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建设十二五专题总结

着力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陈鹤琴小学“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专题报告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学习提高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并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人的职业素养和内涵不断丰富、不断增长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技能和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教师的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技能、职业情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也是教师实现自主发展的动力。

一 问题提出:

20xx年10月,学校更名为陈鹤琴小学,更名后学校根据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将陈鹤琴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论进行整合,寻找“活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结合点,不断提升办学理念,学校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校园环境建设温馨、雅致,各硬件设施基本到位,教师团队认真刻苦,团结奋进;学生正直活泼,积极向上,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稳步提升。这些初步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认可,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但是,我们也看到学校的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面临许多困难,与社会对学校发展的要求,尤其是与我们的期望和与陈研会基地校中的一些名校的发展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其中很大一个问题是教师职业倦怠。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这既和学校目前发展水平有一定关系,更与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不足、个人发展欲望不强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如何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创造更多教师可以追求、乐意追求的目标,是学校发展中的当务之急。

“十二五”开局,我们就把建设一支“重德、重育”的具有现代教师形象的教师队伍,作为我们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努力实现以“心平气和的交流,容忍学生的不同观点;充满生活气息的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风细雨的批评,引导学生的自我反省;每天微笑多一点,传递乐观向上的态度”的教师团队。

二 解决过程与具体途径方法:

1, 在师德实践中,孕育陈小精神。

开展“关爱学生 从细节做起”师德主题活动,进行陈小教师形象的大讨论,组织学习教师守则、身边的法律,通过师德论坛“我的爱生小故事”,引发每个人的思考守住职业道德底线。“鹤琴好老师”的评审,让大家明了我们的服务对象欣赏怎样的教师,激励着老师们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八项教师工作承诺”使师德规范成为每一个教师的自觉要求。组织开展《做智慧型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心理调控能力和辅导能力。让每位教师善于调节自己的心理,不把情绪带进学校、带给学生,使自己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社会情绪能力课程》的实践研究让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坚决杜绝伤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言行。三个师德示范项目——“每天佩戴好校徽”、“每天做好广播操”和“每天认真批改作业”,从细微之处树立师表形象。20xx年12月,家长问卷调查显示,师德满意率为100%。

2,在校本研修中,建设学术文化。

“十二五”规划中,我校9项校本研修项目结题,现有7个校本研修项目正在实施中,涉及全体教师。我们发扬“十一五”校本研修中的成功经验,有序做好教师“十二五”师训工作,进一步寻求教师自主发展的新增长点。其中《做智慧型教师》的校本培训,获20xx年区创新实践项目三等奖。它从医教结合出发,走进《社会情绪能力课程》,学习儿童注意力缺陷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了解各种教育大家的理想、实践,丰富教育视野,开启了智慧之门;学习和掌握有效的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教练技巧,开展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智慧型教师心理培训活动,种下智慧之果;课堂增值行动等,采摘智慧之果。通过培训,努力构建一支融师德、师智、师能三位一体的师资队伍,帮助弱势教师摆脱动力、能力、机会、心理等弱势,借助集体智慧,在动态发展中优化行为。

3,在专业成长中,凸显持续发展。

首先,学校制定了《陈鹤琴小学教师成长手册》,使教师的发展有章可循。其次教师结合各级教学研究课之后完成高质量的课程教学改进案例,促进教学研

究能力的提高。 第三,每年学校“鹤琴杯”教学节的磨课、技能比拼、基本功赛 、论坛等带动教师专业水平的整体提升。

重视骨干教师、新教师及教学有困难教师的分层培养和指导。每位第一次任教学科的老师配好带教老师,签订“师徒带教”协议,完成带教手册。进行校骨干教师学年评分和二年一次的校学科带头人、校骨干教师申报评审工作。

至2012学年,我校在校在岗教师38人,硕士学历1人,本科学历35人,大专学历2人,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92%,学历达标100%。

