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英语专业特色建设总结报告

应用英语专业特色建设总结报告

一、专业建设观念、思路

(一)开设应用英语专业的必要性

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经贸发展迅速,在经济增长中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加入WTO,我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更多的国际性企业看好中国,国际各类投资及贸易更趋活跃,产生大量的涉外就业岗位,出现多层次、多样化的人才需求。大量操作性和服务性较强的金融、保险、服务等涉外工作岗位将吸纳更多应用型英语专业毕业生。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外资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同时更多的内资企业不断开拓涉外贸易、物流、旅游等业务,因此,企业对具备涉外业务处理能力的办公室文秘人员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在我们的调研中,很多企业都特别强调现代文秘人员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外语能力,希望我们尽快培养出具备双语能力、懂现代办公业务的文秘人才,以满足企业发展国际业务的需要。

应用英语专业设置适应了社会人才需求,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专业面向本地区,为本市企事业单位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针对的是企事业单位秘书岗位,尤其是涉外秘书岗位。随着社会经济飞速的发展,对文秘人才需求越来越多。据调查,每年对文秘人才的需求缺口不下千人。据统计,文秘一类职业是五大热门职业之一,需求量稳居前十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在确定培养目标时,先通过调研了解企业岗位设计类型以及工作岗位的要求,然后对这些岗位进行分析,找出与专业相近的岗位群,根据企业需求状况以及本院的教学资源,确定本专业针对的岗位群,在此基础上,确立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以英语语言能力为核心,突出职业技能”。

本专业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劳动、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综合素质,扎实的英语专业基础知识和良好的中西文化素养,熟练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语言基本技能, 1

具有较强的中英文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掌握现代文秘专业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商务运作规律,熟悉国内外文秘事业发展方针、政策、法规和发展动态,职业能力强,具有创业精神、良好职业道德和健全体魄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毕业后能胜任涉外英语应用工作、从事英语教学,企事业单位文秘事务管理、商务翻译、英语谈判等方面的涉外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1.应用英语人才的培养规格是: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

(2)具备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和相当的中文水平。

(3)掌握计算机应用和技巧,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能熟悉使用OFFICE 等 办公软件和常用的软件工具,掌握电子软件应用和网络通讯应用,具有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无纸化办公的基本能力。

(4)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能够胜任一般场合对外交流的工作。

(5)掌握所学专业方向的基本语言交流和实际操作技巧。

(6)熟悉国家主要规范和法规,能用英语知识规范地从事外事及商务活动。

2.具体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社会主义道德、法律、特色理论等方面的知识;计算机应用、外国语言应用等方面的知识;现代汉语,汉语文化、英语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文秘实务,档案管理、现代交际、英语教学法等方面的知识;基础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技能方面)知识。

(2)岗位基本技能目标

英语应用能力,获取等级证书,利用英语体现良好的社交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职业操作能力,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保守岗位秘密,熟练业务技能;经营管理能力,积极有效沟通,创造性开展工作,良好的协调团队关系等等;电脑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具有获取、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其他外语能力等。

(3)素质目标

思想道德素质:遵守涉外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具有自觉学法、懂法、守法意识,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文化素质: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具有适应职业变化的终身学习的能力。 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具有较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二、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旨在培养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构建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为了实现以上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安排上贴近社会、贴近生产、贴近生活,实行“学校—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培养机制,把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除了进行课堂教学外,还采用了实验室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安排学生到有关企业实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应用英语专业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上述理念,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与优势构建实践教学模式。

(一)校企合作模式

为了突出应用英语专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20xx年,本专业开始招生之际就确立了“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注重结合校内外的实训,开始“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索。我们积极发挥课程优势,与焦作市6个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实训基地,为 “工学结合”奠定了基础。

(二)工学结合模式

工学结合模式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加强校企合作,形成课程教学、企业互动,共同合作参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加强校外紧密型实训基地建设,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使学生提高实操能力,从“准职业人”成为职业人。

1、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更注重知识与技能结合、服务技能与智力技能结合、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结合、教学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将职业技能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企业的工作与其课业目标和职业目标密切相关,实现与就业岗位实行零对接。

2、实施紧密型“工学结合”模式,学生每个每学期两周的校内实训与假期社会实践相结合;调整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在第五学期进行毕业实习,第六学期顶岗实习, 3

实施工学结合。学生实训、工作的情况由学校主导和监控,由学校和实习企业共同考察评价学生在工作中的表现。

三、教学内容

本专业根据学校人才培养坚持以“学校教育,育人文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原则,不断促进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业务素质教育的融合,提倡技术中的人文精神,在技术服务中渗透对人的关怀,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素质。在传授具体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具备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的行为能力;具有自信心、责任感、竞争力、合作情、创新劲等意志品质;能够正确对待“自然、社会、他人和自己”。根据应用英语专业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等方面,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和课程目标如下:

