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总结

Note:

本总结仅作为3-15考试纲要,习题仅为示例,不代表真实题目!

绪 论

1、《组织胚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组织学:研究基本组织及各器官形态结构及相关功能的科学;胚胎学:研究个体发生、发育及其机理的科学。

2、光镜标本的常用制备方法(了解种类)切片、涂片,斯片,磨片等;电镜种类:透射电镜 、扫描电镜

3、掌握概念:HE染色:用苏木精和伊红染色的方法,嗜碱性:能与苏木精结合的特性,呈蓝色;嗜酸性:能与伊红结合的特性,呈红色。,PAS反应:过碘酸-雪夫反应。显示多糖或蛋白多糖的常用方法,组织或细胞中的多糖被结合形成紫红色沉淀物。超微结构:电子显微镜分辨率为0.2nm,比光镜高1000倍,可放大几万到几十万倍,所见结构称超微结构

上皮组织(Epithelial Tissue)

掌握:

1、掌握上皮组织的特点:1)细胞多,间质少2)细胞有极性(polarity)3)无血管,神经末梢丰富 及细胞极性的概念:一面朝向体表或器官的腔面,称游离面;与游离面相对的另一面向着深部的结缔组织,称基底面。细胞的两端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明显的差别。

2、掌握被覆上皮的分类:1.单层:1、单层扁平上皮2、单层立方上皮3、单层柱状上皮4、假复层纤毛柱状;2.复层:1、复层扁平上皮2、变移上皮

3、掌握上皮细胞特殊分化结构的名称:1.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特殊结构:1、细胞衣:(作用:保护,识别,吸收,粘着)2、微绒毛(功能:扩大细胞表面积)3、纤毛(功能:摆动,清除异物);2.上皮细胞的侧面:1、紧密连接(功能:封闭;机械连接)2、中间连接(功能:加强连接;保持细胞形状;传递细胞收缩力)3、桥粒(功能:牢固连接)4、缝隙连接(功能:物质交换;传递电冲动);3、上皮细胞的基底面:1、基膜2、质膜内褶3、半桥粒,并熟悉它们的功能特点

4、掌握微绒毛、纤毛、缝隙连接的结构和功能:缝隙连接:1、部位:细胞侧面深部;2、结构(电镜):相邻细胞膜上柱状颗粒(连接小体)彼此相接,颗粒由6个亚单位围成, 中央小管通连。;3、功能:物质交换;传递电冲动

结缔组织(Connective Tissue, C.T)

掌握:

四种细胞(结构、功能):1、成纤维细胞:结构:LM:多尖锐突起,核大,染色淡,核仁清楚,胞质嗜碱性;EM: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高尔基复合体丰富。功能:合成三种纤维和基质蛋白。2、浆细胞:形态:光镜:圆形或卵圆形,核小而圆,偏位,染色质呈 车轮状,胞质嗜碱性;功能:分泌抗体(antibody),参与体液免疫;3、巨噬细胞:形态:光镜:有圆钝突起,核呈卵圆形或肾形,染色深,胞质嗜酸性。电镜:含大量溶酶体、吞噬体、吞饮小泡和残余体等。功能:变形运动和趋化性;吞噬功能;分泌功能;参与免疫应答;4、肥大细胞:形态:光镜:细胞圆形,核小,胞质内含嗜碱性颗粒,颗粒有异染性。电镜:胞质内含膜被颗粒。功能:颗粒内含组织胺、肝素、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和慢反应物质,释放后引起过敏反应。、三种纤维: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一种基质(分子筛):蛋白多糖聚合体的立体结构中的许多微细孔隙,有屏障作用。

掌握软骨组织的结构:1、胶原原纤维:交织埋于基质,折光率与基质一致,HE染色不显示;2、基质:嗜碱性蛋白多糖。构成分子筛+ 75%水的结构

掌握骨组织的结构:1、细胞:骨原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 破骨细胞;2、细胞间质(骨质):1.无机成分——羟基磷灰石2.有机成分:胶原纤维,基质——粘蛋白

习题:

名词解释:同源细胞群:在软骨中部可见到由2~8个细胞组成的群落,它们由同一

软骨细胞分裂而来,称为同源细胞群,

骨单位:是长骨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最多、

四种细胞:(1)成纤维细胞:功能:合成三种纤维和基质蛋白。(2)浆细胞:功能:分泌抗体(antibody),参与体液免疫。(3)巨噬细胞:功能:变形运动和趋化性;吞噬功能;分泌功能;参与免疫应答(4)肥大细胞:功能:颗粒内含组织胺、肝素、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和慢反应物质,释放后引起过敏反应。

分子筛:蛋白多糖聚合体的立体结构中的许多微细孔隙,有屏障作用。

问答:软骨分哪3种?分类:透明软骨,弹性软骨,纤维软骨

试述透明软骨组织的结构组成。:1、软骨细胞:位于软骨陷窝中,边缘细胞小,椭圆形,中央细胞变大,圆形,具有分泌蛋白质旺盛细胞的结构特点。2、1、胶原原纤维:交织埋于基质,折光率与基质一致,HE染色不显示;2、基质:嗜碱性蛋白多糖。构成分子筛+ 75%水的结构;3、软骨膜:软骨中卫均覆的薄层致密结缔组织

