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谏壁中学20xx年高考语文备考总结与反思

镇江市谏壁中学20xx年高考语文备考总结与反思

谏壁中学 曹建仁

2008-09-19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和大家共同交流的机会,把我们备课组上一学年甚至可以说是高中三年以来的一些做法向大家做个汇报,欢迎各位高三老师批评指正。

回顾20xx年高考备考工作,有如下几点心得:

一、集体备课,团结协作,发挥团队优势。

我们这个备课组从高一的时候就注重抓集体备课工作,我们从必修教材到选修课程都坚持集体备课,统一进度、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案。高三一年,我们延续了高一高二时的好的做法,扎扎实实地开展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分工合作,团结一心。每位教师都能认真做好备课组分配的任务,每一个考点的复习计划、教学内容、习题的编排都是备课组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在一轮复习时,针对每一个考点进行集体研究,每人承担一个考点的备课任务,先各自独立备课集中精力针对某一考点认真研究、查找资料、设计学案、编写练习,然后开公开课,备课组成员去听课、讨论,最后再形成符合本班特色的教学内容。强化训练时的试卷评讲也都尽量采取这种形式。所以,我们每个考点都打磨了三到四遍,努力做到用最好的方法把最合适最科学的知识内容传输给学生。

综合练习由一人试做,难点集体讨论,复印给每位教师。考试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找出学生失分原因,强化训练,及时补缺。

二、研究考纲,制定科学完备的高考备考复习计划。

我们高三语文备课组有着一套详细、周密、科学的备考复习计划。在一轮复习之初,我们再次认真地研读《课程标准》,明确高考备考的大方向。在复习进程中,我们不断钻研《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准确把握有关高考信息。高三一年里,我们备课组制定了“一轮复习计划”完成了高考考点的系统复习、“二轮复习计划”针对考点中的中难点进行突破性复习和训练,还有“百日冲刺计划”结合考点做强化训练。每一轮计划都有具体的任务分工、时间安排和内容编排,这份计划我们人手一份,复习时就有了统一的尺度和标准。

三、注重知识积累,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迁移与转化。

我们这个备课组从高一的时候就开始抓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注重扩大学生的阅读面。高一刚开始,我们就要求学生做活页笔记,每天积累一定数量的字音、字形、成语、名人语段、写作素材等。我们给学生编印《含英咀华》(即好文选编),帮助学生选择经典的好文章来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帮助学生积累了大量的优秀文章。专项复习阶段,我们要求学生要把高考考纲规定的各方面知识进行全面积累。积累的同时,还要善于总结,将知识梳理归类。进行完一个考点的复习,就要及时地将所涉及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做到针对每种题型都储存相应的知识仓库。这样,学生基础得到强化和提升,逐步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迁移运用;复习计划的有序进行给学生消化吸收留出了足够的时间,保证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转化。

四、精选题目,注重解题方法指导,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为了保证复习的全面有效,我们备课组针对考点编排相应的“学案”。主要时从05、06、07年的全国及各省市的高考试题中选取优秀的题目编成练习,学案的编写强调了知识点的系统化和明确化,能力训练的层次性和有效性,避免复习时低效甚至无效训练的情况发生。学案的使用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复习时心中有数,目标明确,也让教师检测复习效果也有了依托和凭借,能够有效地实现对学情的全程监控。二轮复习时,我们把以前学案上学生做得不好的题目拿出来再训练,进行不断的巩固练习。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注重解题方法指导。简练实用,易于记忆和操作。如文言文翻译:两定法;诗歌鉴赏:读懂、悟深、说清等等。指导学生自己归纳。

注意答题心理指导。文言文“硬读”法,阅读心理调适等等。

另外注意处理好讲和练、质和量的关系。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宁可讲得精、练得少,决不贪大求全。专题复习,向纵深和细致上下工夫。解答问题不能停留在表面,有研究意识,洞察命题意图,全面深入地组织答案。注重学情反馈。深入调查学生呼声,及时调整复习策略,突出针对性,对复习中暴露的共性问题,集中突破。

五、面向全体,加强对中等生的帮助。

时刻关注中等生。通过个别交谈、方法指导,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激励中等生迎头赶上。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反思起来,有一些地方还是值得深思的、有待改进的。比如说对高考考点的研究还要进一步深入、细致,关于文学类文本阅读这一考点,由于历年来考得散文居多,所以主要进行了散文的复习和训练,小说和戏剧的复习力度还不够,训练也相应的少一些,而今年就考了小说的阅读。还有,如果时间允许,作

文训练还需强化。首先还是要进行序列化训练,进行有效指导。其次注意对作文试题的研究。我们研究了很多的优秀作文和高考中出现的非常好的作文题,但是像今年高考中出现的这种比较平庸的作文题目,我们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第二篇:20xx语文高考备考总结与反思

