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防排水首件施工总结

延安安塞经志丹至吴起高速公路

防排水

首件工程评价报告

江西有色工程有限公司

LJ-24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年   月   日

延安安塞经志丹至吴起高速公路

首件工程认可证书

合同段:   LJ-24                                       编号:  025 

防排水首件工程总结

一、工程概况

ZK106+145-ZK106+506花盖梁隧道ZK106+496-ZK106+499段防排水作为此隧道防排水的首件工程。隧道建筑限界净宽11.25米(0.75m检修道+0.5m左侧侧向宽度+2×3.75m行车道+1.50m右侧侧向宽度+1.00m检修道),隧道按喷锚构筑法技术要求设计,均采用曲墙带仰拱复合式衬砌;洞口段围岩超前支护采用超前管棚周壁预注浆支护,初级支护采用径向系统锚杆、钢架支撑配合喷射砼形成整体。

二、施工目的

延吴高速公路LJ-24合同段花盖梁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施工不确定因素较多,出现问题后很难处理,为确保隧道工程质量,根据《延安安塞经志丹至吴起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办法》,我项目部进行了防排水首件工程施工(ZK106+496-ZK106+499),本着“预防为主,先导试点”的原则,对首件工程的各项工艺、技术和质量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最佳工艺,建立样板工程,以指导后续工程批量生产,预防和纠正后续批量生产中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通过首件工程施工达到以下目的:

(1).施工组织检验:通过首件工程施工,确定人员、机械之间的最佳组合。

(2).收集数据:由首件工程确定在此施工工艺下各项技术指标的控制方法。总结出的技术参数作为指导大批量施工控制的依据。

三、首件工程总结

目前,ZK106+496-ZK106+499段防排水首件工程已经完成,总结如下:

(一)施工前准备

施工前按照设计图纸和有关规程规范要求,结合工程地质和气象水文条件,编制了首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熟悉施工图,认真做好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工作。

2.根据施工坐标及设计提供的导线点,做好定位放线及水准点的引测并复核,将测量报告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查。

(二)施工工艺

1、初期支护面处理

(1)、初期支护面堵漏

隧道开挖掘进过程中,由于出现超挖现象,施工作业队伍在处理超挖过程中,处理不当,隧道初支后不能使初期衬砌与围岩密贴。初支与围岩中间形成空洞,外加隧道本身存在渗水情况,且较为严重,导致空洞部位形成水囊,初支表面漏水,如果不加以处置继续作业,将会对工程在建成后不利于隧道结构的稳定,有些危害在施工中就出现,而更大的危害是通车后出现的,既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又造成非常坏的社会影响。因此在防水板的铺设前就不允许这类现象发生,应及时根据结构的不同部位分别进行堵漏处理:

①隧道洞身拱部及腰部沿隧道纵向每5米一排、每排三根布置φ42注浆管,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注浆压力为0.6~1.2Mpa,以填充初支后空洞并使其初支与围岩形成刚体,既起到止水作用,又使其结构受力稳定。

②对于边墙漏水及基底出水部位应根据出水量大小分别采用注浆止水或暂时引排的方法,以确保基面干燥。

(2)、初期支护面找平

①检查基面上有无钢筋、铁丝和钢管等尖锐突出物,若有应将其割除,并将割除部位用砂浆抹平,防止在挂防水板时,影响施工及刺穿防水板。

②对隧道初支面及隧道施工转角处若有凹处或凸处的浮浆,应将凹处用1:2.5砂浆进行找平,将凸起的浮浆凿除抹平。

2、无纺布施工

隧道在初期支护和防水板之间采用3厚3mm的无纺土工布,做为防水板的缓冲层。

无纺布采用水泥钉和塑料员垫片固定在喷射砼的基面上,固定点之间呈梅花形布设,固定点之间的间距为:拱部500~800mm;边墙800~1000mm。土工布之间的搭接宽度为≥50mm,无纺布不能拉得过紧,以免影响防水板的铺设。

3、自粘式EVA防水板的施工

防水板接缝是防水施工最重要的工艺,防水板之间的搭接长度为100mm,铺设防水板前,应先在拱顶的无纺布上标出隧道中向中心线,铺设时防水板应由拱顶向两侧下垂铺设。在防水层的下一阶段施工前的连接部位还应注意加强保护,避免弄脏或弄破损。并在搭接前将接头擦拭干净。预留搭接长度应不小于500mm。