血 液(Blood)

血细胞正常值,各种白细胞比例等:1、红细胞:男420-550万/ul;女350-500万/ul;2、白细胞4000-10000个/ul:?有粒白细胞:?中性粒细胞50-70%?酸性粒细胞0.5-3%?碱性粒细胞0-1%;?无粒白细胞:?淋巴细胞20-30%?单核细胞3-8%;3、血小板10-30万/ul

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功能:1、形态光镜:直径6.5-8um;双凹圆盘状2、电镜:无细胞核和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3、功能: 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4、血红蛋白正常值男12-15g/100ml;女10.5-12.5g/100ml

溶血: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水分进入红细胞过多而使其膨胀,当超过一定限度,可导 致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称为溶血

网织红细胞:煌焦油染色时,胞质内有蓝色细网状或颗粒状结构,为尚未消失的核糖体。 正常成人0.5-1%;新生儿3-6%意义为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反映骨髓的造血功能。

肌肉组织(Muscle Tissue)

掌握:

骨骼肌和心肌纤维的光镜和电镜结构

1、骨骼肌:肌纤维光镜结构1、纵切面:a. 细胞长圆柱状;b. 核多,椭圆,位于细胞边缘肌膜下;c. 明暗相间横纹。2、横断面:a. 圆或卵圆,大小相似;b. 核在边缘c. 很多点状肌原纤维切面;电镜结构:1、横小管:肌膜向肌质内凹陷行程的管状结构;2、肌质网:肌

纤维内高度发达的滑面内质网3、肌原纤维:由上千粗、细肌丝有规律地排列而成4、肌膜: 肌原纤维:粗、细肌丝有规律排列形成,肌丝的蛋白组成:粗肌丝—肌球蛋白;细肌丝—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原蛋白

2、心肌:心肌纤维光镜结构1、纵切面:a. 分支短杆状,细胞连接处为闰盘

b. 每个肌纤维1~2个核,位于细胞中央c. 有横纹2、横断面:a. 大小不均;b. 肌原纤维在边缘;c. 若切到核,在中央;心肌纤维超微结构:与骨骼肌相比,有以下特点:(1)肌原纤维少,常常仅形成肌丝束(2)横小管粗,位于Z线水平(3)纵小管不发达,终池小,形成二联体(4)有闰盘,位于Z线水平,呈阶梯状,横向部分有中间连接和桥粒,起连接作用;纵向部分有缝隙连接,起信号传导作用。

平滑肌纤维的光镜结构:平滑肌呈梭型,细胞中央有一个杆状或椭圆形的核,收索时核呈螺旋状,胞质嗜酸性,不同器官平滑肌大小不一。

习题:

名词解释:肌节:1/2 明带 + 暗带 + 1/2 明带;是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单位。

三联体:一根横小管和两侧的终池构成

闰盘:心肌纤维的连接处的结构

横小管:在肌纤维横断面同一水平上从多个点向肌质凹陷,形成横小管

问答题:比较骨骼肌和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异同

心肌与骨骼肌相比,有以下特点:①肌原纤维不发达,粗细肌丝仅形成肌丝束,横纹不明显②?横小管数量少,较粗,位于Z线水平③?肌浆网不发达,终池少而小,常形成二联体④?有闰盘,位于Z线水平,呈阶梯状,横向部分有中间连接和桥粒,起连接作用;纵向部分有缝隙连接,起信号传导作用⑤?部分心房肌纤维可分泌心钠素

神经组织(Nurve Tissue)

掌握:

神经元的结构:(一)神经元结构:胞体+ 突起

1. 胞体:

细胞膜:可接受、产生和传递神经冲动。

细胞核:核大,染色淡,核仁清楚。

细胞质:神经原纤维(neurofibril):神经丝组成,为细胞骨架。

嗜染质(Nissl体):嗜碱性块状结构,电镜下为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

合成分泌蛋白及结构蛋白,神经元功能状态的标志

2.树突(dendrite)

结构:1至多个,有分支,表面有树突棘。

功能:接受刺激,传导冲动。

3.轴突(axon)

结构:只有一个,起始部为轴丘,胞

质内无嗜染质;末端分支多。

功能:传出神经冲动。

突触结构、功能:1、结构: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靶细胞之间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神经胶质细胞种类与基本功能2、形式:轴-树突触,轴-体突触(最常见)3、分类:3、分类:电突触:缝隙连接,双向传导,以电流作为传导媒介;化学性突触:单向传导,以化学物质作为传导媒介。4\功能:可以传递信息,进行细胞和细胞之间的联系。

神经纤维:1、基本结构:神经元的轴突或长树突+胶质细胞2、分类:有髓神经纤维:神经冲动的传导为跳跃式传导;无髓神经纤维:没有髓鞘和郎飞结,神经冲动沿着轴突作连续性传导,故其传导速度慢。

习题:

名词解释:嗜染质:嗜碱性块状结构,电镜下为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

合成分泌蛋白及结构蛋白,神经元功能状态的标志

血脑屏障:由毛细血管内皮、基膜和神经胶质膜构成。功能为保护作用,它可防止毒素及其他有害物质进入脑内损害神经细胞和维持神经系统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有髓神经纤维:由轴突、髓鞘和神经膜构成。有髓神经纤维的神经冲动传导为跳跃式传导。 无髓神经纤维:由较细的轴突和包在其外的神经膜细胞构成,轴突外五髓鞘,不行承诺过郎飞结。无髓神经纤维没有髓鞘和郎飞结,神经冲动沿着轴突作连续性传导,故其传导速度慢。

循环系统(Circulatory System)

掌握:

1、毛细血管的结构及分类:1. 基本结构:(1)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单层扁平细胞,细胞膜带负电(2)基膜(3)周细胞:被基膜包裹,起支持和修复功能;2. 分类:(1)连续毛细血管:特点:内皮连续;细胞间有紧密连接;胞质内有吞饮小泡;基膜完整。分布:肌肉、肺、神经组织、皮肤等。(2)有孔毛细血管:特点:内皮有孔;有或无隔膜;基膜完整。分布:肾、胃肠黏膜、内分泌腺。(3)血窦,又称不连续毛细血管,特点:管腔大而不规则;内皮细胞间隙大,无隔膜;基膜有或无。分布:肝、脾、骨髓等。

2、动脉管壁的一般结构;(1)内膜:内皮:单层扁平上皮;内皮下层:L.C.T.;内弹性膜:明显(2)中膜:10~40层环行平滑肌(3)外膜:L.C.T,外弹性膜明显

中动脉和大动脉管壁结构的差异及其与功能的关系:中动脉的管壁结构主要成分为平滑肌,故又称肌性动脉。其管壁收缩性很强,中膜平滑肌的紧张程度影响管腔直径,调节流经血管的血流,从而对机体内各器官的血流量分配起调节作用;大动脉管壁的主要成分是弹性膜,有较大的弹性,故又称弹性动动脉。当心脏收缩时,管壁扩张,承受心脏泵出的血液;心脏舒张时,管壁回缩,弹性回缩力使得血液进一步被推向血管远侧。借此是心脏有节律的间断性射血变为连续不断的血流,保持血液持续地向前流动。

3、心脏壁结构:心内膜;心肌膜;心外膜。1. 内膜:(1)内皮(2)内皮下层:LCT(3)内膜下层:LCT;束细胞:细胞呈杆状,胞体大,染色淡,常有双核。2. 心肌层:内纵、中环、外斜三层平滑肌。3. 外膜:浆膜,内含小动脉、小静脉、神经。

4、束细胞的概念:结构:a. 细胞较心肌纤维短而宽;b. 1~2个核;c. 胞质中线粒体和糖原丰富,肌原纤维较少,细胞间有闰盘。功能:传导冲动(将经房室交界传来的兴奋传至整个心室)

习题:

名词解释:束细胞:(蒲肯野纤维)在心内膜下层的心脏传导系统分支。结构:a. 细胞较心肌纤维短而宽;b. 1~2个核;c. 胞质中线粒体和糖原丰富,肌原纤维较少,细胞间有闰盘。功能:传导冲动(将经房室交界传来的兴奋传至整个心室)

闰盘:心肌纤维的连接处的结构

问答题:以中动脉为例讲述动脉管壁的一般结构,与中动脉相比,大动脉具有怎样的特点? 动脉管壁的一般结构;(1)内膜:内皮:单层扁平上皮;内皮下层:L.C.T.;内弹性膜:明显(2)中膜:10~40层环行平滑肌(3)外膜:L.C.T,外弹性膜明显

中动脉的管壁结构主要成分为平滑肌,故又称肌性动脉。其管壁收缩性很强,中膜平滑肌的紧张程度影响管腔直径,调节流经血管的血流,从而对机体内各器官的血流量分配起调节作用;大动脉管壁的主要成分是弹性膜,有较大的弹性,故又称弹性动动脉。当心脏收缩时,管壁扩张,承受心脏泵出的血液;心脏舒张时,管壁回缩,弹性回缩力使得血液进一步被推向血管远侧。借此是心脏有节律的间断性射血变为连续不断的血流,保持血液持续地向前流动。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

掌握:

1、掌握胸腺、淋巴结、脾脏的结构和功能:

胸腺:一、结构:1、皮质:T淋巴细胞(多),网状细胞,巨噬细胞;2、髓质:T淋巴细胞(少),网状细胞,胸腺小体。二、功能:1、T细胞成熟场所2、分泌胸腺激素

淋巴结:一、结构:(一)、皮质:组成:淋巴小结 + 付皮质区 + 被膜下和小梁周淋巴窦

1、淋巴小结:B淋巴细胞组成,分帽、亮区和暗区。2、副皮质区:T淋巴细胞组成;3、

被膜下窦和小梁周窦:淋巴窦(二)、髓质:组成:髓窦 + 髓索;1、髓窦:为淋巴窦,窦壁:内皮细胞;窦腔:淋巴液,巨噬细胞2、髓索:网状细胞,B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二、功能:1)过滤淋巴液;2)产生免疫应答:1、体液免疫:?淋巴小结增多增大?髓索内浆细胞增多;2、细胞免疫:?深层皮质区明显扩大?T细胞增多