2013届语文高考备考总结与反思

高三语文组

语文学科的特性让人们对语文备考一直持以偏见,从社会到学校,从领导到老师,从家长到学生,都以为语文学了和不学没啥两样,所以语文学科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处境,备受冷落。其实不然,正如高考没有神话,而语文备考也并非浮云。只有通过扎实有效的复习备考,努力增强知识积累、丰富语言运用、提高阅读和写作的整体实力,才可能在高考中游刃有余,稳操胜券。回顾这一年的备考工作大致有如下几方面想和大家共同交流:

一、备考的科学有序

(一)备考资料的选择。

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眼下准备高考大餐不是无米,而是米多且杂。面对铺天盖地甚至有点泛滥成灾的资料,备课组的甄别和筛选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语文学科不受重视的现实处境也迫使语文老师要做到资料优化,去粗取精,精选精练,以期达到单位时间里的高效落实。我们09届使用的《核按纽》效果还不错。每个专题都包括“考纲阐释”“真题展示”“考点梳理”“解题方略”“考点训练”五个部分,针对性和操作性都很强。

(二)备考进程的安排。

整个备考分三轮进行。

1、第一轮为教材复习。内容主要是五册必修和古代诗文、外国小说选修鉴赏,时间从7月15至9月30日。必修部分重点强调文学作品及文言篇目的复习,利用早自习的时间落实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的知识点,还有背诵内容。同时辅之于练习来跟踪考查。

2、第二轮为板块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字音、字形、词语、病句和标点各个模块各用时一周左右,表达模块约2周,实行模块的滚动复习,反复强化知识点的落实。

“古代诗文阅读”部分文言文用时两周左右,因为前一轮教材复习比较扎实,所以在精练梳理知识点后,重在精挑一定数量不同类型的课外文言篇目进行实战演练,进一步巩固落实相关知识点。该考点重点强调突出断句和翻译。文言断句是今年高考新增的题型,复习时要强调学生注重诵读,通过诵读加强语感。另外,做题时也有一定技巧,如根据分值大概推算有几外停顿,一般情况下,停顿次数与分值都会成倍数关系以便于评分。最常见的是3分题会有3处、6处、9处停顿。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根据文言句式中常见的句首、句尾的标志词及句意来划分。文言翻译一定要给学生强调抓采分点和直译原则。做题时可先在原句中圈点勾画出重要的实词、虚词或句式,捕捉采分点时宁多不少以免遗漏,一般3分题会有2分是赋予采分点的,那么学生至少可以找三四处。然后联系课内篇目中相关文句来进一步明确该字词在句中的意思,从而确保采分点的得分。同时对照原句做到对照翻译而不是只写大概意思。同学们最初找得分点时可能很茫然,老师不妨多做引导,每次都让同学先找采分点并明确意思再来进行整句翻译。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自然就会养成习惯,而且捕捉采分点的敏感度也会增强。

“诗歌鉴赏”用时一个月。从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鉴赏到思想内容的鉴赏评价,通过一定数量的积累让学生逐步增强对诗歌的解读感悟能力。同时重在强化学生关于诗歌描写技巧、抒情方式、语言风格等鉴赏术语的储备及答题规范的训练。

“名句名篇的默写”没有专门安排时间,主要是利用早自习的时间贯穿在各个板块的复习之中。该考点要注意两点:一是强调记忆的精准,不能只记大概。特别是散文名句中的一些虚词,不能随意添删更改;二是强调错别字,尤其注意通假字,是很多学生容易忽视而丢分的地方。

“文学类文本阅读”用时三周,主要是小说和散文两类。前者用时稍多。该考点和诗歌鉴赏有相似之处,很多时候费力而不讨好,所以复习时除了答题技巧外更多强调学生的也是相关鉴赏术语的储备。重点说一下答题技巧:首先做此题时不要急于读题,一定要先专心读文。关注三个问题,即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文章怎么写?(谋篇布局、手法技巧)为什么要写?(主旨)要强调学生加强整体阅读意识,调动储备,通读全文。其次答题误区在于匆匆读文,急于读题,题目打乱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容易先入为主。再次答题忌讳:草草读文,匆匆读题;乱用和堆砌术语;欠缺理解;扣问不紧,泛泛而答。

另外关注“探究题”,探究题的发展趋向是回归文本特点,多元个性解读,意从文出,要点必须来自文章自身,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究和个性化解读。通常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无论怎么个性解读其首先必须是哈姆雷特而不能是别的一个人。因此探究题最有效的训练方法是“依纲靠本”。另外探究题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因此要鼓励学生敢于作答。