防水板铺设固定时,固定点应呈梅花形布设,间距为拱部500~800mm;边墙800~1000mm。

4、排水系统的施工

该隧道排水系统墙背纵、横向设置HDPE排水盲沟和排水管必须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间距10m,纵、横向、环向精密衔接,不能脱节,使衬砌墙背的渗水能够完全排入中央排水沟内,排水管之间的搭接必须使用订书机状的不锈钢做成的定勾嵌入。由于排水管及盲沟均为预埋,因此在衬砌前要做好标记,一旦衬砌台车脱模,立即将盲管口掏出并清理干净。

5、变形缝、施工缝防水层的施工

(1)变形缝

变形缝是由于考虑结构不均匀受力和混凝土结构胀缩而设置的允许变形的结构缝隙,它是防水处理的难点,也是结构自防水中的关键环节。

橡胶止水带的施工要求:按照设计要求确定止水带的准确位置及尺寸规格;橡胶止水带必须用模板定。先安装一端,浇筑砼,同时另一端应用木板保护,待砼拆模后方可以取下木板保护;在止水带中央圆孔的上下方砼基面上涂刷粘结剂并固定填缝用的聚苯板;把另一端的止水带端头固定在钢筋上,支模浇筑砼;施工中必须保证止水带的准确位置和砼的浇捣质量,使砼与止水带能紧密结合。

(2)施工缝

在施工过程中,水平施工缝与环向施工缝是结构自防水的薄弱环节,因此必须恰当的处理好,以免影响防水质量。因此采用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进行止水。

止水条如果采用钉设将导致止水条脱落,或折断,因此可以采用在模板内侧加设适当厚度的木条,或钉设一根适当直径的塑料软管,砼浇筑完,脱模后拆除模板或拔掉软管,即形成一道凹槽,并配合加密了射钉的钉设间距,从而保证的施工缝的防水效果。

6、二次衬砌防水砼的施工

隧道二次衬砌砼Ⅴ级围岩采用微膨胀剂C30防水砼;Ⅳ级围岩采用微膨胀剂C25防水砼。采用HEA防水剂,掺量为4%。

在施工中我们针对砼的防水要求,不仅加强管理,严格施工工艺,而且还对砼施工进行全过程控制,特别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严格控制水灰比

水灰比是对抗渗性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增大水灰比,砼的密实度降低,相对渗透系数就显著增大,因此须严格控制水灰比。该隧道C30砼水灰比为0.5;C25砼为0.55。

(2)防水砼的运输

该隧道砼,因离中心拌合站较远,且便道较差,恐砼在中途运输时间过长以及产生其它特殊情况导致砼不能连续浇筑或产生砼离析等原因,影响砼施工质量。故采用由质检站标定且经检验合格的拌合机进行自拌砼,由项目部特派专业技术人员全程控制砼拌合及浇灌。

(3)砼振捣及养护

砼的振捣必须采用插入式振捣棒,等距离插入、均匀地捣实全部砼,以至于避免砼不密实而受墙后渗水的侵蚀,导致衬砌表面产生水迹或湿渍。根据防水砼的特性,为了避免砼在凝固过程中产生裂缝导致渗水,因此在拆模后必须及时喷洒水养护,养护期确保不少于14天。

四、小结

隧道的防排水的施工作业中,由于地下隧道施工的环境恶劣、防水板的整体封闭质量难以保证,难免会由于防水板的破损而出现漏水点,而且在注浆过程中,也会不精确地找准出水点,进行严密堵水,经过此段的防排水施工我们总结如下:

1、如果在隧道的整体防水系统中,增加分段封闭的措施,虽然会增加一部分大的经济投资,但不会出现防水系统“一点破损,全面失效”的后果,另外对以后的注浆堵漏也便于集中处理;

2、在隧道的进洞方案上,根据隧道纵断面设计,合理选择开洞地点,防止隧道进洞方向为下坡,导致隧道积水利用中央排水管流向掌子面,影响施工环境,致使中央排水管不能发挥在开挖中的可利用价值,且还有可能堵塞管道,使其隧道完工后重新安设中央排水管,花费更大的人力物力。

总体来说,隧道防排水首件工程施工过程中,人员机械组织合理得当,防排水施工符合要求,各项检测数据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

 