脾:一、结构:1)被膜:致密结缔组织,被膜厚,小梁粗大,内有平滑肌2)白髓:1、动脉周围淋巴鞘:弥散淋巴组织,主要为T细胞;2、淋巴小结(脾小体):主要含B细胞。3)红髓:1、脾索:含血细胞的淋巴组织索。主要含B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2、脾窦:a. 内皮细胞长杆状,纵排,细胞间隙宽;b. 内皮细胞多孔;c. 基膜不完整,网状纤维环形围绕其外。4)边缘区:* 位于红、白髓之间的淋巴* 淋巴细胞较白髓稀疏,含B、T细胞,还有较多巨噬细胞及少量红细胞* 有中央动脉分支而来Cap. 支配,可形成边缘窦。二、功能:

1)滤血及灭血:主要部位是脾索和边缘区2)参与免疫反应:对血源性抗原物质产生免疫反应3)储血4)造血

2、掌握概念:血-胸腺屏障a. 定义:皮质内Cap及其周围结构可阻挡血液内的大分子及抗原物质进入胸腺实质,称为血-胸腺屏障

b. 组成:I连续的Cap内皮II完整的内皮基膜III血管周隙(含巨噬细胞)IV胸腺上皮细胞的基膜V连续的胸腺上皮细胞突起

c. 功能:保证胸腺内环境稳定,有利于T细胞成熟

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分布在淋巴结、扁桃体、阑尾、集合淋巴小结、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等淋巴组织中,高内皮细胞的核一包内皮核大,呈椭圆形,核仁明显。功能:淋巴细胞进出淋巴组织的通道。

淋巴细胞再循环:1)定义:淋巴细胞周而复始,从一个淋巴器官或一处淋巴组织进血循环, 再经血循环进淋巴器官或淋巴组织,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2)参加细胞:记忆细胞,主要为T细胞。3)功能:监视作用

传递信息

习题:

名词解释: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周而复始,从一个淋巴器官或一处淋巴组织进血循环, 再经血循环进淋巴器官或淋巴组织,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胸腺依赖区:淋巴结的副皮质区、脾脏的动脉周围淋巴鞘主要由T淋巴细胞组成,T淋巴细胞来源于胸腺,称为胸腺依赖区。参与细胞免疫。

动脉周围淋巴鞘:是围绕中央动脉周围的厚层弥散淋巴组织,由大量T细胞、巨噬细胞及树突细胞构成,属胸腺依赖区。

问答题:1、试述淋巴结皮质的结构与功能特点:皮质:组成:淋巴小结 + 付皮质区 + 被膜下和小梁周淋巴窦1、淋巴小结:B淋巴细胞组成,分帽、亮区和暗区。2、副皮质区:T淋巴细胞组成;3、被膜下窦和小梁周窦:淋巴窦

2、试述淋巴结中淋巴液的循环通路:淋巴由淋巴管导入被膜下淋巴窦,被膜下窦的淋巴结,部分经小梁周窦直接通达髓窦,不分渗入皮质淋巴组织内的小淋巴窦,由此向周围缓慢弥散,再进入髓窦,髓窦汇集淋巴进入门部的输出淋巴管,离开淋巴结,导入静脉系统。

经过淋巴结后淋巴液的成分有何改变。

消化管(Digestive Tract)

掌握:

1、掌握消化管一般结构:管壁分四层:粘膜:1、上皮:单柱为主,上、下端为复扁2、固有层:由富含淋巴组织和免疫细胞的结缔组织组成3、粘膜肌:一般为内环、外纵肌。粘膜

下层:L.C.T,含血管、粘膜下神经丛及数量不等淋巴组织。肌层:主要为平滑肌,上、下端为骨骼肌。外膜:消化管壁的最外层,按其组成的不同可分两种:1、纤维膜:仅由C.T组成(食管和大肠末段)2、浆膜:薄层C.T+间皮组成(胃肠)

2、掌握胃及小肠黏膜层的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胃:(1)上皮:单层柱状细胞,相邻细胞近游离面形成紧密连接。柱状细胞分泌黏液,起保护作用。(2). 固有层:含胃腺

胃底腺:(1) 壁细胞:功能:合成HCl—杀菌,激活胃蛋白酶,分泌内因子—帮助Vit B12吸收(2)主细胞:部位:胃腺底部。功能:分泌胃蛋白酶原,受HCL激活为胃蛋白酶,能裂解蛋白质的肽链,从而初步消化蛋白质。(3) 颈黏液细胞(4) 内分泌细胞(5) 未分化细胞3. 黏膜肌:平滑肌

小肠黏膜层:(1)上皮:1、单层柱状细胞:表面有大量的微绒毛,细胞膜表面含双糖酶、氨基肽酶等;2、杯状细胞:分泌黏液,起保护作用(2)固有层: LCT, 中央乳糜管, 小肠腺 小肠腺: 柱状细胞, 杯状细胞, 内分泌细胞, 未分化细胞, 潘氏细胞(3) 黏膜肌(muscularis mucosa):内环外纵

3、掌握大肠壁的结构特点:结构特点:1、杯状细胞特别多2、肠腺多、长而直3、外纵肌形成三条结肠带

习题:

名词解释:壁细胞:又称泌酸细胞,主要分布在胃底腺的上半部。主要功能:a.合成和分泌盐酸;b.分泌内因子。

主细胞:又称胃酶细胞,主要分布于胃底腺的下班段。以腺底部最多。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经盐酸作用转变成有活性的胃蛋白酶。

潘氏细胞:腺底部, 锥体型, 胞质内含嗜酸性颗粒, 能分泌溶菌酶

小肠绒毛:

中央乳糜管:每一小肠绒毛中轴的结缔组织内有1~2条纵行的毛细淋巴管,利于脂类物质吸收。

问答题:1、试述小肠黏膜结构特点及其与功能的关系。小肠黏膜层:(1)上皮:1、单层柱状细胞:表面有大量的微绒毛,细胞膜表面含双糖酶、氨基肽酶等;2、杯状细胞:分泌黏液,起保护作用(2)固有层: LCT, 中央乳糜管, 小肠腺 小肠腺: 柱状细胞, 杯状细胞, 内分泌细胞, 未分化细胞, 潘氏细胞(3) 黏膜肌(muscularis mucosa):内环外纵

2、比较胃和小肠黏膜结构的异同。

消化腺(Digestive Gland)

掌握:

1、掌握大唾液腺的一般结构:大唾液腺的一般结构:1、腺泡?浆液性腺泡?黏液性腺泡 ?混合性腺泡 ;2、导管?闰管?纹状管?小叶间导管和总导管

2、掌握胰腺外分泌部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结构特点(1)纯浆液性腺;(2)腺泡中央有泡心细胞(3)闰管长;(4)无分泌管。功能:分泌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和胰脂肪酶。

掌握胰岛的结构和功能:A细胞:约占20%;多位于胰岛的周边部;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糖原分解,升高血糖)B细胞:约占75%,位于胰岛的中间部,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D细胞:约占5%,散在分布,分泌生长抑素(抑制A、B细胞的分泌)

3、掌握肝小叶的组成:组成:中央静脉+ 肝细胞(肝板)+ 肝血窦+ 胆小管

及肝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形态:光镜:细胞多面体形;胞质嗜酸性;核大,染色淡,可有双核。电镜:各种细胞器发达。

功能:①线粒体:供能。②粗面内质网:合成各种血浆蛋白。③滑面内质网:胆汁、甘油三脂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胆 红素代谢;激素灭活;解毒。④高尔基复合体:蛋白加工;

胆汁排泄。⑤溶酶体:细胞器更新;胆红素代谢;贮铁。⑥微体:含有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有解毒作用。⑦内含物:糖原,脂滴和色素等。

掌握门管区的组成:1. 小叶间动脉2. 小叶间静脉3. 小叶间胆管:单层立方或柱状细胞围成。

习题:

名词解释:胰岛:是散在于外分泌部腺泡之间的小岛状内分泌细胞团,成人的胰岛数量可多大100万个,约占胰腺总体积的1.5%,多分布于以为。胰岛细胞排列成团、索状,细胞间有丰富的有孔毛细血管,便于细胞分泌的激素迅速入血。

窦周隙:又称Disse隙,为肝血窦内皮细胞与肝细胞之间的狭窄间隙,功能:肝细胞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肝巨噬细胞:位于肝窦内,是体内最大的巨噬细胞群体,约占全身巨噬细胞总数的1/2,有防御功能,也有处理抗原、诱导T细胞增殖、参与免疫调节等作用。

门管区:肝的小叶间结缔组织较少,多集中于血管和胆管的周围,构成门管区。内含小叶间静脉、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胆管,此外还有小叶间淋巴管和神经。

问答题:试述肝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形态:光镜:细胞多面体形;胞质嗜酸性;核大,染色淡,可有双核。电镜:各种细胞器发达。

功能:①线粒体:供能。②粗面内质网:合成各种血浆蛋白。③滑面内质网:胆汁、甘油三脂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胆 红素代谢;激素灭活;解毒。④高尔基复合体:蛋白加工;胆汁排泄。⑤溶酶体:细胞器更新;胆红素代谢;贮铁。⑥微体:含有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有解毒作用。⑦内含物:糖原,脂滴和色素等。

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

掌握:

1、掌握气管壁的结构和功能:管壁分三层:1、黏膜: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固有层:疏松结缔组织,内含淋巴细胞、浆细胞、气管腺导管2、黏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混合腺。

3、外膜:结缔组织+透明软骨环

2、掌握肺支气管树的组成及其结构变化特点:1. 肺内细支气管:2. 细支气管: 3. 终末细支气管4. 呼吸性细支气管5. 肺泡管:6. 肺泡囊:7、肺泡:

结构的变化规律:(1)管壁变薄(2)上皮:假复纤——单柱纤—单柱—单立—单扁。杯状细胞:多—少—消失(3)平滑肌:散在—成束—成环(4)混合腺:多—少—消失(5)透明软骨:环—片—消失

习题:

名词解释:呼吸膜(气-血屏障)肺泡和血液间的气体交换,至少要经过肺泡腔内的表面活性物质及其下方的液体层、肺泡上皮、上皮基膜、毛细血管内皮基膜和内皮等五层结构。 问答题:试述肺泡上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I 型细胞:结构 :Lm:扁平有突起;含核部略厚,其他部分菲薄。Em:核小致密;核周少量Mit,Golig’s ,内质网等,周边细胞器少;细胞间连接复合体。功能:形成广泛、菲薄的气体交换面。(2)II 型细胞:结构:Lm:细胞圆或立方形,突向肺泡腔;胞质色浅。Em:游离面少许微绒毛;胞质内RER,Golig’s,Mit,嗜锇性板层小体。功能:分泌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泌尿系统(Urinary System)