目前,我校拥有高级职务2人,高级职务比例达5%,中级职务23人,中级职务比例达61%。区学科带头人3名、校学科带头人3名、校骨干教师7人,区骨干培养4名,教师发展梯队清晰。市级课程和区虚拟账户培训教师参与积极性高。

4,在课题研究中, 实现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

学校相继建立总领全校教育教学研究的三个课题:

20xx年5月《小学生关爱品质的研究》陈研会学会课题,20xx年10月结题。 20xx年5月《新课程背景下“活教育”在小学的实践和创新研究》静安区“十二五”重点课题。

20xx年9月《现代城市小学生“先学后教”教学策略的研究》上海市“十二五”规划课题,20xx年3月结题。

首先在教育科研中领导亲自参与,身先士卒。学校领导每学期与学校科研室讨论学校科研工作规划和开展;召开科研骨干会议,听取学校教师各级课题进程汇报,研究一些具体问题:深入课堂研究,和老师们一起参与“课堂值日小老师”策略的实施,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考。

其次,我们将课题研究与日常的教学活动融为一体。五月“鹤琴杯”教学节上,全校教师一起撰写的课堂教学改进案例,二次备课评选;学科教研组磨课;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教学展示课等。这些日常教学活动带动了全体老师研究,使课题研究和实践在同一过程中发展。

课题的研究,让老师们在浓郁的氛围中逐步地感受到研究思考带来的乐趣与魅力,具有鲜明的课题意识。例如:图书管理员小郭,从学校科研幕后角色走到了前台,她积极探索尝试了上了《学习图书分类大类》探究课,撰写《先学后教

在“学习图书分类大类”中的应用》、《新教师 新成长》。语文小徐老师更是从科研实践中突破了自己的教学薄弱,完成了文章《“先学后教”策略在语文探究型活动中的实践探索》、《“宝塔式”教学法,让后“教”生辉》,并参与了总课题报告撰写,即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资料,也在参与的研究的过程中逐渐成长为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成为学校科研的主力。

“十二五”期间,学校教师建立市区级课题18个,已完成10个,获奖课题7个。市区级杂志发表论文25篇。 全体教师撰写的案例都有在出版的书中收录。 5,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升人文素养

我们积极参加“哈佛:多元智能——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培训,不断拓宽教育的眼界,增加教师自主发展的空间。国画体验活动、科技之旅、书海之旅、艺术之旅、休闲之旅、礼仪礼节知晓等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促使教师在知识与能力上都有一个新发展,从而在教育教学中更加自如地渗透人文元素,为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活力。

三 反思与体会:

自我决定理论表明,教师只有把专业发展视为内在需要时,他们对专业发展才会表现出兴致,才会积极主动追求发展,才会以坚强的意志逾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从而实现发展。因此,只关注提升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只关注专业发展的活动形式而忽视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动机内化的专业发展实践,往往是事倍功半。如能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营造积极的沟通,满足教师自主需要,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意识的觉醒,实现专业自主发展。

1,学校领导应积极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保障他们的话语权。在计划、实施和总结有关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的整个过程中,要多听取教师们的意见,不能把教师们放在服从、执行的位置上而忽视他们的话语权。

2,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营造自主支持性的工作环境。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告诉我们,个体在一项活动的自我决定程度高时,他体验到的是一种内部归因,感到能主宰自己的活动,自主需要得到满足,此时他参加这个活动的内部动机就很高。学校要多提供资源信息,让教师按既定的目标和预期效果自主进行工

作,教师们的自主需要得到满足,他们就更愿意为教学工作和学校的发展付出努力并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3,给予青年教师更多的关怀和帮助,满足他们的能力需要。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年龄段教师相比,青年教师承受更大的生活压力、自尊心更强,目标更高,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更大,受到学校的约束更多(尤其刚入职的教师),自信心更容易受挫。学校要给予青年教师更多的支持,留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青年教师成长,协助他们认识自己的教学方式,强化信心,塑造长处,提高自我效能,满足他们的能力需要。

我们深深体会到:教师只有感受到专业成长和成就感,才能享受教师职业的幸福,才会把教师作为一项事业,只有教师发展了才会有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

