律,学习能力较弱,成绩不好等。
    (三)学习过度焦虑
    部分大学生存在着过度的学习焦虑情绪。具体表现在:
    1、学习中心理压力太大,情绪压抑。
    2、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总担心自己学得不好,对可能取得的考试成绩顾虑重重,信心不足,忧虑过度,以至汽食不安。
    3、夸大学习中的困难,为此惶惶不安,焦虑万分。(四)学习心理疲劳
    学习心理疲劳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想迟钝,情绪躁动,精神萎靡不振,学习效率下降,错误增多,出现失眠等。造成大学生心理疲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学习活动中不注意用眼卫生;学习内容单调,时间过于长,生活缺乏劳逸结合;学习的内容难度较大,学习过于紧张,使大脑神经持续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对学习缺乏兴趣、厌烦、畏难;或是由于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如家庭经济问题、思想间题等。

  (五)考试焦虑和怯场
    考试焦虑是指担心自己考试失败而忧虑的一种负情绪反应,考试怯场是指考生在应试中的应急反应。考试焦虑容易分散和阻断注意过程,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能专注于学习和应试,而是专注于各种各样的担忧;考试过度焦虑妨碍记忆和回忆,使该记的记不住,想忆的忆不起;考试过度焦虑,还会使思维呆滞凝固,使具体思维能力无法正常发挥,创造性思维更无法进行。
    考试紧张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要注意“适度”。适度会使人的活动变得积极,思维变得清晰。“过度”紧张使人的活动受到抑制。考试怯场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自信。这种缺乏自信是由于过去考试失败而造成了心理定势,生怕考试再遭失败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学生,在应试过程中紧张恐惧,思维迟钝,记忆力下降.甚至还引起生理上的不适,如腹泻、失眠、恶心等。这些都是考试心理偏差的表现。

二、大学生健康学习心理的培养
    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进入角色,熟悉生活,提高自身适应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要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调整自己的位置,使自己的需求和发展与社会的需求和发展相一致。这就是说,随着大学环境的变化,要使自己进入“角色”,在新的大学生活中寻找自己的方位,确立最佳位置。此外,培养自信心,在大学生学习中尤为重要.由于大学是人才云集之处,“能人”背后有“能人”,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学生过去的优势变得不复存在,在现实的变化面前,由于心理承受能力差产生了自卑感,甚至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二)培养健康心理,提高学习效率。
    首先要增强学习动力,主要是确立学习目标。目标能指导人的一切行动。进入大学,等于眼前的理想实现了,新的理想—目标又等待着自己去确立,这种新目标的确立要根据大学的学习规律,结合自己的实际,并且要进行新的努力。在目标的确定中应该注意使个人目标与社会责任联系起来,把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否则这一目标就难以实现。其次,要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情感的凝聚,一个人如果对某件事情感兴趣,那么,他就会深入持久地去做这件事,力争达到预期目的。兴趣对于大学生来说,更为重要。它是求知的动力,热情的凝聚,行为的指向,成功的起点。但是,大学生的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实践活动的丰富,培养和发展的。所以,在学习中,大学生要善于发现激发自己兴趣的事情,努力培养这种乐趣。
    (三)克服学习过度焦虑
    第一,要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能力,调整自己的抱负水平和期望目标,使之切合自身和客观现实。第二,增强自信和毅力,不怕困难与失败,勇于迎接学习中的挑战,保持适度的自信心,克服虚荣心理。第三,加强心理调节,保持情绪愉快和稳定,探索、掌握切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遵循大学学习规律,以增进学习效果。
    (四)预防、消除心理疲劳
    劳逸结合是预防心理疲劳的重要措施。学习一段时间,应该休息片刻放松一下;在学习之余,参加一些文体活动,使身心得到调节和放松,应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使生活内容丰富多彩还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此外,要学会科学用脑,掌握学习效率最高的时间。如有些人感到早上效率最高,有些人感到晚上学习效果最好,在这种情况下多用脑,就会事半功倍。
    (五)正确对待考试,提高应试技巧
    要充分认识到考试是衡量学习好坏的手段之一,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成绩并不完全、准确、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知识水准,特别是对能力的反映更不全面。所以,大学生应重视考试,但不过分要求高分。要考得轻松,学得愉快。提高应试技巧,首先要做好考前准备,即认真复习,有计划,有安排,有轻重缓急。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使大脑过度疲劳,以免影响学习水平。尤其是临考前几天应保持充足的睡眠,这样才能保证以清醒的头脑和充沛的精力走进考场。其次,要有应付“怯场”的办法,考试时先做确有把握的题,难题放在后面做,这样可以消除考试紧张情绪。假如考试“怯场”,可设法转移注意力,使大脑兴奋起来,诸如想一件令自己高兴的事,或者是做几次深呼吸,使情绪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