掌握:

1、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管。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根据其部分不同可以分为浅表肾单位和髓旁肾单位。肾小体是尿液生成的起始部位,肾小管则

可以对原尿进行浓缩以及对其中的电解质的进行重吸收和分泌。

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毛细血管—出球小动脉(1)毛细血管特点:内皮有孔;基膜完整;细胞膜带有负电荷(2)球内系膜细胞:位于内皮与基膜之间,具清除功能

2. 肾小囊(renal capsule)(1)壁层:单层扁平上皮(2)脏层 (足细胞podocyte) :初级突起、次级突起、裂孔、裂孔膜

3. 滤过膜(filtration membrane,即血-尿屏障):(1)内皮孔;(2) 基膜;(3)裂孔膜

肾小管:1. 近端小管(proximal tubule):功能:吸收 80%的水分和几乎全部的营养物质。

2. 细段:功能:被动吸收水分3. 远端小管(distal tubule):功能:吸收水分;吸Na+排K+。 吸收功能受激素调控

2、掌握球旁复合体的结构和功能:组成:近血管球细胞 + 致密斑 + 球外系膜细胞

1、近血管球细胞(juxtaglomerular cell)来源:入球小动脉平滑肌细胞—立方细胞;功能:感受血压,分泌肾素。2、致密斑(macular densa):来源:远曲小管近血管极处,立方细胞?柱状细胞,排列紧密。功能:感受尿Na+浓度,调节肾素分泌。3. 球外系膜细胞(极垫细胞)部位: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和致密斑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内。功能:可能为将致密斑发出的信息传递给近血管球细胞。

习题:

名词解释:肾单位: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滤过膜(滤过屏障):又称血-尿屏障,血液从入球微动脉流入血管球毛细血管是,由于压力较高,故血浆内的水和小分子物质透过有孔内皮、基膜和足细胞裂空膜三层结构进入肾小囊腔,这三层结构成为滤过膜。

致密斑:由远端小管靠近血管级一侧多大上皮转化而成。功能:感受尿Na+浓度,调节肾素分泌。

球旁细胞:由入球微动脉入肾小体处的管壁平滑肌转化而成,细胞呈上皮样,胞体较大,呈立方形。

问答题:试述球旁复合体的结构和功能?组成:近血管球细胞 + 致密斑 + 球外系膜细胞

1、近血管球细胞(juxtaglomerular cell)来源:入球小动脉平滑肌细胞—立方细胞;功能:感受血压,分泌肾素。2、致密斑(macular densa):来源:远曲小管近血管极处,立方细胞?柱状细胞,排列紧密。功能:感受尿Na+浓度,调节肾素分泌。3. 球外系膜细胞(极垫细胞)部位: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和致密斑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内。功能:可能为将致密斑发出的信息传递给近血管球细胞。

内分泌系统(Endocrine System)

掌握:

1、掌握内分泌腺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组织结构:内分泌细胞+毛细血管(1) 细胞排列成索状、网状、团块状或滤泡状(2) 毛细血管丰富(3) 无导管。功能特点:分泌各种激素

2、掌握内分泌细胞的分类及结构特点:1)含氮类激素细胞:?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胞质内有膜被颗粒2)类固醇激素细胞:?滑面型内织网丰富?管状嵴线粒体?脂滴丰富

3、掌握各个内分泌腺中内分泌细胞的名称及功能:一、甲状腺:1、滤泡上皮细胞。合成分泌甲状腺素。2、滤泡旁细胞:功能:分泌降钙素(calcitonin)——血钙降低。二、甲状旁腺:

1. 主细胞。功能:合成分泌甲状旁腺素,升高血钙2. 嗜酸性细胞三、肾上腺

习题:

名词解释:垂体门脉系统:下丘脑分泌的释放激素或释放抑制激素通过垂体门脉系统运送到腺垂体远侧部,调节嗜碱性和嗜酸性细胞的分泌。

赫令体:结构:光镜:嗜酸性致密小体。电镜:大量分泌颗粒

功能:储存和释放下丘脑视上核及室旁核神经元分泌的激素催产素和血管加压素

问答题:肾上腺皮质有哪三个带细胞?分别分泌什么激素?