最后该考点强调学生在备考中要学会把高考真题中的设问方式和答题思路进行分类,观察揣摩,从中找出一把读题审题的标尺,这是非常重要而且是必要的。

新闻、传记等“实用类文本阅读”没有统一安排时间,主要在考试中训练。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备课组也没有统一安排时间,我自己任教的两个班级应学生的要求还是花了两三节课,一是让同学们熟悉并掌握实用类文本阅读中设题的常见陷阱和错误类型。另外精挑了几道高考真题来实战演练,希望他们找到一种做此类题的感觉。同时强调学生解答此题时必备的几种心理状态:一是读文精神高度专注,心无旁骛;二是答题用心,仔细将选项与原文比照;三是不钻牛角尖,不疑神疑鬼;四是平心静气,不心浮气躁,有耐心。

“写作”部分从学生实际出发,再参考襄阳四中的备考方案,分文体的整体训练和局部的专题突破相结合,重思维,重规范,重积累,重感悟,促升格。具体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强化文体,规范为上。先是文体规范,写什么象什么。重点安排议论文、记叙文和散文和训练。通过阶段训练之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长处,确定某一文体进行强化训练。再是行文规范,结构合理,思路清晰,然后再考虑如何将文章写得精彩,有深度,有新意。

第二,注重审题,提升立意。“袖手于前,方能疾书于后”,强化审题意识,只有有了袖手思考的过程,方能避免很多学生行文如“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儿”的毛病。同时强调高三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思维品质,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不能止于感性,还应上升到一定的理性高度。

第三,大作小练,齐头并进。大作文侧重以文体、题型为序,从议论文训练到记叙文训练、散文训练;从命题作文到话题作文到材料作文训练。大作文主要是在规范练习中训练,大致每两周一次,以多讲精练为主。小训练意在让学生多练笔,同时可以配合大作文进行局部的强化训练,如拟题纲、写开头和结尾等,以寻求专项突破,大致每周一练,以多讲精练为原则。

第四,范文引路,升格训练。每次训练之前,有相关训练重点的理论精讲、范文导示、训练要求等。每次训练之后,有详细的评讲、优秀习作、典型问题作文的升格提示等。

第五,关注社会,感悟生活。结合阅读组提供的阅读材料及其他资料,如《作文帆》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生活,开阔视野,提升思维,体味人生,增加文章的厚度。

3、第三轮是强化训练。主要就是套题和信息卷的处理,这阶段特别注重试卷的评讲。逢考必改,改后首先在集体备课时大家共同交流,根据各小题的阅卷情况及各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共性的问题进行商讨,有时也由某位老师就一份试卷的解读给大家作详细的解说,然后再给学生作有针对性的评讲。

二、备考的扎实有效

(一)注重讲练结合。精讲考点,重在操练,贵在点拨。板块复习中遵循先讲再练或先练再讲的原则。每个板块的复习老师都要保证至少批阅两次练习,以便及时了解本班学生关于该考点的复习落实情况,从而更好地查漏补缺。老师的“讲”主要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审题意识。即便是非常熟悉的题干,也应当逐字逐句地细细斟酌,千万不要在思维惯性作用下想当然地犯经验错误。

2、总结解题思路。即展示从审题到答案形成的全部过程。要做到会一题而知一类题,能够举三归一。

3、呈现解题范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便快捷,不时地投影答案范例。当然,呈现范例的目的是让学生熟悉解题的“常式”,以便灵活迁移,但切忌生搬硬套。同时强化学生储备相关答题术语,保证答题语言要言不烦,又快又准地扣点。

4、评析典型错误。针对学生实战演练中暴露出来的重点失误要给予及时纠正和警示。纠错不能简单明确一下正确答案,还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产生错误的不同原因,让学生不仅知其然,且要知其所以然。

(二)注重考点训练和套题检测相结合。三轮复习中我们采取了分块测试、周考、月考、模拟考等专题或综合考试等不同类型的考查方式。基本上保证每周都有考点训练及模块测试,每两周又利用晚习的时间完成一次套题检测,这样就保证了学生做套题的题感不断得到加强。

(三)注重阅读和写作结合。

三、备考的困惑

1、怎样处理第一轮的教材复习使之最恰当?我们在教材复习时只强调了文学作品和古代诗文,其他篇目只读读字词及注释,即便这样也花了不少时间,导致第二轮板块复习时间略显紧张。有的考点几乎只能是走马观花,无法保证落实。同时高考前的教材回归应该怎么做最有效?

2、诗歌鉴赏花时多而成效又不明显,应该怎样处理较好?

3、写作中如何看待套式作文?都说高三的作文要先死后活,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在专项训练后死而不活呢?在高三枯燥乏味的备考中应该怎样调动和激发起他们作文中的灵气?

4、语文学科的备考中究竟考试次数是不是越多越好?部分同学在高三下有段时间几乎对考试麻木不仁了,甚至于还有的同学已经很反感考试了,缺乏了那种考试的兴奋感和激情,这样的成绩和效果可想而知。

2013-9-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