 

第二篇:制定闵行区教师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的建议(讨论稿)

制定闵行区教师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的建议

(讨论稿)

目录

一、“十一五”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成就

1.“十一五”时期是闵行区教师队伍快速壮大的五年。

2.“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圆满完成,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二、“十二五”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环境

3.机遇

4.挑战

三、“十二五”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5.“十二五”时期的指导思想

6.“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

四、“十二五”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任务

7.提升师德建设水平

8.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9.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10.加大骨干培养力度

11.促进师资均衡配置

12.提升研训员队伍水平

13.创新教师教育工作模式

1

五、“十二五”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工作

14.抓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15.抓师德规范落实,进一步提高师德建设水平

16.抓骨干教师培养,进一步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17.抓进修学院建设,进一步提升服务引领水平

18.抓研训模式变革,进一步提高研训工作实效

19.抓全员继续教育,进一步满足不同层次教师需求

六、“十二?五”期间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措施

20.组织保障

21.经费保障

22.政策保障

23.监督保障

一、“十一五”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成就

1.“十一五”时期是闵行区教师队伍快速壮大的五年。

在过去的五年中,闵行区新增中小幼学校39所,又恰逢一批老三届骨干校长、骨干教师退休的高峰,闵行教师队伍规模扩大和校长、骨干教师短缺的双重压力下快速发展,到20xx年,闵行区有168名教师成为上海市普教系统名师名校长后备人选,20人获得“区拔尖人才”、“区领军人才”称号,新增6人成为“上海市特级校长”,新增10人成为“上海市特级教师”,骨干教师比例有较大幅度上升。

2

在过去的五年中,闵行区教师学历进修和在职培训取得成效。到20xx年,全区高中、初中、小学和幼儿园各学段教师高一层次学历达标率分别为7.49%、90.40%、99.63%和99.92%,教师的学历层次得到了明显提升。一批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他们在全国和市级的教学比赛中获奖比例逐年上升。

在过去的五年中,区教师进修学院被评为全国首届先进教研单位,七宝中学、实验小学成为上海市首批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仇忠海、张家素、余安敏领衔设立了上海市名师名校长培养基地。

在过去的五年中,教师的师德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批本土的优秀教师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标杆。张家素老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仇忠海校长被评为上海市教育功臣,还涌现出瞿新忠、张凤兰等一批师德建设的楷模。

2.“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圆满完成,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十一五”确定的教师学历提升以及骨干教师培养等一些列目标圆满完成,在此基础上形成和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教研组建设伙伴合作成为闵行的原创品牌。形成了“校长、研训员、教研组长、教师”四位一体的教研组成长模式;探索建立了学科教研训基地和教学小课题群,形成校际联动的校本研修机制;通过项目驱动,形成了伙伴合作、研训一体的教师培训模式,并初步形成了伙伴合作的区域民主教研文化。

百千名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的实施,形成了教师分层培养的平台和运行机制,建立了一批骨干教师区级培训基地。形成了骨干教师项目化驱 3

动,发挥他们在全区教师队伍建设中引领、辐射的有效管理模式。

新基础教育的本土化进程固化了“成人成事”的教师专业发展范式,一批参与新基础教育实验的优秀教师在学校转型建设中快速成长为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

建立了骨干教师柔性流动和教研组对口支援机制,促进了区域教师队伍建设的均衡化。建立了研训员长、短期深入学校上课的教学实践研究机制,增强了研训员对新课程实施的指导力。

二、“十二五”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环境

3.机遇

教育优先发展已经作为闵行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可以期望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达到闵行区GDP的4%,达到上海市各区县平均水平。

闵行区“进一步调结构、深度城市化”的“十二五”发展主题,将使闵行区的教育统筹得到同步深化,有利于教育均衡发展。

随着国际教育园区在闵行落户、“十一五”引进优质学校的建成,将为区域教育改革带来活力,为闵行教师参与国际交流,开拓国际视野提供便捷,也将为闵行区校长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打开空间。