第二篇:隧道洞身开挖首件施工总结

延安安塞经志丹至吴起高速公路

洞身开挖

首件工程评价报告

江西有色工程有限公司

LJ-24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二O##年六月十五日

延安安塞经志丹至吴起高速公路

首件工程认可证书

合同段:   LJ-24                                 编号:  008 

洞身开挖首件工程总结

一.工程概况

花盖梁隧道左线出口ZK106+496-ZK106+499段洞身开挖作为此隧道的首件工程,此段属于V围岩浅埋段,全长3 m,隧道建筑限界净宽11.25米(0.75m检修道+0.5m左侧侧向宽度+2×3.75m行车道+1.50m右侧侧向宽度+1.00m检修道),隧道按喷锚构筑法技术要求设计,均采用曲墙带仰拱复合式衬砌;洞口段围岩超前支护采用超前管棚周壁预注浆支护,初级支护采用径向系统锚杆、钢架支撑配合喷射砼形成整体;洞口加强段采用单侧壁导坑开挖法施工;

二:施工目的

延吴高速公路LJ-24合同段花盖梁隧道项目短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施工不确定因素较多,出现问题后很难处理,为确保隧道工程质量,根据《延安安塞经志丹至吴起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办法》,我项目部进行了洞身开挖首件工程施工(ZK106+496-ZK106+499,该段洞身开挖于20##年03月24日开始施工,本着“预防为主,先导试点”的原则,对首件工程的各项工艺、技术和质量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最佳工艺,建立样板工程,以指导后续工程批量生产,预防和纠正后续批量生产中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通过首件工程施工达到以下目的:

(1).施工组织检验:通过首件工程施工,确定人员、机械之间的最佳组合。

(2).收集数据:由首件工程确定在此施工工艺下各项技术指标的控制方法。总结出的技术参数作为指导大批量施工控制的依据。

三.首件工程总结

目前,ZK106+496-ZK106+499段洞身开挖首件工程已经完成,试验总结如下:

(一)施工前准备

施工前按照设计图纸和有关规程规范要求,结合工程地质和气象水文条件,编制了首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施工前场地准备

施工前对所需场地进行清障,整平压实,加工场地、材料堆放场地进行临时硬化,加工做好排水设施。

2.人员组合

3、机械组合

4.原材料

(1)水泥——采用秦岭水泥厂P.O42.5R强度等级普硅水泥。

(2)砂——采用灞河中粗砂。

(3)碎石——采用铜川生产的(4.75-9.5mm)碎石。

(4)钢材——采用八大钢厂生产的钢材,保证优质产品。

5、 砼配合比严格执行试验监理工程师批准的配合比 。

6、 初期支护前,钢筋等原材及焊接件的检验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

(二).施工工艺

V级围岩分布在洞口浅埋部位,围岩稳定性很差,为确保进洞安全,在拱部开挖轮廓线外打设超前大管棚,进行超前预注浆加固,在大管棚超前支护下采用单侧壁导坑开挖,该段围岩严格按照“管超前,严注浆,小断面,短进尺,强(紧)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组织施工。洞口V级围岩段结合护拱一次打入长度30m的φ108超前大管棚。在大管棚超前预注浆支护下,采用单侧壁导坑法开挖。

1.单侧壁导坑法施工顺序

① 施作左侧上半断面拱部超前支护→②开挖左侧上半断面土方→③施作左侧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④开挖左侧下半断面土方→⑤施作左侧下半断面初期支护和接长临时支护→⑥施作右侧导坑同①、②、③、④、⑤工序→⑦拆除临时支护、开挖仰拱→⑧浇注仰拱及填充→⑨浇注二次衬砌→⑩连续循环。

2.施工方法:

隧道洞口加强段、V级围岩浅埋段采用单侧壁导坑开挖施工及CD法。先开挖隧道的一侧,并施作中隔壁,然后再开挖另一侧的施工方法。

2.1  CD法施工工艺

CD法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2.2  CD法施工工序说明

CD法施工工序见图2。

㈠、⑴利用上一循环架立的钢架施作隧道侧壁Ф50超前钢花管及导坑侧壁Ф22水平锚杆超前支护。⑵人力配合机械开挖①部,高约为2.0m,宽约为5m。⑶施作①部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即初喷4cm厚混凝土,架立型钢钢架和I18临时钢架,并设锁脚锚杆,安装径向锚杆及铺设钢筋网片,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㈡、⑴在滞后于①部一段距离后,挖掘机开挖②部,人工整修表面。⑵导坑周边部分初喷4cm厚混凝土。⑶接长型钢钢架和I18临时钢架,并设锁脚锚杆。⑷钻设径向锚杆并铺设钢筋网片,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㈢、在滞后于②部一段距离后,挖掘机开挖③部,人工整修表面,施作导坑周边初期支护,步骤及工序同①。