球状带细胞:盐皮质激素

束状带细胞:糖皮质激素

网状带细胞:雄激素

男性生殖系统(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掌握:

1、掌握精子发生的基本过程:经历三个阶段,精原细胞的增殖、精母细胞的成熟分裂和精子细胞的精子形成,最终形成精子

2、掌握精子的形态结构:头+尾(1)头部:①.浓缩的细胞核②. 顶体(acrosome): 由顶体内、外膜包裹形成,内含顶体酶。(2)尾部:①.轴丝:9+2微管,为精子运动的结构基础.②.线粒体鞘:为精子运动提其提供能量

变形过程:①.细胞核浓缩 ②.高尔基复合体形成顶体③.中心粒形成微管 ④.线粒体迁移形成线粒体鞘⑤.胞质残余体丢失

3、掌握睾丸支持细胞和间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睾丸支持细胞:1)结构:a.细胞高达腔面,表面和侧面多突起,其间相嵌各级生精细胞b.各种细胞器发达c. 相邻细胞的细胞膜在精原细胞上方形成紧密连接.2)功能:a. 支持、营养作用b. 帮助生精细胞移动及精子释放c. 分泌雄激素结合蛋白(ABP)和抑制素(inhibin)d. 吞噬胞质残余体e. 构成血-睾屏障的主要成分

间质细胞:1)结构: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核圆、居中,染色质散在,可有1~2个核仁。胞质嗜酸性,具有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2)功能:分泌雄激素,促进精子发生、促进男性生殖器官的发育与分化以及维持第二性征和性功能等。

4、掌握概念:血-睾屏障: 为血液和生精细胞之间的结构。1.组成:(1)毛细血管内皮细胞(2)内皮基膜(3)类肌细胞(4)曲精小管基膜(5)支持细胞间的紧密连接。2.功能:维持生精微环境的稳定。

习题:

名词解释:顶体:由顶体内、外膜包裹形成,内含顶体酶

4、支持细胞:1)结构:a.细胞高达腔面,表面和侧面多突起,其间相嵌各级生精细胞b.各种细胞器发达c. 相邻细胞的细胞膜在精原细胞上方形成紧密连接.2)功能:a. 支持、营养作用b. 帮助生精细胞移动及精子释放c. 分泌雄激素结合蛋白(ABP)和抑制素(inhibin)d. 吞噬胞质残余体e. 构成血-睾屏障的主要成分

Leydig细胞:部位:曲精小管之间的结缔组织内,常成群分布。形态:细胞圆形,胞质嗜酸性,具有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的特点。功能:分泌雄激素

血-睾屏障: 为血液和生精细胞之间的结构。1.组成:(1)毛细血管内皮细胞(2)内皮基膜(3)类肌细胞(4)曲精小管基膜(5)支持细胞间的紧密连接。2.功能:维持生精微环境的稳定。

问答题:1、试述睾丸支持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睾丸支持细胞:1)结构:a.细胞高达腔面,表面和侧面多突起,其间相嵌各级生精细胞b.各种细胞器发达c. 相邻细胞的细胞膜在精原细胞上方形成紧密连接.2)功能:a. 支持、营养作用b. 帮助生精细胞移动及精子释放c. 分泌雄激素结合蛋白(ABP)和抑制素(inhibin)d. 吞噬胞质残余体e. 构成血-睾屏障的主要成分

2、简述精子的变形过程:变形过程:①.细胞核浓缩 ②.高尔基复合体形成顶体③.中心粒形成微管 ④.线粒体迁移形成线粒体鞘⑤.胞质残余体丢失

女性生殖系统(Fe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掌握:

1、卵泡的组成及发育阶段:卵泡组成:卵母细胞+卵泡细胞。卵泡发育阶段: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成熟卵泡。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又统称为生长卵泡。 卵细胞发育过程: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成熟卵细胞 黄体的结构和功能:组成:颗粒细胞——>颗粒黄体细胞,内膜细胞——>内膜黄体细胞。功能:分泌孕激素、雌激素、松弛素,由颗粒黄体细胞和内膜黄体细胞协同分泌。

卵巢的内分泌功能:1)次级卵泡:?内膜细胞:雄激素?颗粒细胞:将内膜细胞合成的雄激素转变为雌激素2)月经黄体:?膜黄体细胞:与粒黄体细胞协同分泌雌激素?粒黄体细胞:孕激素3)妊娠黄体:孕激素、雌激素、松弛素4)门细胞:雄激素

2、子宫壁的分层:子宫壁由内膜、肌层和外膜三层结构组成。1)外膜:大部分为浆膜,宫颈部为纤维膜。2)肌层(myometrium):由三层平滑肌组成:黏膜下肌层,中间肌层,浆膜下肌层。3)内膜(endometrium):分为两层:功能层和基底层。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及内分泌调控:1)增生期:又称卵泡期,为月经周期的第5~14天:

1.子宫内膜增生变厚2、子宫腺伸长弯曲,腺细胞含核下糖原。3、螺旋动脉伸长弯曲。由卵泡分泌的雌激素调控。2)分泌期:又称黄体期,为月经周期的第15~28天。(1)子宫内膜进一步增生肥厚(2)子宫腺高度弯曲,腺腔扩大,内含分泌物,腺细胞含核上糖原(3)螺旋动脉更加卷曲(4)间质水肿(5)基质细胞转化为前蜕膜细胞。有黄体分泌的孕激素和雌激素共同调控。3)月经期:为月经周期的第1~4天。黄体退化——>雌激素、孕激素水平下降——>螺旋动脉痉挛性收缩——>内膜缺血坏死——>螺旋动脉扩张——>出血,坏死的子宫内膜脱落,自阴道排出,形成月经。

习题:

名词解释:原始卵泡:位于卵巢皮质的浅层,组成:初级卵母细胞+卵泡细胞(1)初级卵母细胞:细胞圆形,核大,染色呈泡状。(2)卵泡细胞:单层扁平。对初级卵母细胞有支持和营养作用。