4.挑战

教育发展的“双高”局面带来的空前压力。闵行教育面临规模高扩张、内涵高要求的“双高”局面,骨干教师总量相对不足和教师资源配置不够均衡的矛盾凸显。

4

教师发展的机制需要进一步优化。素质教育的深化对教师的整体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校长抓队伍建设的责任意识和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教师校本发展的机制建设需要进一步强化,教师培训的内容和模式需要进一步优化。

校际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依然突出,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差异过大,民办学校和外来务工子女学校多,从业教师量大、专业起点低、队伍不稳定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形成了闵行区教师队伍整体发展的瓶颈。

三、“十二五”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5.“十二五”时期的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闵行区教师队伍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闵行区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坚持教师队伍优先优质发展战略,以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为抓手,以提升教师育德能力、创新精神、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的教师队伍建设有效途径,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闵行由教育大区走向教育强区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6.“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

“十二五”期间,闵行区教师队伍建设总体目标是: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基本形成符合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实际,多层次、多样化、高效能的教师培养和继续教育模式,努力造就一支富有教育家精神、具有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师德高尚、业务精湛、 5

结构合理、配置均衡、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四、“十二五”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任务

7.提升师德建设水平

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使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确立教育教学工作中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机制,教师普遍具有良好的师德风范和师德形象,学生、家长和社会对教师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8.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完善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继续提升教师学历层次。到20xx年,各学段新任教师全部达到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提高研究生学历(学位)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

幼儿园教师98%以上达到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包括在读,以下同),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60%;小学教师100%达到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其中85%以上达到大学本科水平。幼儿园和小学教师中硕士研究生比例达到 %;初中教师95%以上达到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达到6%;高中阶段学校教师全部达到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达到15%;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指既拥有教师资格证,同时又拥有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教师)教师达到50%(其中具有高级技能等级证书达到20%),有一批能指导学生实习的企业技能导师。

优化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学校之间、学段之间教师高级职务配 6

置不均衡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全区幼儿园和小学教师中具有高级职务的比例分别达到 %和 % ,初中教师具有高级职务的比例达到15%。

9.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根据全区各类学校的动态需求,强化编制管理,规范岗位设置,完善教师岗位聘任制,发挥学校在用人方面的主体作用;将教师的创新实践和成效纳入教师职务晋升、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逐步形成以师德为核心、绩效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的教师评价机制;区内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基本形成,一定比例的骨干教师能合理流动,探索建立不合格教师的退出机制;完善民办学校教师统一管理机制。所有民办学校教师均由区教育人才交流中心实行人事代理,民办学校教师在职培训、职务评聘、评优评先、教育科研等与公办学校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10.加大骨干培养力度

形成区级骨干教师后备人选、区级骨干教师、市名师后备人选、区学科带头人和专家型教师构成的多层次骨干教师梯队序列,提高各类骨干教师在教师群体中的的比例。到20xx年,选拔和培养1500名区级骨干教师后备人选,500名区级骨干教师,150名上海市名师后备人选(市优秀青年教师),100名区学科带头人,60名有发展潜质、有国际交往能力的中青年英才教师。建立以特级教师、拔尖人才等专家型教师领衔的“名师工作室”20个左右;新增8名左右上海市特级教师,尤其是增加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特级教师。

11.促进师资均衡配置

建立义务教育学校师资均衡配置的工作机制,明确政策导向,合理 7

调配骨干教师和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在区域内学校间的流动,并与评优评先、年度考核、职务晋升、提拔任用挂钩;扩大专家型教师、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的覆盖面,同类学校间区级骨干教师、高级职务教师的比例基本均衡,各级骨干教师有效发挥引领、辐射作用;到20xx年,每所学校的每个学科教研组至少有一名在区内有影响、能引领教研组发展的领军教师,偏远地区学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全区学校学科教研组合格率达100%。