(一) 课程定位

应用英语专业根据近年来英语人才需求的发展特点,在进行了充分调查和分析之后,结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意见,设立了相应的课程体系。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由学校教务处统一安排。体现本专业特色的主要是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课环节。

本专业面向全国招生,以河南省生源为主,体现市政府“立足焦作,服务焦作”的号召,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学院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结合应用英语课程特色,本课程以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涉外应用人才尤其是涉外文秘为目标。专业必修课程以《综合英语》和《文秘英语》主干课程为核心,并建设基础英语类、职业能力类、职业操作技能类和拓展类四大课程群。专业选修课作为专业必修课程的有益补充,分为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两大类别。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除入学教育与军训(2周)及毕业实习、毕业设计(10周)之外,综合技能训练达到22周。

(二)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达到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具有一定的英汉翻译能力,能够胜任日常和专业口、笔译工作;掌握基本语言学知识与 4

理论 ,具有较好的语言使用能力;掌握英语教学基本理论,具有从事英语教育的基本技能;掌握英语国家概况、公关礼仪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良好对外交际素质;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具有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无纸化办公的基本能力;掌握第二门外语(日语)。

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懂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掌握邓小平基本理论、了解现代中国革命史和我国的基本国情;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和文明礼仪;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和与人合作的精神,安心工作;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实践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熟悉商务文秘基本业务,能适应英语文秘工作上的所有岗位。

创造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特殊问题的处理能力,能分析和处理英文秘书工作以及其他文秘服务工作中发生的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创造、设计、策划等能力。

就业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经过实习、实训等“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全面掌握就业技能、就业途径、方法和技巧,为学生就业、自主择业打下坚实基础。

创业能力目标:以学生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为基础,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品质、创业能力,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创业活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业能力。

(三)课程内容模块

本专业的课程内容模块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课、和公共选修课五大模块。其中,公共课程包括理论教学为主的课程和实践教学为主的课程,其主要作用是使学生达到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为构建学生的基本素质提供良好的基础,共有328学时;专业必修课程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达到本专业的专业技能要求,共有822学时;专业选修课的主要作用是拓展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学时392;实践教学课的主要作用是巩固理论知识,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锻炼学生的社会协调沟通能力,为顺利走上社会岗位打好基础,实践教学共34周,1020学时;公共选修课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的人文科学素质、拓宽学生的 5

知识面,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160学时。我们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课程内容选取,理论与实训穿插进行。

四、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课程的重点、难点

课程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应具备的知识与职业技能;难点是在特定的工作情境中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做出正确判断和规范灵活的处理。

(二)解决办法

1.由“双师型”教师授课,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将讲授、案例教学、讲练结合、体验式教学、情景教学、问题探究、项目设计等教学方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对从事工作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进行讨论,增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2.聘请行业专家和学者授课

通过聘请行业专家上实践课,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实践训练,有更感性、真实的认识;聘请行业专家、学者做讲座,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行业的前沿知识和发展趋势,对专业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对前途充满信心。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师只在课堂中讲解重点,解释难点,积极开展探究性教学,采取“课堂教学+网络辅助教学”相结合。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交流、互动、探讨旅游业发展新模式。

4.加强模拟与情景教学实训,掌握职业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内实训室,加强导职业技能和技巧模拟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工作过程中的规范及技巧,突破课程教学重点、难点,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5.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平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我系的模拟实训室为平台,加强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合作,根据课程实践教学大纲要求,以多种形式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应变能力。

6

6.工学结合,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以实训基地为平台,安排学生实际的教学顶岗实习,让学生独立进行工作。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现工学交替、顶岗学习的目标,形成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

五、产学研结合

近年来的实践证明,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针对我院应用英语专业的具体情况,根据教育部和学院的有关指示精神,在未来几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力度,积极地走出去与企业沟通联系,进一步扩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涵,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 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继续增加校外基地

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实习、就业、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我系在本年度要在原有已经与相关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的情况下,继续加大与企业间的联系力度,扩大外联企业的数量,同时也要考虑企业与校内教学的相关性。加强引导,形成社会需要为方向以行业企业为主导的,校企合作办学的体制、机制、办学全过程均由校企双方合作完成。

(二)实施校企业人员间的互聘力度,加强沟通,互利互惠

继续加大与外联企业间的人员互聘力度,增加来我院讲学的专家数量,同时也要增加我院教师下企业实践和提供服务的人数。相关教师到实习基地去参观、考察,了解企业对相关专业人才的要求;利用假期时间,组织各教研室及相关教师到企业考察,充分了解行业发展的态势,重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聘请企业的专家到我系各专业进行专题讲座,为学校注入来自生产和实践第一线鲜活知识。

(三)组织学生到相关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实训,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推荐工作