透明带:成分:为糖蛋白,由卵泡细胞和卵母细胞共同分泌形成。作用:a.传递物质b.影响精卵识别(有种族特异性)

黄体:组成:颗粒细胞转化形成的颗粒黄体细胞(生成孕激素,生成素)和由内膜细胞转化行程单内膜黄体细胞(生成雌激素)。功能:分泌孕激素、雌激素、松弛素由颗粒黄体细胞和内膜黄体细胞协同分泌。

排卵:1)时间:卵泡发育第14天(月经周期第14天)2)机制:(1)卵泡液增多,使腔内压力增大(2)卵泡壁上的平滑肌收缩(3)卵泡液中的水解酶分解卵泡壁。3)排出成分:放射冠+透明带+次级卵母细胞

月经周期:子宫内膜每28天发生一次增生、肥大、坏死、脱落,称月经周期。月经周期分期:?月经期(menstrualphase) ——第1-4天。?增生期(proliferativephase)——第5-14天?分泌期(secretoryphase) ——第15-28天

问答题:1、试述黄体的形成及内分泌功能:组成:颗粒细胞转化形成的颗粒黄体细胞(生成孕激素,生成素)和由内膜细胞转化行程单内膜黄体细胞(生成雌激素)。功能:分泌孕激素、雌激素、松弛素由颗粒黄体细胞和内膜黄体细胞协同分泌。

2、简述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及其对应的卵巢改变,这些变化的内分泌调控如何?

胚 胎 学(Embryology)

掌握:

1、掌握概念:受精:指精子和卵子自发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受精一般发生在输卵管壶

腹部。

获能:射出的精子在女性生殖道内获得受精能力的过程

顶体反应:获能后的精子顶体外膜和细胞膜发生间断性融合,形成小泡,顶体酶释放,此过程称顶体反应。

胚泡:随着卵裂球的增多,在桑椹胚细胞之间出现一些含液体的小腔隙,以后这些小的腔隙汇合成一个大腔,将桑椹胚的细胞推到周边,形成胚泡、

植入:胚泡侵入子宫内膜的过程。时间:受精后1周左右开始,11-12天完成。部位:子宫体、底部(后壁中线常见)

蜕膜:植入后,子宫内膜改称蜕膜,分为包蜕膜、底蜕膜、壁蜕膜

胚盘:胚泡植入后,在第二周内细胞群继续增殖分化,逐渐形成一圆盘形的胚盘。有内外两个胚层组成。

胎膜:合子细胞的不断分化,一部分发育成胎儿的附属结构——胎盘和胎膜。胎膜包括绒毛膜,羊膜,卵黄囊,尿囊和脐带。

胎盘:由胎儿的丛密绒毛膜和母体的底蜕膜共同组成,呈圆盘状结构。

胎盘屏障(胎盘膜):1)定义:胎儿血与母体血在胎盘内进行物质交换通过的结构。2)结构:①合体滋养层②细胞滋养层及其基膜③绒毛内结缔组织④绒毛内cap及其基膜。3)功能:防止有害大分子通过。

脐带:外包羊膜,内含体蒂、尿囊、卵黄管和脐血管。正常长度约55 cm.

三胚层有哪三个胚层组成: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

各自发育为那些器官或系统:外胚层分化为表皮及附属器官、牙釉质、角膜、内耳膜迷路、腺垂体、口鼻腔和肛门的上皮等。中胚层分化为真皮,大部分中轴骨骼,骨骼肌,泌尿和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心包膜腔,胸膜腔和腹膜腔、其中中胚层又分为哪三部分?中胚层又分为轴旁中胚层、间介中胚层、侧中胚层

消化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掌握:

1、掌握消化和呼吸系统发生的原基。

消化呼吸系统起源于原始消化管,包括前肠、中肠,后肠,内胚层及脏壁中胚层的分化; 肝和胆囊发生的原基是肝憩室,头支、尾支、基部的分化;

胰发生的原基是背、腹胰芽;

下呼吸道发生的原基是喉气管憩室,头、中、尾段的分化。

2、掌握消化和呼吸系统发生的常见畸形:如Meckel氏憩室、脐瘘(卵黄蒂末闭锁)、先天性脐疝(重要)、先天性巨结肠、新生儿透明膜病等

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生

掌握:

1、掌握泌尿和生殖系统发生的原基。尿生殖嵴

2、后肾包括哪两个起源,输尿管芽和生后肾原基;

它们分别分化成肾的哪个部分?输尿管芽分化成肾盂,肾大盏,肾小盏。生后肾原基分化成:肾单位

3、生殖管道的分化主要受抗中肾旁管激素和雄激素调控。

4、掌握泌尿和生殖系统发生的常见畸形:多囊肾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掌握:

1、法洛四联症的病因和表现: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它同时包括四种缺陷:①肺动脉狭窄②室间隔膜部缺损③主动脉粗大且骑跨在室间隔缺损处④右心室肥大。主要原因是动脉干分隔不均。

2、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的主要病因:房间隔缺损:最常见的为卵圆孔未闭。室间隔缺损:最常见的是膜性室间隔缺损。

相关推荐