12.提升研训员队伍水平

区教师进修学院研训员队伍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初步实现向“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设计师、研究员”转型的目标。研训员全部达到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水平,50%以上成为区学科带头人,并在全市同学科中具有较大的影响。特级教师占区教师进修学院教师总数的比例、研训员结合课程教学改革实际完成的教育科研成果获市级或以上奖励比例达到全市平均水平,研训员在市级或以上专业刊物发表论文的数量明显增加。

13.创新教师教育工作模式

以区教师进修学院搬迁新址为契机,充分利用华东师大的教师教育资源优势,努力实现教师教育制度、模式、内容、管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满足区域特征和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全面提升研训工作的质量和效能,全区教师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8

五、“十二五”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工作

14.抓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以实施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为契机,加大统筹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的力度。区教育局加强对新进教师的统筹管理,在源头上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对学校人事工作的指导与服务,为学校提供各类岗位管理与聘任办法的规范性文本,包括岗位任职条件、设置标准、教育教学工作规范、教师专业水平评价办法等。

完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与岗位聘用相结合的用人制度,实现教师职务聘任和岗位聘用的统一,对长期在农村偏远学校任教教师的高级职务评聘继续实行倾斜政策,完善优秀教师破格评聘政策。加大骨干教师柔性流动和校际合作交流项目实施的力度,建立有培养前途的优秀青年教师到农村偏远和相对薄弱学校挂职锻炼以及优秀教师跨校任教的制度,切实解决部分学校缺少领军教师和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促进区域内学校师资均衡配置。

继续实施骨干教师项目奖励、农村偏远学校教师从教津贴、特级教师项目考核奖励等各类激励政策;完善民办学校教师统一管理机制,落实各项配套措施,提升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15.抓师德规范落实,进一步提高师德建设水平

区教育局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设一支优秀的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队伍,完善师德建设的考核、监督和激励机制,弘扬师德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氛围,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的师德水平和育德能力。 9

健全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区教育局相关部门深入学校,发现先进典型,针对存在问题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改进。及时组织交流活动,总结经验,发扬先进;教育局党政部门和教育督导部门把师德建设作为对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及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考核将重点听取学生、家长和社区居民的意见。继续开展“优秀班主任”、“班主任名师”、“德育先进工作者”等评选活动,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

形成师德建设工作合力。学校在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由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各职能部门和工会、共青团等各司其职,形成师德建设的工作合力;校长在规划、部署学校工作时,要把师德建设工作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以及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选拔要突出师德和教书育人的实绩,考核重点是教师的思想品德素质、教学态度、育人效果等,对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在教师职务评聘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制。

16.抓骨干教师培养,进一步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将骨干教师培养与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有机结合,形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链”,促进不同层次教师的共同发展。

完善骨干教师选拔、特级教师培养机制。继续以“希望(启蒙)之星”、“闵教杯”中青年教师论坛、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市名师后备人选等评选为平台,拓宽各个年龄段教师的专业发展通道。教育行政、研训、科研各部门要与有关学校联手,确定特级教师培养对象、制订培养计划、实行动态管理、搭建展示平台,促进培养对象的专业成长,特别要加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特级教师培养力度。

10

实行骨干教师目标管理。区教师进修学院建立骨干教师信息库和电子档案袋。制定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应该承担的职责和任务,鼓励骨干教师自主设计发展规划,区、校两级要创造条件促进骨干教师自身的提升和发展,如参加高层次的培训进修、学历提升、学术交流等。完善区、校两级骨干教师评价考核制度,区教育局组织专家定期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和使用情况进行评估。

加强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名师工作室建设。推进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区域性资源共享,建立以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为主体的项目指导团队,承担骨干教师培训、学科建设、课题研究等任务。骨干教师培训基地以带教区内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要不断完善基地管理、考核制度,逐步实现中小学各学科和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基地的全覆盖,加快骨干教师的成长;名师工作室由特级教师、拔尖人才及其他在区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型教师领衔,吸纳一批高素质、有培养潜力的本区相关学科骨干教师和其他优秀教师参与,承担区域教育发展相关课题和学科教学方面的研究。要创新名师工作室的运行机制,把工作室建在基层学校,规范工作室管理,探索基于网络的“在线名师工作室”,进一步拓宽名师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的渠道,实现“出成果、出人才”的目标。