㈣、在滞后于③部一段距离后,挖掘机开挖④部,人工整修表面,施作导坑周边初期支护,步骤及工序同②。

㈤、⑴在滞后于④部一段距离后,挖掘机开挖⑤部。⑵接长I18临时钢架至隧底,底部垫槽钢。

㈥、⑴根据监控量测结果分析,待初期支护收敛后,拆除I18临时钢架。⑵利用仰拱栈桥灌筑 Ⅵ部边墙基础与仰拱。

㈦、利用仰拱栈桥灌筑仰拱填充Ⅵ部至设计高度。

㈧、利用衬砌模板台车一次性灌注Ⅷ部衬砌(拱墙衬砌一次施作)。

 


2.3  CD法施工控制要点

⑴上导坑①、③部的开挖循环进尺控制为1榀钢架间距(0.75~0.8m),

下导坑②、④部的开挖可依据地质情况适当加大,但不得大于2榀钢架间距(1.5~1.6m)。

⑵导坑开挖孔径及台阶高度可根据施工机具、人员等安排进行适当调整。

⑶钢架之间纵向连接钢筋应及时施作并连接牢固。

(三). 隧道监控量测

1.现场监控量测的意义

现场监控量测是监视围岩稳定,检验设计与施工是否合理及安全的重要手段,是新奥法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把量测信息及时反馈到设计和施工中去,对初期支护,二次衬砌的施工方法做出修正,可以达到安全、快速的施工目的。监控量测也是施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施工安全和质量的保障。

2.量测的内容与方法

隧道施工中的监控量测,按JTJ042的规定和图纸要求,确定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通常情况的必测项目为: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周边位移量测、拱顶下沉量测锚杆或锚索内力及抗拔力等。其他为选测项目。

2.1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观察工作面状态、围岩变形、围岩风化变质情况、节理裂隙、断层分布和形态、地下水情况以及喷射混凝土的效果。洞内外观察包括对洞口地表情况、地表沉陷、边坡及仰坡的稳定以及地表水渗透等的观察。

2.2周边位移量测:量测坑道断面的收敛情况,包括量测拱顶下沉、净空水平收敛,以及底板鼓起。

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量测断面的间距为:Ⅳ类及以上围岩不大于40m。围岩变化处应适当加密,在各类围岩的起始地段增设拱顶下沉测点1~2个,水平收敛1~2对。当发生较大涌水时,Ⅱ、Ⅲ类围岩量测断面的间距应缩小至5~10m。

量测频率如下表:

2.3地表下沉量测

①根据图纸要求或监理工程师指示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地表塌陷之处设置观测点,地表下沉观测点按普通水准基点埋设。并在预计破裂面以外3~4倍洞径处设水准基点,作为各观测点高程测量的基准,从而计算出各测点的下沉量。地表下沉桩的布置宽度应根据围岩类别、隧道埋深和隧道开挖宽度而定,断面最外侧的观测点,至少应布置在距预计破裂面以外1倍隧道开挖宽度之处。地表下沉观测桩的间距隧道中线每侧100m范围内不大于5~10m,其余部位可加大至20~30m。

②量测频率:当开挖工作面到达所布置的地表下沉量测断面后,量测频率与净空位移量测相同。当开挖工作面未到达所布置的地表下沉量测断面前,按下表确定量测频率:

地表下沉量测断面的各观测点,至少应在开挖工作面到达前18m埋设完毕,并获得初始数据。

2.4围岩松弛范围量测:可采用弹性波法或位移法。

2.5当围岩条件差、变形过大或初期支护破损变形较大时,应进行支护结构内的应力及接触应力量测。

2.6各项量测作业均应持续到变形基本稳定后1~3周,停止量测作业须经监理工程师批准。

3.数据处理和应用

3.1及时将各项量测情况填入记录中,根据量测结果绘制各种相关曲线或图表,按规定适时施作二次衬砌。

3.2当量测结果出现异常时,及时分析原因,提出处理意见,采取任何措施都应获得批准。

3.3埋设量测元件情况和量测资料,均整理清楚报监理工程师核查,并作为竣工交验资料的一部分。

3.4隧道周壁任意点的实测相对位移值小于下表所列。当位移速率无明显下降,而此时实测位移值已接近表列数值,或者喷层表面出现明显裂缝时,立即采取补强措施,并调整原支护设计参数或开挖方法。

3.5根据量测结果进行综合判断,确定变形管理等级,据以指导施工。变形管理等级见下表:

注:U0:实测变形值      Un:允许变形值

四、小结

总体来说,洞身开挖首件工程施工过程中,人员机械组织合理得当,开挖断面符合要求,各项检测数据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