组织学生到相关实习基地进行实习或实训,做好学生在企业实习或训期间的组织工作。一方面要按照实习实训计划来安排学生的实习实训内容,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不要让学生对实习单位的生产和运行秩序带来不利影响。加强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学生可提早到单位进行实习,学生既得到了实惠,又顶班上岗锻炼了实际工作能力;在此期间,可以向有关单位推荐我系的毕业生,让他们可以顺利工作。 7

(四)加强企业与学校间的科研合作力度

加强与实习实训基地间的合作关系,加大教师参加企业科研项目、生产管理的力度,让更多的教师能将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相结合。同时,在教师申请立项研究课题时,也要聘请企业的专家参与,使课题的研究更具实际意义。

(五)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力量,促进专业建设

加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对专业建设的指导作用,请专业建设指导委员来院进行交流,对本专业的建设进行研讨,请他们出谋划策。并根据专业发展的具体要求,适当增加部分有关部门领导、企业家和专家进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此外,专业教员将与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保持密切联系,随时听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企业家、专家对专业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六、实践(实训)课教学内容

(一)课程目标

课程实践教学服务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坚持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理论知识的运用为途径,以关键能力培养为核心。通过实践,使学生掌握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其工作过程中处理问题的技巧。

(二)设计思想

依据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要求,应用英语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内容设计更侧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造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设计中注重知识与技能结合、动作技艺与智力技能结合、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结合、教学实训与实际工作结合,把“模拟实训——情景教学——总结提升——顶岗工作(工学结合)”实践教学过程贯穿到整个实践教学中。

(三)课程实施

在课程实践教学中设计了“模拟实训——情景教学——总结提升——顶岗工作(工学结合)”实践教学过程,在实训室、校园内、实训基地、定岗单位等进行实践教学。课程实践与训练的实施方式主要有:

1、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构筑课堂内实践教学体系。

2、校内课外模拟实践活动。

3、学生自主举办的实践活动。

8

4、实训基地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四)教师指导方法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模拟实训环节是教师在实训室组织设计工作场景、学生模拟操作;情景教学环节教师引入工作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提升环节以学生自我思考和总结为主,老师加以正确引导;顶岗环节学生进入合作基地进行企业实训和顶岗工作,教师指导学生规范操作。

(五)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大激发了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基本素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七、考核内容与方法

(一)校内模拟实训

根据学生在实训期间的课题内容完成情况、出勤情况和口试情况进行考核。

(二)校外顶岗实习

采取学校与实习单位共同考核的形式。要求学生在实习结束回校时,向指导教师提供实习期间完成的实习报告、实习总结和实习单位考核评语。指导教师以此为依据对学生进行考核。不合格者没有学分。

八、创新与特点

(一)本课程实践教学的主要创新之处

在实践环节上分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两个阶段。通过在校内进行模拟实训,使学生能在校内的实践教学中体验到现场工作的过程,具备初步的工作技能,为校外实习做好了准备,减少了企业的培训时间。顶岗实习、工学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和锻炼机会。

(二)本课程实践教学的主要特点

实践教学的实施要求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指导实践操作,保证素质不同的个体都得到了训练。

实践教学的实施保障了学生掌握工作能力,并能提前进入行业从事实际工作。学生通过实践教学迅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在校学习期间可以到企业里进行顶岗工 9

作,通过工作进一步提高,实现“工学结合”,有助于职业素质的养成。

九、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

本课程制定的实训教学指导书和《实训教学大纲》等配套实验教材,对实训教学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课程实训教学的实施做出了具体的可操作性程序安排,对实训的教学项目提出了考核办法和评价标准。

列出本课程教学内容的知识点、能力点、素质点,明确各阶段的模拟实训内容。 按制定的实训教学程序、步骤、要点要求学生完成各环节的实训,熟练掌握职业技能。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十、实践性教学环境

(一)校内外实践性教学环境的建设

内部环境:本专业目前可供使用5间语言实验室和1间文秘模拟实验室。

外部环境:经过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目前已有6个校外实训基地:焦作市对外贸易公司;孟州市华兴生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焦作市飞扬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焦作市恒桥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焦作市惠民人力资源有限责任公司;焦作市惠民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从而满足本课程校外实践教学环境的需求。

(二)网络教学环境

学院建有快捷、方便的校园宽带网,并且开通了维普信息资源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对学生全天开放。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已具规模并经常保持更新。多个高配置网络机房和可以上网的多媒体教室完全可以满足网络教学需要。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教学录像资料要点;实训实习效果(作品)评价并举例说明学生在相应专业技能竞赛中的获奖情况] 十一、来自各方面的评价

(一)社会评价

本专业20xx年有了首届毕业生,对2008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尚有不足。但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的表现非常满意,认为我们的学生工作适应快,技术上手快,头脑 10

应变快。

(二)校内专家评价

多年来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考试考核等多方面作了大量工作,注重教学实效、效率,保证课程系统性、科学性与学习的灵活性相结合。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教学够用为度,实践教学丰富、生动,符合职业岗位需要的特点。

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