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改善教师来源结构,扩大具有行业背景教师的来源,提高职业教育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完善从行业、企业引进或聘请教师的机制和制度,强化专业教师技能培养和企业挂职制度。加大职教骨干教师培养力度,“百千名骨干教 11

师培养项目”向职教延伸。

17.抓进修学院建设,进一步提升服务引领水平

明确进修学院功能定位和建设目标,强化队伍建设和管理模式的变革,营造浓郁的学术研究氛围,建设“多功能、大服务、高品质”,能引领全区教师发展的“人才高地”和满足区域教育现代化需要的教师发展中心,全面发挥学院在全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工作母机”作用。

加强进修学院教师自身能力建设。深化学院人事制度改革,吸引有厚实教育理论基础和课改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到进修学院任职,优化研训员队伍的学术结构。探索研训员与一线优秀教师双向流动、研训员学术研究休假制度,完善研训员定期深入基层学校开展教学实践与研究制度,探索教师培训方式的变革,创造条件鼓励研训员著书立说和攻读高层次学位,提升专业发展的基础。

研训员纳入全区骨干教师培养系列。参照闵行区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文件精神,由教育局、教师进修学院负责对研训员进行考评和认定,签订工作任务书,同时给予相应的待遇。

加强兼职研训员队伍和学科中心组建设。各学科从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中选聘兼职研训员和学科中心组成员,承担一定的培训与指导任务。逐步建立一支相对稳定、学科齐全、有较高研训水平和业务指导能力的高素质专兼职研训员和学科中心组队伍。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大对教师进修学院的经费投入力度,推进学院的各项标准化建设,争创国家级“示范性教师进修院校”。 12

18.抓研训模式变革,进一步提高研训工作实效。

实施“行动研究项目”提升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是学校课程教学改革,针对课程教学中的实践问题开展研究和培训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区教育局根据市教委颁发的《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的精神,结合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以“有效整合、以校为本、问题解决、成人成事”为推进策略,以基础项目、拓展项目和优质特色项目等三种形式,重点实施《持续推进“新基础教育”,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行动项目》,推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取向的教育教学研究,着力提升校(园)长驾驭课程改革的能力、教师把握教学实践的能力和研训员指导课程实施的能力。

以“伙伴合作”理念变革研训模式。继续推进“教研组建设伙伴合作”项目,加强研训员对学科教研组建设的服务与指导,发挥优秀教研组对同类学校教研组的示范辐射作用;探索利用学院“综合功能区”、“公共资源区”等设施资源促进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

推进区级学科教研训基地建设。依托办学水平高、学科教研辐射能力强、服务意识好的学校作为教研、培训的基地,学校校长全面负责基地建设,选派骨干教师主持基地日常工作,研训员定期深入基地,提供指导与服务。为有效发挥教研训基地对全区学科教学的示范引领作用,对承担基地建设任务的学校在编制上予以适当倾斜,经费上给予支持,并作为学校办学绩效纳入年度考核范畴。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研训效能。积极推进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建 13

设校本化实践,利用信息技术将新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融入教学,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五环节中的有效应用;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建设,完善网上培训、网上教研、MOODLE平台、课堂教学直播、教学质量分析等系统,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教研活动,为教研组伙伴合作项目、课程建设的校际合作、多校区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等提供数字化支撑;重点建设进修学院“综合功能区”中的综合实验、语言训练、教学技能训练、艺术体验、心理咨询测评等五大中心,通过丰富的实验、训练、视听等渠道实现教师的自主学习、自主研究和自我发展。

学校要把“行动研究项目”的实施与校本教研、教研组建设和教育科研等有机结合,切实加强教研组、年级组等组织的建设,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将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落到实处。区教育局将在“行动研究项目”实施基础上,制定标准评选“教师发展实验学校”,总结经验,开发研究成果,发挥实验校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示范辐射作用。

19.抓全员继续教育,进一步满足不同层次教师需求。“十二?五”期间,继续执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和《上海市中小学教师进修规定》,以可持续发展教育为指导,加强以师德教育和“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重点的教师继续教育,要以教师发展为本,以教师需求为导向,实施分层、分类、满足教师不同需求的培训计划,在课程开发、培训方式、内容要求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紧密结合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

教师全员继续教育的实施重心在学校,中、高级职务应按规定完成240、540学时培训,其中校级培训的学时比例应高于50%,并适当提高 14

区校本培训先进学校的校级培训学时比例,以鼓励学校开展基于本校实际的校本培训。

区教师进修学院主要开展新任教师、班主任、拓展型和研(探)究型课程教师、任教多门学科的复合型教师、区级骨干教师及其后备人选、中学高级教师、学科教研组长等的培训,加强对民办学校、尤其是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以及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服务。设计符合课改要求和区域特点的培训课程体系,建设和充实培训资源库,搭建培训网络平台,为教师提供丰富的选择和便捷的共享条件。建立健全教师培训质量监控、检查评估、考核激励制度,加强对校本培训的管理、研究与服务,确保各类教师培训的规范有序。

校长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学校要健全培训管理组织和相关制度,确保教师参加市、区和学校的各类培训,实施有学校特色的培训课程,注重培训与校本教研、教育科研等工作的紧密结合,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十二?五”期间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措施

“十二?五”期间,闵行区将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加强统筹管理,增加经费投入,明确政策导向,完善监督保障体系,重点建设好区基础教育研究院,为全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0.组织保障

区教育局成立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本规划的实施推进、政策制定、研究指导、资源整合和评估监控,分析和解决教师队 15

伍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创建规范有序、优质高效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保证规划各项工作的落实。要根据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明确教育局各职能部门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局领导小组将定期组织检查考核。

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校长的首要任务是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将任用教师和培养教师有机结合,使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场所。学校要成立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根据本规划和实际情况制订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及学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21.经费保障

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机制,财政教育经费向教师队伍建设倾斜,确保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行动计划配套经费落实到位。区教育局设立的学校内涵发展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教师队伍建设;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确保教师工资总额的 %用于教师培训,并做到教师人均培训经费逐年增长;多渠道筹措教师奖励经费,用于对各类优秀教师的奖励;设立教育科研和教师学术交流专项经费,支持教师开展课题研究,资助优秀教师参加国内外高层次培训进修和教育学术交流活动、出版个人学术专著等。建立健全项目实效与经费拨付挂钩的制度,规范经费使用,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

22.政策保障

区教育局及其职能部门要根据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制定或完善相关政策规定,明确政策导向,规范和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的实施。要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列入年度绩效考核项目,对高一层次学历、高级教师职务比例、教师教育教学规范、教研组建设和课堂教学质量、 16

师德建设和绩效工资实施等相关指标作为学校工作的基础性要求予以考核,对培养高层次教师以及骨干教师在校内外发挥辐射引领作用等作为发展性要求予以奖励。

学校要根据区教育局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完善相关制度和工作机制,建立对教师师德、教育教学工作和专业发展的科学评价体系,确保教师队伍建设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实现每一个教师的健康、专业、可持续发展。

23.监督保障

区政府教育督导室要依法开展教师队伍建设专项督导,并将教师队伍建设列为学校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督导结果作为表彰奖励或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确保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区教师进修学院负责对学校教师培养和校本培训等工作的检查和质量评估,鼓励学校从实际出发确立校本培训项目,逐步扩大校本培训在教师职后培训中的比例,对教师完成培训的学分予以认定。

区教育局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定期调查,了解本规划各项行动计划的组织实施、机构建设、经费投入和使用效益等情况,并于20xx年对本规划的实施进行中期评估,20xx年进行总结性评估,形成《闵行区教师发展报告》,并向社会公布。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六日

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